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25 Issue (4): 65-78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4.007
0

引用本文 

张卫国, 倪源蔚. “陆股通”上市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4): 65-78.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4.007.
ZHANG Weiguo, NI Yuanwei. Impact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Capital Structure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Listed Banks in Shanghai-and Shenzhen-Hong Kong Stock Connect[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25(4): 65-78.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3.04.007. #esl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融资金融风险度量及协同管理创新研究”(U1901223)

作者简介

张卫国(1963—),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金融市场及风险管理。倪源蔚(1997—),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及管理科学。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2-01-03
“陆股通”上市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张卫国, 倪源蔚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上市银行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撑作用。本文以2011—2019年“陆股通”上市银行季度数据为样本, 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探究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 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直接效应。最后, 提出了上市银行改善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以提升经营绩效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上市银行    内部治理    资本结构    经营绩效    结构方程模型    
Impact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Capital Structure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Listed Banks in Shanghai-and Shenzhen-Hong Kong Stock Connect
ZHANG Weiguo, NI Yuanwe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e listed banks play an important financial support role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opening of capital market. In this research, the quarterly data of listed bank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Hong Kong Stock Connect from 2011 to 2019 are taken as samples, and five latent variables including board characteristics, equity and executive structure, capital structure, non-performing asset risk and profitability a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specific impact of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capital structure on bank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nk ownership and executive structur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whil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nk capital structur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have no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bank business performan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capital structure of bank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usiness an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by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Keywords: listed banks    internal governance    capital structure    business performanc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快,银行需要逐步扩大自身业务以满足金融服务需求,挖掘潜在商业机会。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于2020年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优化完善“陆股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来促进港澳与内地之间合作的建议。“陆股通”中的内地上市银行作为中坚力量,发挥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得到了内地银行的多项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各大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内地上市银行要保证自身良好经营绩效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公司内部治理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如果银行承担过度风险、出现危机,将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为探究上市银行公司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如何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以“陆股通”中的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等,提出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相关假设。在综合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研究从上市银行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三方面考察公司内部治理与资本决策,从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性两方面考虑经营绩效。本文选取2011—2019年“陆股通”上市银行数据,在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筛选相关指标后,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验证。

与相关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上选择“陆股通”上市银行进行内部治理、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关系分析,选取的指标和建立的模型都具有银行行业特性,尤其是在经营绩效的衡量上,既考虑了盈利能力方面,也考虑了风险损失方面。二是研究指标选取上,引入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各项指标的解释逻辑相匹配,确保选择的指标能够准确表达其对应的维度。三是研究方法上,选择用结构方程模型描述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更细致全面地描述银行内部治理、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特征。四是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分别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关系,并且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中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同向的。五是研究结果从公司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决策角度为上市银行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建设性建议和指导,并且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监管提出了具体对策,以供上市银行和监管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源于代理问题,其目的是保障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委托代理理论倡导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委派董事、董事任命管理层构成公司基本关系结构。公司治理可以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公司内部治理通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公司外部治理则通常从市场竞争力、法制基础等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文献,学者们通常结合其所研究的相关领域,选取不同的治理要素、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公司治理效果展开研究。

在董事会特征和经营绩效关系方面,Liang等[1]调查了2003—2010年50家中国的银行,用最小二乘法度量了董事会特征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也有部分研究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以董事会独立性为代表的董事会特征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董事会特征降低了标准普尔长期信用评级,并带来集团的金融风险[2]

就“股权和高管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一问题,有大量文献对其展开研究,根据各自研究的背景,其结果不尽相同。Ozili等[3]研究了所有权集中度是否影响发展中国家银行盈利能力的问题,结果发现,股权高度集中的银行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钱红光等[4]用总资产收益率(ROA)表示公司绩效,在回归分析中控制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现金流量、成长性、管理层持股、行业和年度等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混合所有制公司中股权集中与ROA呈“倒U”形关系。大部分研究表明,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如史金艳等[5]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也有部分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如詹浩勇等[6]在以我国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

