江西冶金  2022, Vol. 42 Issue (1): 41-44
提高邯钢高炉煤比的研究与实践[PDF全文]
王保虎, 冯帅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炼铁厂,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为提高邯钢3 200 m3高炉的喷煤比,将高炉布料溜槽由圆弧形改为方形,增加料面厚度,改善了炉料偏移的现象,使得煤气流分布均匀,有助于提高煤气的利用率。喷煤罐出口安装加速装置和反吹管,解决了不走煤、停煤的问题,保护了金属软连接设备,避免漏煤污染环境。高炉多次调整布料矩阵,以大矿批、低料速和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为核心思想,改进效果明显,炉况整体趋于稳定。根据高炉喷煤量的不同逐渐调节喷煤使用压缩空气的流量,可以提高喷煤速率的稳定性。
关键词喷煤比    布料矩阵    加速装置    压缩空气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creasing the coal ratio of Handan Steel's blast furnace
WANG Baohu, FENG Shuai    
Hanbao Ironworks, HBIS Group Hansteel Company, Handan 056000,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al injection ratio of Handan Iron and Steel's 3 200 m3 blast furnace, the blast furnace distribution chute is changed from arc to square, which increases the thickness of the material surface, improves the phenomenon of charge deviation, makes the gas flow evenly distributed,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gas utilization rate. The outlet of the coal injection tank is equipped with an acceleration device, which solves the phenomenon of no coal removal and coal stop, protects the metal soft connection equipment, and provents coal leakage from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e blast furnace has adjusted the distribution matrix many times, taking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large ore batches, low material speed and platform + hopper as the core idea, the effect is obvious, and the overall furnace condition tends to be stable. Gradually adjusting the flow of compressed air used for coal inj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coal injection in the blast furnace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al injection rate.
Key words: coal injection ratio    distribution matrix    accelerating device    compressed air    

钢铁企业的焦化工序产生的环保问题较多,党中央倡导绿色、低耗、环保的发展理念,钢铁企业要生存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煤比。我国先进企业中国宝武集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座高炉的煤比平均为170 kg/t,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炉的煤比高达180 kg/t以上,炉况顺行较好,产量和指标名列前茅[1-5]。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 200 m3高炉的煤比在130 kg/t左右,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属于城市型钢厂,焦炭资源非常紧张,提高煤比,降低焦比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邯钢的装料制度为中心加焦布料方式,虽然此料制可以接受比较大的高炉入炉风量,中心料制优势在于强力中心气流,抑制边缘气流,但由于边缘偏重,高炉煤气利用率偏低,外围变化易造成炉况波动,减风、减氧的情况时有发生。高炉喷煤的稳定性不佳,有时倒罐的速率波动高达10 t/h以上,造成高炉透气性变差,被迫减风,影响高炉产量及指标[6-10]

1 高炉的设备改造 1.1 改造布料溜槽

邯钢1#、2#高炉炉顶采用圆弧形布料溜槽,特点是炉料的料流均匀、范围宽、比较分散。生产实践中,两座高炉同时不顺行,采取调整料制的方法效果均不明显。休风后检查料面发现,实际料面和设定料面偏差很大,实际料面又宽又薄、且不规则,高炉生产过程中顶压为225 kPa左右,在高压气流的吹动下,使用圆弧形布料溜槽布料,炉料容易发生偏移,料面不平整使调节炉况难度增加。为此,将高炉布料溜槽由圆弧形改为方形,优点是布料的料面较窄,料面厚度也能增加,通过计算,使用方形布料溜槽的料面厚度比圆弧形布料溜槽厚30%左右。在高压条件下,炉料的偏移情况大大改善,提高了高炉布料的准确性,即有助于高炉工长调节控制煤气流分布,还有利于提高高煤气利用率。

此外,为进一步使得布料均匀、平整,炉喉的十字测温装置缩短了40%,避免高速料流经过十字测温的臂面发生碰撞、反弹的情况,保证了料面的完整性,也有利于煤气流的均匀稳定,间接提高了高炉的煤比。

1.2 喷煤罐出口安装加速装置、反吹管

高炉喷煤的稳定性对高炉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喷煤速率由罐压控制,正常喷吹时速率较为稳定,当喷煤进行倒罐作业时,速率波动较大,瞬时实际喷煤量和设定喷煤量至少相差10 t/h,甚至出现不走煤的情况。研究发现,从喷煤罐到混合器的距离约10 m,管道属于浓相输送,煤粉沉积容易出现不走煤、停煤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在喷煤罐的出煤手阀和出煤阀之间安装1个加速装置,该加速装置放置于金属软连接内部,如图 1所示。该加速装置长500 mm,两端直径为100 mm,中间直径为50 mm,在喷煤过程中,先打开出煤阀再打开出煤手阀,能起到加速煤粉流动的作用,解决了不走煤的问题。因加速装置是耐磨合金材质,也保护了金属软连接设备,避免磨漏造成漏煤,影响生产、污染环境。

