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山红梅, 杨雪静
- SHAN Hong-mei, YANG Xue-jing
- 基于云模型-IAHP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
- Eval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Service Level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Cloud Model-IAHP
- 公路交通科技, 2020, 37(10): 142-150
-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nelopment, 2020, 37(10): 142-150
- 10.3969/j.issn.1002-0268.2020.10.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9-10-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对于高品质且安全的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冷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农产品冷链流通率, 降低生鲜农产品腐损率对增强人民大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形势下适时有效地进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评估, 既是促进冷链物流企业提质增效降本的迫切需要,又是落实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前,关于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评估的相关研究,在评估指标选取方面,聂兴信等[1]以顾客感知角度建立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着重考虑了顾客主观意愿,但是缺少对物流企业资源及运作水平的客观认知。许秀峰[2]借鉴SERVQUAL量表从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反应性、移情性5个方面建立了服务水平评价体系,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该指标体系不够细化,很难为企业提供可参考价值服务水平评估。薛鹏[3]充分考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从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物流信息化及人员素质5方面构建了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刘硕等[4]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将物流服务质量分为信息化服务质量、后勤保障中心服务质量、物流过程服务质量和服务失误补救质量4个维度,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某公司的车货匹配平台服务质量进行了综合等级评估,但忽略了评价结果等级判定不确定性中的随机性问题。李荷华[5]依据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企业内外部风险建立了化工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模糊综合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估,但由于评估指标的定量数据少,定性成分多,评估结果可信度有待提升。徐艾菂等[6]运用灰色AHP法对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估,确定了评价信息的等级数、灰数及相关的自化权函数,但是指标权重计算主观性过强。张浩等[7]根据SERVQUAL模型确定了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服务的5个维度,运用离差最大化法和粗糙集理论分别对各指标的可变权重和属性权重进行计算,提出了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改进突变级数模型。该方法对同一状态变量对应控制变量选取数量限制为最多5个,因而不能全面综合考察所有重要指标。生鲜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问题,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包含了信息的模糊性,还有随机性问题,因而现有的传统型综合评价法难以适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评估。
李德毅院士基于传统的模糊集理论及概率统计理论的数学思想提出了云模型理论,该理论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结合3个数字特征(期望Ex、熵En和超熵He)可描述并处理语言信息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8]。如陈丽娟[9]运用云模型和D-S理论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各种风险因素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相互转化,使用数字特征云图清晰直观地反映了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对项目决策者客观评价项目风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张杨等[10]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环境系统的模糊性及随机性,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方法,运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正、逆向云算法得到单指标的云模型,并通过综合确定度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牟瑞芳等[11]针对围岩分级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自身的随机模糊性问题,结合云模型相关理论,实现了围岩分级定性概念与各待评价指标隶属不同等级确定度之间的自然转化。