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20 Issue (2): 104-111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2.014
0

引用本文 

宋广文, 杨孟甜. 大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现状及关系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2): 104-111.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2.014.
SONG Guang-wen, YANG Meng-tian. Study on Statu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20(2): 104-111. DOI: 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2.014.

基金项目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Y9161070)

作者简介

宋广文(1960-), 男,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通讯作者

杨孟甜(1993-), 女, 主要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10-09
大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现状及关系研究
宋广文 1, 杨孟甜 2    
1.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2. 华南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以967名本科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满意度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年级、专业、学习成绩等因素上差异显著;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正相关;学生满意度中的价值感知、课程与教学、学生期望和校园生活4个因子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测评机制,以实时准确了解自身现状与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视人文学科建设发展,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满意度    自主学习    
Study on Statu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SONG Guang-wen1, YANG Meng-tian2     
1. School of Marxis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2.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967 college students were used as samples to carry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statu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ere both at the middle level.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ades, major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re were multipl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value percep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tudents' expectations and campus life. Students' satisfaction has remarkable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udent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know their own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accurately,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students' satisfacti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提升教育质量,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往的高等教育评估主要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为主,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也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3]。根据质量评估中大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作为评估主体,对所接受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二是学生作为被评估对象,对自身成长和发展质量的评估。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且具有紧密的联系。

学生满意度,是学生作为享受学校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将自己接受学校教育服务的感知结果跟自己预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高兴、愉悦或是失望的一种心理感受[4]。国外对学生满意度的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学生满意度测评已成为教育质量评估实践的重要内容。有学者指出,评价学生满意度可以增加大学教育的价值,学生满意能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术表现、更好的社会互动及毕业后更大的成功[5];并且,满意度高的学生毕业率更高,更有可能成为积极而慷慨的校友[6]。国内学生满意度的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大都停留在宏观的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方面,而具体的对学生满意度与学生发展,如学术表现和事业成功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很少,对大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关系的研究也非常欠缺。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个人、环境和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7]。有学者将学习的“选择参与、选择方法、控制时限、控制学习结果、控制物质环境以及控制社会环境”过程中能否自己作出判断作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标准[8]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对教学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9],学生满意度与学习动机也具有正相关关系[10]。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学生满意度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密切,学生满意度对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满意度高的学生可能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为验证这一观点,本文以问卷调查法,对学生满意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研究大学生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从学生满意和能力发展的角度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理工大学本科生为样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7份(有效率为80.6%),被试者的人口学信息见表 1

表 1 被试者的人口学信息概况(N=967)
(三) 调查工具

1.《学生满意度问卷》

本研究对刘慧2011年编制的《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11]。改编后的《学生满意度问卷》共55个题项,包括学校形象、学生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学生满意、学生忠诚6个一阶因子,其中质量感知因子下又有课程与教学、服务设施、校园生活、对个体的关心、收费与资助、入学与就业6个二阶因子。问卷使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方式,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是2005年由朱祖德等人根据齐默曼的社会认知理论编制而成的。该量表由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分量表组成,共69项[12]。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相关研究中应用也较为广泛。本研究对部分题项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使其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语言习惯,也更能反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特征。改编后的量表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除学习管理因子的4项内容反向计分外,均为正向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四) 统计分析与处理

本文采用SPSS22.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 改编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1.《学生满意度问卷》与《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信度分析

选取克隆巴赫α系数作为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测量的指标,对改编后的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71,各分量表分别为0.827、0.681、0.958、0.873、0.824、0.849。根据统计学家约瑟夫的观点,α值大于0.7,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若项目数小于6个,α值大于0.6时,数据也是可靠的[2]。因此,改编后的学生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大学生自主学习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59,动机分量表和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922、0.936,表明该量表也具有较高的信度。

2.《学生满意度问卷》与《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KMO系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作为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指标。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问卷的KMO系数为0.97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学生满意度问卷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KMO系数为0.957,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也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

(二)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状况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学生满意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主学习总均分和动机与策略分量表均分都略高于理论中值4分。而学生满意度的总均分与各维度均分也略高于理论中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学生期望、学校形象、价值感知、质量感知、学生忠诚和学生满意。

进一步对学生满意度量表进行单样本t检验(详见表 2),可以看出,质量感知、学生满意和学生忠诚3个一阶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满意度的总均分;在质量感知下的6个二阶因子中,课程与教学、服务设施、对个体的关心三者的满意度也都显著低于整体水平。因此,虽然学生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尚可,但该校在课程与教学、服务设施和对个体关心等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不高。

表 2 学生满意度的单样本T检验(检验值=4.89)
(三)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差异性

为了解该校学生的满意度和自主学习状况,本研究对二者在被试者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单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满意度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年级和专业因素上的差异则十分显著(详见表 3)。

表 3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

1.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在年级上的差异性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被试的满意度水平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F=4.497,p<0.01)。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一学生的满意度水平显著地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而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三学生的满意度则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详见表 4)。

表 4 年级与学生满意度、自主学习的事后多重比较(均值差I-J)

年级与自主学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4.454,p<0.01)。事后多重比较分析显示,大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详见表 4)。

2.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在专业上的差异性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专业因素对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满意度(F=6.492,p<0.01)和自主学习能力(F=4.761,p<0.01)具有显著的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评价具有显著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艺体类专业学生满意度最高,之后是经管、工科、理科,文科学生的满意度最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满意度得分显著地高于工科、理科和文科专业的学生满意度;除此之外,文科学生的满意度水平显著地低于经管与工科学生(详见表 5)。

表 5 专业与学生满意度、自主学习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均值差I-J)

