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路贵, 杜宝顺, 王阳, 程振国
- LU Gui, DU Bao-Shun, WANG Yang, CHENG Zhen-Guo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疗效分析
- Clinical effect of neuroendoscope-assisted microscopic therapy for severe brainstem hemorrhage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 47(1): 10-13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20, 47(1): 10-13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10-31
修回日期: 2019-12-22
脑干出血是神经外科常最为严重、预后最差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1, 2],特别是重型脑干出血,往往被认为是死症,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均不理想。脑干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既往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 [3]。但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的应用,以及脑干良性病变手术治疗良好预后的报道,目前脑干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已不再被认为是手术禁忌[4-7]。本文提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降低持续植物状态(PVS)生存率,最终改善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收治98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干实质出血;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干实质血肿>5 mL或直径大于2 cm;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均≤8分;排除脑疝晚期、高龄(>80岁)、凝血功能障碍、重要器官脏器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家属均签所接受治疗方案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9例)和对照组(59例)。其中手术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31~76岁,平均(57.37±12.56)岁;脑干实质血肿量平均(8.13±1.47)mL;血肿主体位于中脑9例,桥脑27例,延髓3例,其中破入脑室11例(三脑室4例,四脑室7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6.24±1.32)分;有明确“高血压病”病史31例,术中发现脑干血管畸形5例。对照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33~78岁,平均(58.67±11.23)岁;脑干实质血肿量平均(7.64±1.72)mL;血肿主体位于中脑12例,桥脑42例,延髓5例,其中破入脑室15例(三脑室5例,四脑室10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5.94±1.61)分;有明确“高血压病”病史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干实质血肿量、破入脑室部位、入院时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入院后吸氧、心电监护、胃肠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短期内无法脱机者行气管切开;控制血压,止血、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防治并发症;动态复查头颅CT,如有急性脑积水且病情加重,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病情稳定,积极高压氧等康复治疗。
1.2.2 手术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脑干血肿清除,合并急性脑积水,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根据脑干出血具体部位及破入脑室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总体以距离血肿最近、对脑干创伤最小为基本原则。本研究采取以下三种手术入路:①颞下经小脑幕入路;②乙状窦后入路;③枕下后正中入路。术中利用神经内镜下良好的深部照明,清晰的视野,配合显微镜下三维立体结构,景深明确,减少脑组织牵拉损伤,清晰显示脑干血肿破口,无血肿破口者在血肿最表浅处且脑干安全区造瘘进入血肿腔,直视下观察血肿腔各壁,严格血肿腔内操作,清除血肿,明胶海绵填塞血肿腔,压迫止血,不用双极电凝止血,温生理盐水冲洗,严密缝合硬膜,常规关颅。
1.3 疗效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以及有效率、死亡率、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生存率。改良Rankin评分有5个等级,0级:完全没有症状;1级: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2级:轻度残障;3级:中度残障;4级:重度残障;5级:严重残障。改良Rankin评分3级以下认为治疗有效,有效率(%)=改良Rankin评分0~3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按照我国PVS诊断标准[8],确定存活患中PVS生存人数,PVS生存率= PVS生存人数/总生存人数×100%。
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手术组:采用颞下入路14例,乙状窦入路13例,后正中入路12例,联合脑室外引流16例,共死亡9例,PVS生存4例;对照组: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20例,共死亡25例,PVS生存7例;两组治疗1周后GCS评分、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有效率、死亡率、PVS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1。
组别 | 手术组(n=39) | 对照组(n=59) | 统计量 | P值 |
1周后GCS评分 | 9.56±2.34 | 7.58±3.49 | t=2.39 | 0.012 |
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 | χ2=7.36 | 0.003 | ||
0-1级 | 5 | 2 | ||
2-3级 | 16 | 10 | ||
4-5级 | 9 | 12 | ||
死亡人数(n) | 9 | 25 | ||
PVS生存人数(n) | 4 | 7 | ||
1有效率(%) | 53.84(21/39) | 20.34(12/59) | χ2=8.27 | 0.001 |
2死亡率(%) | 23.08(9/39) | 42.37(25/59) | χ2=-6.15 | 0.006 |
3PVS生存率(%) | 13.33(4/30) | 29.17(7/24) | χ2=-5.43 | 0.014 |
注:1.有效率(%)=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评分0-3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2.死亡率(%)=发病至3个月内死亡例数/总病例数×100%;3.持续植物状态(PVS)生存率= PVS生存人数/总生存人数×100%。 |
