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22 Issue (4): 76-87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3.008
0

引用本文 

王晓青, 吴秋明, 秦星红. 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4): 76-87.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3.008.
WANG Xiao-qing, WU Qiu-ming, QIN Xing-hong. Research Hotspot and Trend Analysis of Business Incubators in China—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p of CiteSpa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22(4): 76-87.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20.03.008. #esle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X0801)

作者简介

王晓青(1985-), 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
吴秋明(1957-),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集成管理;
秦星红(1985-), 男,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9-09
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晓青1, 吴秋明1, 秦星红2    
1.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2. 重庆工商大学 商务策划学院, 重庆 400067
摘要: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中,并且在此领域中基于不同视角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知识图谱把科学知识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谱的形式展示一个科学领域知识的发展进展和结构关系。选取CNKI数据库中2004—2018年的相关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将CiteSpace Ⅴ作为可视化知识图谱的研究工具,分别从文献的发文时间分布、发文期刊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方面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与趋势。通过知识图谱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以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与趋势    CiteSpace    
Research Hotspot and Trend Analysis of Business Incubators in China—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p of CiteSpace
WANG Xiao-qing1, WU Qiu-ming1, QIN Xing-ho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0, Fujian,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Plann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hinese business incubators also have a big chance to break out. It attract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to study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leads to produce fruitful resul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knowledge map takes the knowledge dom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can intuitively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aking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4 to 2018 as the data source, the related literature can be used to draw the knowledge map.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Chinese business incubator from the aspects of author cooperation,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distribution,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time zone situation, etc. based on CiteSpace Ⅴ.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objective data through knowledge maps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words: business incubator    knowledge map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CiteSpace    
一、引言

全球第一家企业孵化器诞生于美国[1]。企业孵化器主要通过提供基础的硬件设施(如廉价的办公场地、共享的通信网络等[2])以及全面的软增值服务(如便捷的法律咨询、融资条件等),为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提供这些集中便利的创新创业资源,帮助新创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使新创企业获得较高的存活率[3]。1987年6月,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成立于湖北省武汉市,命名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开创了我国企业孵化器历史的先河。企业孵化器不仅在帮助新创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推动地区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4],因此,创建和发展企业孵化器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创新驱动政策的制度化组成部分加以实施[5]。企业孵化器于过去的2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尼日利亚,得到迅速发展[6]。我国企业孵化器虽然兴起晚,发展时间短,但是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创新发展需求的作用下,截至2016年底,企业孵化器在数量上位列世界第一[7]。随着企业孵化器在实践中的迅速发展,培育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日趋凸显,理论界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孵化器功能价值和服务内容[8-9]、影响因素[10-11]、运营效率[12-13]、绩效评价[14-15]、发展框架[3, 16]等方面。但是现有研究中,关于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研究综述较少,尤其是缺乏基于计量方法的文献归纳与总结,导致在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整体把握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在我国“双创”的政策背景下,把握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的发展进程、发现研究热点与分析未来的研究趋势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如何在海量的文献中,准确、全面、客观地发掘该领域研究的时空分布、主要学术贡献点、研究热点与趋势,具备一定的难度。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在探索某一领域研究内容、热点与趋势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对特定时间范围内某学科的研究状况、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化分析[17]。因此,笔者使用CiteSpace Ⅴ软件的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基于由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与企业孵化器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归纳,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分析企业孵化器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未来趋势,不仅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还对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工具、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工具与方法

CiteSpace Ⅴ是当下在科研工作群体中被广泛使用的一款知识图谱绘制工具[18],此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平台开发[19]。通过该软件,我们可以把一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发展进程直观地呈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知识图谱的网络结构和节点能够自动标识出发文量、合作关系、时序发展、突变趋势等知识发展变化特征。因此,我们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可以迅速发掘出一个知识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20]。本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和关键词突现分析来发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通过发文时间分布、发文期刊分布等发掘企业孵化器研究的进程和基本状况。