资本结构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自MM理论(资本结构模型)提出以后,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郄海拓等[7]采用门槛模型研究了六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企业负债率与经营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王丽珍等[8]用联立方程模型等方法发现财产保险业中存在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双向负向作用关系。与此相反,在Gill等[9]的研究中,回归结果表明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关系,而且企业短期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由于数据和方法的差异,已有研究所得结论没有统一。众多学者在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方面已经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但相关研究仍有进步的空间。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如秦海林等[10]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股权集中度在去杠杆政策降低公司财务风险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充分说明企业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研究上市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作用时,应考虑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公司内部治理、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分别有众多代理变量,应对指标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表示。鉴于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有效处理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潜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能同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并反映各潜变量的相互关系,有研究者便使用该方法研究公司经营绩效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乔晗等[11]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外部环境、商业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Le等[12]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文选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公司经营绩效的理论来揭示“陆股通”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决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决策角度为上市银行提高经营绩效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提供建设性建议和指导。

三、研究假设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组织并不是只对股东利益负责,而应该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出于企业务实的角度和战略角度,鼓励企业寻找利益相关者以获取更多资源实现更好的经营绩效[13]。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衍生的公司治理组织管理理论认为原有的公司治理思想忽视了资源配置问题,公司治理应当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收益产生的全过程,即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带来更多效益[14]。鲁桐等[15]认为公司治理是平衡董事会、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鉴于银行属于金融业,具有高风险性,故需要重点考虑其资产风险情况。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情况反映了银行承担的风险状况。公司经营绩效可以从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两方面考虑。综上,本文在考虑银行内部治理和决策层面的因素时选取了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层管理结构和资本结构配置三个方面,提出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研究假设如下。

(一) 关于董事会特征对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的影响

委托代理理论考虑到委托人受精力、能力等因素限制,需要委托经理人进行管理,经理人接受委托人适当的资源并愿意促进委托人的利益,从而形成委托关系[16]。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需要与环境交互,与控制资源的人互动交往[17]。由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可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其对公司负有代理监督的重要责任,并扮演着向公司管理提供咨询的角色,为组织提供战略指导,影响企业业务经营。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都是董事会的重要特征。董事会特征对公司运营会产生巨大影响,当董事会人数较多时,董事之间相互监督,董事会更易集思广益,为公司运营提供支持,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18]。当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人数过少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是董事会在企业战略层面能提供的支持有限,进而制约企业发展[19]。独立董事的数量和比例也可以表示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公司引入独立董事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多数研究认为独立董事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其存在有利于银行加强自身监督,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盈利能力。但也有研究表明当独立董事人数过多时,公司内部复杂度增大,独立性过强的董事提供的建议缺少深度的专业知识,且易加重董事会与CEO之间的不对称信息博弈,不利于公司发展[20]。因此,已有研究表明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

本文选择将上市银行董事会特征作为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特征,研究其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本文假设银行可以通过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两方面的调整,充分发挥银行董事会特征优势以改善银行经营绩效,由此作出假设H1:

H1:银行董事会特征与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 关于股权与高层管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的影响

在股份制公司内,不同性质股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占比会给公司管理和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在外部投资者缺乏保护的环境下,股权结构集中有利于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提升公司价值,增加公司利润。持股比例集中限制股东流动,股东能够在长期战略上为公司谋发展,对公司进行有效治理,进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削弱了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对其他资产的投资力度,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影响银行工作效率,间接导致银行经营绩效降低。对公司高管结构而言,高管激励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都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21]。与一般行业相比,金融业高管薪酬绝对水平普遍较高。银行业高水平的高管激励极易带来风险管理问题,即高管在高水平薪酬激励下为追求绩效而选择冒险行为而使得公司陷入危机[22]

已有研究表明,股权与高管结构对于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3, 5]。中国上市银行存在股权结构和高管薪酬水平普遍过于集中的现象,即头部股权和高管薪酬水平过高,这会带来较大的企业风险。同时,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当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及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中国上市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集中有利于企业获得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对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提出假设H2:

H2:银行股权和高管结构与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 关于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的影响

优秀的资产结构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现有资本结构对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有重要影响。债务契约理论认为,债权人和债务人间以债务契约的方式确定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债务契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给企业盈余质量造成影响[23]。根据债务契约理论,企业负债不仅是重要的融资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公司内部治理基础,影响公司盈利情况。现有资本结构及资产布局会对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24]。Fernandes等[25]发现在高水平的现金转换周期中,现金持有量与银行经营绩效呈负相关,认为现金持有量较低的银行具有更大的盈利能力效应。Berger等[26]用联立方程研究了资本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绩效是债务水平选择的结果。代理成本假说认为高资产负债率通过约束或鼓励管理者更多地为股东利益行事,降低了股权的代理风险。企业提高负债率,意味着企业具备更多的资金空间,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强。

