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地质调查局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34;
3. 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61
2. Shenyang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CGS, Shenyang 110034, China;
3. Administr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Fund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1, China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 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 区域构造演化与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密切相关[1-7].倭勒根岩群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倭勒根河流域、新林和碧水等地, 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建造, 自下而上划分为吉祥沟组和大网子岩组, 将其时代置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8-10].但新近的研究显示, 新林地区的倭勒根岩群是一套时间跨距从寒武纪到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组合[11].倭勒根岩群和兴华渡口群是大兴安岭北部最古老的地层, 与新林蛇绿岩[12]一起承载着早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 研究倭勒根岩群形成时代对于了解早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1: 5万大白山幅和呼中区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 对在雄关地区新发现倭勒根岩群进行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并探讨早古生代区域构造背景.
1 地质背景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 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零星出露于雄关等地区(图 1).大网子岩组在剖面AB上的岩石组合为糜棱岩化变砂岩、变粉砂岩夹变粗面安山岩, 在研究区北部还见有泥质粉砂质板岩和糜棱岩化变流纹岩.该区变质岩石组合完全可与碧水北部白卡鲁山地区的大网子岩组进行对比, 故将其划归为大网子岩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出露广泛, 为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主要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和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与大网子岩组呈侵入接触关系, 在接触带可见岩枝穿插大网子岩组, 大网子岩组岩石发生热接触变质.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 处于呼玛河断裂东侧, 断裂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在雄关AB剖面见较为发育的韧性剪切构造, 走向近东西, 倾向南, 倾角约75~85°.
共采集1件同位素测年样品和5件岩石地球化学样品, 样品均采自雄关东南约2 km处的采石场(图 1), 样品为新鲜粗面安山岩、玄武岩和粗面岩, 同位素测年样品为粗面安山岩(GS02).采石场变粗面安山岩厚度约80 m, 其上盘为变含砾砂岩, 下盘为变长石砂岩, 与上下盘均为断层接触.各类岩石普遍糜棱岩化, 糜棱面理产状与上述断层产状一致, 产状为175°∠ 75°.变粗面安山岩:具变余斑状结构, 基质具变余间粒结构, 块状构造, 可见气孔状构造.斑晶约占10%, 由斜长石和少量暗色矿物组成.斜长石, 自形板柱状, 粒径0.3~2.0 mm, 次生变化强烈, 几乎全部被绢云母和碳酸盐取代, 但尚能隐约看出聚片双晶.暗色矿物, 推测为辉石或橄榄石, 自形粒状, 大小在0.5 mm左右, 全部被碳酸盐取代, 零星分布.基质由斜长石微晶、暗色矿物、石英及磁铁矿微粒组成.斜长石微晶呈板条状, 具聚片双晶, 大小在0.1~0.3 mm之间, 次生绢云母发育, 杂乱分布, 在其空隙中被暗色矿物、微粒石英及磁铁矿质点充填.暗色矿物已全部被碳酸盐交代, 推测系辉石或含橄榄石.岩石中含零星圆形气孔, 全部被碳酸盐充填.此外, 还见有无斑结构的变粗面安山岩, 具变余间粒结构、微细粒变晶结构, 主要由斜长石微晶和暗色矿物组成, 另含微量石英.