(二) 数据来源

对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研究热点和主要成就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中的“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期刊数据作为数据源,该数据库集中了一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最前沿和最全面的研究成果,确保了所得数据的全面性与权威性。2019年4月29日,在CNKI数据库中,设置检索条件以主题词为“孵化”或“科技园”或“在孵企业”或“企业在孵”进行高级精确检索,发文年限选择为2004—2018年,在文献分类中选择“经济与管理科学”,共得到相关文献1 404篇。为使分析的结果更加精确与科学,需要对检索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先删除导出数据中重复的文献,剔除会议征文介绍、简讯等影响分析结果的无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筛选,剔除研究内容与研究分类目录不相关的文献,最后共计筛选出1 240篇文献。从CNKI数据库中导出相关文献并且将其格式保存为Refworks。选择软件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将数据转换为可供软件处理的数据格式,为后续知识图谱的绘制分析做准备。

三、时空知识图谱处理结果及其分析 (一) 企业孵化器研究时间分布图谱

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历年的发文情况,根据企业孵化器文献发文数量的增长和减少规律,可以揭示该领域发展状况,预测研究的发展前景[21]。考察近15年来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成果变化,统计检索处理后的文献数据,得到2004—2018年间发文数量变化趋势如图 1所示。

图 1 2004—2018年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发文量

2004—2018年间,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相关论文数量共计1 240篇,整体上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和上升趋势,这也表明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分别以具有历史性时刻的2007年、2011年为界限,把近15年的发展历史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7年,这个阶段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年平均发文数量为66.5篇。第二阶段:2008—2011年,这个阶段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发展较快,发文数量有所增长,年均刊载论文数量103篇。第三阶段:2012—2018年,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趋于成熟,论文数量较为平稳,该阶段的发文总数量为561篇,占总发文量的45.24%,虽然发文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第二阶段相较于第一阶段有了更快的发展,研究论文数量开始陡然增长。企业孵化器研究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特征与我国的经发展状况和政策环境紧密相关。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2008年金融危机当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16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至6.7%。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22]、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率、加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23],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一大批新创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受到孵化器实践的推动,孵化器实践中的政策因素使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同时也符合理论演进的规律。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理论探索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孵化器发展理论[24]。1988年8月,企业孵化器的工作被正式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5]。2007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布59号文件,将政策优惠期限由2010年12月31日延期至2012年12月31日。2013年又出台117号文件,将政策优惠期限延长至2015年12月31日。这是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对科技创业以及孵化器最有力和持续的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孵化器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针对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施行之后,我国企业孵化器数量在2009年、2010年出现明显增加。2011年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施行之后,2012年孵化器数量及场地面积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高峰。2017年《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明确了企业孵化器工作的发展战略地位。随着企业孵化器在实践中的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双创”氛围的浓厚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企业孵化器的跨学科研究,为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①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

(二) 企业孵化器研究空间分布图谱 1. 机构分布

机构合作图谱分析中高发文机构能够反映出该学科研究领域中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26]。考察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较有影响的发文机构,统计文献数据分析得到高产科研机构如图 2所示。

图 2 企业孵化器研究高产机构

在CNKI数据库中发表过企业孵化器方面论文的机构共118个,说明国内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科研机构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31篇)、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篇)和河海大学商学院(16篇),说明这三个机构在企业孵化器的研究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与领域影响力,紧随其后的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7所科研机构。从研究机构的类型来看,发文机构主要为高校。高校作为国家的重要科研机构,汇集了研究企业孵化器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从地域来看,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与当地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 天津大学从1978年开始设立管理学科,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管理学院,2009年试行学部制改革,形成新的管理与经济学部。信息来源:天津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tiu.edu.cn)。

