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是由于骨骼肌量持续流失,导致功能与强度不断降低而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伴随乏力、内分泌代谢紊乱、易劳累和骨折等症状[1]。肥胖、糖尿病、生长激素缺乏、性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相关疾病都可引起肌肉减少,多伴发骨代谢病。随着肌肉的萎缩与老化,导致骨骼肌质量减少和肌力下降[2],出现步履缓慢、站立困难、易摔伤等症状,重度肌少症还会损害器官功能,引发心、肺衰竭,甚至导致死亡[3]。肌少症给离退休干部带来明显的躯体不适,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降低生命质量。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对人群的健康状况和主观感受的综合评价,适用于病情判断和生命质量的量化分析[4]。本研究通过调查某部离退休干部HRQOL得分,并对HRQOL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改善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对象以2015年在大坪医院健康管理科体检的378名某部离退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f Sarcopenia,IWGOS) 肌少症诊断标准(2011)为入组标准[5]:采用电子握力仪(美德体育公司产,型号WLJ-I)测量双手平均握力,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Jawon公司产,型号X-SCAN PLUSⅡ,精确度0.02)测取双侧上下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再测量身高并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RASM):RASM=ASM(kg)/身高2(m)。以男性双手平均握力<30 kg,RASM≤7.23 kg/m2;女性双手平均握力<20 kg,ASM ≤5.67 kg/m2,同时步速<1 m/s诊断为肌少症。排除标准[6]:患有其他肌肉疾病、正在服用降低肌力药物及患有其他影响肢体活动疾病者,无正常认知能力或因其他身体原因无法参与调查者,拒绝接受调查者。
调查方法(1) 测试RASM、步速(以日常步行速度直线行进10 m平均速度)[7];(2)HRQOL得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价[8]:包括36个条目,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在0~100分,总分800分。得分越高说明HRQOL越好,反之HRQOL越差;(3)对诊断为肌少症者再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受试者退休前行政级别(团级及以下,副师及正师,军级及以上),肌力下降病程(2年以下、2~10年、10年以上),是否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家庭关系是否和睦,是否离异或丧偶,年龄(55~70岁、>70~85岁、≥85岁),性别,是否锻炼,预防及治疗,睡眠(每日睡眠时间6 h以上为好,低于6 h为差),食欲(良好、一般、较差)。
资料收集方法经大坪医院伦理办公室批准,对某部离退休干部征求意见、签写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注意事项,逐一进行RASM与步速测试并填写SF-36量表。对前述检查达到肌少症诊断标准者再调查一般情况。共调查378名,排除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问卷调查、无正常认知能力及拒绝接收调查者,实际调查281名。被调查者年龄55~91岁,平均年龄(71.00±14.25)岁。其中男性203名,占72.2%;女性78名,占27.8%。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肌少症人群与未患肌少症人群HRQOL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HRQOL得分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肌少症患病情况及HRQOL得分根据RASM和步速结果,281名被调查者中诊断肌少症者78例,患病率为27.8%。肌少症患者HRQOL平均得分为479.52±83.34,未患肌少症人群HRQOL得分为503.91±98.03,两组人群HRQO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0),且未患肌少症人群HRQOL得分高于肌少症人群。
被调查者一般资料不同睡眠状况、性别和行政级别对HRQOL得分未造成影响(P>0.05),不同肌力下降病程、年龄、食欲对HRQO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家庭关系是否和睦、是否离异或丧偶、是否锻炼、是否预防及治疗也导致HRQOL得分产生差异(P<0.05)。其中肌力下降病程越长、年龄越大、离异或丧偶者HRQOL得分较低,食欲佳、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锻炼、家庭关系和睦、接受预防及治疗者HRQOL得分较高(表 1)。
因素 | n(%) | HRQOL分值 | F | P |
行政级别 | 3.24 | 0.21 | ||
团级及以下 | 187(66.5) | 482.35±96.30 | ||
副师及正师 | 75(26.7) | 476.33±85.21 | ||
军级及以上 | 19(6.8) | 477.90±60.05 | ||
肌力下降病程 | 4.51 | 0.00 | ||
无肌力下降 | 203(72.2) | 503.91±98.03 | ||
2年以下 | 37(47.4) | 492.14±90.96 | ||
2~10年 | 29(37.2) | 468.64±86.14 | ||
10年以上 | 12(15.4) | 459.75±74.90 | ||
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 | 4.06 | 0.00 | ||
是 | 115(40.9) | 489.04±109.35 | ||
否 | 166(59.1) | 470.95±74.29 | ||
家庭关系和睦 | 3.89 | 0.01 | ||
是 | 196(69.8) | 486.74±114.18 | ||
否 | 85(30.2) | 463.91±82.46 | ||
离异或丧偶 | 4.45 | 0.00 | ||