但至今,云模型未曾运用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同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各评价指标的隶属等级不一致,各指标的等级需递归计算,服务水平指标重要度的对比结果具有差异性,对各个指标的权重仍需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在该领域学者研究的前提下,本研究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问题,充分考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对专家评分信息中存在的模糊性及随机性问题进行处理。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确立权重,运用可能度概念对指标综合权重进行修正,最后运用云相似度算法得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更精确的评估结果,以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评估时,首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考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特殊性,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设施设备及其标准化程度、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及物流操作规范性等方面全面审核评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如表 1所示),包括农产品加工、低温仓储服务、冷藏运输服务、冷链物流信息化、人员素质共5个1级指标,20个2级指标。
1级指标 | 2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农产品加工服务(U1) | 收购生鲜农产品质量(U11) | 收购生鲜农产品是否新鲜、无损坏 |
加工包装材料标准化程度(U12) | 加工包装使用的材料是否达标 | |
加工包装设备标准化程度(U13) | 加工包装使用的设备机械是否合理 | |
人员操作规范程度(U14) | 加工过程中人员操作是否规范 | |
低温仓储服务(U2) | 冷库合理化设计程度(U21) | 冷库对于农产品的保鲜设计是否合理 |
仓储温控设备智能化程度(U22) | 仓储的温控设备是否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 | |
低温分捡操作标准化(U23) | 在分拣产品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标准 | |
消防安全建设程度(U24) | 保证产品安全的消防建设是否完善 | |
冷藏运输服务(U3) | 冷藏车运输保鲜能力(U31) | 冷藏车在运输产品过程中是否保持持续低温 |
冷链运输温控设备化程度(U32) | 运输过程中温控设备是否能及时满足产品的需求 | |
追踪设备定位准确度(U33) | 运输过程中追踪设备是否能准确定位产品位置 | |
运输路径合理规划程度(U34) | 运输的路径是否最短、最安全 | |
冷链物流信息化(U4) | 订单物流信息反馈能力(U41) | 物流信息是否能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反馈 |
冷链物流信息标准化程度(U42) | 物流信息是否能准确提供给商家和顾客 | |
收发电子信息处理能力(U43) | 对收、发的问题信息是否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 | |
冷链物流信息共享能力(U44) | 物流信息各部门是否能及时共享 | |
人员素质服务(U5) | 服务人员专业知识(U51) | 服务人员是否经过系统的物流知识培训 |
服务人员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U52) | 在处理业务问题时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
服务人员主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意愿(U53) | 服务人员是否具有及时、主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心态 | |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频率(U54) | 服务人员是否经常与顾客沟通 |
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评估方法设计
本研究基于云模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方法设计思路为:首先用黄金分割法计算服务水平基准隶属度等级;然后引入区间层次分析法,通过数学思维模式以区间数的形式建立评估矩阵,运用特征根法计算区间数评估矩阵的权重向量,将可能度概念对评估指标得出的综合权重进行修正;为提高评估结果准确度,通过正、逆向云发生器以云滴排序的方式对综合云的合并算法进行改进,得出综合服务水平云;最后运用相似度算法将综合服务云图与基准云图进行比值计算,最终得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更加精确的综合评价结果。
2.1 建立服务水平评估等级基准云为正确评价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等级和划分标准。本研究采用黄金分割法[12]生成服务水平评语标尺云:设评语集的有效论域为L=[0, 1],服务水平评价等级d=5,定性级别间的权序关系为L1 < L2 < L3 < L4 < L5,对应评语向量为低、较低、一般、较高、高。依据黄金分割法所得到的基准服务水平云B=(Exi, Eni, Hei),其中,Exi,Eni,Hei分别为期望、熵、超熵,i=1, 2, 3, 4, 5。服务水平评估的基准云模型等级见表 2。
