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21 Issue (5): 120-126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4
0

引用本文 

范家巧. 文化建设视阈下的高校阅读推广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5): 120-126.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4.
FAN Jia-qiao. Research on Campus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 21(5): 120-126.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4.

作者简介

范家巧(1964-), 男, 编审,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文化建设、图书出版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11-21
文化建设视阈下的高校阅读推广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
范家巧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在综合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内在关联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大学生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构建高校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有机融合的方法,创建文化建设视阈下的阅读推广机制,并提出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指出应在成立专业化的阅读推广机构、制定规范化的阅读推广制度、打造系统化的阅读推广体系等九个方面实行突破,进行阅读推广机制创新和发展。通过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的实践案例,分享了以创新阅读推广机制为指导开展的系列阅读推广实践经验,为广大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和阅读推广工作者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高校阅读推广    文化建设    推广机制    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Campus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FAN Jia-qiao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promotion, in allus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eading promo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method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promotion, establishes the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an innovativ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promo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reakthrough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nine aspect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reading promotion institutions,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ized reading promotion system and the creation of systematic reading promotion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practical cas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brar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promotion i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hares a series of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s guided by innovative reading promotion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reference for the administrators and reading promotion worker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words: campus reading promo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motion mechanism    practical study    

在当代文化领域,高校校园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校园文化主体对象为在校师生,实现空间为校园这一特殊的环境,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人才,主要内容包括精神、环境、行为及制度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并最终形成校园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全面体现了校园特殊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定位为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实现图书资源的全面整合、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引导高校师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积极助力,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水平。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阅读教育工作,不断加深阅读推广程度,创建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丰富的阅读活动和充足的阅读资源是满足公众阅读需求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公民整体素养和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积极有效的阅读推广工作不仅能够体现高校教育质量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受重视,高校阅读推广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文化建设环节,阅读文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阅读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作为高校阅读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推广机制的完善程度将成为影响校园文化质量的主要因素。与其他组织相比,高校图书馆呈现出更加显著的专业性与服务性,其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高校文化建设水平,其阅读推广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实现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二者的融合发展并全面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也将成为高校建设的核心任务[1]

一、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

社会主义文化在以高校为主的校园传播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特征以如下四个层面为主:一是教育导向强化,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调控实施的方式向着标准发展。该特征目的性很强,对校园内师生学习生活都有很好的渗透能力,是实现师生价值观、行为趋向引导目标的重要基础。二是精神凝聚激励,对校园中各个群体间个体主观能动性有强调功能,既能够将师生联结到一起发挥其文化凝聚功能,以团结统一的方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又能够激励校园师生对学校品牌产生认同感。三是素质提高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师生综合素质,这是校园主体素质能力展现的重要方式,能够实现潜质挖掘、素质水平拓展、道德情操陶冶等目标。四是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核心,现代高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治学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现代高校的文化建设中,阅读文化是重要的一个项目。判断高校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可从校园阅读文化角度入手。由高校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中国现代社会、提升民族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中现代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广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核心是阅读文化,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以校园环境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文化资源,推广阅读活动,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吸引师生的关注度,让高校校园弥漫着书香气息。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以自身未来建设为初级目标,有效汲取文化知识,开拓文化视野,这是快速适应社会并发挥个人优势的重要前提。所以,高校在定期举办读书月活动时,应该结合校内社团阅读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推出多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阅读推广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方面校园文化的内容日益丰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为在校师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展现才华、发展进步的平台。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较低,现有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较低,缺乏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项目,难以发挥其教育功能实质并从根本上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2]

2016年,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将“全民阅读”确立为文化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政府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号召,在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呈现出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且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成果。但从全局来看,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推广形式单一、创新程度不高、推广针对性不强、缺乏品牌效应以及和其他部门协调度不够等,仍需努力发展,砥砺前行[3]。最新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4],传统纸质阅读的用户数量不断减少,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但是经典的、传统文化的著作还需要通过传统的阅读形式才更能品味其艺术价值;网络阅读有其自由性与开放性,但也存在盲目性,虽然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便捷咨询信息的需求,但是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精神文化财富的需求,无法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国内学者对阅读推广相关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隋爱丽认为建立网格化的阅读推广服务制度可提升推广工作成效,对图书馆发挥传播文化职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王辛培通过对长效机制建立过程的研究,认为可推行的机制有激励制度、科学计划、评估系统、专业机构、资源整合等,这些都是重要的阅读推广活动建设方式,通过系统性的组织关系,可实现校园文化的升级[6]。李园园通过研究高校阅读活动推广的方式,认为可发挥高校内图书馆核心作用,与当地其他高校间形成联合机制,确立一种多元结构的文化传播模式,实现高校引领的地区阅读文化环境建构[7]。目前高校阅读推广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保障机制、沟通互动机制、推广长效机制、联合协作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也有学者尝试从文化建设角度论述高校阅读推广机制,但是具体论述上蜻蜓点水式居多,研究的深度仍显欠缺,也缺乏实证研究支撑。