是 | 85(30.2) | 459.45±62.06 | ||
否 | 196(69.8) | 493.26±107.13 | ||
年龄(岁) | 4.22 | 0.00 | ||
55~70 | 115(40.9) | 490.41±118.85 | ||
>70~85 | 127(45.2) | 471.63±94.00 | ||
≥85 | 39(13.9) | 461.53±60.12 | ||
性别 | 2.54 | 0.23 | ||
男 | 205(72.9) | 476.56±89.56 | ||
女 | 76(27.1) | 481.96±108.23 | ||
锻炼 | 4.15 | 0.00 | ||
是 | 168(59.7) | 493.35±100.95 | ||
否 | 113(40.3) | 464.09±65.41 | ||
预防及治疗 | 4.28 | 0.00 | ||
是 | 35(12.4) | 489.14±96.10 | ||
否 | 246(87.6) | 464.85±73.53 | ||
睡眠 | 3.25 | 0.09 | ||
好 | 138(49.1) | 492.51±95.14 | ||
差 | 143(50.9) | 462.16±70.08 | ||
食欲 | 3.97 | 0.01 | ||
好 | 78(27.8) | 488.29±115.55 | ||
一般 | 146(51.9) | 469.21±85.14 | ||
差 | 57(20.3) | 451.63±64.67 |
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剔除睡眠状况、性别和行政级别),共计8个变量作为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将HRQOL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赋值(表 2)。结果显示6个因素对HRQOL得分有影响,其作用大小依次为:预防及治疗、锻炼、肌力下降病程、年龄、食欲、离异或丧偶。其中HRQOL得分与预防及治疗、锻炼、食欲呈正相关(P<0.05),与肌力下降病程、年龄、离异或丧偶呈负相关(P<0.05)(表 3)。
影响因素 | 变量 | 赋值 |
肌力下降病程(年) | X1 | 无肌力下降=1、>2=2、2~10=3、≥10=4 |
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 | X2 | 否=1、是=2 |
家庭关系和睦 | X3 | 否=1、是=2 |
离异或丧偶 | X4 | 否=1、是=2 |
年龄(岁) | X5 | 55~70=1、>70~85=2、 ≥85=3 |
锻炼 | X6 | 否=1、是=2 |
预防及治疗 | X7 | 否=1、是=2 |
食欲 | X8 | 差=1、一般=2、好=3 |
影响因素 | 回归系数 | 标准误 | 标准回归 系数 | t | P |
常数 | 585.34 | 3.46 | 11.76 | 0.00 | |
预防及治疗 | 21.45 | 1.71 | 0.55 | 6.10 | 0.00 |
锻炼 | 18.43 | 1.65 | 0.44 | 5.35 | 0.00 |
肌力下降病程 | -15.65 | 1.56 | -0.37 | -4.86 | 0.00 |
年龄 | -13.65 | 1.43 | -0.33 | -4.47 | 0.01 |
食欲 | 11.26 | 1.31 | 0.29 | 3.94 | 0.00 |
离异或丧偶 | -9.67 | 1.22 | -0.21 | -3.36 | 0.01 |
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全身性的骨骼肌质量与肌力减少为特征,并导致机能与生命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的综合征[9]。随着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紊乱,骨代谢障碍,营养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肌肉组织质量和功能均降低,从而出现肌少症[10]。肌少症高发于老年人群体,65到70岁群体肌少症患病率在13%~24%,8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肌少症患病率则超过50%[11]。目前对肌少症患者病情判断多是通过仪器检测,难以反映该疾病对患者生活主观舒适度的影响。HRQOL采用整体的、综合的指标评估健康,更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12],适用于老年退休人群的生命质量观察。
某部离退休干部肌少症患病率为27.8%,且患肌少症者 HRQOL得分低于未患肌少症者。可见肌少症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并严重影响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在保健工作中应侧重全面改善HRQOL。肌力下降病程越长者HRQOL得分越低,可见长期忽视病情会导致生命质量降低,故对2年以上病程肌少症患者应重点关注和及时治疗。而年龄越大者生命质量越低,说明生命质量与年龄相关,在临床上应对年龄较大离退休干部愈加关注和重视。而食欲越好的患者HRQOL得分也越高,说明良好的饮食可明显改善离退休干部HRQOL。有研究表明足够的蛋白摄入、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可明显改善老年人体质[13]。为此,应协同营养医师制定优质蛋白、钙、维生素补充方案,通过食疗改善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统计结果显示59.1%的离退休干部不知晓肌少症防治知识,同时不知晓者HRQOL得分也偏低。保健人员可通过上健康教育课、发放防治手册等方式宣传肌少症防治知识,预防和宣教双管齐下。家庭关系以及离异或丧偶对离退休干部HRQOL也有显著影响,良好和健全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对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应协同干休所改善离退休干部家庭氛围,对离异或丧偶者予以更多的帮扶和关爱。锻炼者HRQOL得分高于未锻炼者,可见锻炼可明显改善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锻炼可显著提高肌量和肌力[14],同时促进食欲和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改善体质。作为正性影响因素,应鼓励离退休干部养成锻炼习惯,从而改善生命质量。接受预防及治疗者HRQOL高于未治疗者,说明了医疗干预对改善生命质量有巨大作用,应引导离退休干部消除“讳疾忌医”心理。通过激素类、维生素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肌酸等药物治疗,辅以康复理疗等[15],预防和改善肌少症病情。