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段永红, 廖勇仕, 梁日初, 蒋园丁, 刘小飞, 宋红涛, 杨咏梅
- DUAN Yong-hong, LIAO Yong-shi, LIANG Ri-chu, JIANG Yuan-ding, LIU Xiao-fei, SONG Hong-tao, YANG Yong-mei
- 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
-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acute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 45(3): 230-233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8, 45(3): 230-233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01-23
修回日期: 2018-04-17
2. 南华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2. Anatomy department of the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Acute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ANPE)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窘迫的神经外科急症,死亡率极高。但对破裂动脉瘤合并ANPE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是待ANPE缓解后再手术、还是积极早期处理颅内动脉瘤?目前国内外仍缺乏统一的指导意见。本研究对31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中的26例AN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15例动脉瘤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有31例发生了ANPE。aSAH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诊疗指南,经CT\CTA或DSA诊断明确。
纳入标准: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发绀,有或无典型的粉红色泡沫样痰;2)双肺湿罗音,胸片或胸部CT表现为浸润性改变,肺纹理增粗,晚期大片云雾状改变;3)低氧血症PaO2<8.0KPa,氧合指数(PaO2;FIO2)≤300;4)排除肺部本身的误吸\心肺疾病。4项存在2项即可诊断[1]神经源性肺水肿。
排除标准:1)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ANPE患者;2)心肺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或存在其它器官严重功能障碍;3)24小时内放弃治疗的患者;4)迟发型神经源性肺水肿。
31例aSAH合并ANPE的患者共排除5例:2例迟发型ANPE患者,1例伴肾积脓的患者,2例入院24小时内放弃治疗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6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评估气道和呼吸功能,对重症患者在急诊科即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建立有效循环通道并监测中心静脉压。将病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组患者均为发病24小时内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手术患者尽量清除脑干周围的血肿(见图 1);单纯接受侧脑室引流的患者归入保守治疗组。手术组术后避免“高血容量”治疗,尼莫地平抗脑血管痉挛治疗,对低血压的患者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术后常规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
![]() |
图 1 A、B术前CT示左侧颈内动脉下壁动脉瘤,破口朝向脑干,C示双肺浸润水肿;D, E, F术后第二天CT见脑干周围血肿被清除,动脉瘤夹闭,肺水肿大部分已吸收 |
观察早期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①入院30天生存率;②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监测并分析患者入院即刻与24小时后的血乳酸值,氧合指数(PO2(a)/FIO2),③临床指标: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评分,Fisher评分,动脉瘤部位,并对治疗过程中动脉瘤是否再次破裂,死亡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早期手术组15例,其中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结果死亡4例,重残2例,生活自理9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弥漫性脑肿胀1例,后交通动脉瘤出现小脑梗死1例;重残原因:脑积水,家属拒绝分流手术1例;术前Hunt-Hess分级高,出现再次动脉瘤破裂出血,长期昏迷1例。
保守治疗组11例,结果死亡9例,原因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其中24小时内再次破裂5例,7天内再次破裂4例。2例患者ANPE逐渐缓解,家属拒绝动脉瘤手术,出院后随访3月生活良好。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临床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早期手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动脉瘤再次破裂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与氧合指数变化26例患者入院即刻血乳酸值是3.41±1.23mmol/L,高于正常参考标准值(0~1.8mmol/L);PO2(a)/FIO2是189.58±80.46,低于正常参考值(300),对比入院时和24小时后的血乳酸和氧合指数(PO2(a)/FIO2),手术组患者24小时后的PO2(a)/FIO2明显高于入院即刻和保守治疗组;动脉血乳酸值低于入院即刻和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 3。
一般临床资料 | 手术组n=15 | 保守组n=11 | P值 |
Hunt-Hess分级 | 1 | ||
1-3 | 7 | 5 | |
4-5 | 8 | 6 | |
Fisher分级 | 0.683 | ||
1-2 | 9 | 8 | |
3-4 | 6 | 3 | |
动脉瘤位置 | 0.354 | ||
后循环 | 3 | 5 | |
颈内动脉 | 9 | 5 | |
大脑中和前动脉 | 3 | 1 | |
年龄 | 1 | ||
≥60岁 | 7 | 5 | |
<60 | 8 | 6 | |
性别 | 9 | 2 | 0.051 |
男 | 6 | 9 | |
女 | |||
动脉瘤再破裂 | 0.003 | ||
有 | 1 | 7 | |
无 | 14 | 4 | |
预后 | 0.015 | ||
生存 | 11 | 2 | |
死亡 | 4 | 9 |
组别 | n=26 | 入院即刻 | 24小时后(术后) | t值 | P值 |
手术组 | 15 | 190.33±74.68 | 238.8±100.52 | -2.78 | 0.015 |
保守组 | 11 | 188.55±91.51 | 150.45±103.95 | 1.07 | 0.309 |
t值 | 0.053 | 2.17 | |||
P值 | 0.96 | 0.041 |
组别 | n=26 | 入院即刻 | 24小时后(术后) | t值 | P值 |
手术组 | 15 | 3.52± 0.97 | 2.27±0.87 | 5.8 | 0.00 |
保守组 | 11 | 3.25±1.35 | 3.89±1.55 | -0.98 | 0.348 |
t值 | 0.6 | -3.1 | |||
P值 | 0.576 | 0.007 |
波兰Saracen等报道了一组250例的aSAH患者,20例伴发了ANPE,发生率达8%,其中95%的ANPE患者(19例)死亡[2]。本组临床统计数据显示ANPE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9.8%(31/315)。但纳入本研究中的ANPE总体死亡率仍高达50%(13/26)。