2.2 测试方法同位素测年样品加工和单矿物挑选由共享协作(北京)分析测试中心完成, 锆石靶制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 制备过程见文献[13].锆石主要呈短柱状, 个别呈长柱状, 绝大多数晶棱完好, 且振荡环带发育(图 2).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锆石U-Pb年龄数据测定, 锆石测年应用ICP-MS仪器, 实验中采用氦气作为剥蚀物质的载气, 激光频率为6 Hz, 激光强度为50 mJ, 激光斑束为30 μm, 使用人工合成硅酸盐玻璃标准物质NIST 610进行仪器状态调整参考, 使用国际标准锆石91500作为同位素组成的外标, 用Andersen的方法进行同位素比值校正, 以扣除普通Pb的影响.锆石测年中Pb同位素比值、U-Pb表面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运用ICPMS DataCal程序进行处理.年龄计算及成图采用Isoplot程序, 测试数据、加权平均年龄的误差均为1 σ.由于锆石年龄都小于1 Ga, 故采用206Pb/238U年龄值.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在国土资源部哈尔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测试完成, 主量元素使用X荧光光谱仪(XRF)进行测定, 微量元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
本次工作选送粗面安山岩(GS02样品)进行ICP-MS锆石U-Pb测年, 样品中挑选出的16颗锆石振荡环带发育, Th/U值一般为0.42~1.76, 具有岩浆成因特征.经测试16颗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为443.8~783.8 Ma(表 1), 其中有3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26.9~783.8 Ma, 为捕获锆石年龄.其余13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8~536.9 Ma, 剔除3个统计离群点, 获得U-Pb谐和年龄为463.7±2.1 Ma(n=10, MSWD=0.073)(图 2-7), 加权平均年龄为463.6 ± 6.4 Ma(n=10, MSWD=0.073)(图 3).样品U-Pb谐和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相近, 代表粗面安山岩形成年龄.早期形成的3颗锆石(年龄为726.9~783.8 Ma), 锆石CL图像环带不明显, 且个别具变质核, 认为是捕获锆石.
大网子岩组火山岩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如表 2.岩石SiO2含量为49.18%~63.90%, Al2O3 16.62%~17.26%, TiO2 0.67%~1.36%, CaO 1.63%~6.25%, MgO 1.40%~5.28%. A/CNK为0.84~1.05, 属准铝质岩石. Na2O+K2O含量为5.76%~10.02%, K2O/Na2O为0.46~0.89.固结指数SI=5.35~41.41, 表明岩浆未经充分分异.里特曼指数σ=2.17~5.37, 平均4.32, 属碱钙性岩石.在TAS图解中样品落入粗面玄武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区域(图 3).在K2O-SiO2图解中样品落入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图 4).在ACNK-ANK图解中样品落入准铝质区域, 在AFM图解样品落入钙碱性系列区域(图 5).岩石稀土总量∑REE为196.52×10-6~251.17×10-6. HREE/LREE为3.22~6.74, (La/Yb)N为12.34~27.69, HREE相对LREE富集(图 5). (La/Sm)N值较高, 为4.71~6.63, 重稀土分馏明显. (Gd/Yb)N值较低, 为1.45~2.82, 轻稀土分馏不显著. δEu为0.78~1.07, 铕异常不显著.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 岩石相对亏损Nb、Ti、HREE等高场强元素(HFSE), 富集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与之共生的U、Th、La、Ce (图 6).通常认为岩浆岩中HREE一般富集在含Ca、K、Th、Sr的矿物内, 而LREE一般富集在含Fe、Mn、Sc、Zr、U的矿物中.岩石K2O含量较高, 富集HREE和U、Th等, 可能与岩石富含斜长石等矿物有关.亏损P、Ti暗示岩浆源区有磷灰石和金红石富集.
关于倭勒根岩群形成时代存在以下两种观点:(1)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10]; (2)形成于寒武纪-早志留世[11].研究区西北碧水白卡鲁山地区大网子岩组酸性熔岩Sm-Nd模式年龄为501±14 Ma和440±11 Ma, 据此认为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研究区东侧新林地区倭勒根岩群吉祥沟组黑云钾长透辉角闪片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06±10 Ma, 认为其形成时代为寒武纪[10].新林地区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的上部变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27~563 Ma, 峰值年龄为430.7±4.1 Ma, 认为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早志留世[11].近年来在倭勒根岩群变粉砂岩和变凝灰岩中发现藻类化石, 化石具有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生物组合面貌.雄关地区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63.7±2.1 Ma, 形成于中奥陶世, 与区域上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早寒武世-早志留世)相一致.
