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23 Issue (6): 17-21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6.003
0

引用本文 

夏玲玲.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论坛综述[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17-21.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6.003.
XIA Ling-ling.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Lea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ummary of High-end Forums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1, 23(6): 17-21.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1.06.003. #esle

作者简介

夏玲玲(1989-), 女,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1-10-22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论坛综述
夏玲玲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精神源泉。学者们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深刻把握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入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深入认识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深切领悟了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向,同时提出要深切践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Lea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ummary of High-end Forums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A Ling-li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the speech at a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learly put forward and profoundly expounded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This is the maj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s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mighty power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At this forum, the scholars focused o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profoundly explained that this important speech is a political declaration and program of ac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eply grasp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era value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deeply analyze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long line of inspiring principles for Chinese Communists, deeply understood that China's national rejuvenation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deeply understood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the firm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n order to practice thoroughly.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意气风发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汇聚思想力量,2021年7月18日,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的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伟大建党精神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坚强领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学者们的重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者们着重阐述了“七一”讲话的核心内涵、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教授从恢宏磅礴的百年党史出发,把“七一”讲话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初心、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伟大建党精神、两个维护、四个阶段、九个根本要求、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提出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坚强领导。

“七一”讲话彰显了民族志气、历史底气、理论锐气、未来朝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认为,“七一”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志气,定位了中华民族百年发展阶段特征的历史底气,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新成果的理论锐气,展现了中国青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未来朝气。

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在经验汲取中开启奋斗征程。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原院长王永贵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战略思想创新的必然逻辑。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遵循“九个必须”的方向指引,着重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增强新的斗争本领,开启新百年的奋斗征程。

二、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学者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探讨。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强调要以长远史观、规律史观、整体史观、世界史观为核心的大历史观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结构,提出要以长远史观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以规律史观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所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不同特征,要以整体史观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辉煌成就与曲折失误,要以世界史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念、初心使命、精神品格和性质宗旨。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要充分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观念的集中表现,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教授也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成功的基因密码。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党等根本问题,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深刻理解和阐释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其时代价值的理论基点。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方向、坚定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筑牢根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意志、增强斗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领导、组织保障。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和政治相关联的审美活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从政治美学视角,解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美学价值。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是通过个体与共同体的统一,将个体价值融入国家民族共同体中,使其成为一种与政治相关联的审美活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之源。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晓林教授回顾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敢于担当民族独立使命,敢于同其他思想流派做斗争。他们不仅帮助中国知识分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还铸就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道德风范。

伟大政党凝练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形塑伟大政党。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传仓教授从伟大政党与伟大精神的互构关系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并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慎终如始的理想追求、知行合一的行动伟力、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我将无我的人民情怀。

三、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论述为学术界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在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上的有机统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系统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理论源头、历史源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红线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他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共同的理论特质,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典型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期的一面镜子和一束光芒。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和贯通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和价值指引,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塑造因素和引领力量,是建党百年的熊熊火炬、新征程的闪亮灯塔。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是永恒的精神财富。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佑新教授论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是不同阶段党的历史的重要标识,是百年辉煌历史铸就的永恒精神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榜样;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品质;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精神之源,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从理论武装、领导力量、价值取向、丰厚基石、实践创造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了解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价值指向、塑造了行为品格、嵌入了情感特质。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从“为何自我革命”“如何自我革命”“怎样自我革命”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

四、深入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544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能实现。学者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向等维度,深入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教授认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的必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接续干成四件大事,取得四个伟大成就,铸就四个里程碑,做出四个庄严宣告。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教授指出,西方文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忽视了现代文明的多种可能性,压制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形成了具有儒家传统、共产主义信仰的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中不断碰撞,体现了中国现代性和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和平发展的、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了人类文明成果。创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向,证明了西方文明并非衡量世界文明的唯一标准。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为逻辑主线,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历史归因,探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点、目标跃迁、价值指向三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就着眼,阐述了中国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到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知识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在爱国主义上下功夫,要在共同语言和行为方式上培育文化共性,要在共同文化上培育联结纽带,要在共同价值观上增强理念认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中国人民大学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教授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着眼,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在高科技领域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五、深切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向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8伟大的革命实践形成伟大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革命精神指导伟大的革命实践。学者们不仅从理论维度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思想价值,而且从实践维度深切领悟了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向。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基。华南理工大学高松校长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基。

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全过程。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这一问题。从发生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前提、精神起点;从历史规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发展;从哲学系统论来看,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湖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徐晨光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群众路线,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代使命,不断把握时代、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百年大党的中国担当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担当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智慧和天下情怀,我们必须重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建构必要、存在状态以及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等10个基础性前提问题的研究,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走向、新科技革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五个理论性前沿问题的研究。

六、深切践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根本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4]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学者们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视角,提出要深切践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根本要求。在百年大党的社会建设实践中,正是由于党的坚强领导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教授立足当代中国公平正义问题,指出社会基本制度塑造社会基本结构,要用历史主义眼光对待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结构是由一系列体现平等价值要求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塑造出来的,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当前关于公平正义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映射,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事实和价值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要充分借鉴西方正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为基础的中国正义理论和正义话语。

中国共产党人的算法是不计功利、具有革命情怀的“大算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算法是个体主义、工具主义、功利主义,走了西方式“精于计算”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算法”,追求集体行动的实践价值,更加关注“生命无价”“生态无价”,要跨越“现代化陷阱”,避免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简单套用到精神科学。在新的征程中,要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保证。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教授论析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全面领导的关系,提出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及实践理路、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开展伟大斗争、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是百年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为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支撑和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500.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02).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