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与FME的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与建库方法 | ![]() |
2.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2. Kunm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Kunming 650000, China
2016年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落地之年,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不动产登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动产信息的四统一[1],即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统一。实现对内共享,对外服务,即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互动共享,对外提供不动产信息公开查询服务。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使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然而,长期以来,各不动产登记职责分散在不同部门,各部门都针对各自行业的管理特点制定了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得当前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种类繁多,格式和标准不统一,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在信息化的推进下,个别部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源,部分信息记载了相关的空间信息,相比较而言,土地登记的空间信息要求最为严格,数据精度高,覆盖面积较大。但是房产登记的房屋只存有自然属性,确权数据缺乏空间参考,历史数据缺乏楼盘表关联,各类房屋权属单元没有和房屋的自然幢建立空间关系,造成房屋单元(户)不能进行有效的落地; 林权、草地和农业承包经营权等没有和土地所有权图形数据进行衔接,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 原来各种登记都是通过各自相对封闭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存在坐标系、精度、格式、质量的不统一。因此,需要通过现有的信息化和GIS技术进行数据的高质、高效整合,把纷繁复杂的历史数据全面融合,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统一存储于一个完整的标准数据库中[2-4]。
本文在不动产登记数据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分散存放、格式不一、介质不同[2]的土地和房产登记信息进行分析,利用空间ETL技术,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库标准,建设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业务和信息共享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1 技术路线与流程以城镇地籍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土地登记信息更新城镇地籍数据库,按统一宗地代码要求进行宗地编码整改,并全面梳理房产登记信息。以统一宗地代码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房产登记信息为对比关联目标,实现房产、土地合为一体,图形与属性相互对应,达到房地合一、图数一致、相互对应[4]的目标。
采用城镇地籍新老宗地对照表,将土地登记信息与城镇地籍图形相互对应,使用FME编写对应的方案,实现不动产登记属性数据的迁移整合,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的整理,对于没有关联成功缺失的数据进行外业核实,采取补测的方法进行补充,最终建成标准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技术流程如图 1所示。
![]() |
图 1 技术流程图 Figure 1 Technical Flow Chart |
2 数据整合与建库方法 2.1 资料收集整理与数字化
对现有土地和房产登记信息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原土地、房产登记执行的数据库标准、技术规程以及原有的土地和房产登记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对纸质历史资料使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或者照相机进行数字化,生成的图像需要通过旋转、去污、调整亮度等处理,确保数字化图像资料不重复、不遗漏、不倾斜、清晰无污点、与实物档案保持一致,最后将所有的数字化档案按指定的路径存放。
2.2 属性数据整理通过分析原有土地和房产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综合表结构、数据字段类型、数据量、数据完整性、数据关联关系等,对比原数据库结构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结构的差别,建立新旧数据结构对照表,利用ETL技术按不动产单元进行提取,对由于原数据不全而造成的不满足数据完整性的字段信息通过翻阅原产权登记档案的方式进行补充录入。