许多学者在研究动脉瘤再破裂时更多关注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3],而本研究发现,合并ANPE的aSAH更易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一共8例患者发生再次破裂,(8/26,30.8%),远高于无ANPE的动脉瘤再破裂率[4],无论是行单纯侧脑室引流还是保守治疗均无法避免动脉瘤再破裂,推测原因有两点:1)ANPE的患者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容易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2)即使给予镇静镇痛,患者的缺氧、CO2潴留、酸中毒并不能短时间缓解,脑血管容易出现病理性扩张,导致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
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的最重要方法。本组所有手术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了急诊手术。ANPE的患者术前评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合指数低,患者能否平稳耐受手术。另外因PCO2增高和低氧血症,术中颅内压高,血管扩张导致术中止血困难等增加了显微手术风险与难度。本组患者全麻过程中经肌肉松弛,抑制交感兴奋,机械通气吸入纯氧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很快上升,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显微手术的体会:1)对Fisher 3-4级患者术前积极采取腰大池引流或术中侧脑室引流降低颅内压,松弛脑组织,有利于对抗高二氧化碳分压导致的脑肿胀,顺利分离蛛网膜,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并有利于术后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监测颅内压力[5]。2)术中尽可能清除颅内血肿,尤其是清除环绕延髓脑干的血肿,有助于减少脑干的血肿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3)尽管去骨瓣减压术对改善aSAH患者的远期预后仍存在较大争议,但仍有不少高级别aSAH患者从中受益[6],对合并ANPE的动脉瘤患者应更加积极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4)合并ANPE的aSAH患者也适合介入手术,可减少术中操作的难度[7],本组2例ANPE的动脉瘤患者行早期介入手术,恢复良好。以上措施打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ANPE的心脑血流动力学的恶性循环,缓解交感兴奋,从病因上减少对心肺的刺激,促进ANPE的快速消除。
重症患者乳酸水平越高,说明机体内环境缺血、缺氧也越重,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机率越高、病死率就越高。呼吸窘迫的患者因气体交换障碍可以导致乳酸升高,另外颅内高压、出血、肿瘤等也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线粒体缺血、缺氧,丙酮酸无氧酵解为乳酸进入脑脊液和血液[8]。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也证实动脉血高乳酸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9],因此本研究将动脉血乳酸作为aSAH合并ANPE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发现aSAH合并ANPE的患者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手术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入院即刻值,也低于保守治疗组。氧合指数(PO2(a)/FIO2)反应了通气量过低导致的二氧化碳累积造成氧合不良,手术组患者术后PO2(a)/FIO2较术前明显上升好转,也比保守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尽管均值尚未达到正常,但说明了ANPE通气功能好转,全身器官缺氧情况好转,当然围手术期的机械通气管理和体液管理对缓解ANPE和脑血管痉挛也非常重要[10]。
4 结论积极早期手术通过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机会和打断交感风暴、降低动脉血乳酸,改善组织缺氧,提高合并ANPE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存率。本研究也存在单中心数据样本量小,血管内介入治疗病例量少的缺点,结论还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1] |
Mutoh T, Kazumata K, Kobayashi S, et al. Serial measurement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and blood volume during the course of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nitial experience with 3 cases[J].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12, 24(3): 203-208. DOI:10.1097/ANA.0b013e318242e52e |
[2] |
Saracen A, Kotwica Z, Wozniak-Kosek A., et al.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6, 28: 35-39. |
[3] |
张腾, 陈剑.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与破裂关系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3): 257-260. |
[4] |
段永红, 梁日初, 廖勇仕, 等. 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探讨[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8): 368-369. DOI:10.11850/j.issn.1009-122X.2014.08.011 |
[5] |
王翔, 张乔, 游潮, 等. 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2): 137-139. |
[6] |
Zhao B, Zhao Y, Wang S, et al. Primary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poor-grad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with associ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5, 133: 1-5. DOI:10.1016/j.clineuro.2015.03.009 |
[7] |
Toshinari Meguro, Tomoyuki Tanabe, Kenichiro Muraoka,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ith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in the acute stage[J]. Turkish Neurosurgery, 2016, 26(6): 849-853. |
[8] |
邓茂林, 邓湘辉. 血乳酸监测在颅内肿瘤术后的临床意义[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 43(2): 150-152. |
[9] |
宋红涛, 廖勇仕, 段永红, 等. 血乳酸动态监测对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价值[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 45(1): 14-17. |
[10] |
冯艳, 于国东, 王华, 等.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液体治疗策略探讨[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 14(2): 176-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