综上所述,阅读推广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性不强,原因是缺乏一种科学完善的针对文化建设的阅读推广机制。下文将针对此问题,研究文化建设视阈下阅读推广机制的创建和实施。

三、文化建设视阈下的阅读推广机制创建

高校阅读推广机制指通过推广阅读服务,为读者提供多元化阅读平台,以达到有效提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目的;并借助特定的方式将阅读推广各部分要素有机融为一体,确保彼此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推广机制可合理调用校内外资源,让不同部门明确职责,以较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发挥自身作用[8]。阅读推广机制为阅读服务有序开展及可持续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推广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创建新的阅读品牌,吸引更多读者参与阅读活动。

在现代高校建设领域,高校图书馆同时承担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重任,不仅需要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资源需求,也要发挥其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了改进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的不足、改善大学生阅读状况,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自身创新发展,实现阅读推广机制的积极创新,提供形式丰富、内容多样、质量上佳的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以自身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9]。具体包括高校图书馆专业部门利用完善的阅读推广制度和体系,通过主题多样的活动培训、立体化的宣传及多元化的评价,运用智能化的平台进行资源推广。高校图书馆应在以下九个方面实行突破,进行阅读推广机制创新和发展。

1.成立专业化的阅读推广机构

应将阅读推广工作确定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常规任务,确保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图书馆界就已积极开展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为代表的工作机构成为我国阅读推广活动的事实主体,有效保证了阅读推广工作的进行。高校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确定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分保证相关工作的稳定发展。

2.制定规范化的阅读推广制度

为了实现良好的建设效果,提高阅读推广工作的整体水平,高校图书馆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机制和发展规划,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保障。具体来说,一是要健全完善保障制度,提供合理、规范的制度指导,为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明确地指导;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积极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充分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科学与稳定发展。

3.打造系统化的阅读推广体系

由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面较大,内容也极为复杂,因此单凭高校图书馆自身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顺利开展,在科学完善的推广体系基础上扎实稳定地开展各项工作,充分保证工作效果,实现预期目标。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建立健全统筹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部门自由优势,协调一致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水平。良好的协同统筹机制将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能够有效避免工作形式化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参与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打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

4.建设特色化的阅读推广资源

整体来看,特色化的阅读推广资源主要包括传统的纸质阅读资源与现代网络数据资源。为了确保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做好资源建设工作,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一是继续加强纸质资源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优势,打造高校独特的资源文化体系,为阅读文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实现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传统阅读习惯。

二是把握现代网络发展的技术环境,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工作。数据库资源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能够创造全新的资源形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升阅读的便利性。

三是重点做好专题建设工作,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势资源的潜在价值,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造高校特色的阅读资源,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并满足其阅读需求。

四是加强外部合作,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及公共图书馆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形式丰富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扩大图书馆的资源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以此获得用户认可并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5.构建智能化的阅读推广平台

在现代信息化的大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应当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资源服务系统,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与质量。

一是以校园网建设为契机,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发展速度,构建高效、全面、稳定的信息化服务系统,打造校园网络,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资源浏览需求,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文化资源服务质量。

二是根据现代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发展需求,打造移动图书馆平台,为师生提供移动数据服务。通过移动终端完成资源查询、业务办理等工作,大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资源与服务需求。

三是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交互优势,打造高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阅读社交网络,以公众号、小程序等形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用户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推广氛围,不断提升用户的阅读兴趣,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10]

6.开展主题化的阅读推广活动

为了实现阅读推广活动的良好发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主题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图书馆有强大的资源优势,能为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同时也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各类主题阅读活动能够对用户形成有效吸引。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各类节假日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吸引用户参与,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提升主题认知度,并不断提升参与者的热情和阅读效果,为校园阅读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强化创造有利环境。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开展各类以阅读为核心的座谈会,邀请文化名流、知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加强阅读效果,并为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实施多样化的阅读推广培训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信息素养贫乏是影响阅读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11]。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必须制订科学的工作规划,积极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加强其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其阅读能力,以此保证阅读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针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图书馆资源的整体状况,提高信息查询能力,并能够熟知图书借阅等基本业务流程。

