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供应链是连接煤炭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集成和优化煤炭供应链, 以合适的煤炭产出满足需求、增强煤炭资源供需稳定性, 成为煤炭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1]。煤炭供应链是以煤炭开采企业为核心,以机械、设备、电力等企业为辅助物资供应商,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企业为用户的链状结构的供应链。这个供应链有很多节点,涉及诸多方面,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和结构性问题。为了很好地描述、分析和设计煤炭供应链各节点运作活动及其关系,需要建立煤炭供应链运作参考(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SCOR)模型。
目前,有众多学者对于煤炭供应链及SCOR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于煤炭供应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煤炭供应连性质、特征等方面。文献[1]认为煤炭供应链管理目标是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的紧密性和稳定性,强调煤炭企业同上下游企业形成相对信任和依赖的战略伙伴关系,参与到彼此生产经营过程中;文献[2]提出了以决策中心、协调中心和实施中心为构成要件的煤炭供应链整体结构模型;文献[3]指出煤炭供应链应采用推—拉结合的战略;文献[4]探讨了煤炭供应链的特征;文献[5]研究了煤炭供应链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之后,研究逐渐集中于煤炭供应连构建等方面。文献[6]从煤矿企业实际出发,分别构建了多个矿井、单一中央选煤厂或多个选煤厂情形的煤炭供应链;文献[7]构建了煤炭供应链链状和网状结构模型;文献[8]认为煤炭生产商是煤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构建了煤炭供应链平面模型与协同网络模型。此外,文献[9]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煤炭企业运作框架模型;文献[10]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煤炭企业内部各功能系统集成模型;文献[11]研究了考虑环境因素的煤炭供应链概念模型。对于SCOR模型研究方面,文献[12]系统介绍了SCOR模型及其构成与建模方法;文献[13]在SCOR模型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关键流程以重构供应链;文献[14]综述了SCOR模型及其应用;文献[15]建立了生产制造企业基于SCOR模型的生产物流模型;文献[16]研究了基于SCOR模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型;文献[17]在SCOR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多目标绩效优化模型。结合SCOR模型对煤炭供应链进行研究尚不多见,文献[18]构建了基于SCOR模型的考虑内生和外生风险的煤炭供应链模型;文献[19]提出了基于SCOR模型的煤炭行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在前述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于煤炭物流与供应链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第1层建立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的流程模型,第2层建立每一种流程的计划、执行和支持的详细类别模型。这个模型清晰地描述了煤炭供应链的信息流向,为煤炭供应链信息的进一步高度集成、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煤炭物流与供应链 1.1 煤炭物流煤炭企业通过资源市场获得煤炭资源, 在通风、供电、排水、瓦斯监控、防尘洒水等良好条件下,原煤经过一个工作面开采后,经由顺槽、皮带运输通过工作面、采区巷道,进入井底煤仓,再由矿车装运,经主井提升到工业广场,通过铁路、公路等运输到洗煤厂粉碎、筛分、洗选加工后成为符合要求的精煤,直接或经过配煤后成为符合用户要求的商品煤。然后再经过销售网络,由铁路、公路、水路或多式联运等环节送达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煤炭用户, 作为能源转换、燃料或化工原料, 对煤炭进行加工利用。在这个煤炭产品实体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与集合。
煤炭开采、洗选加工、长途运输、加工利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煤炭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程, 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构成的煤炭物流系统[20]。煤炭物流流程如图 1所示。
![]() |
图 1 煤炭物流流程图 Fig. 1 Coal logistics flow chart |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结构[21]。供应链核心企业拥有供应链中原材料、技术、客户、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或能力,通过制定供应链发展战略,协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配置,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有较强影响力,是可以决定或提升整体供应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