根据检索结果,发掘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在CiteSpace Ⅴ分析界面中,选择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Top N%=15,时间范围为2004—2018年,时间切割分区设置为1,运行软件后生成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的合作图谱,如图 3所示。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机构的发文量多少。连线描述的是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的粗细程度反映了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弱。结果显示,图中的节点有118个,连线只有32条,网络密度为0.004 6。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比较分散,联系较差,机构与机构之间鲜有合作,未形成相互融合的学术科研氛围,鲜有的合作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图 3 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在分析界面中设置时间切割分区为一年,点击Timezone View,考察不同科研机构在不同年份的研究情况。Timezone View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了相同的时区中,时间序列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排列,能够清晰快捷地展示时间维度上知识领域的演进过程,如图 4所示。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的成果,属于较早产出相关研究成果的科研机构。但是在后续几年中,该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并未呈现持续增长的迹象,代表该科研机构的节点较小,其整体影响力较小。

图 4 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时序图谱

从CiteSpace Ⅴ突发性监测结果来看,如图 5所示,显示了排在前8位的科研机构。如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其中,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专注于该领域的研究,科研成果显著并保持持续的影响力,成为知识图谱中的核心网络节点。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科研成果和影响力在近年发展较快,也成为该领域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突出,逐渐成为高产科研机构。

图 5 企业孵化器研究机构突发性监测
2. 作者分布

高发文作者说明该作者在这一知识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之间形成的合作网络反映了不同作者在此领域中的研究兴趣链接关系。考察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中高发文作者和发文作者的合作情况,在该领域中发表的相关1 240篇文献的作者共计197人,根据文献计量学中关于高产作者定律,选取发文数量7篇以上(包含7篇)的作者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6所示。其中来自天津大学的赵黎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胡海青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国红教授发文量较大,不仅印证了所在科研机构在企业孵化器领域的研究实力,而且说明了这三位教授的学术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认为是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的专家。

图 6 高发文作者及发文量

考察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在CiteSpace Ⅴ分析界面中,选择节点类型为author,Top N%=15,时间范围为2004—2018年,时间切割分区设置为1,运行软件后生成企业孵化器研究作者的合作图谱如图 7所示。与机构合作图谱的解读类似,在作者合作图谱分析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作者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连线的粗细程度反映了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亲疏程度。结果显示,图中的节点有197个,连线有140条,网络密度为0.007 3。这一结果表明,作者合作网络的密度较低,作者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研究力量较为分散。部分较紧密的合作,如王国红与邢蕊的合作、赵黎明与吴文清的合作等,都属于机构内部的合作,不同机构作者之间的合作很少。

图 7 企业孵化器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3. 期刊分布

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规律(Law of Bradford),某一知识领域的科学研究分散在不同的相关期刊上,不同期刊刊载论文数量与该期刊的专业程度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依据刊载论文的数量的多少,可以将期刊划分为关注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27]。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规律计算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数量,即r0=2ln(eE×Y)。式中,r0为核心期刊数;E为欧拉系数;Y为刊载企业孵化器领域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的载文数量[28]r0 =2ln(1.8×132) ≈11,得到核心区期刊11种,如《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软科学》等。这11种期刊刊载文献共计504篇,占刊发总量的40.66%。由此可知,这11种期刊为关注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核心刊物(见表 1),它们在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把握企业孵化器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表 1 2004—2018年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文献载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

除了上述11种期刊外,还有大量文献分散在不同的期刊上,只是相关载文量较少。通过对相关刊载期刊的对比研究发现,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涉及不同的学科,刊载期刊包括经济学、创新创业等学科期刊,这表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受到了多学科的关注。

四、研究内容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一)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关键词可以代表一篇文献的核心内容,如果在一个时期内,某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在某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中,表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9]。打开CiteSpace Ⅴ的分析界面,设置节点类型为keyword,Top N%=15,时间切割分区设置为2,运行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 8所示。从运行的结果显示,该知识图谱中有301个节点、366条边,网络密度为0.008 1。对排在前20位的关键词及其中心度绘制表格,如表 2所示。