图 1 加速装置、反吹管示意

在倒罐过程中,出煤阀和给煤阀之间容易沉积煤粉,再次喷吹时,经常出现速率波动的情况,为此,在出煤阀与给煤阀之间,靠近出煤阀处安装1个氮气反吹管,朝出煤阀方向,主要有两个作用:①在倒灌过程中,先打开给煤阀,反吹氮气,将管道内积煤吹扫进喷煤主管道,再打开出煤阀,解决了出煤阀和给煤阀之间不走煤的问题;②充压过程中,打开出煤阀,关闭给煤阀,反吹氮气进入喷吹罐内,进行充压作业,由于反吹氮气与喷煤罐的底部流化氮气、锥部流化氮气都不对称,可以使罐内的煤粉流化均匀,有利于提高喷煤过程的稳定性,提高煤粉的燃烧率,进而提高高炉的煤比。

1.3 建造第4座热风炉

邯钢3 200 m3高炉配备3座热风炉,采用“两烧一送”的方式进行送风,现场留有第4座热风炉位置。2016年发现,两高炉的2#热风炉最先出现问题,一方面是送风后期不吃风量,顶温低,最高也不到1 050 ℃;另一方面是换炉过程中风温波动大,格子砖严重堵塞。因此,开始建立第4座热风炉,2018年投入运行,风温由1 050 ℃提升至1 200 ℃,后续仍可提高。在“换炉”过程中的风温波动明显减小,高炉的燃料比也大幅度降低,煤比升高,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2019年和2020年,两高炉的煤比由135 kg/t上升至150 kg/t左右,焦比由335 kg/t下降至305 kg/t,燃料比由530 kg/t改善至510 kg/t左右。

1.4 高炉喷煤罐安装稳压装置

为提高高炉喷煤的稳定性,对高炉喷煤罐进行改造,改造前如图 2(a)所示。罐体、安装于罐体顶部的进煤管道、大放散管道和小放散管道,进煤管道中安装进煤阀,大放散管道中安装大放散阀、小放散管道中安装小放散阀;罐体下部两侧分别设有锥部流化阀和出煤阀,底部设有底部流化阀。

图 2 喷煤罐稳压装置改造前后示意

改造后如图 2(b)所示。改进之处为:罐体顶部安装有新小放散管道,新小放散管道下端与罐体顶部连接,上端与大放散管道连接,新小放散管道内部安装有新小放散阀;罐体上安装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上安装稳压调节阀,稳压调节阀与PID控制器连接。安装新小放散管道和稳压调节阀,实现喷煤罐罐压的自动稳定调节,大幅提升了喷煤罐罐压的稳定性,保证了喷煤速率的稳定,为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在喷煤过程中,新小放散阀和稳压切断阀不必频繁开关,减少阀门球面的磨损,有效地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高压氮气的消耗量也明显减少。此外,耐磨金属板可防止发生因大放散管道磨漏而造成的漏煤情况。

2 工艺改进及优化 2.1 布料工序的改进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两座3 200 m3高炉原布料矩阵为。此料制的优点是增强中心气流,抑制边缘气流;缺点是高炉的边缘效应偏重,对外围变化比较敏感,高炉煤气利用率不高,经常维持在45%~46%之间,高炉燃料比高达530~535 kg/t。

为了优化布料工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高炉尝试采用去除中心焦,采用大矿批、低料速和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首先,将矿石的布料圈数和焦炭的布料圈数均从中心向外部偏移,目的是将漏斗深度加深,以此来开放整个炉料的中心通道。然后,根据矿石与焦炭安息角的不同,测算出平台的宽度,炉喉的半径为4.5 m,平台度为1.5 m左右,漏斗深度2 m左右,因此高炉的布料矩阵逐步调整为:。经过4—8个冶炼周期后,观察发现炉身静压逐渐平稳,边缘气流稳定发展,炉况整体朝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此外,炉体水温差缓慢下降,最终稳定到3~4 ℃之间,高炉煤气利用率大幅度提升至49%~50%之间,煤比从120 kg/t提高至140 kg/t以上。

2.2 送风程序的改进

送风对煤气流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必须选择与高炉匹配的入炉风量。其次,要确定适宜的实际风速、标准风速以及鼓风动能。邯钢3 200 m3高炉共32个风口,风口直径为120 mm,风口面积为0.361 9 m2,风口面积偏小,炉内边缘气流不宜发展,稳定性差。因炉况波动,煤气利用率经常降至48%以下。为了提高进风量,保证压差稳定和高炉顺行,采取增加风口面积的措施:将风口直径增加为130 mm,风口面积增加至0.424 7 m2。通过增加风口面积,高炉压差下降明显,再逐渐增加风量、氧量和喷煤量,可以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燃料比。风量由5 800 m3/min提高至6 000 m3/min,富氧率由3%提高至4.5%左右,煤比由130 kg/t提高至150 kg/t。

此外,通过增加风口长度达到活跃中心气流的目的,风口长度增加后,回旋区向炉缸中心推移,标准风速为240~245 m/s,实际风速为260~270 m/s,鼓风动能达到160 kJ/s左右。通过配置部分长风口,不仅使炉缸状态得到改善,而且边缘气流也得到合理控制,炉体水温差由3.5~4 ℃稳定到3 ℃左右,高炉煤比进一步提高。