本文利用FME提供的空间数据处理函数[5-7]编写数据处理方案,将历史数据迁移整合到标准数据库中,下面以一个户属性的实例说明整合方案的具体编写。了解标准数据库中户属性的所有字段,包括不动产单元号、房屋编码、要素代码、自然幢号、层号、坐落等等[4],使用ArcGIS建立一个符合不动产数据库标准的GeoDataBase,对应标准数据库中的这些字段提取关联的历史数据库。在本实例中涉及到户属性的历史数据库包括房屋的自然属性数据库、房屋的权利属性数据库以及发证数据库,需要对这3类数据进行以下处理:①提取特定名称的数据,对应标准数据库字段; ②根据房子唯一性删除重复的房号数据,房子业务号留下时间最晚的那个; ③根据房号和办理时间连接房登记号,挂接不上的(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人工判断处理; ④提取后需要再继续进行人工判读与处理,处理同一幢房屋有不同登记的情况,根据时间来进行判断。
根据数据需要进行的处理情况,利用FME编写户属性数据整合方案,通过方案运行,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批量迁移到不动产登记标准数据库中,提高了数据迁移整合的效率。
2.3 空间数据整理空间数据的整理工作包括转换数据格式、统一坐标系统、调整数据表现形式、完善属性结构。
1) 转换数据格式。按照不动产登记系统的要求,使用ArcGIS的Conversion Tools工具[7]将多种格式的数据转换为满足系统的数据格式。
2) 统一坐标系统。按照不动产登记相关政策要求,将数据统一到国家2000坐标系,但实际是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要求把数据转换为地方独立坐标系,通过ArcGIS工具直接转换。
3) 调整数据表现形式。根据不动产登记业务要求,对现有空间数据进行必要的表现形式转换,例如,不动产登记标准要求房屋、宗地均为面文件,而现有部分历史数据格式为DWG,没有形成面文件,这就需要对这部分数据的线文件进行拓扑检查和拓扑重建,形成面文件。本文以宗地数据为例说明线文件形成面文件的具体措施。
通过ArcGIS把DWG数据转换成SHP格式,为了确保数据质量,需要对转换后的线文件进行拓扑检查,在ArcCatalog中新建Topolopy,添加拓扑检查规则。线拓扑检查要求不能有相交和重叠、线交叉、线自交叉、线重合,一个要素不能自覆盖,不能有悬挂节点、伪节点等等。
根据拓扑检查显示的错误把数据逐一修改完善,之后可以对数据进行拓扑重建,ArcToolbox中的Data Management Tools提供了数据拓扑重建的工具,使用Feature To Polygon可以把线文件统一转换为面文件,如图 2所示。
![]() |
图 2 拓扑重建效果 Figure 2 Topology Reconstruction Effect |
通过拓扑检查和拓扑重建,可以把不同表现形式的数据转换成为要求的数据形式,从而直接加载进入不动产标准数据库中。
4) 完善属性信息。由于历史空间数据和标准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不同,因此,整合之后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是不全面的,必须对属性信息进行完善,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要求,通过查找土地登记系统补录信息,查找房产相关电子和纸质资料补录信息,实地调查补录信息等方式添加补充空间数据属性信息。
2.4 数据质量检查完成所有数据整合之后,需要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1) 空间数据的质量检查主要是点、线、面的拓扑检查[6],本文之前已经介绍过线文件的拓扑检查,点和面文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案进行质检,根据Topolopy错误提示修改空间数据。
2) 属性数据的质量检查主要是属性内容完整性以及正确性检查,通过ArcMap中的Select by Attributes工具来实现。例如,标准要求不动产单元号这个字段必填,如果要检查该字段是否有空没有填写的,可以输入[BDCDYH]=′ ′来检查,通过运行这个SQL语句,软件自动提取出BDCDYH这个字段为空的记录,并且高亮显示,以便作业人员补充完善。
3 结束语本文针对不动产登记数据量大、历史关系复杂、多源异构等特点,在对现有数据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已建成的与不动产登记相关的土地和房产数据库内容及结构进行分析,依据不动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消除数据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土地和房产数据之间的关联,提取所需数据,结合相关纸质档案资料的信息录入等加以补充完善,把历史的土地和房产数据迁移整合进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现房屋、土地空间数据、登记业务数据和档案数据的一体化关联存储,为不动产登记及相关行业提供数据服务,为不动产信息登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实现不动产业务图、属、档一体化的管理和应用。
[1] | 陈再辉, 冯杨民, 王红霞. 利用FME进行空间数据库更新的实用方法[J]. 测绘地理信息, 2015, 40(3): 86–87 |
[2] | 郑金水. 浅谈新形势下不动产测绘管理[J]. 测绘地理信息, 2015, 40(4): 87–89 |
[3] | 党安荣, 贾海峰, 易善祯, 等. 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
[4] | 况海涛, 赵岱虹. 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思路研究[J].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6, (2): 29–31 |
[5] | 王履华, 孙在宏, 彭英, 等. 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 2014, (4): 76–82 |
[6] | 樊雁飞, 卓科荣. 基于ArcGIS的综合数据整理及建库[J]. 科技资讯, 2012, (26): 28 DOI: 10.3969/j.issn.1672-3791.2012.26.020 |
[7] | 罗瞳, 龚跃朋, 汲旭生. 浅析大比例尺地形图利用ArcGIS建库流程及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2): 13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