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并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首次提出了做到“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习近平以“钉钉子”这一通俗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经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政能力与水平提出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实”与“干”的精神内核“钉钉子”,前一个“钉”是动词,读音同“定”;后一个“钉”是名词,读音同“丁”;“钉钉子”能成为一种精神,是因为这一简单动作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2013年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1]400此后习近平十余次提及钉钉子精神,他认为干事业好比钉钉子,“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就是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 钉钉子精神内涵的“实”干精神钉钉子精神的第一要素是“实”,即为获得实效,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接地气,从实际出发见微知著,切实用行动破解难题,最后用实绩为人民谋幸福,体现出“钉钉子”过程中的针对性、稳定性与实效性。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2]69
钉钉子精神就是要谋实事。钉钉子首先面临的是方向性问题“钉哪里”,这就一定要有定位的针对性,要求我们处理问题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而不是乱干;要求决策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工作中力求真相与根本。要使钉子钉在实处,就必须坚持一线工作,获取最真实的数据与材料;就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的方法论,寻求事物内在的关系性与合理性;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出发,决策才能符合群众的利益与需要,才能真正办好事办实事。
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出实招。钉钉子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过程性问题“怎么钉”,这就一定要有态度的持续性,要求我们为人老老实实,做事锲而不舍,做事先做人,老老实实做人,才能实实在在做事。钉钉子精神之“实”,根本在于“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对组织做事讲原则、敢担当,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创业;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即力戒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力求严谨持续、持之以恒。它反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出实绩。钉钉子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检验标准问题“钉好没”,这就要求结果的实效性,要求我们对待结果注重实效实绩,实干而不是空干假干。钉钉子精神体现到实处就是敢于担当责任,力创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检验钉子钉的效果,也就是看工作成效怎么样,这必须用事实来说话、拿实绩来标明、以实效来检验。治国理政应坚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报告、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与政绩观。
(二) 钉钉子精神内涵的实“干”精神钉钉子精神的第二要素是“干”,即表现为以理想与担当为内驱力的肯干、敢干;以凝聚与本领为执行力的善干、能干;以意志与体魄为持续力的恒干、精干。能不能干、怎么干、干什么,这些关于“干”的过程,影响甚至决定着“干”的结果。钉钉子精神内涵的实“干”是在以上各分力基础上形成的合力,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最后使各项事业干在了“实”处。
钉钉子精神就是肯干、敢干。钉钉子要有内驱力,要有肯干的内在信念,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真抓实干的动力源泉,只有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人,其目的与目标才能有更强的认可度与更高的实现度,因此,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是肯干的前提。钉钉子还要求干事情要有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勇气,敢干表现在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攻克各种难关,一马当先,敢为天下先。“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 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3],唯有如此才能具有敢干的、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钉钉子精神就是善干、能干。钉钉子要有执行力,就是要善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最后一举完成。类比于实际工作中,要求我们有实干的责任心、凝聚力和行动力,表现出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领。做到善干能干,首先要充分发扬团队的凝聚力,它体现了实现群体活动目标与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是否能调动团队发展的积极性,取决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是否具有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若每一个个体在共同责任意识的作用下形成一股凝聚力,那么该群体将产生强烈的团队士气。不但善干、能干,还要有胆识、有魄力,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智慧。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大国,鼓励全党增强学习本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高执政本领与水平。我们“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 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3]。
钉钉子精神就是恒干、精干。钉钉子要有持续力,要求目标一旦明确,就要一抓到底,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懈怠不停顿,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直到理想蓝图成为美好现实。钉钉子精神需要干事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坚定的毅力,还需要有实干的强体力、持续力和附着力。一个成功的实践者一定是恒干与精干、专一与持续互为依存的。只有心思专一专注,找准一个着力点,附着上去并专心致志才能始终坚持,持续下去,干一行爱一行,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兢兢业业、始终如一钻研业务本领,就是良好地践行了钉钉子精神。
(三) “实”与“干”的辩证统一实干精神之“实”就是求真,就是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干精神之“干”就是务实,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肯干敢干;相反,只注重形式夸夸其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是假干虚干,必定误国。第二,要讲科学、讲实际,要能干善干;相反,违背规律或只求速度的乱干就不是真正的实干。真正的能干与善干是理想与行动的统一,是满腔热情和求实态度的结合,是知和行的统一。第三,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恒干、精干,体现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相反,出尔反尔、朝三暮四或者不分主次、萎靡沉沦的乱干等,也达不到实干的目的与结果,不是真正的实干。
“实”与“干”两者相互依存。“实干”就是求真与务实,就是狠抓与落实,“实”与“干”是实干精神的一体两面。求真与务实、实干与干实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实干精神的核心要义。
“实”与“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实是干的前提和态度,也是衡量干的尺度和结果。一方面,“实”是态度,“干”是行为;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目标。只有“实”干才能达到能干真干,这就需要求真的态度。另一方面,“干”是过程,“实”又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归宿。只有实“干”,才能把“实”体现与落实下去,否则“干”就是空谈、虚干,这需要务实的精神。以“实干”为考量,以“实绩”作为衡量标准,把“实”干与“干”实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干实事、真事、好事,才能不断深化与丰富实干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4]31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给予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钉钉子精神蕴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扬钉钉子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具体阐释与运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
(一) 体现求真务实的唯物主义方法求真的“实”与务实的“干”的结合与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与社会践行。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事实出发、注重事实,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的事实作为自己政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5]301。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体现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决定了认识的来源、发展与目的,认识又同时影响着实践的方向、范围与效果。一方面,求真依赖于务实,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客观地反映了外在世界,以求真的态度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达到求是的目的。“求真”就是“求是”,就是探索科学、研究真理、追求理想;同时,认识的发展、真理的检验也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完成,可见求真依赖于务实。另一方面,“务实”要在“求真”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这样才能使任务落在实处、产生实绩。求真务实体现了务实与务虚、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脱离内容的形式主义和装腔作势的务虚空谈都是我们要反对的。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的位置,对各项工作加以落实,既把握基本国情,又弄清世界大局,然后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以实效为标准。以客观事实与内在规律为依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冷静观察,在制定政策时谨慎从事准确谋划,也只有这样才能干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绩。