服务水平等级 | Exi | Eni | Hei |
高(L5) | 1.000 0 | 0.104 0 | 0.013 0 |
较高(L4) | 0.691 0 | 0.064 0 | 0.008 0 |
一般(L3) | 0.500 0 | 0.039 0 | 0.005 0 |
较低(L2) | 0.309 0 | 0.064 0 | 0.008 0 |
低(L1) | 0.000 0 | 0.103 0 | 0.013 0 |
通过以上过程建立服务水平基准评价云,可与实际服务水平云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能够判定各指标及综合服务水平结果所属的等级区域。
2.2 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为了克服传统层次分析法采用点值描述产生的不确定偏差问题,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AHP)更加客观地反映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认识。即采用区间数代替传统AHP法中的确定“点”数。
I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13]如下:
(1) 根据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客观情况和实际特征,建立基于IAHP的递阶层次结构。
(2) 以区间数的方式构建两两判断矩阵,运用1~9标度对重要性确定区间的判断矩阵A=(aij)n×n,其中用aij=[a-, a+]来表示区间数;a-为aij的左区间数;a+为aij的右区间数。
(3) 区间判定矩阵一致性检验。
如果区间数的判定矩阵无法达到一致性检验的标准,该算法则不能继续进行,因此根据矩阵对权重向量进行计算时必须对判定矩阵进行检验,这是对各个指标重要度排列结果的重要一步。在进行求解计算的过程中,对任何i < j,i,j=1,2, …,n,
(4) 采用特征根法计算区间数判断矩阵权重向量。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 对区间数判断矩阵A=(aij)n×n,令i,j=1, 2, …, n,其元素区间数aij=[aij-,aij+],且aij=
② 分别求解区间数特征向量,区间数特征向量表示为xi=[xi-,xi+],i=1, 2,…,n。xi-为xi的左区间数,xi+为xi的右区间数。
③ 采用特征向量法求解矩阵权重向量,矩阵权重向量表示为:
![]() |
(1) |
式中, x-为区间数x的左区间; x+为区间数x的右区间; λ和μ为特征向量求解的参数值,其表达式为:
![]() |
(2) |
![]() |
(3) |
(5) 计算综合权重
令WT为各2级评估指标的权重向量,WF为各1级评估指标的权重向量,各2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向量WZ的计算式为:
![]() |
(4) |
式中,WT-和WT+分别为各2级评估指标权重向量WT的左向量值和右向量值;WF-和WF+分别为各1级评估指标的权重向量WF的左向量值和右向量值;WZ-和WZ+分别为各2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向量WZ的左向量值和右向量值。
(6) 对可能度排序法修正求解综合权重[14]
定义:设两个区间数为a=[a1, a2],b=[b1, b2],令la=a2-a1,lb-=b2-b1,则区间数a≥b的可能度p(a≥b)为:
![]() |
(5) |
采用式(5)计算各个指标对应的值p(a≥b),简记为pij(i, j =1, 2, …, n)。构建对应的可能度判断矩阵P=[pij]n×n,得出的P矩阵属于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故而可采用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中的排序求解算法进行计算,修正后的综合权重向量为W=(w1, w2, …,wn)T,其中wi的计算式为:
![]() |
(6) |
此时,得到了各1级指标、2级指标相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综合评价的排序。
2.3 基于改进云合并算法的综合服务水平计算云合并算法改进的主要思路为:先将多个“原子云”[15]分别用正向云发生器生成相同数量的云滴,对云滴进行排序;再根据“原子云”概念的属性权重进行云滴加权合并运算,得到“综合云”的云滴;然后通过逆向云发生器生成“综合云”。基于改进云合并算法的综合服务水平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利用正向云发生器[16]:
① 生成以En为期望,以He2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En′。
② 生成以Ex为期望,以En′2为方差的正态随机数x。
③ 计算隶属度
④ 重复①②③步骤。依据m个指标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分别与相应指标云的数字特征生成含有N个云滴的原子云,其中生成的N(即云滴数量)对综合服务水平评价云的计算结果影响比较明显,对熵值和超熵值的结果影响更大,研究过程中,N值一般取值没有固定限制,由研究者根据经验取值即可。一般情况下,N值在1 000以上。本研究选取1 500,将云滴Di的横坐标值存储下来,表示为Di=C(Exi, Eni, Hei, N),其中i=1, 2, …, m。
(2) 对m组云滴Di内横坐标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得到m组横坐标从小到大有序排列的云滴S(Di), S(Di)={x1i, x2i, …, xNi},其中i=1, 2, …, n,且每组云滴满足xi1≤xi2≤…≤xin。
(3) 根据云模型所对应的各指标权重wi,对各云滴进行加权运算,得到综合云的N个云滴S(D):
![]() |
(7) |
(4) 根据综合云的云滴,通过逆向云发生器得到综合云数字特征值Ex,En,He。
逆向云发生器[17]算法如下。
① 通过云滴值xi计算原子均值为:
![]() |
(8) |
式中x为所有云滴值xi的原子均值,相当于云滴的期望值Ex。
② 计算原子方差[18]:
![]() |
(9) |
③ 计算云滴的熵En和超熵He:
![]() |
(10) |
![]() |
(11) |
(5) 输出综合云C(Ex,En,He)。
2.4 综合服务水平云相似度算法将综合服务水平云C(Ex,En,He)与基准服务水平云Bi=(Exi, Eni, Hei)(i=1, 2, …, n)进行相似度比较,并计算出综合云与基准云的相似度值。