图 8 企业孵化器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表 2 2004—2018年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出现频次Top 20关键词

关键词共现网络结构仍较松散,密度较低,在该领域的研究涉及面较广,就某一主题进行的深入研究不够。相关研究者应该就某一主题,往纵深挖掘,使得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更加深入。剔除标识性不强的关键词“企业”,其余的几个关键词“在孵企业”“创新”“风险投资”等成为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汇,这些关键词在图谱中的中心度值较高,由此可初步判断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中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在孵企业”等是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通过采用LSI算法对检索预处理后得到的1 240篇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18个研究聚类,如图 9所示。Q值一般在[0,1)区间内,Q>0.3就意味着聚类得出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在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S值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运行得出的Q=0.851 3,远大于0.3;S=0.769 6,也大于0.7。这表明网络结构显著,聚类清晰度高,聚类结果是高效率并且结果是较合理的科学计量结论。

图 9 企业孵化器关键词聚类图谱

结合CiteSpace Ⅴ软件的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热点。

一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与机制。企业孵化器作为一种帮助新创企业成长的新型组织形式,虽然在基本构成要素上相同,但是运作模式却不尽相同。杨刚等[30]、李振华等[31]通过对不同的运营模式进行归纳和比较,总结得出企业孵化器选择发展模式的依据。王庆金[32]、姚福根[33]针对不同运营机制所采用的措施进行总结,为不同运营机制应该采取何种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金加林等[34]在研究中指出,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应该根据在孵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做出选择。陈颉等[35]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得出企业孵化器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其持续发展并且营利的关键。也有少量的学者从定量的角度对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展开研究。刘广平等[36]等通过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企业孵化器运营模式的投资决策。罗峰[37]认为应当结合我国的特色情境,分析中国特色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的逻辑结构和运营机理。唐明凤等[38]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得出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价值链的科学管理。张宇等[39]探究了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演进路径。卢钢等[40]探索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全新模式——孵化器发展4.0模式,该模式是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并探索了推进该模式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了探讨。随着实践的发展,寻找最佳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是孵化企业创新成长。杨震宁等[41]等从科技园内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111个科技园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科技园绩效评估的概念模型。邵俊岗等[42]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层与孵化企业员工接触的频繁程度对在孵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作用。张力[43]基于合作生产理论,分析了二元主体的互动模式和人力资本对被孵企业成功毕业的影响。刘刚等[44]研究认为孵化组织创新是促进新企业成长的重要机制。徐可等[45]对天津市新创在孵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业导向和创新驱动分别积极显著地影响着企业绩效。企业孵化器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孵化企业,孵化企业的成功出孵和成长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三是孵化环境与孵化网络。刘晓英[46]首次提出了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概念,并提出了促进其构建和发展的方案和模式选择。苏敬勤等[47]将孵化网络的生成模式分为科研院所衍生网络、多主体联合网络、集团企业衍生网络。李永周等[48]构建了科技创业人才孵化网络嵌入模式并且实证分析了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毕可佳等[49]以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李振华等[50]探究了在孵企业如何通过孵化网络获取社会资本和网络资源,以提高创新绩效。王兆群等[51]探索了孵化网络中契约与信任的概念模型,验证孵化网络不同维度契约对不同维度信任的影响路径。孵化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孵化资源的支持,孵化网络的优化有利于资源的获取和配置。因此,如何完善孵化网络和孵化环境成为该领域一个重要命题。