HRQOL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受预防和治疗、锻炼、肌力下降病程、年龄、食欲、离异或丧偶和HRQOL相关性最大,以上6个因素应引起保健工作者足够重视,通过改进健康管理政策和预防保健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终改善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某部离退休干部肌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肌少症患者HRQOL不佳。应加大对年龄偏大、2年以上病程、离异或丧偶离退休干部的关注和重视,积极预防或治疗,宣传肌少症防治知识,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多运动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搭配。以上措施可显著改善离退休干部生命质量,提高其整体健康水平。
[1] | Pinheiro PA, Carneiro JA, Coqueiro RS, et al. Chair stand test as simple tool for sarcopenia screening in elderly women[J]. J Nutr Health Aging, 2016, 20 : 56–59. DOI:10.1007/s12603-016-0676-3 |
[2] | 杜艳萍, 朱汉民. 肌少症的诊疗和防治研究[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 7 : 1–8. |
[3] | 李玉斐, 余红兰, 石汉平. 肌肉减少症[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 5 : 185–187. |
[4] | Sonneveld P, Verelst SG, Lewis P. Review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ata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vel agents[J]. Leukemia, 2013, 27 : 1959–1969. DOI:10.1038/leu.2013.185 |
[5] | Tanimoto Y, Watanabe M, Sun W,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uscle mass and disability in performing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 Japan[J]. Arch GerontolGeriatr, 2012, 54 : 230–233. |
[6] | Fielding RA, Vellas B, Evans WG, et al. Sarcopenia: an undiagnosed condition in older adults.Current consensus definition: prevalence,etiology,and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J]. J Am Med Dir Assoc, 2011, 12 : 249–256. DOI:10.1016/j.jamda.2011.01.003 |
[7] | 庄文, 张明鸣. 肌肉减少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4, 1 : 1–4. |
[8] | 孙伟铭, 楼青, 袁也丰, 等. 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中文版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0 : 1138–1142. |
[9] | 范利.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综合征之间的关系[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 16 : 415–416. |
[10] | Dufour AB, Hannan MT, Murabito JM, et al. Sarcopenia definitions considering body size and fat mass are associated with mobility limitations:the Framingham Study[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3, 68 : 168–174. DOI:10.1093/gerona/gls109 |
[11] | 卢艳敏, 陈强谱. 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及治疗[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 8 : 114–118. |
[12] | Jamali R, Biglari M. The Comparison of WHOQOL-BREF with disease specific hea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cta Med Iran, 2015, 53 : 717–724. |
[13]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肌肉减少症营养治疗指南[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5, 2 : 32–36. |
[14] | Ryu M, JO J, Lee Y, et al.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sarcopenia and sarcopenic obes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the Fourth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 Age Ageing, 2013, 42 : 734–740. DOI:10.1093/ageing/aft063 |
[15] | 郭回希, 庄则豪. 肌肉减少症的药物治疗[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4, 1 : 5–9. |
(收稿日期:2016-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