二是为学生提供定期培训服务。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的查询和使用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讲座、交流会等互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活动,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信息检索、加工和使用方式,从而为其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8.形成立体化的阅读推广宣传

在现代信息社会,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认识到资源环境的变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资源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充分发挥现代媒体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图书馆自身影响力,为阅读推广活动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推广应该与时俱进,在读者人数较多的网络平台做宣传,如图书馆网站、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官方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可利用社交媒体来加强宣传效果。阅读推广媒体的选择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发挥其互动、便捷、灵活的优点。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该结合其他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等,这是低成本、高效率运营和宣传的重要平台。图书馆要独立设置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实时交流、参考咨询的方式,强化校园内外相关人士的联动效果,引起其他受众对平台项目的关注。

9.建立多元化的阅读推广评价

为了确保阅读推广工作效果,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与持续性,创建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充分保证相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阅读推广目标的实现[12]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问卷、网络等形式对读者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用户需求,对自身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整体质量水平,以此提升用户认可度和满意度,从而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良性发展。

(1) 比对图书馆运转指标。将阅读推广活动前后不同数据阅读量进行比对,以直观数据来判断推广活动的效果。如果活动举行成效较好,那么在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呈现出较好的变化趋势;不仅是到馆人数,还有阅读量等指标,都可以看到明显的高水平持续状态。而且,图书馆微博的点击量、讨论量、留言、转发等都会呈现一种大幅提升并持续的态势。

(2) 收集活动反馈意见。在推广阅读活动时,参与者可通过多元渠道来反馈意见。通过多渠道收集移动终端、图书馆主页信息栏、官方微博和公众号等的信息,从相关反馈数据中总结活动成效以及参与者关注的话题,并形成反馈意见,有利于活动组织者真实、客观地评价活动效果。

(3) 关注读者深度体验。阅读推广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并通过阅读提高知识文化。对图书馆而言,阅读体验是最重要的关注对象,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以豆瓣网书评系统的运营为例,因其在读者群中口碑很高,很多人都会根据其他读者的心得体会来选择阅读内容。可以说,增加读者对阅读内容的深度体验,就是将读者最真实的体验呈现出来,以相互沟通和交流为主要方式,打造自由交流平台,深层次阅读推广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四、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案例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为“985”“211”工程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华工图书馆”)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以阅读推广机制的九个“化”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实践。

1.成立文化建设部

针对文化建设和阅读推广工作,华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文化建设部,引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带领和指导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文化建设部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开展以参与和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为主旨的文化展览、专题讲座、文艺文学鉴赏、影视展映等工作。文化建设部的职能还包括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阅读倾向;定期编写发布“导读书目”“推荐书目”“好书评介”等电子、纸质宣传资料;向学生介绍内容好、价值高的好书、好作品,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做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管理和维护工作;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对校内各种读书沙龙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等。

2.制定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章程

华工图书馆注重收集高等教育及图书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对图书馆行业深入调研,收集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发展规划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图书馆宣传工作章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章程》,明确阅读推广的发展方向和宗旨,并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地开展工作。

3.围绕“真”字构建阅读推广体系

华工图书馆建立了系统化的阅读推广体系。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理念,围绕“真”字对阅读推广主题的文化内核进行打造,将“求真理,探真源,养真性,达真知”作为华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核心理念。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包括文化担当和文化引领两个方面。

(1) 文化担当方面,将图书馆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当中,努力成为学校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学校文化传播的使者、学校文化的有力建设者、校友文化的建设基地。以创新性思维建设华工图书馆的“文化空间”,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空间”“研墨学堂”“藏真文阁”“文化庭院”等。

(2) 文化引领方面,主动引领高校和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力打造“求真书会”“启真讲坛”文化系列品牌,引领学校师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求真书会”以名著阅读分享为主要形式,与学生共读,达到“求真知”的目的。“启真讲坛”以名家讲座为主要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成立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图书馆文化建设把脉,努力将其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智库,并借助委员会的力量推广学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理念。

4.建设图书馆特色资源

创新发展图书馆优秀馆藏资源。华工图书馆建设了“特藏室”“华工全球校友文库”,以此为起点加强优秀馆藏资源研究工作,对馆藏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转化和推广,全面提升文献资源开发的水平。

特藏室藏有珍贵典籍文献数千册,馆员们也一直在进行馆内优秀馆藏资源挖掘、研究、转化和推广工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对馆藏珍品等贵重资源进行重建,包括图像获取、资源标定、匹配运算以及交换运算等,经过处理后将馆藏珍品进行相关的特征提取,最后通过VR设备为读者呈现,实现馆藏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再利用。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图书馆在重点区域设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专柜,满足师生学习、宣传及研究的需要。“研墨学堂”是重点打造的体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型基地,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借阅、体验和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空间。

