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坐标系理论在云南高原地区的应用 | ![]() |
2.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34
2. Kunm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 Kunming 650034, China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实施,西部地区的各项建设将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对各类工程建设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控制范围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地区,采用国家大地平面坐标系的投影归算面(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不能满足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 cm/km的要求[1-6]。按现行的规范,采用以下3种方法建立坐标系: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②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面一般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③面积小于25 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面归算,直接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按以上方法建立的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由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提出的国家工程坐标系的科技项目于2003年顺利完成,获得200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近10年的应用,在云南省得到了广泛认可,也为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 国家-工程坐标系 1.1 工程椭球的定义工程椭球的定义:用于各类工程测量的投影归算的参考椭球体。在工程椭球上的成果必须有利于国家大地坐标的相互转换。
如图 1所示,设国家坐标系参考椭球为E0,长半轴、短半轴、第一偏心率和扁率分别为a、b、e、 α。工程椭球E1的长半轴、短半轴和第一偏心率分别为a1、b1、e1,设e1=e 。工程椭球是一个与国家参考椭球的中心、长半轴及赤道面重合、形状相似的椭球面;工程椭球的定向与国家参考椭球完全相同,即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平均地轴、起始大地子午面平行于起始天文子午面。E1椭球的物理量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7-10]。
![]() |
图 1 工程椭球参数推算 Figure 1 Parameters of Engineering Reference Ellipsoid |
1.2 工程椭球的参数推算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椭球的参数推算就是一个椭球的膨胀和缩小过程,这里称这个过程为椭球变换。计算过程主要用到的是大地测量计算中的大地正算、大地反算和换带计算的数学模型,在此主要讨论椭球变换过程中如何求得工程椭球的长半轴a1和纬度的变化量dB。
设测区平均纬度为B1,对应于参考椭球测区的平均大地高为h,R1、R分别为工程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平均曲率半径。则工程椭球长半轴a1为:
${{a}_{1}}=a+h(1-{{e}^{2}}si{{n}^{2}}{{B}_{1}})-\sqrt{1-{{e}^{2}}}$ | (1) |
由于建立的工程椭球是以国家坐标系的参考椭球为基准的,即保持椭球中心重合、扁率不变,则大地精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有:
${{L}_{G}}=L,{{B}_{G}}=B+dB$ | (2) |
则纬度增量dB为:
$dB=\frac{{{e}^{2}}sinBcosB}{\left( M+h \right)W}\cdot da~$ | (3) |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工程椭球的建立是为满足某个地区的长度变形而建立的,因而根据地区的不同(测区的平均纬度、投影面、高程异常),所建立的工程椭球也不同,差异存在于长半轴a1上,而决定a1的主要是地区的平均纬度Bm、投影面H和高程异常ξ。
2.1 Bm和H的选取主要考虑的因素平均纬度Bm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一个测区尽量只选取一个测区平均纬度;②如果面积比较大,可以选择在测区南北的中间;③如果测区面积一般,可以考虑选择在主要用途区域,如城镇中央。
投影面H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如果面积比较大,包括多个城镇,测区高差较大,可以考虑选择多个投影面;②如果测区面积一般,可以考虑选择在主要用途区域,如城镇的平均高程面;③不论测区面积大或小,如果测区范围内相对高差不大,可以考虑选择在测区内某个城镇的平均高程面上,或者整个测区的平均高程面上。
2.2 高程异常值ξ的影响首先需要明白,我们建立的工程椭球面是与国家参考椭球有关的面,起算是从国家参考椭球面到工程椭球面,而与似大地水准面无关。然而这里所说的测区平均高程又是由似大地水准面起算得来的,因此必须考虑到高程异常值ξ对工程椭球的影响。下面列出在云南地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情况。
1) 1954北京坐标系,国家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一般在-30~-19 m之间,因此必须加入高程异常值ξ,即投影面=测区平均高程面+高程异常值ξ。
2) 1980西安坐标系,国家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一般在-3~+3 m之间,可见,高程异常值ξ对投影面的影响不太大,可以忽略。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家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一般在-40~-29 m之间,因此必须加入高程异常值ξ,即H投影面=h测区平均高程面+ξ高程异常值。
计算出的H值一般以5的倍数取整,不宜取到小数。
2.3 地方坐标系的建立方法1) 通过测区平均纬度Bm、中央子午线L0、投影面高H等参数,设计与测区相适应的工程椭球。
2) 起算点经过椭球变换,得到地方坐标系坐标值(用于平差计算的起算)。工程坐标系建立的流程图如图 2所示。
![]() |
图 2 工程坐标系建立的流程图 Figure 2 Flowchar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ordinate System |