脑干出血占自发性脑出血的5.0%~13.4%,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极差。脑干出血又以脑桥出血最为常见,有研究显示:脑干出血中脑桥出血占80%,中脑出血占15%,延髓出血占5%[9]。这可能与脑桥旁正中动脉呈直角从基底动脉发出有关。脑干内缺乏吸收血肿的关键细胞—胶质细胞,因此脑干血肿吸收极为缓慢[10],持续的血肿压迫以致保守治疗预后极差;另外,血肿分解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加重病情[11]。所以脑干出血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减轻脑干周围组织受压,阻断脑干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脑干解剖结构极为复杂,散在的神经核团、上下传导纤维束,都具有着重要的功能,根据血肿在脑干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及显微镜、神经内镜的合理应用,是微创治疗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关键。笔者采用三种常用的入路:①颞下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血肿位于中脑、脑桥上部腹外侧者;②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血肿位于脑桥中下部腹外侧者;③枕下后正中入路:适用于血肿位于脑桥、延髓背侧,且破入四脑室者。由于脑干血肿位置深在,单纯显微镜视角难以看清内部结构,术中需反复调整显微镜角度,容易造成脑干损伤,血肿残留;研究报道神经内镜应用脑干血肿清除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6]。因此笔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清除脑干血肿,视野清晰,无需过度牵拉脑组织,术中直视下清除血肿,严格血肿腔内操作,探查血肿腔各壁,血肿清除彻底,对脑干及周围神经组织损伤极小,减少手术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脑干血肿清除较但单纯保守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53.84%),降低死亡率(23.08%)。本研究手术组死亡率低于既往文献报道(33.3%)[12-13]。脑干出血无论保守还是手术治疗,致残率极高,所致持续植物状态生存的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本研究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脑干血肿清除,能降低存活患者持续植物状态生存率(13.33%),这可能与神经内镜直视下脑干血肿腔内操作,视野清晰,创伤极小有关。有研究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血肿,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7, 14-16],但笔者认为穿刺不能迅速彻底清除血肿,解除脑干压迫,同时有穿刺位置不当,不能直视下清除血肿,增加脑干损伤、再出血风险。关于脑干出血手术时机和指征把握,目前公认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可改善患者预后[17];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出肿量>5 mL或脑干血肿直径>2 cm或超过脑干平面1/2以上;②入院时GCS≤8分且意识障碍有加重趋势;③血肿距脑干皮层 < 1 cm,或破入脑室并发急性脑积水;④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出血6 h内,尽可能不超过12 h;⑤虽有轻度呼吸功能受损,呼吸机辅助呼吸,但血压、心率等心脏功能基本正常;⑥详细告知病情,家属充分理解手术或保守治疗可能预后,并强烈要求手术治疗。但对于脑干出血时间超出24 h、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生命体征紊乱及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应视为手术禁忌。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本研究样本较少,且对每个手术医生技术水平未标准化,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重型脑干出血居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对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是任重而道远。
[1] |
Takeuchi S, Suzuki G, Takssato Y,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J].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3, 115(6): 732-735. DOI:10.1016/j.clineuro.2012.08.022 |
[2] |
李健, 郑晶.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 33(2): 184-185.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2.018 |
[3] |
Sutherland GR, Auer RN. Primary intracerebrat hemorrhage[J]. J Clin Neurosci, 2006, 13(5): 511-517. DOI:10.1016/j.jocn.2004.12.012 |
[4] |
Menon G, Gopalakrishnan CV, Rao BR, et al. A single institution series of cavernomas of the brainstem[J]. J Clin Neurosci, 2011, 18(9): 1210-1214. DOI:10.1016/j.jocn.2011.01.022 |
[5] |
李浩, 刘文科, 林森, 等. 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治疗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4): 339-341. DOI: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3.04.006 |
[6] |
梁建广, 董军, 屈鸣麒, 等.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2): 197-199. DOI: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3.02.021 |
[7] |
许峰, 陶英群, 孙霄, 等. ROSA辅助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7, 22(2): 54-56. |
[8] |
张国谨, 王传民, 丁新生. 中国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及评分量表[J]. 中国急救医学, 1999, 19(2): 632-633. |
[9] |
王军, 王晓峰, 张宏兵. 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2): 61-62. |
[10] |
Gui S, Meng G, Xiao X,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Report of 67 Patients[J]. World Neurosurg, 2019, 122: e1162-e1171. DOI:10.1016/j.wneu.2018.11.008 |
[11] |
潘新发.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3): 263-267. |
[12] |
Huang K, Ji Z, Sun 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rading Scale for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J]. Stroke, 2017, 48(1): 63-69. |
[13] |
Meguro T, Kuwahara K, Tomita Y, et a1.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 in the acute stage:clinical features and a proposed new simple scoring system[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5, 24(4): 860-865. DOI: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14.12.006 |
[14] |
张少伟, 牛光明, 袁军辉, 等. 立体定向手术与常规保守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疗效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8): 853-858. |
[15] |
薛振生. 64排CT导引立体定向治疗脑干出血[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4): 171-172. |
[16] |
金孟浩.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研究[D].温州医科大学, 2018.
|
[17] |
范学政, 游潮. 国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现状及趋势(2017)[J]. 中华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 16(9): 956-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