(二) 体现突出重点的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同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之中处于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6]48。因此,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找准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发挥钉钉子精神,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钉钉子的过程中,围绕着钉子怎么钉,有各种具体的联系和条件,具体区分其中各种条件,找出有利与不利的条件,确定最佳的“定点”和办法,才能抓住重点;钉不到点上,钉子就会打歪。确定哪里是着力点,如何施展定力,恰恰是“钉钉子”的重要步骤与关键环节。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提高洞察事物的能力。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到改革发展与建设的“定力”,指出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还多次强调,工作中要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
(三) 体现质量互变的辩证发展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因此,只有实实在在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必定不能成功。相反,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经成熟时,则应该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促成事物的转化。生活中钉钉子,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甚至更多,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因此,干事业做工作都要像钉钉子一样,把谋划大事和制定具体政策紧密结合,把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相统一,加强责任分工,一锤一锤钉钉子,直到产生实际效果。这正是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统一的具体运用与体现。
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干工作做事业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直到产生实际效果,要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统一。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目标一旦明确,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合理把握工作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把共产主义事业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毛泽东曾说:“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7]30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准确界定和把握“钉钉子”精神的核心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转化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加以运用的科学方法论。
三、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钉钉子精神突出的是“实”与“干”,实干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仍需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中国优秀文化品质赋予当代含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结合,以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加以落实和践行。
(一) 中华民族“崇尚务实”优秀文化的当代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着大量的训诫古语,表达了古人崇尚务实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普遍遵从力行与务实的风格。孔子的“内圣”是为了“外王”,老子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孔子少谈“怪、力、乱、神”,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一生勤奋不辍,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气概便是他务实风格的真实写照。此外,墨子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荀子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扬雄的“君子强学而力行”、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许多著名的古训都一直为众人传颂,激励了无数人身体力行。务实精神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正是这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钉钉子精神”正是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后的当代阐释。
(二) 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优良品质的当代写照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世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薪火传承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等许多历史故事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侵略中国,中华民族以非凡的勇气和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社会主义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发展经验,无数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脚踏实地卓绝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从积弱积贫到今天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就是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8]。处在新时代与新征程上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蓝图再美好,规划再宏伟,若不实干,蓝图就只能是“唯美画饼”,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 中国共产党“实干兴邦”优良作风的当代传承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精神,在其经典著作《实践论》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外存在的各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不良倾向,不仅指出了实践与实干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功能,而且详细阐述了实践与实干的目的与要求,后来还把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基本思想路线来倡导,要求大家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9]221习近平常常引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大家要引以为戒,要求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避免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1]406。习近平特别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务虚言、但求实干,“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直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靠实干。中国共产党人对实干精神的探索与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看到,钉钉子精神包含着求真务实、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它符合实干兴邦的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践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有大量阐述,将钉钉子精神运用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领域的工作当中,要求大家都践行钉钉子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把狠抓落实的钉钉子精神再次加以明确阐述,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
(一) “求真务实”是检验和锤炼党性的重要方法“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10]习近平明确提出了衡量和检验党员党性的一个重要标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具体要求。用钉钉子精神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促进党员为人民干实事的担当、干实事的决心,锻造一批思想过硬、政治过硬的党员干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党员干部肯干敢干的问题。把严于律己、敢于担当贯穿整个政治生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这既是关乎党的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大局问题,也是关乎党员干事的驱动力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正确回答为什么干、为谁干、干什么的问题,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真抓实干的根本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与人民性相联的,“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谋取私利,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党员求真务实,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事业。党员干工作想着群众的利益而非自己升官发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强烈的使命与担当意识,才能做到勤政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就是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抗腐拒变的政治本色,这样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成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果。