大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专业特点的影响。在对专业与自主学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从艺体到理科、工科、经管、文科,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逐渐降低,并且艺体类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显著高于工科、经管和文科专业学生,理科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详见表 5)。

(四) 学习成绩与学生满意度、自主学习的关系

本研究以班级排名作为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标准,1至5分依次为:很差(后20%)、较差(60%-80%)、一般(40%-60%)、良好(20%-40%)、优秀(前2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示,学生满意度(F=30.940,p<0.01)与自主学习能力(F=10.323,p<0.01)在不同学习成绩间均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

从事后多重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一般及以上,即班级排名前60%的学生,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成绩排名在后40%的同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相比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详见表 6)。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44,p<0.01),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表 6 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学生满意度的事后检验(均值差I-J)
(五)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1.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关系

对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 7)表明,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r=0.502,p<0.01),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和学生满意度问卷的各个维度之间也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308<r<0.508,p<0.01)。

表 7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相关矩阵

2.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因变量,以学生满意度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满意度中的价值感知、课程与教学、学生期望和校园生活具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回归方程为:

自主学习=2.585+0.196×价值感知+0.077×课程与教学+0.074×学生期望+0.083×校园生活

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得到调整后的R方为0.306,表明学生满意度中的价值感知、课程与教学、学生期望和校园生活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主学习,总预测力为30.6%。

表 8 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以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策略为因变量,以学生满意度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中的价值感知、学生期望和对个体的关心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主学习动机,总预测力为23.7%。而价值感知、课程与教学、校园生活3个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自主学习策略,总预测力为28.3%。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总结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满意度测评显示大学生在课程与教学、服务设施、对个体的关心和学生满意、学生忠诚上得分较低;第二,大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年级、专业、学习成绩因素上有显著的差异;第三,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二者显著正相关,学生满意度下价值感知、课程与教学、学生期望和校园生活4个因子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能够解释自主学习30.6%的变异。

对学生满意度的测评,一方面能够直观展现出高校教学和管理上的长处和不足;另一方面,学生满意度的高低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学生满意度测评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高校应该转变管理思维,重视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测评机制,以实时准确了解自身现状与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教学和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测评机制

本次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该校学生对本校的收费与资助、入学与就业和校园生活上的满意度较高,该校整体形象良好,学生对学校有较大的期望,对所接受教育的价值认同较高;而该校大学生对课程与教学、服务设施、对个人的关心上满意度较低,学生对学校整体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较低。调查结果清晰明了地展现出该理工大学在教学和管理上的成效和不足,肯定了该校在学生资助、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的成绩,也凸显出该校现有课程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服务设施较差、教学管理人性化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并且,大学生对学校有着较高的期望和价值认同和较低的满意与忠诚度,这一落差也反映出该校在教学和管理上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校归属感较低。因此,为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该校需要建立健全学生满意度测评机制。一方面,让管理者突破视野盲区,更清楚地看到高校教学和管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权利和要求,使大学生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体之一,也会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二)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发现,学生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随年级的增长大至呈下降趋势,大一学生的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到大四时虽有一定的增长,却仍低于大一学生的水平。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满意度不升反降,这一研究结果给该校教学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应该带来的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增长而不是倒退。该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该校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满意度调查也显示出大学生对课程和教学上的满意度较低,说明该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该校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除此之外,学生满意度随年级的增长逐渐降低,也表明该校没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大学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职能。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中“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相关部门和领导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本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深刻地反思,“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13],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 重视人文学科建设,增强人文素养

该大学《学校章程》表明,该校是一所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研究发现,该理工大学文科生的满意度与自主学习能力远低于理工科与其他专业同学,这一结果显示出该校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上的发展严重不足。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发育不良的情况,也是很多理工类大学面临的现实挑战。理工类高校的人文学科发展面临着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生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15]。而人文学科的弱势不仅会导致高校学科发展的不平衡,也不利于大学文化环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而本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也显示出该理工大学存在着文化氛围不足,缺乏人文关怀,缺少人性化设施,学生忠诚度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高校应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发展,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资金和师资力量投入,完善课程和教学体系,打造优势人文社科专业。除了重视人文社科专业本身的发展,高校还应加强大学的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通识课程、讲座论坛、素质拓展活动和其他各种隐性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大学生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关系进行研究,从学生满意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首先,在研究对象上缺乏多样性,因为所有的样本均取自同一所高校,研究结果受该校教育管理方式特殊性影响较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从不同类型与层次高校中选取样本,尽量保持样本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对各类型、层次高校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过于依赖量表的数据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与访谈、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慧. 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11.
[2] 陈新忠, 李忠云, 胡瑞.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1): 57–63.
[3] 龙献忠, 龚汪洋.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5): 53–57.
[4] 洪彩真.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D]. 厦门: 厦门大学, 2007.
[5] SHANK M D, WALKER M, HAYES T. 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ctation:Do We Know What Our Students Expert in a Quality Education[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Marketing, 1995,13(1): 71–89.
[6] SCOTT H, LEVINE. Querying On Quality: Assessing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 Satisfaction[D].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University. 1997.
[7] ZIMMERMAN B J.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81(3).
[8] 王海瀛.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 杭州: 中国计量大学, 2015.
[9] 张蓓, 林家宝. 大学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学生期望与学生感知质量的视角[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4): 59–65.
[10] 房保俊. 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1] 刘慧, 路正南. 基于PLS路径建模技术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J]. 高教探索, 2012(2): 30–36.
[12] 朱祖德, 王静琼, 张卫, 等.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3): 60–65.
[13] 刘延东.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11): 4–9.
[14] 陈静静. 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教育问题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