2.3 优化喷煤工艺流程

高炉喷吹煤粉属于气固两项输送,喷煤罐到混合器之间为浓相输送,煤粉的“载体”为氮气;混合器到高炉煤枪为稀相输送,煤粉的“载体”为氮气和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占90%以上,可见压缩空气的调节对喷煤速率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高炉喷煤量的不同,逐渐调节压缩空气的流量,整体趋势为随着喷煤量的增加,压缩空气呈减少趋势。具体为:①高炉刚送风时,单系列10 t起喷,压缩空气流量按1 200 m3/h设定;②高炉要煤量20 t时,改双系列喷煤,每个系列压缩空气流量按1 200 m3/h设定;③单系列喷煤量为15 t时,压缩空气流量按1 000~1 100 m3/h设定;④单系列喷煤量为20 t时,压缩空气流量按950~1 000 m3/h设定;⑤单系列喷煤量为25 t时,压缩空气流量按900~950 m3/h设定。以上情况是在没有停煤枪情况下的操作,高炉停1杆煤枪按压缩空气流量减少20 m3/h设定。

此外,高炉遇有特殊情况,不得不大幅度减风、减氧、减煤,甚至停煤,喷煤必须采取“手动”操作。首先,将罐压设置为“手动”调节,避免喷煤速率大幅度波动。然后,打开小放散阀、关闭锥部流化阀、减小底部流化阀的开度,逐步降低罐压,同时提高压缩空气流量。若高炉停煤,压缩空气加至1 500 m3/h。

2.4 喷煤工艺增加连锁程序

喷煤罐的给煤阀、出煤阀、大放散阀、中放散阀、小放散阀、底部流化调节阀、锥部流化调节阀、稳压调节阀均为气动球阀,可以远程控制。设定以下3道连锁程序:①根据高炉要煤量的不同,依次设定底部流化调节阀、锥部流化调节阀和稳压调节阀的开度,喷煤量越大,开度逐渐增大。②根据喷煤罐的实际压力跟踪设定压力按程序进行调节,当罐压的实际值高于设定值6 kPa时,打开小放散阀,进行卸压操作;实际值等于设定值后,关闭小放散阀;当罐压的设定值高于实际值6 kPa时,打开稳压调节阀进行补压,稳压调节阀的开度随着压力的增长而减小,实际值等于设定值后,稳压调节阀开度降低为零。③增加报警程序,给煤阀、出煤阀没有正常打开会造成高炉停煤,放散阀打不开会造成罐压升高,影响喷煤速率稳定性,因此,以上阀门均增加报警程序,5 s打不开报警,通过手动干预可以保证高炉正常喷煤。正常生产时,高炉热风的压力控制为390 kPa左右,给煤阀设定连锁程序,罐压低于400 kPa时,阀门不能打开,即可防止热风倒流烧坏煤枪,避免事故发生。

3 结论

通过对邯钢3 200 m3高炉进行设备改造和优化工艺操作,高炉布料精度有了较大提高,送风量可以维持在6 000 m3/min左右,富氧量保持在15 000~18 000 m3/h之间,顶压提高至230 kPa,高炉喷煤的稳定率达到99.5%以上,高炉煤比达到了150 kg/t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章宏. 高炉制粉喷吹工艺生产实践及优化[J]. 江西冶金, 2021, 41(1): 31-35.
[2]
蒋大军, 杜斯宏, 宋剑, 等. 攀钢高炉经济炉料结构研究与应用实践[J]. 炼铁, 2013(6): 27-31.
[3]
侯兴. 高炉经济煤比和最大喷煤效益计算[J]. 江西冶金, 2014, 34(2): 44-45.
[4]
刘克显, 王玉涛, 魏颖, 等. 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J]. 东北大学学报, 2001, 22(3): 253-256. DOI:10.3321/j.issn:1005-3026.2001.03.005
[5]
王学伶. 邯钢老区高炉煤粉系统升级改造实践[J]. 河北冶金, 2014(1): 56-59. DOI:10.3969/j.issn.1006-5008.2014.01.017
[6]
冯帅, 卢光辉. 邯钢3 200 m3高炉INBA系统改进及应用[J]. 江西冶金, 2021, 41(3): 47-50.
[7]
尹志华, 冯帅, 李杰. La2O3对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及分析[J]. 江西冶金, 2021, 41(2): 39-43.
[8]
刘立广, 钟树周, 李鲜明. 韶钢大高炉提煤比降焦比生产实践[J]. 江西冶金, 2015, 35(1): 18-21.
[9]
柏德春, 陈开泉, 廖经文, 等. 韶钢3 200 m3高炉煤气流分布控制的优化[J]. 炼铁, 2013, 32(3): 46-48.
[10]
夏建国, 宋文. 鄂钢6号高炉操作制度的调整[J]. 炼铁, 2018, 37(6):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