输入:C(Ex,En,He),评估隶属度等级云Bi=(Exi, Eni, Hei)(i=1, 2, …, n)以及各向量的权重(WEx, WEn, WHe),且WEx+WEn+WHe=1。
输出: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相似度l。
确定综合服务水平云相似度[19],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综合服务水平云与基准服务水平云的距离ki:
![]() |
(12) |
(2) 计算综合服务水平云与基准服务水平云的相似度阈值δi:
![]() |
(13) |
(3) 计算综合服务水平云相似度li:
![]() |
(14) |
(4) 重复以上步骤,算出所有的li。
通过以上步骤相似度算法,可以使得实际的服务水平结果更加客观化,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际服务水平云图与基准云服务水平等级之间的相似程度,最终更加精确地得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等级。
3 实证分析依据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模型,以某冷链物流企业为评估对象,结合表 1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令Y={U1, U2, U3, U4, U5}为1级指标集合,其中U1={U11, U12, U13, U14},U2={U21, U22, U23, U24},U3={U31, U32, U33, U34},U4={U41, U42, U43, U44},U5={U51, U52, U53, U54}。
3.1 试验设计首先选取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1人、企业冷链物流部门经理2人,企业冷链物流收货顾客代表 2人,与京东合作的生鲜超市物流部经理2人,高校领域物流专家3人,共计10人,组成专家小组,通过信函方式邀请各位专家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指标U1={U11, U12, U13, U14},U2={U21, U22, U23, U24},U3={U31, U32, U33, U34},U4={U41, U42, U43, U44},U5={U51, U52, U53, U54}的相对权重进行确立。10名专家使用区间数的形式,在分别考察1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及2级指标相对于1级指标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据两两指标比较的方式进行打分。以1级指标打分为例,按照3.2节的具体过程进行,其打分结果在表 3中列出。
1级指标 | 农产品加工 | 低温仓储服务 | 运输资源服务 | 物流信息化 | 顾客体验感 | 人员素质 |
农产品加工 | [1, 1] | [1/5, 1/3] | [1/5, 1/3] | [1/7, 1/5] | [2, 4] | [3, 5] |
低温仓储服务 | [3, 5] | [1, 1] | [1/8, 1/6] | [1/5, 1/4] | [1/4, 1/2] | [6, 8] |
运输资源服务 | [3, 5] | [6, 8] | [1, 1] | [3, 4] | [4, 6] | [5, 7] |
物流信息化 | [5, 7] | [4, 5] | [1/4, 1/3] | [1, 1] | [3, 4] | [3, 5] |
人员素质 | [1/5, 1/3] | [1/8, 1/6] | [1/7, 1/5] | [1/5, 1/3] | [1/6, 1/5] | [1, 1] |
由区间特征根法得到的1级指标权重向量在表 4中列出。
一级指标 | 权重向量 |
农产品加工服务 | 0.074 3,0.101 1 |
低温仓储服务 | 0.096 1,0.115 8 |
运输资源服务 | 0.379 5,0.410 5 |
物流信息化服务 | 0.229 8,0.250 2 |
人员素质 | 0.027 2,0.029 9 |
用上述方法可得其余2级指标权重向量,通过式(4)可计算出各2级指标权重向量,再根据式(5)对该权重向量进行修正,得出最终的指标权重。接着,10名专家参照3.1节服务水平基准云隶属度等级对2级指标打分,将打分结果用服务水平综合云算法得出2级指标的综合云模型得分,结果见表 5。
1级指标 | 2级指标 | 权重 | 云模型得分 |
农产品加工服务(U1) | 收购生鲜农产品的质量(U11) | 0.058 3 | (0.588 8,0.061 2,0.015 8) |
加工包装材料的标准化程度(U12) | 0.055 0 | (0.586 9,0.026 2,0.007 0) | |
加工包装设备标准化程度(U13) | 0.034 5 | (0.698 6,0.016 7,0.008 9) | |
人员操作规范程度(U14) | 0.021 2 | (0.423 6,0.013 5,0.010 4) | |
低温仓储服务(U2) | 冷库的合理化设计程度(U21) | 0.056 2 | (0.573 0,0.019 3,0.011 3) |
仓储温控设备智能化程度(U22) | 0.048 2 | (0.622 4,0.006 1,0.002 4) | |
低温分捡操作标准化(U23) | 0.029 8 | (0.489 3,0.010 0,0.003 6) | |
消防安全的建设程度(U24) | 0.047 8 | (0.754 1,0.007 6,0.001 7) | |
冷藏运输服务(U3) | 冷藏车运输保鲜能力(U31) | 0.045 0 | (0.814 4,0.077 2,0.022 0) |
冷链运输温控设备化程度(U32) | 0.030 1 | (0.406 7,0.041 0,0.014 7) | |
追踪设备的定位准确度(U33) | 0.036 7 | (0.502 5,0.056 9,0.021 3) | |
运输路径的合理规划程度(U34) | 0.055 0 | (0.732 2,0.087 0,0.024 7) | |
物流信息化服务(U4) | 订单物流信息的反馈能力(U41) | 0.046 6 | (0.601 5,0.049 6,0.020 1) |
物流信息标准化程度(U42) | 0.029 2 | (0.406 6,0.084 5,0.022 9) | |
收、发电子信息的处理能力(U43) | 0.046 3 | (0.613 6,0.041 3,0.007 0) | |