煤炭供应链是以煤炭生产商为核心企业,根据用户订单以及市场预测等信息流,制定出年度煤炭生产和经营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衍生出煤矿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设备需求信息,且传递给各类供应商。煤矿通过对煤炭物流系统的控制,从组织采购煤炭生产采、掘、运、洗选加工等所需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及备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劳保及消防器材等5大类物资开始,经过原煤采、掘、运、洗选加工等环节将原煤加工商品煤,最后由煤炭销售公司等售出,通过公路等运输途径,送到电力等消费者手中。在资金流、信息流的伴随下,围绕煤炭采、掘、运、加工和消费,以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力等为供应商,煤矿、洗煤厂等为生产商,煤炭销售公司等为销售商,电力、化工、冶金、建材及其他消费者为用户,以煤炭生产商为核心企业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高度集成、有机运转的功能链结构,就是煤炭供应链。其链式结构如图 2所示。
![]() |
图 2 煤炭供应链链式结构 Fig. 2 Coal supply chain chain structure |
煤炭供应链链式结构中还存在多个矿井、多个选煤厂的情景,其网络式结构如图 3所示[8]。
![]() |
图 3 煤炭供应链网络式结构 Fig. 3 Coal supply chain network structure |
一般情况下,洗煤厂到井口或地面工业广场距离较远,大宗原煤在提升到地面后,往往需要经由铁路或公路运输到洗煤厂进行后续的洗选加工。进而,最终的商品煤也必须经由铁路或公路运输到用户手中。交通运输作为煤炭用户化的瓶颈,是研究煤炭供应链必须考虑的问题[2]。因此,在图 2、3中特意给出了原煤和商品煤的运输环节。
2 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 2.1 SCOR模型SCOR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于1996年11月发布。目前,SCC已经发布了SCOR模型的第7个版本。SCOR模型综合了供应链各成员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5个业务流程,通过标准化术语和流程提供了一套规范易用、跨行业的供应链建模方法,系统描述了供应链上下游业务的运作流程,以便于供应链成员比较和改进,实现供应链集成与优化。
运用SCOR模型的结构和方法,可以从水平结构和垂直体系两个维度促使企业实现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以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SCOR模型的水平结构将全部供应链成员列出,描述供应链的全部成员伙伴;垂直体系将供应链流程分解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可用于描述流程、流程的评估绩效、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等。第1层为定义层,依次为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第2层为配置层,描述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基本布局。第3层为流程元素层,描述构成供应链流程的要素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第3层还可以分解出第4层甚至更多层次[22]。
2.2 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的构建第1层建立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的流程模型,如图 4所示。其中P为煤矿年度生产和经营计划;S为机电设备、机电产品及备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劳保及消防器材采购;M为原煤采掘运、洗选加工等;D为原煤或洗精煤经由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和配送;R为购进的不合格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及备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劳保及消防器材等退货。此外,因为煤炭属于大宗物品,运输距离远且装卸困难,煤炭销售对象一般都是稳定、长期合作的客户,若对于煤炭产品的质量有异议,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折价处理而不是退货。因此,在图 4中没有“成品退货”这部分内容。
![]() |
图 4 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第1层流程模型 Fig. 4 The first layer of Coal supply chain model based on SCOR-process types |
第2层建立每一种流程的计划、执行和支持的详细类别模型,如图 5所示。“P”具体包括:P1-物资采购计划; P2-煤炭采掘、洗选加工、矿井到洗煤厂运输计划; P3-原煤及洗精煤配送计划; P4-采购不合格物资的退货计划。“P1”具体包括:P1.1-采购机电设备; P1.2-采购机电产品及备件; P1.3-采购金属材料; P1.4-采购非金属材料; P1.5-采购劳保及消防器材采购。“P2”具体包括:P2.1-煤炭采掘计划; P2.2-煤炭洗选加工计划; P2.3-矿井到洗煤厂运输计划。“P2.1”具体包括:P2.1.1 -工作面掘进计划; P2.1.2-工作面回采计划; P2.1.3-采掘接续计划; P2.1.4-原煤井下运输计划。“P2.2”具体包括:P2.2.1-原煤选矸、筛分计划; P2.2.2-配煤入洗计划; P2.2.3-不同矿井原煤入洗计划; P2.2.4-洗混块、洗精煤、洗中煤、洗末煤、煤泥计划。P2.3-不同矿井原煤运输计划。“P3”具体包括:P3.1-原煤配送计划; P3.2-洗精煤配送计划。“P4”具体包括:P4.1-不合格机电设备退货计划; P4.2-不合格机电产品及备件计划退货; P4.3-不合格金属材料退货计划; P4.4-不合格非金属材料退货计划; P4.5-不合格劳保及消防器材退货计划。