发扬钉钉子精神从严治党,就是党员干部要意志坚定苦干恒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党员干部不仅要敢于承担责任,更要敢于攻坚克难,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有把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面对新形势新的伟大斗争才能发扬斗争精神,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意志坚定,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坚定不移,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针锋相对攻坚克难,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前,具有坚强的战略定力。
(二) “狠抓落实”是提高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方法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11]178习近平曾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然而当前有些同志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就是事与愿违[1]402,403。为此习近平在十九大会议上对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需要着重提高的党的八项执政本领,其中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就是要把钉钉子的态度方法技巧等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使党员的“本领过硬”从而达到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是要把制定和落实目标的方法与钉钉子精神联系起来,分解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要有时间表,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做好总体布局并推进落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在工作中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做到聚精会神、小处着眼大处落实,从紧从细从实做好。
其次,要把明确狠抓落实的主体责任与钉钉子精神结合起来,领导干部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从严治党”必须要“从严治吏”,要抓好关键少数。要把事情做好,既要有核心引领,又要有向心合力,制定目标后狠抓落实,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在落实中勇挑重担,用榜样与示范作用引领大家,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发挥组织与领导作用,善于做群众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体现钉钉子过程中的善干、巧干与实干。只有统筹兼顾,才能提高实效。
再次,要把狠抓落实的态度与钉钉子精神结合起来,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经济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45。
(三)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全面从严治党,关键还是在于党员干部工作态度的转变。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一个优良传统。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作为狠抓落实的根本依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干实事,出实招,深入群众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作风建设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严到深处靠坚持,治到实处需韧劲。所谓韧劲,就是保持力度、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十九大报告中对党的建设的长期性、持续性、坚定性反复加以阐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发扬钉钉子精神,还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64。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从政环境。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作风,重实绩、不摆花架子,少做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使工作重点与群众需求真正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开拓进取谋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这就要选人用人的标准落在实处,把德才兼备、做事踏实的人才选拔出来。
(四) 以“中国故事”“中国智慧”来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方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他常常以平民视角、别具智慧的讲述,阐释出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方案。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习近平以大众化的朴实语言,讲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任何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都需要在实践当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干精神也同样应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蕴。发扬钉钉子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统一形成的中国精神的具体展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论。
发扬钉钉子精神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实现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理想信念与执政能力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打铁还需自身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正确的从政理念,又要增强执政能力、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靠“自身硬”才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执着的理想信念、勇敢的担当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对党员干部政治过硬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其执政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素,是否肯干敢干苦干是由其内在驱动力决定的,执着的信念与坚强的毅力是党员干部执行力与持续力的重要保证。找准方向的善干与凝聚力量的恒干,是党员干部执行力与持续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本领高强”的本质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准定点、努力实干发挥定力、持之以恒展示毅力,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做出令人信服的实绩。若此,才能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诉求落在实处。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新时代面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现状,习近平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检验和锤炼党性的重要方法,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求真务实有利于促进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提高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方法,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实“干”而不是虚干、“实”干而不是乱干,狠抓落实有利于促进党的组织建设与能力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解决新时代党面临的“四种考验”与“四个危险”的具体思路与对策。当前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就应该发扬钉钉子精神,审时度势从国内外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干实事出实绩。新时代还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2]61,也应该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实”干与“干”实的态度与方法提高为民执政的信念与能力,克服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危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15习近平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实干的动力、目标与方向。大家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便是对发扬钉钉子精神的最好阐释与践行。
[1] |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
[2]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3] | 习近平. 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17-10-29(1). |
[4] | 列宁. 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5] | 列宁.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
[6] | 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
[7] | 毛泽东.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
[8] | 李泾一. 实干兴邦[J]. 求是, 2013(4): 51. |
[9]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
[10] | 习近平. 关键在于落实[J]. 求是, 2011(6): 3–7. |
[11] |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