物流信息的共享能力(U44) | 0.046 1 | (0.574 1,0.063 3,0.017 8) | |
人员素质服务(U5) | 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U51) | 0.043 9 | (0.595 2,0.059 0,0.013 6) |
服务人员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U52) | 0.058 6 | (0.689 8,0.064 9,0.014 2) |
|
服务人员主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意愿(U53) | 0.020 7 | (0.404 0,0.085 0,0.029 2) | |
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频率(U54) | 0.037 0 | (0.685 6,0.053 6,0.022 6) |
依据表 5,将各2级指标的综合云模型得分的期望值通过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得到各1级指标属性云数字特征值,其计算结果见表 6。
度量指标 | Ex | En | He |
农产品加工服务(U1) | 0.694 5 | 0.044 5 | 0.012 5 |
低温仓储服务(U2) | 0.609 7 | 0.098 4 | 0.050 9 |
运输资源服务(U3) | 0.614 0 | 0.199 7 | 0.058 1 |
物流信息化服务(U4) | 0.649 0 | 0.089 2 | 0.036 4 |
人员素质服务(U5) | 0.593 7 | 0.118 8 | 0.061 4 |
3.2 试验过程 3.2.1 服务水平评估等级隶属度云的生成
利用Matlab7.0软件将表 2所列评估等级基准云的数字特征通过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生成基准云图,如图 1所示。
![]() |
图 1 服务水平评估等级隶属度基准云图 Fig. 1 Benchmark nephogram of service level assessment level membership |
|
从图 1可以直观地看出基准云、服务水平低云、服务水平较高云、服务水平一般云、服务水平较高云、服务水平高云5个等级所处分布区域。
3.2.2 服务水平评估综合云的生成根据改进云合并算法的综合服务水平计算步骤,将各2级指标的云模型等级和对应的权重进行合并,最终计算出京东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等级隶属度数字特征为Ex=0.672 2,En=0.062 4,He=0.023 1。
运用正向云发生器,根据表 5的基准服务水平等级,结合某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实际结果绘制出综合服务水平云图,如图 2所示。
![]() |
图 2 综合服务水平云图 Fig. 2 Nephogram of integrated service level |
|
从图 2可知,该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实际服务水平)等级分布接近在服务水平较高等级附近,接近服务水平较高云。
3.2.3 相似度的确定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相似度分析中,运用IAHP法计算出综合服务水平云的3个数值特征值的相应权重,计算权重值结果为WEx=0.655 9,WEn=0.228 1,WHe=0.116 0,进而根据综合服务水平云相似度算法,得出综合服务水平云等级与各个基准云等级相似度之值,其结果见表 7。
基准集(等级) | 相似度/% |
服务水平高(L5) | 6.8 |
服务水平较高(L4) | 71.8 |
服务水平一般(L3) | 9.7 |
服务水平较低(L2) | 5.4 |
服务水平低(L1) | 2.8 |
同理可得各1级指标服务水平云与基准云相似度,见表 8。
一级指标 | 相似度/% |
农产品加工服务(U1) | 69.8 |
低温仓储服务(U2) | 71.2 |
运输资源服务(U3) | 52.1 |
物流信息化服务(U4) | 67.4 |
人员素质服务(U5) | 50.6 |
3.3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方法对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等级隶属度云模型数为0.672 2,0.062 4,0.023 1。根据图 2可知,该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服务水平接近服务水平较高等级。通过云相似度计算(如表 7所示),综合服务云与基准云的相似度也为71.8%,因而确定该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为较高。由Ex=0.672 2可以得出京东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等级处于服务水平较高云和服务水平高云之间,由En=0.062 4得出评估结果不确定性小,由He=0.023 1得出评估结果稳定性较高。根据超熵与熵值之比可以看出综合评估模型结果的雾化程度及模型的稳定性,若比值≤1,则模型的雾化程度低、稳定性高;反之,雾化程度高、稳定性低。该试验的He/En=0.370 2≤1,表明该模型的评估结果比较稳定、雾化程度低。
此外,由表 8可以看出,与基准云相似度最高的是低温仓储服务(U5),为71.2%,说明该企业生鲜农产品冷链低温仓储设施设备较为完善,这也与企业实际相符。相似度低的为:人员素质服务(U5)、运输资源服务(U3),相似度分别为50.6%,52.1%。结果表明该企业今后在人员素质服务、运输资源服务方面有待加强。根据这两项指标下2级指标云模型得分及权重结果可以看出,影响这两方面服务水平等级的因素主要是服务人员主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意愿(U53)和冷链运输温控设备化程度(U32)。要想使该企业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达到更高的等级,必须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第一,大力加强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树立服务人员主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加强在仓储过程中的低温分拣操作标准化,保持生鲜产品的新鲜时长。