当企业需要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时,会优先考虑内部盈余,在内部盈余无法弥补的情况下才考虑通过增加外部负债的方式获取资金[27]。当企业资本结构负债情况严重、现金持有量较低时,财务困境、破产或清算的预期成本增加,进一步增加资产负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外部债务代理成本,这些代理成本导致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相关费用,以弥补债权人的预期损失,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当银行的现金持有水平高于其最佳水平时,机会成本和融资成本效应占主导地位,具备高借贷型特点的银行会倾向于资金投资降低现金持有量以获取利益,因此资本结构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增加包括参与公司治理和分红权利的股东权益,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状况下平稳运行,促进企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银行的运作方式与一般企业不同,其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即通过债权的方式,用少量资本获取高收益。为了避免金融业在遭遇经济危机时因无抵抗能力而对整个经济市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都有最低限制要求,实行严格监管,以增强银行业的偿债能力。目前,中国上市银行本身已具有高负债的特点,过高资产负债的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经营绩效。上市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控制增加自身现金持有水平,选择通过外部负债而非内部盈余的方式拓展更多业务,能够避免管理者风险偏好过剩,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经济形势,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同时,鉴于国内“陆股通”中的银行普遍具有较高资本负债的特征,这意味着这些银行受更多的融资约束,严重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阻碍开展有价值的投资,迫使银行放弃一些有潜力的项目,进而影响企业收益,损害其盈利能力。本文对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提出假设H3:

H3: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四、模型构建 (一) 数据选取

本文用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表示公司内部治理表现和资本状况,用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表示银行经营绩效。各类指标选取如下,董事会特征:董事会人数、独董人数、独董比例;股权与高管结构:金额前三的高管薪酬、一般法人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股东权益比、长期负债占比;不良资产风险: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成本收入比、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

样本数据源于Wind数据库及“陆股通”银行2011—2019年各季度财务报表。在考虑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本文筛选出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共计16家银行的相关数据。数据在经缺失值剔除和Winsorize处理后,进行归一化统一量纲,最终共得到536条数据。

(二) 相关性分析

对各潜变量下的显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 1所示。以董事会特征为例,三个显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指标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0.361和0.316,说明董事会人数与独董人数、独董人数与独董比例呈正相关,董事会人数与独董比例呈负相关。表 1中董事会特征相关系数结果说明选取的指标关联显著性较强,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中等,具备测量潜变量董事会特征的能力。再分别对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同一潜变量下各显变量间多存在相关性,并且不同潜变量下的显变量间也存在相关性。从总体来看,各项指标之间结果显著性良好,部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0.8,初步推断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可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先进行因子筛选。从表 1中可知,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性系数小于0.8,相关性程度中等,变量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各变量适合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 1 相关性分析
(三)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不同于回归分析,它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变量,允许误差同时存在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中,适用于综合性强的复杂问题。此外,结构方程模型可以用多个拟合指标综合衡量模型效果。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和本文所研究的内部治理、资本结构及经营绩效无法直接测量的特点,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因子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两部分。式(1)和式(2)为测量方程,表示显变量和隐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中,XY都为显变量。X为外源显变量,ΛXXξ的系数矩阵,δ为测量误差。Y为内源显变量,ΛYYη的系数矩阵,ε为测量误差。式(3)为结构方程,B是内源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Γ为外源隐变量对内源隐变量的影响,$ \varsigma$为误差项。

$ \begin{gathered} X=\Lambda_X \xi+\delta \end{gathered} $ (1)
$ Y=\Lambda_Y \eta+\varepsilon $ (2)
$ \eta=B \eta+\Gamma \xi+\varsigma $ (3)

结构方程模型用得到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推测总体,达到建立指标变量之间参数关系的目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评价常用相对拟合指数CFI>0.9,规范拟合指数NFI>0.9,非标准化拟合指数TLI>0.9,增量拟合指数IFI>0.9,绝对适配度指标RMR<0.05等标准判定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四) 模型构建

相关性分析只能简要分析指标两两之间的线性关系,无法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表示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关系。

1. 初始模型

虽然能够直接测量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数量较多,但并非所有显变量都能准确表示对应的潜变量。在构建初始模型前,需确认选择的显变量对所对应潜变量的表达程度。因为从理论层面分析,各显变量可分别代表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共5个潜变量,所以用Mplu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定义抽取因子的个数为5。分析EFA结果,根据GEOMIN旋转后的各因子载荷结果选取合适的变量,最终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EFA因子分析结果表