![]() |
图 5 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第2层类别模型 Fig. 5 The second layer of Coal supply chain model based on SCOR-process categories |
第3层为更加详细的流程单元模型,因每个矿井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而不再建立。
由于原煤赋存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而矿井一旦建成,原煤采、掘、运工艺就基本确定。这样,在“S”中,就不存在“S2-采购按订单生产的产品”以及“S3-采购按订单设计的产品”两种情况了,即仅存在“S1-采购产品”。“S1”具体包括:S1.1-采购机电设备;S1.2-采购机电产品及备件;S1.3-采购金属材料;S1.4-采购非金属材料;S1.5-采购劳保及消防器材采购。
由于原煤赋存、采掘工艺、采掘工作面现场管理等原因,不同矿井生产的原煤含硫分、灰分、发热量等也不相同,同一个矿井开采出来的原煤含硫分、灰分、发热量等也是有一定波动的,但洗煤厂可以对不同矿井生产的原煤组织轮番洗选。原煤进入工业广场的煤仓或者原煤洗选加工成精煤、中煤、煤泥进入煤仓后就可以对外销售。这样,在“M”中,仅存在“M1-生产入库”,不存在“M2-按订单生产”、“M3-按订单设计生产”的情况。“M1”具体包括:M1.1-煤炭采掘运等;M1.2-煤炭洗选加工。“M1.1”具体包括:M1.1.1-巷道掘进; M1.1.2-采煤;M1.1.3-原煤井下运输;M1.1.4-原煤从矿井到洗煤厂的铁路、公路等运输。“M1.2”具体包括:M1.2.1-选矸;M1.2.2-筛分;M1.2.3-洗煤。
不同矿井或同一个矿井生产的原煤含硫分、灰分、发热量等有一定波动,经洗选加工后洗精煤质量趋于稳定,再次人为改变的可能性很低。这样,在“D”中,就不存在“D2-配送按订单生产的产品”及“D3-配送按订单设计的产品”的情况,仅存在“D1-配送库存产品”。“D1”具体包括:D1.1-铁路运输;D1.2-公路运输。
“R”具体包括:R1-不合格机电设备退货;R2-不合格机电产品及备件退货;R3-不合格金属材料退货;R4-非金属材料退货;R5-不合格劳保及消防器材退货。
在第1层概念模型中,还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流程的支持系统。从煤矿生产的功能结构来看,煤矿生产系统包括采煤、掘进、通风、运输、机电和排水6个系统,通风、运输、机电和排水4个系统是为采煤、掘进系统服务的,属于煤矿生产辅助系统。此外还有其他非生产辅助系统如生活污水处理、井下排水处理、日用消防、锅炉供热等辅助系统。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包括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6个系统。这6个系统是避免或减少瓦斯、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险的有效措施。其中,煤矿生产辅助系统、非生产辅助系统、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构成了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支持系统的主体。
3 结语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建立一条集成、高效、优化的供应商-煤炭企业-客户供应链,促使煤炭企业实现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转变,以改善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SCOR模型是规范易用、跨行业的供应链建模方法和工具,清晰地描述了供应链的运作过程。结合煤矿运营实际状况,构建了以煤炭生产商为核心的煤炭供应链SCOR模型。第1层建立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的流程模型,第2层建立每一种流程的计划、执行和支持的详细类别模型。这个模型清晰地描述了煤炭供应链中以煤炭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内部信息流向,为煤炭供应链信息的进一步高度集成、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
陈建生, 王立杰. 论煤炭企业物流供应链联盟[J].
管理世界, 2004(11): 148-149.
CHEN Jiansheng, WANG Lijie. Study on logistics supply chain alliance of coal enterprises[J]. Management World, 2004(11): 148-149. |
[2] |
彭晨, 岳东. 基于开放式功能体系的煤炭供应链结构研究[J].
煤炭学报, 2003, 28(3): 326-331.
PEMG Chen, YUE Dong. The research of opening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coa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3, 28(3): 326-331. |
[3] |
赵怡晴, 李翠平. 煤炭企业推-拉式供应链战略研究[J].
中国煤炭, 2008, 34(6): 38-40.
ZHAO Yiqing, LI Cuipin. Study on the push-pull supply chain strategic type of coal enterprises[J]. Chain Coal, 2008, 34(6): 38-40. |
[4] |
姚伟坤, 周梅华, 孟剑, 等. 基于均衡供给的煤炭供应链特征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41-45.