4.2 构造环境大兴安岭南部出露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岩, 该区存在早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的俯冲作用[14].对大兴安岭中北段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统计, 认为该地区在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构造演化历史[15], 认为早奥陶世该区处于多宝山-伊尔施岛弧的弧后盆地[13].根据铜山矿区具有埃达克岩属性的英云闪长岩形成年龄(461 Ma), 并结合区域相关研究成果, 认为铜山矿床英云闪长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15].雄关地区大网子岩组中的粗面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具准铝质特征.岩石HREE相对LREE富集, 铕异常不显著,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岩石Nb/Ta比值为3.44~13.62, 平均值为8.92, 低于地幔平均值(17.5, Sun and McDonough, 1989), 与地壳平均值(约11, Taylor and Mclennan, 1985)接近. Th/U为4.20~4.73, 平均值4.46, 低于下地壳的Th/U比值(≈6)(Rudnick and Gao, 2003).全岩[Mg#]为46.43~58.09, 低于与地幔橄榄岩平衡的原始岩浆的Mg#值.在Rb-Yb+Nb和Rb-Yb+Ta图解中, 样品落入火山弧区域(图 7).在Ba/Nb- La/Nb图解中, 样品落在了火山弧(ARC)区域; 在Th/Yb-Ta/Yb图解中, 样品主要落在了大陆弧/蚀变洋弧附近; 在Th/Yb- Nb/Yb图解中, 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域(Continental arc); Sr/Nd-Th/Yb图解显示, 粗面安山岩形成与板片流体有关(图 8).综上所述, 雄关地区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形成时代与铜山矿区英云闪长岩一致, 形成于中奥陶世陆缘弧构造环境, 其形成与中奥陶世古亚洲洋板片俯冲有关.
(1) 雄关地区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中的锆石振荡环带发育, Th/U值一般为0.42~1.76, 具有岩浆成因特征.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63.7 Ma, 形成于中奥陶世, 与区域上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早寒武世-早志留世)相一致.
(2) 雄关地区变粗面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具准铝质特征.岩石HREE相对LREE富集, 铕异常不显著,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雄关地区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 具有壳幔混源特征.认为中奥陶世该区处于陆缘弧环境, 其形成与洋壳俯冲有关.
[1] |
赵芝, 迟效国, 潘世语, 等. 小兴安岭西北部石炭纪地层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10, 26(8): 2452-2464. |
[2] |
赵芝, 迟效国, 刘建峰, 等. 内蒙古牙克石地区晚古生代弧岩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J]. 岩石学报, 2010, 26(11): 3245-3258. |
[3] |
赵芝, 迟效国, 赵秀羽, 等. 大兴安岭北部红水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1): 126-135. |
[4] |
WU Fu-yuan, SUN de-you, LI Hui-min, et al. A-type granites in Northeastern China:Age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ir petrogenisis[J].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7(1/2): 143-173. |
[5] |
孙德有, 吴福元, 张艳斌, 等.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岩体的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34(2): 174-181. |
[6] |
LI Jin-yi. Perminan Geodyamic Setting of Northeast Cina and Adjaccent Regions: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nte[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iences, 2006, 26(3/4): 207-224. |
[7] |
李锦轶, 张进, 杨天南, 等.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4): 584-605. |
[8] |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 黑龙江省岩石地层[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 1-256.
|
[9] |
黑龙江地矿局. 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30-368.
|
[10] |
苗来成, 刘敦一, 张福勤, 等. 大兴安岭韩家园子和新林地区兴华渡口群和扎兰屯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J]. 科学通报, 2007, 52(5): 591-601. DOI:10.3321/j.issn:0023-074X.2007.05.016 |
[11] |
孙巍, 迟效国, 潘世语, 等.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176-185. |
[12] |
李瑞山. 新林蛇绿岩[J]. 黑龙江地质, 1991, 2(1): 19-32. |
[13] |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等.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J]. 地质论评, 2002, 48(增刊1): 26-30. |
[14] |
佘宏全, 李进文, 向安平, 等.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J]. 岩石学报, 2012, 28(2): 571-594. |
[15] |
刘军, 周振华, 何哲峰, 等. 黑龙江省铜山铜矿床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 矿床地质, 2015, 34(2): 289-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