根据结果对选取的变量进行划分,各纵列选择载荷系数较大且结果显著的变量,同时各变量也选择归属于载荷系数表现优异的因子。以系数结果第一列为例,董事会人数和独董比例的载荷系数最大,且结果显著,横向比较董事会人数和独董比例在其他因子下的载荷,其在第1因子下的载荷系数表现最优,故第1因子考虑选择董事会人数和独董比例两个变量。各变量经过不断调整归属因子,并对五个归属因子结果加以维度解释,得到结果如表 3所示,探索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与理论层面各显变量与各潜变量关系相符。

表 3 变量定义表

根据表 3建立的初始模型如图 1所示,模型共包含13个测量变量。潜变量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用椭圆表示,测量变量用矩形表示,误差项用圆圈表示,变量间的连接关系用箭头表示。以股权与高管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例,EES→BA和EES→P分别表示股权与高管结构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此外,股权与高管结构也会通过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图 1 结构方程模型RAM图(初始模型)
2. 最终模型

经AMOS运行初始模型,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低于判断值,需进行模型修正。本文采用Modification Indices系数进行修正。每次选取M.I.数值较大的对应关系进行修正,并在修正模型后再次运行,直至模型拟合效果达标。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不同,净资产收益率(ROE)还考虑了权益系数,银行业高权益系数、高财务杠杆的特点反映于ROE指标中,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资本结构(AS)存在关联,模型第一次修正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本结构(AS)。总资产周转率(TAT)指标通过企业资产运营情况表示企业盈利能力,它与资本结构及不良资产风险都存在相关关系,模型第二次修正选取总资产周转率(TAT)和股东权益比(ER),第三次修正选取总资产周转率(TAT)和不良资产风险(BA)。初始模型经过修正得到最终模型如图 2所示。该模型运行后的拟合指标CFI为0.932,NFI为0.924,TLI为0.901,IFI为0.932,RMR为0.007,拟合指标均表现良好,只有少量指标不合假设,故模型合理。

图 2 结构方程模型RAM图(最终模型)
五、实证分析 (一) 影响效果分析

根据最终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分析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路径。在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方面,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均可对不良资产风险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股权与高管结构还可通过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产生间接影响,董事会特征可通过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不良资产风险(BA)和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资本结构(AS)→不良资产风险(BA)的方式对不良资产风险产生间接影响。在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方面,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均可对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董事会特征可通过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盈利能力(P)、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不良资产风险(BA)→盈利能力(P)、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资本结构(AS)→盈利能力(P)和董事会特征(CBOD)→股权与高管结构(EES)→资本结构(AS)→不良资产风险(BA)→盈利能力(P)的方式对盈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股权与高管结构可通过股权与高管结构(EES)→资本结构(AS)→盈利能力(P)、股权与高管结构(EES)→不良资产风险(BA)→盈利能力(P)和股权与高管结构(EES)→资本结构(AS)→不良资产风险(BA)→盈利能力(P)的方式对盈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资本结构可通过不良资产风险对盈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总体从各潜变量间路径来看,银行内部治理既可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也可通过资本结构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可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中的盈利能力,也可通过经营绩效中的不良资产风险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非标准化和标准化回归系数估计结果如表 4所示。对部分测量指标设定非标准化系数,设置因子载荷为1,进行单位控制。从测量模型中各显变量与其对应潜变量间关系来看,表 4中各非标准化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测量模型构建合理。从潜变量间关系结果来看,董事会特征到股权与高管结构、股权与高管结构到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到不良资产风险、不良资产风险到盈利能力、股权与高管结构到不良资产风险、股权与高管结构到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到盈利能力的系数对应p值均小于0.05,表示以上路径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显著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只有董事会特征到盈利能力的系数不显著,说明董事会特征对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不明显。结构方程模型的标准化系数通常在-1至1之间,本研究标准化系数结果均位于该范围内,表明结果合理。

表 4 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表
(二) 影响程度分析

潜变量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之间的结构效应关系如表 5所示。表 5中标准直接效应加标准间接效应为标准总效应。以董事会特征到盈利能力的总效应为例,董事会特征到盈利能力的总效应为0.066,董事会特征到盈利能力的标准直接效应为0.105,董事会特征到盈利能力的标准间接效应为-0.040,说明潜变量“董事会特征”每提升1个单位,潜变量“盈利能力”总体上就增加0.066个单位。

