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与使命。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11这里主要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通过革命运动消灭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的目标不仅是实现人民的利益,而且要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的新社会。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1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政党,以便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本文认为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即提供了价值目标、价值理想、价值标准;而全面从严治党为坚守党的初心提供了“理想的力量”,即提供了动力保障、铸就了实践主体、提供了实践途径。科学地把握二者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恩格斯曾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3]238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因而人的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等集中体现了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进而形成了人们某种美好的愿望与追求。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因为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无任何自身利益的诉求,只有人民的利益才是其革命与建设的唯一目标,才是它的“理想的意图”。“人民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初心所在和政治根基”[4],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诉求是为了践行党的初心,因为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即提供了价值目标、价值理想、价值标准。
第一,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目标一般是指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实现的目的,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归宿。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是它的“理想的意图”。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意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永不改变,永葆党的初心。当下中国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国内诸多深层次矛盾凸显出来,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革命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5]367 新时代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目标要牢牢把握“为了谁”这个价值方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牢记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6]当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价值目标,党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价值目标,领导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此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践行自己的初心。
第二,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价值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理想一般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具有可能实现的价值追求,它为人们实现自身的目标提供了价值方向。为人民谋幸福既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价值理想,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上是党的自我革命,最终是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想,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明确自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理想。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他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提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党的领导,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7]1480,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价值理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员要有理想信念,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党的工作中心和价值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是治理好党、建设好党,从而使党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理想,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价值标准。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135-136任何社会生活的实质都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真理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而无产阶级政党的真理即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一初心能否得以实现,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8]1004为人民利益服务是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标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来检验党工作的成效。当下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并最终通过检验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价值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6] 他用朴素的语言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应当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初心与使命,应当始终坚持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工作成效的价值标准。
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提供了“理想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否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体现,关键在于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人们的美好愿望与追求是否得以实现,关键在于人们要通过某种力量来践行它。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而要将这种“理想的意图”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这种实践活动来实现。由此,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提供了“理想的力量”,即提供了动力保障、铸就了实践主体、提供了实践途径。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提供了动力保障。动力指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某种推动性的力量,而动力保障指实现价值目标的推动性力量保证。如何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目标,这需要根本的动力保障,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谈不上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要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的革命与建设是一以贯之,邓小平总结党的建设时就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应该说,党的领导在相当一个时期受了损害。恢复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9]274 因为只有加强党的建设,从严管党治党,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为实现人民的利益提供动力保障。新时代人民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只有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本领过硬的政党,才能担当时代重任,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得以充分体现,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铸就了实践主体。实践主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决定事物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产阶级政党自建立以来就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实践充分地证明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42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的工作重心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人民对更美好的生活充满着憧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形势。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增强自身本领,练好内功,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10]只有严厉地管党治党,各项从严治党的措施落到实处,敢于亮剑,长抓不懈,把“严”始终贯穿于整个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方可成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主体。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提供了实践途径。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40世界的发展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改变,实践途径是指事物目标得以实现的路径。人民的利益是否得以维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否得到增强,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通过从严治党的实践进行自我革命和建设,从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历史的实践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不渝,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攻克一个个难关,夺取一个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要求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到“三严三实”,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标杆;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常态化,保持初心不变。中国共产党从严惩治腐败,打“虎”、拍“蝇”、猎“狐”行动永远在路上,诠释了党中央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的态度,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四、科学把握党的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关系党的初心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想的意图”,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党的初心提供了“理想的力量”。科学把握坚守党的初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关系,必须坚持将“全面”与“从严”紧密结合起来管党治党,必须将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思想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将党的初心落到实处,这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与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坚持将“全面”与“从严”紧密结合起来管党治党。所谓“全面”是指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方面管党治党,所谓“从严”是指要求用比国家法律更严格的党纪党规来管党治党。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因为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1]155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之根本,统领党的其他建设,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属性决定的。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思想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63 思想建设就是要给党员在精神上补钙,谨防个别党员得“软骨病”,强化党的精神品格,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葆党的本质不变。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加强党的纪律作风建设,自律自查;必须时刻坚持“心中有民”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5]387因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与力量源泉,如果脱离了群众,党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之本,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进行,这样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违制必究”[12]管党治党的新局面,继续推进反腐斗争,打造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必须健全管党治党的法律法规,用更严格的党纪党规来管党治党。设立“高压线”,使腐败分子不能触碰也不敢触碰;建立完善问责追责体制,实现从严治党的目标。
第二,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将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深化党的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规,巩固和深化管党治党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反腐的“八项规定”的政策,反腐斗争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员中“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巩固和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建设成果,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就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为新时代管党治党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全面深化党的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把握党建设中的主次点,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核心,引领党的其他建设。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党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党建设的政治保障,坚持以纪律作风建设为党建设的作风保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党建设的体制保障,坚持以反腐倡廉建设为党建设的实践保障;彼此相互协调,整体配合,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监察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5]395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党内权力的约束,才能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发挥从严治党的实效,才能践行党的初心。
第三,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推进“四个伟大”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根本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当努力推进“四个伟大”建设,这不仅仅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履行党的初心的光辉见证。“四个伟大”是指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与伟大工程,这“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伟大事业解答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新时代的伟大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下首要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开放也面临诸多问题,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斗争,才能实现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追求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6]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力同心,顽强拼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事业。因此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革命,建设好党这一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流砥柱,历史与现实已充分地证明这一点。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个别干部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治理好自身病症,才能保持党的组织先进性与思想纯洁性,才能推进“四个伟大”建设。
第四,践行党的初心,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思想教育。新时代更好地推进从严治党的全面和向纵深发展,推进“四个伟大”建设,还必须加强对共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代表,加强对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思想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引领着行动的发展方向。不忘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的意图”,是中国共产党的美好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方位,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13]95新时代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牢记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党的根本工作方针,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在行动中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且践行之。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的信念,自觉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纯洁性,更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党内生活的自律性,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从而更好地践行自己“理想的意图”。且“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和终身课题”[14],共产党人只有坚持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并践行之,“理想的意图”才能转化成“理想的力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成为党员干部内在的动力,激励每个党员干部牢记历史使命,不断加强自身革命与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只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推进党的全面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15]310只有依靠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四个伟大”建设的胜利,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2]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3]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4] |
陈富荣. 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属性[J]. 河北学刊, 2019(3): 26-32. |
[5]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
[6] |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12-19(02-03).
|
[7] |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
[8] |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
[9]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
[10]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6-07-02(02).
|
[11]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
[12] |
王立华.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渊源实践探索及目标追求[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1): 11-15. |
[13]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
[14] |
于欣. 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内涵、创新、举措探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3): 136-143. |
[15]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