(二) 关键词突现分析

研究前沿代表了该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研究中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的主题等[52]。可以通过CiteSpace Ⅴ软件的关键词突现分析,将词频变化率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提取出来,发现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从而确定研究领域的前沿[53]。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在初期阶段主要从国外引进概念,介绍西方国家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经验,并逐步探索我国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方式和发展模式[24]。综合分析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的突现关键词,软件运行结果如图 10所示。从2004—2012年突现关键词为大学科技园、区域创新系统等说明在初期,对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主要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在我国的政策经济背景下,适合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道路。大学科技园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依靠优质的人力、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和创新创业的发展。在企业孵化器的经营中也逐步引入风险投资,尝试更多的营利途径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企业孵化器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主题从初期阶段的向国外模仿式学习,到结合我国情境发展的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协同成长、战略导向对在孵企业的影响、孵化器组织资源的解析等。2013—2018年突现关键词为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创业绩效、多中心治理、创新绩效、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等。这说明在近几年对企业孵化器领域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企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孵化网络及治理方式,以期提高创新创业的绩效水平。这为我们了解企业孵化器领域研究前沿提供了参考可能性。未来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企业孵化器现实中的难题,探索如何提高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如何构建孵化网络、实现资源链接等。

图 10 2004—2018年企业孵化器研究领域前16突现关键词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CiteSpace Ⅴ软件对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从期刊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2004—2018年,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科研成果增长迅速,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企业孵化器为主题的研究方法多样,涉及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等。在载文期刊分布上,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规律,企业孵化器研究形成了包括11种期刊的核心刊物群。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趋于平稳发展,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比较明显,但有关企业孵化器问题的深入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也多停留在对孵化器基本功能的介绍、运营实践等[1],所以研究深度有待继续加强。