表 5 标准化效应表
1. 董事会特征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董事会特征的测量模型中,董事会规模对董事会特征的标准化系数为0.682,董事会独董比例对董事会特征的标准化系数为-0.530,系数均显著,测量效果良好。董事会特征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标准总效应为-0.207,无标准直接效应,均为标准间接效应。董事会特征对盈利能力的标准总效应为0.066,其中标准直接效应为0.105。从标准直接效应来看,董事会特征对不良资产风险无直接影响,董事会特征对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假设H1不成立。虽然董事会特征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统计学上不显著,无法证明董事会特征对盈利能力有明显直接影响,但是根据影响效果分析可知,董事会特征可通过股权与高管结构等对盈利能力产生间接影响。综上,可以认为董事会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但总体而言董事会特征对经营绩效的直接影响效果不明显。

2. 股权与高管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与高管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标准直接效应为0.319,对盈利能力的标准直接效应为0.175,系数均显著。股权与高管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标准直接效应均为显著正向,说明银行股权与高管结构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2成立。在股权与高管结构的测量模型中,金额前三高管薪酬、一般法人持股比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对股权与高管结构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65、0.766和0.867,系数均显著,测量效果良好。股权与高管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标准总效应为0.382,标准间接效应为0.063,表明83.5%的效应为直接效应,16.5%的效应为间接效应。股权与高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标准总效应为0.073,标准间接效应为-0.102,表明集中的股权与高管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遮掩效应。

3. 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标准直接效应为-0.517,对盈利能力的标准直接效应为-0.129,系数均显著,说明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假设H3成立。从资本结构的测量模型来看,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现金含量和股东权益比的系数分别为0.996、0.212和-0.905,系数均显著,测量效果良好。对于上市银行现有情况而言,从资本结构测量模型中可以看出降低资产负债率和净利润现金持有量,增加股东权益比,虽然会增加不良资产风险,但可以有效提高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的影响没有间接效应,只有负向直接效应,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标准总效应为0.030。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在企业可以承担不良资产风险的范围内,增加银行利润并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三)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公司治理效果和资本结构决策在时效性上可能存在滞后性,本文分别将银行经营绩效滞后一年和滞后两年来进行银行内部治理、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稳健性检验。表 6中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对当期、滞后一期及滞后二期经营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从显著性来看,除了非标准化系数设定为1而无显著性结果的路径外,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其他各路径系数基本均显著,模型设定合理。从各系数来看,显著的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结果与当期结果系数正负号完全相同,说明各路径之间的影响效果相同;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标准化系数与当期的标准化系数数值相近,说明各路径之间的影响程度近似。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稳健性。

表 6 稳健性检验表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上市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自身经营绩效:在董事会特征方面,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银行应进一步加强深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在股权与高管结构方面,因为股权与高管结构具有一定的遮掩效应,所以可适当加强股权集中度、削减高管薪酬,允许不良资产风险适当增大以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在资本结构方面,降低资产负债率和净利润现金含量,增加股东权益比以扩大管理层战略投资空间,可以实现经营绩效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同向的,说明银行在通过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调整经营绩效的过程中需平衡好不良资产风险和银行盈利能力。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以2011—2019年的16家“陆股通”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最终从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五方面选取了13个变量指标作为显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经检验,构建的银行内部治理、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结构方程模型具有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会对经营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具体而言,银行股权与高管结构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中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同向的。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针对上市银行研究获得的股权与高管结构和资本结构都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直接影响,股权与高管结构对盈利能力存在显著正效应,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等结论,以及股权集中度、高管薪酬、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现金含量和股东权益比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影响效应都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研究。

同时,本文也得出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论:董事会特征不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说明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特征对银行经营绩效提高的作用不够明显。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研究所选择的市场及行业不同,依据行业特性所搭建的模型也不同,因而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与本文结论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较晚,独立董事人员相对稳定,董事会规模变化浮动小,季度与季度之间变化小,董事会发挥的作用有限,故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银行董事会尚未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无法对经营绩效起到正向提高的作用。为准确衡量银行经营绩效,除了银行盈利性外,本文还引入了银行风险性度量的相关变量,在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不良资产风险方面发现了新结论:股权与高管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都存在正效应,资本结构对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都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说明了遮掩效应的存在。另外,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可知,银行内部治理可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也可通过资本结构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银行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可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绩效中的盈利能力,也可通过经营绩效中的不良资产风险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

