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Vol. 41 Issue (4): 343-344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戴为正, 傅懋林, 叶迎安, 阮志芳, 何文钦
线粒体脑肌病一家系二例报道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41(4): 343-344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4, 41(4): 343-34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3-14
修回日期:2014-07-17
线粒体脑肌病一家系二例报道
戴为正, 傅懋林, 叶迎安, 阮志芳, 何文钦    
解放军第180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多系统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且容易误诊,现报道本科收治一家系二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性,21岁。以“头痛、找词困难6 d”入院。门诊头颅MRI示“左颞叶异常信号,增强未见异常强化”(图 1)。入科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意识清醒,运动性失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正常,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协调,未见不自主运动,Romberg征阴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FT3 19.22 pmol/L、FT4 50.57 pmol/L、TSH 0.01 μIU/ml。血清乳酸:乳酸5.3 mmol/L。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考虑线粒体脑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予ATP、艾地苯醌、B族维生素、辅酶Q10等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头痛、找词困难症状基本缓解。出院后至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遗传分子室行基因检测提示:A3243G位点杂合突变,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

图 1 先证者 MR FLair相

先证者之妹,19岁,因“发作性右侧面部抽搐、口角流涎14 h”入院。既往7月前曾有头痛、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病史,行头颅MR提示“双侧颞枕顶叶及右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影”(图 2),予“激素抗炎、脱水降颅压、抗精神失常、预防感染及镇静”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查体:身材矮小,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意识清醒,寡言少语、表情淡漠,对答基本切题,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正常,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3.55×109/L,GR:81.1%,Hgb:113 g/L,Plt:336×109/L。糖化血红蛋白10.05%。生化急诊全套:钠133.4mmol/L,葡萄糖20.1 mmol/L。血清乳酸:乳酸5.9 mmol/L。末梢血糖测定25.5 mmol/L。EMG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与先证者相同。该家系3代12人,患者母亲在40岁时无明显诱因精神异常后死亡(具体原因不详),其他家系成员未发现患病者(见家系谱)(图 3)。

图 2 先证者之妹MR FLair相

图 3 家系谱
2 讨论

线粒体细胞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临床依据线粒体病变侵犯部位不同可分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和线粒体脑病。而线粒体脑肌病又可分4型:①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OPEO);②Kearns-Sayre综合征(KSS);③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④肌阵挛性癫痫伴蓬毛样红纤维(myoclonus with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MERRF)[1]。本文报告两例的特点是:两患者为姐妹,成年后发病,先后出现头痛、卒中样发作;实验室检查均提血乳酸含量增高;妹妹身材矮小,合并出现过精神异常、抽搐发作;基因检查均提示A3243G位点杂合突变。诊断MELAS明确[2]。有文献报道A3243G位点突变在成人患者中主要累及中枢神经、胰岛及听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及头痛是成年MELAS的主要临床表现,本报道中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言语含糊,先证者之妹合并有糖尿病,与相关报道相符。线粒体脑肌病为母系遗传疾病,追问病史,先证者母亲其他直系亲属无偏头痛、耳聋、流产等特殊病史,且先证者母亲40岁时突发精神异常后死亡,考虑患者母亲为线粒体脑肌病可疑患者。两位患者基因突变考虑由其母亲遗传所致。

目前,对于线粒体脑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代谢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基因治疗虽是目前研究热点,但目前处于试验阶段,无法应用于临床。补充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辅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报道提出联合应用多种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及辅因子,即线粒体病的鸡尾酒疗法[3, 4]。本例报道中先证者使用ATP、艾地苯醌、B族维生素、辅酶Q10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对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需注意避免使用干扰呼吸链的药物,如丙戊酸钠、巴比妥类,可选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

由于线粒体脑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疑似病例临床上我们应注意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条件允许时行基因检测、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2006, 1339-1350.
[2] 姚生,郑日亮,毕鸿雁,等.线粒体DNA A3243G点突变在成年患者中的临床特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4): 220-224.
[3] 刘建国,姚生,李长青,等.改良"鸡尾酒"疗法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8(1): 31; 36.
[4] Tarnopolsky MA. The mitochondrial cocktail: rationale for combined nutraceutical therapy in mitochondrial cytopathies. Adv Drug Deliv Rev, 2008,60(13-14):1561-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