YAO Weikun, ZHOU Meihua, MENG Jia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even coa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7(3): 41-45. |
[5] |
吕涛. 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74-79.
LU Tao.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coa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9(1): 74-79. |
[6] |
姜辉. 大型煤炭企业供应链结构分析及有序度评价[J].
煤炭经济研究, 2009(4): 42-44.
JIANG Hui. Evaluation of supply chain structure analysis and order degree of large coal enterprises[J]. Coal Economic Research, 2009(4): 42-44. |
[7] |
于洋, 王晓栋, 马红伟. 疆煤外运煤炭供应链构建研究[J].
中国煤炭, 2012, 38(10): 10-13.
YU Yang, WANG Xiaodong, MA Hongwei. Construction of coal supply chain of eastward coal transportation from Xingjing[J]. Chain Coal, 2012, 38(10): 10-13. DOI: 10.3969/j.issn.1006-530X.2012.10.002. |
[8] |
阎丽丽, 夏凡, 郭妍. 煤炭行业供应链协同网络模型构建[J].
物流技术, 2014, 33(9): 50-351.
YAN Lili, XIA Fan, GUO Yan. Establishment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network model of coal industry[J]. Logistics Technology, 2014, 33(9): 50-351. |
[9] |
刘满芝, 周梅华, 彭红军, 等. 大型煤炭企业供给系统供应链解构及优化[J].
煤炭学报, 2009, 34(1): 139-143.
LIU Manzhi, ZHOU Meihua, PENG Hongjun, et al. De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in large coal erterprise supply system[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9, 34(1): 139-143. |
[10] |
汪文生, 钱文序, 李兆龙. 基于MAS的煤炭企业系统集成模型研究[J].
中国矿业, 2007, 16(8): 90-92.
WANG Wensheng, QIAN Wenxu, LI Zhaolong. Study on system integration model based on MAS in coal erterprise[J]. Chain Mining Magazine, 2007, 16(8): 90-92. |
[11] |
李丹, 路世昌, 赵球, 等. 煤碳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22): 210-214.
LI Dan, LU Shichang, ZHAO Qiu,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al green supply chain concept mod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22): 210-214.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3.22.047. |
[12] |
PERSSON Ferdrik. SCOR template-A simulation based dynamic supply chain analysis tool[J].
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 131: 288-294.
DOI: 10.1016/j.ijpe.2010.09.029. |
[13] |
RALMA-MENDOZA Jaime A.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SCOR model to support supply chain re-ded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4(34): 634-638.
|
[14] |
NTABE E N, LEBEL L, MUNSON A D, et al.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SCOR) model application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J].
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15, 169: 310-332.
DOI: 10.1016/j.ijpe.2015.08.008. |
[15] |
徐宣国, 刘飞, 王云飞. 基于SCOR的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3): 233-237.
XU Xuanguo, LIU fei, WANG Yunfei. Mode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production logistics based on SCOR[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13): 233-237.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3.13.049. |
[16] |
王晓哥, 贾家. 基于SCOR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型[J].
物流技术, 2014(7): 51-53.
WANG Xiaoge, JIA Jia.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operation model based on SCOR[J]. Logistics Technology, 2014(7): 51-53. |
[17] |
张卫华, 邱婉华. 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供应链多目标优化模型[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2, 18(9): 2052-2058.
ZHANG Weihua, QIU Wanhua.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model of supply chains based on SCOR[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12, 18(9): 2052-2058. |
[18] |
金晨赫. 煤炭配送中心的供应链风险体系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1.
JIN Chenhe.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risk system of coal distribution center[D]. Tian Jin: Tian Jin Univeraity, 2011. |
[19] |
赵维熙. 基于SCOR模型的煤炭行业供应链绩效管理[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36(5): 149-151.
ZHAO Weixi. The application of SCOR model about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coal enterprise[J].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4, 36(5): 149-151. |
[20] |
汤希峰, 余静. 煤炭物流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J].
物流技术, 2004(10): 16-18.
TNAG Xifeng, YU Jing. Research on coal system structure[J]. Logistics Technology, 2004(10): 16-18. DOI: 10.3969/j.issn.1005-152X.2004.10.006. |
[21] |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M]. 3rd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3.
|
[22] |
STADTLER H, KILGER C.供应链管理与高级规划-概念、模型、软件与案例分析[M].王晓东, 胡瑞娟,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