4 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云模型-IAHP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模型,改进了云模型中的云合并算法,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是一个客观、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评估具有实用性。但同时也存在缺点,各2级指标云滴数量对综合服务水平云图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云滴数量的选取准则及2级指标各云滴数的比例关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后续的研究方向。
[1] |
聂兴信, 刘书香.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指标评估决策[J]. 商场现代化, 2007(13): 126. NIE Xing-xin, LIU Shu-xiang. Evaluation Decision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 Indicators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 Market Modernization, 2007(13): 126. |
[2] |
许秀峰. 企业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J]. 铁道货运, 2005(3): 12-14, 1. XU Xiu-fe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ustomer Service Level of Logistics Division of Enterprise[J].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2005(3): 12-14, 1. |
[3] |
薛鹏.物流服务指标及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XUE Peng. 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Service Indicators and Service Level[D]. Kunm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
[4] |
刘硕, 李宝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车货匹配平台为例[J]. 价值工程, 2018, 37(23): 113-116. LIU Shuo, LI Bao-zhu.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ake the Vehicle Matching Platform as an Example[J]. ] Value Engineering, 2018, 37(23): 113-116. |
[5] |
李荷华.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化工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评估[J]. 物流技术, 2014, 33(1): 277-279. LI He-hua. Risk Evaluation of Chemical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s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 Logistics Technology, 2014, 33(1): 277-279. |
[6] |
徐艾菂, 尚云峰. 基于灰色AHP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24): 130-131. XU Ai-di, SHANG Yun-feng. Discuss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Based on Grey AHP[J]. Chi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2018(24): 130-131. |
[7] |
张浩, 邱斌, 唐孟娇, 等.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评估模型[J]. 系统工程学报, 2018, 33(3): 412-421. ZHANG Hao, QIU Bin, TANG Meng-jiao, et al.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Based on the Improved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2018, 33(3): 412-421. |
[8] |
耿秀丽, 徐轶才. 基于云模型的QFD中工程特性重要度确定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8, 35(8): 2355-2359. GENG Xiu-li, XU Yi-cai. Method of Determining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ce Degree for QFD Based on Cloud Model[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18, 35(8): 2355-2359. |
[9] |
陈丽娟. 基于云模型和D-S理论的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8, 32(4): 132-136. CHEN Li-juan. A Risk Assessment of PPP Projects Based on Cloud Model and D-S Theor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8, 32(4): 132-136. |
[10] |