本文为我国银行内部治理完善、资本结构决策和经营绩效提高提供了经验验证,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在我国金融市场背景下,上市银行应当不断改革,加强自身内部治理,管理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绩效。对比其他研究背景下的研究成果,本文为我国上市银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上市银行需要重点加强发挥董事会的实质作用,通过改变董事会规模和引入优秀独立董事的方式充分发挥董事会特性,以期更好地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进行控制,提升盈利能力。第二,上市银行应适当集中股权和高管结构,对头部股东持股关系和高管薪酬架构进行调整,以达到良好经营绩效的目标。第三,上市银行需要减轻债务负担,优化资本结构,在资本结构方面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第四,上市银行通过内部治理和资本结构的改变对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产生同向影响,应平衡好经营绩效内部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关系,避免两者同时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出现。

此外,对监管部门而言,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第一,监管部门要完善对上市银行的评价体系,同时从董事会特征、股权与高管结构、资本结构、不良资产风险和盈利能力对上市银行进行多方面评估,总体来看以上维度具有一定整体性,但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效应,如上市银行在调整内部治理追求经营绩效提高时,要注意其对资本结构也会产生影响。第二,应严格管控银行不良资产风险,设置明确的警戒线,制定相应的惩处标准,避免银行在追求高盈利性的同时承担过大的风险,影响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
LIANG Q, XU P, JIRAPORN P.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ese bank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 37(8): 2953-2968.
[2]
FALEYE O, KRISHNAN K. Risky lending: does bank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7, 83: 57-69.
[3]
OZILI P K, UADIALE O.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bank profitability[J]. Future Business Journal, 2017, 3(2): 159-171. DOI:10.1016/j.fbj.2017.07.001
[4]
钱红光, 刘岩. 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19, 35(23): 185-188. DOI:10.13546/j.cnki.tjyjc.2019.23.041
[5]
史金艳, 郭思岑, 张启望, 等. 高管薪酬、强制性变更与公司绩效[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2): 54-62. DOI:10.19629/j.cnki.34-1014/f.171113002
[6]
詹浩勇, 冯金丽. 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2(8): 110-113.
[7]
郄海拓, 耿喆, 张志娟. 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基于不同研发强度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16): 123-132.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0.16.017
[8]
王丽珍, 孙悦. 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互动效应与门限效应——基于财产保险业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21, 43(1): 67-78.
[9]
GILL A, BIGER N, MATHUR N. The effect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profitability: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28(4): 3-15.
[10]
秦海林, 孙疆奥. 去杠杆政策降低公司财务风险了吗?——基于股权集中度的分析视角[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2, 19(1): 69-79.
[11]
乔晗, 张靖, 郭盛, 等. 银行外部环境、商业模式与绩效间关系研究——基于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J]. 管理评论, 2017, 29(6): 252-263.
[12]
LE T T, IKRAM M. Do 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help improve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SME sector in Vietnam[J].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2022, 29: 588-599.
[13]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14]
LAZONICK W, O'SULLIVAN M.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a new ideology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J]. Economy and Society, 2000, 29(1): 13-35.
[15]
鲁桐, 党印.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 分行业比较[J]. 经济研究, 2014, 49(6): 115-128.
[16]
BRAUN D, GUSTON D H.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research policy: an introduction[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03, 30(5): 302-308.
[17]
DAVIS G F, COBB J A.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past and future[J].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2010, 28: 21-42.
[18]
董斌, 张振. 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 内生性视角[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4): 13-22.
[19]
刘家松, 张博, 罗琦. 外资参股、董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基于中国121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9): 119-129.
[20]
CAVACO S, CRIFO P, REBÉRIOUX A, et al. Independent directors: less informed but better selected than affiliated board member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7, 43: 106-121.
[21]
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激励与经营绩效间的U型曲线测算[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9): 172-176.
[22]
洪正, 申宇, 吴玮. 高管薪酬激励会导致银行过度冒险吗?——来自中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4, 13(4): 1585-1614.
[23]
王云, 李延喜, 宋金波, 等.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基于债务契约理论[J]. 管理评论, 2016, 28(12): 75-91.
[24]
阮素梅, 杨善林, 张莉.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综合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5): 168-176.
[25]
FERNANDES G, MENDES L, LEITE R. Cash holdings and profitability of banks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20, 71: 880-895.
[26]
BERGER A N, PATTI E B.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4): 1065-1102.
[27]
马静, 靳添婷. 旅游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J]. 财会通讯, 2017(11):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