从研究机构和作者分布图谱来看,参与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科研机构众多。这其中比较突出的科研机构有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虽然参与企业孵化器研究的作者较多,但是作者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少部分作者之间的合作也产生在同一机构内部,跨机构交流合作的学者很少。该领域研究涉及的面较广,但是缺乏深度。因此,建议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科研机构之间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积极广泛地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建立持续稳定的良好合作环境,把企业孵化器领域的研究向纵深推进。鼓励创建企业孵化器合作研究模式,政府应该为创建一流的科研团队提供便利。对于重大项目的研究,鼓励学科带头人开展跨机构合作,建立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显示,企业孵化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与机制;第二,孵化企业创新成长;第三,孵化环境与孵化网络。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近几年更注重微观层面的企业孵化器领域的研究,通过研究企业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孵化网络及治理方式,以期提高创新创业的绩效水平。这为我们了解企业孵化器领域研究前沿提供了参考可能性,推动本领域的研究往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力, 聂鸣. 企业孵化器分类和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1(5): 60-65.
[2]
殷群.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J]. 科研管理, 2008, 29(1): 157-163.
[3]
候合银, 葛芳芳. 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设计[J]. 系统科学学报, 2010, 18(1): 13-28.
[4]
AERTS K, MATTHYSSENS P, VANDENBEMPT K. Critical role and screening practices of European business incubator[J]. Technovation, 2007, 27(5): 254-267.
[5]
MIAN S, LAMINE W, FAYOLLE A.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ion: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knowledge[J]. Technovation, 2016(50-51): 1-12. DOI:10.1016/j.technovation.2016.02.005
[6]
VANDERSTRAETEN J, MATTHYSSENS P. Service-based differentiation strategies for business incubators:explor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alignment[J]. Technovation, 2012, 32(12): 656-670.
[7]
许治, 黄攀, 陈朝月. 不同代际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9, 31(5): 102-110.
[8]
明大军. 以色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J]. 瞭望, 2004(35): 52-53.
[9]
钟卫东, 孙大海, 林昌健, 等. 基于在孵企业观点的孵化服务重要性评估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 26(3): 61-65.
[10]
宋清, 金桂荣, 赵辰. 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10): 120-125.
[11]
徐菱涓, 刘宁晖.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11): 213-215.
[12]
代碧波, 孙东生. 基于DEA方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东北地区14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1): 142-146.
[13]
翁莉, 殷媛. 长三角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分析——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3): 106-115.
[14]
李恒光. 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要素与过程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07(1): 45-48.
[15]
牛玉颖, 肖建华. 智力资本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3): 117-122.
[16]
黄涛, 李光.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现状综述[J]. 中国科技论坛, 2005(2): 67-71.
[17]
贺艳华, 李民, 宾津佑, 等. 近10年来中国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219-230.
[18]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谱图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5-252.
[19]
林玲, 陈福集.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情报科学, 2017, 35(2): 119-125.
[20]
CHEN C M. 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21]
谢卫红, 董策, 李忠顺.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J]. 现代情报, 2018(2): 22-28.
[22]
刘刚, 李超, 吴彦俊.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的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J]. 系统管理学报, 2017, 26(4): 655-662.
[23]
田毕飞, 丁巧. 中国新创企业国际创业自我效能、模式与绩效[J]. 科学学研究, 2017, 35(5): 407-417.
[24]
王水莲. 中国孵化器研究脉络与方向选择[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5): 45-49.
[25]
马腾, 贾荣言, 刘权乐, 等. 我国创新网络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 22-28.
[26]
杨传喜, 丁璐扬, 张珺.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资源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3): 205-212.
[27]
张亚如, 张俊飚, 张昭. 中国农业技术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9): 113-120.
[28]
刘金立, 邵征翌, 张健. 基于布拉德福定律的海洋学科学术论文分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4): 6797-6798.
[29]
王知津, 李赞梅, 谢丽娜. 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6): 116-123.
[30]
杨刚, 宁靖. 科技企业孵化器营运模式选择及优化[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5): 61-63.
[31]
李振华, 赵黎明.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11): 49-51.
[32]
王庆金.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研究评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06(4): 48-60.
[33]
姚福根. 从以色列孵化器模式看政府、孵化器及企业间的内在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2): 218-219.
[34]
金加林, 李玲, 刘喜华. 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模式的比较选择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04, 22(3): 76-79.
[35]
陈颉, 李娜. 科技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天津地区多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9): 1-6.
[36]
刘广平, 陈立文, 戚安邦. 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决策与运营模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7): 150-155.
[37]
罗峰. 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8): 180-181.
[38]
唐明凤, 李翠文, 程郁. 基于创新工厂案例的新型孵化器商业模式研究[J]. 科研管理, 2015, 36(1): 102-109.
[39]
张宇, 麦晴峰, 段琪. 新一代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联盟形成及运营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6): 100-104.
[40]
卢钢, 杜丽, 黄丫丫, 等. 0模式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7): 162-166.
[41]
杨震宁, 吕萍, 王以华. 中国科技园绩效评估:基于企业需求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07(5): 864-870.
[42]
邵俊岗, 常林朝, 王薇薇. 接触与孵化企业成长绩效的理论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4): 91-96.
[43]
张力. 孵化互动、专用性人力资本和孵化企业成功毕业[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1): 93-101.
[44]
刘刚, 李强治. 企业孵化的本质及其组织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4): 45-50.
[45]
徐可, 姚飞, 孙涛, 等. 创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绩能的创新驱动过程[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 176-182.
[46]
刘晓英.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7(11): 11-18.
[47]
苏敬勤, 周颖, 洪勇. 高新技术孵化网络生成模式及要素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12): 45-52.
[48]
李永周, 阳静宁, 田雪枫. 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嵌入、创业效能感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9): 169-180.
[49]
毕可佳, 胡海青, 张道宏. 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影响研究——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66-72.
[50]
李振华, 王佳硕, 吴文清. 孵化网络中在孵企业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关系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63-69.
[51]
王兆群, 胡海青, 李浩, 等. 孵化网络契约与信任关系研究——基于技术重叠的调节效应[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4): 714-722.
[52]
吴菲菲, 杨梓, 黄鲁成. 基于创新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研究前沿探测模型:以智能材料领域研究前沿探测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1): 11-20.
[53]
陈超美, 陈悦, 候剑华, 等. 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 情报科学, 2009, 28(3): 24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