5.构建微信、文库等智能化平台

华工图书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按主题向师生推送书目,包括新生入学主题、毕业季主题、建军节主题等,确保在最适当的时候将最适合的书籍介绍给师生。

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建设华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将其打造成为智能化知识资源中心和开放式的文化传播平台。平台分三大功能,包括资源推荐、微服务、阅读推广与文化引领。其中阅读推广与文化引领模块由文化建设部负责管理和更新,定期为读者推送阅读引导和文化传播方面的内容。

“华工全球校友文库”建设目前已经启动,它是收藏全球范围内华工校友的论著及其他学术成果的专藏文库,这对于展示学校学术成果和国际影响力、弘扬华南理工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此文库既是学校学术保存中心、校史教育基地,也是图书馆优秀馆藏资源研究的阵地。

6.开展“求真书会”“启真讲坛”等主题活动

华工图书馆定期联合学校经济与贸易学院举办阅读沙龙,主题包括莫言、钱穆、龙应台、莎士比亚作品品读等,每期邀请嘉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故事。“求真书会”已举办了《习近平讲故事》读书会、《时间简史》读书会。图书馆还举办了“品书赏乐,陶冶性情——图书馆闭馆音乐征集及书评大赛”,这是一个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定期举办“启真讲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与师生一起探讨阅读与人生,一起感受华园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魅力。“研墨学堂”邀请学者为师生读者娓娓讲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篆刻艺术、诗书画印古代艺术与现代性,为读者带来一个雅俗共赏的艺术午后。这些活动都是华工图书馆阅读推广理念中引领“求真知”的具体体现。

7.实施信息素养等多种培训

自2013年始华工图书馆开设全校公选课《信息素养》,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基础,分析阅读层次、阅读类型、阅读技能,使学生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能力,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为满足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积极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具体包括整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本科生《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新生培训、新教工培训等。这些信息培训的课程针对师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需要开设,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基础,详细讲解如何进行专业文献的深度阅读,进而帮助读者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8.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

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华工图书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每月书讯》有纸本在阅览室和流通服务台供读者翻阅,线上则在图书馆网站以及通过微信、微博对《每月书讯》内容进行展示宣传。

图书馆已形成了以“求真书会”为统领,包含各种读书会、“启真讲坛”“研墨学堂”、名家讲坛、数字资源培训、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等多项子活动在内的立体化阅读推广品牌活动,集教育部阅读推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学生社团的阅读推广为一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热爱读书、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尽力延伸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9.建立多种评价体系

华工图书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搭建了反馈渠道,收集了对阅读推广效果的评价,包括世界读书日读者满意度评价、经典阅读对文化自信的效果评价、电子数据库资源利用统计及评价等。

在图书馆内部,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绩效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管理绩效、技术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注重每一项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组织、技术运用乃至文化提升、社会影响,从而促进华工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的提升。

五、结语

高校阅读推广首要目标是引导并实现阅读行为,特别需要重视和建立特色鲜明的校园阅读文化。作为学校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高校图书馆承担了文化担当和文化引领的职能,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阅读推广和校园文化在建设进程中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且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校园文化是高校整体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是高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工作必须得到充分重视。运用高校阅读推广创新机制,在充分保证阅读推广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为高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兰, 黄秋梨. 图书馆与多元文化融合理论实践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2): 29-32.
[2]
侯典举, 陈捷.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着力点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8): 49-51. DOI:10.3969/j.issn.1007-5968.2018.18.021
[3]
蔡迎春. 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进展及热点聚焦[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12): 95-104.
[4]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魏玉山, 徐升国.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 出版发行研究, 2018(5): 5-8.
[5]
隋爱丽. 基于网格化机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实践[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24(11): 82-84. DOI:10.3969/j.issn.1005-6033.2014.11.039
[6]
王辛培. 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创新研究[J]. 图书馆界, 2013(1): 80-82. DOI:10.3969/j.issn.1005-6041.2013.01.025
[7]
李园园.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研究——以同济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7): 85-88.
[8]
卢容. 中外阅读推广的体制机制比较[J]. 出版广角, 2015(Z1): 89-91.
[9]
程武山. 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S1): 17-19.
[10]
周一苗, 曾芬钰. 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真人图书馆模式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 2018(4): 40-45.
[11]
李曦, 马璇, 张敏, 等.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模式研究——以"985""211"高校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6): 119-126.
[12]
陈群, 林丽. 图书馆阅读推广效益评价[J]. 新世纪图书馆, 2017(11):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