张杨, 严金明, 江平, 等.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2): 252-258. ZHANG Yang, YAN Jin-ming, JIANG Ping, et al. Normal Cloud Model Based Eval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in Hubei Province[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3, 29(22): 252-258. |
[11] |
牟瑞芳, 蔡其杰. 基于云模型及粗糙集理论的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法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 18(4): 1251-1257. MOU Rui-fang, CAI Qi-jie. Stability Evaluation for the Surrounding Rock Structure Based on the Normal Cloud Model and the Rough Set Theory[J].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18, 18(4): 1251-1257. |
[12] |
赵坤, 高建伟, 祁之强, 等. 基于前景理论及云模型风险型多准则决策方法[J]. 控制与决策, 2015, 30(3): 395-402. ZHAO Kun, GAO Jian-wei, QI Zhi-qiang, et al. Multi-criteria Risky-decision-making Approach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 and Cloud Model[J].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5, 30(3): 395-402. |
[13] |
MA L Y, LU Z G, HU H W.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Economic Operation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Interval Number[J]. Transaction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12, 27(8): 164-170. |
[14] |
汪军, 朱建军, 刘小弟. 兼顾形状-距离的正态云模型综合相似度测算[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 37(3): 742-751. WANG Jun, ZHU Jian-jun, LIU Xiao-di. An Integrated Similarity Measure Method for Normal Cloud Model Based on Shape and Distance[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and Practice, 2017, 37(3): 742-751. |
[15] |
高雅隽, 许伦辉. 基于云模型的交通状态评价系统及其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 2013, 30(11): 124-130, 138. GAO Ya-jun, XU Lun-hui. Traffic Stat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loud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3, 30(11): 124-130, 138. |
[16] |
岳进, 郭辉. 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群决策的MOOC适切性评价[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3): 54-58. YUE Jin, GUO Hui. Evaluation of MOOC Adaptability Based on 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xpert Group Decision Making[J]. E-education Research, 2019, 40(3): 54-58. |
[17] |
张仕斌, 许春香, 安宇俊. 基于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1): 92-97. ZHANG Shi-bin, XU Chun-xiang, AN Yu-jun. Study on the Risk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Cloud Model[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3, 42(1): 92-97. |
[18] |
孟斌, 钮尔轩, 匡海波, 等. 基于云模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应用[J]. 科研管理, 2018, 39(7): 139-150. MENG Bin, NIU Er-xuan, KUANG Hai-bo, et al. An Evalua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CSR Based on Cloud Model[J].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2018, 39(7): 139-150. |
[19] |
李海林, 郭崇慧, 邱望仁. 正态云模型相似度计算方法[J]. 电子学报, 2011, 39(11): 2561-2567. LI Hai-lin, GUO Chong-hui, QIU Wang-ren. Similarity Measurement between Normal Cloud Models[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11, 39(11): 2561-2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