3 国家-工程坐标系理论在云南高原地区的应用实例
依据《基础测绘条例》和《云南省测绘条例》规定,云南省州(市)、县(区)级基础测绘任务之一:建立全省统一的四等以下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或建立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CORS系统。由于云南省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地区,采用国家大地平面坐标系的投影归算面(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椭球)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和工程测量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 cm/km的要求,因此云南省的各州、市、县利用国家工程坐标系科技项目成果,建立了可以与国家坐标系进行严密转换的地方坐标系,作为本地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坐标系统。
3.1 文山州地方坐标系的建设为满足文山州城市规划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在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同时,必须建立与2000国家坐标系有联系的、可以相互严密转换的地方坐标系。由于文山州各县所在的地理位置跨度和相对高差较大,地方坐标系的建立必须考虑不同的中央子午线和不同的高程投影面。文山州地方坐标系如表 1所示。
表 1 文山州地方坐标系 Table 1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of Wenshan District |
![]() |
3.2 红河州地方坐标系的建设
红河州东西宽254 km,南北长252 km,全州面积约3.29万km2,最高海拔3 074 m,最低海拔76 m,下辖2市、11县。其地理位置跨度和相对高差较大,为满足红河州城市规划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在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同时,建立与2000国家坐标系有联系的、可以相互严密转换的地方坐标系,地方坐标系的建立须考虑不同的中央子午线和不同的高程投影面。红河州地方坐标系如表 2所示。
表 2 红河州地方坐标系 Table 2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of Honghe District |
![]() |
3.3 西双版纳州地方坐标系的建设
依据西双版纳州基础测绘规划,为满足西双版纳州城市规划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在进行3个重点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4个GNSS单基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建立与2000国家坐标系有联系的、可以相互严密转换的地方坐标系。由于西双版纳州各县所在的地理位置跨度和相对高差较大,地方坐标系的建立必须考虑不同的中央子午线和不同的高程投影面。西双版纳州地方坐标系如表 3所示。
表 3 西双版纳州地方坐标系 Table 3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of Xishuangbanna District |
![]() |
3.4 云南省CORS建设情况
2015年是云南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至2015年底,云南省CORS建设情况如表 4所示,除表中列出的州(市)完成外,其他州市正在加紧完成。基础测绘控制网建立的方法模式都一样,利用国家-工程坐标系科技项目的成果,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可以相互严密转换的地方坐标系。
表 4 至2015年底云南省CORS建设情况 Table 4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RS in Yunnan Province until 2015 |
![]() |
4 结束语
通过近10年的应用,云南省稍大的测绘项目首级控制网的建立都采用了本文的方法,完全能满足各类城市规划和工程控制测量的要求。该项目在云南省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大量的应用,解决了云南省地方坐标系建立较为混乱的现状,主要城市控制网、基础测绘控制网的建立基本实现了方法统一,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1] | CJJ 8-2011.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
[2] |
施一民. 建立区域坐标系问题的我见[J].
测绘工程,2000,19(1) : 38–41.
Shi Yimin. My Opinition for Establishing Regional Coordinate System[J].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0,19(1) : 38–41. |
[3] |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
[4] | 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
[5] | 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6] |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
[7] |
邱云峰. 不同投影归算面间的坐标换算[J].
测绘通报,2001,(9) : 12–13.
Qiu Yunfe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rojection Reduction Planes[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1,(9) : 12–13. |
[8] |
熊介.
椭球大地测量学[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8 .
Xiong Jie. Ellipsoid Geodesy[M]. Beijing: PLA Publishing Press, 1988 . |
[9] |
朱华统, 郑育富.
大地测量[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7 .
Zhu Huatong, Zheng Yufu. Geodesy[M].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1987 . |
[10] |
党亚民, 成英燕, 薛树强.
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10 .
Dang Yamin, Cheng Yingyan, Xue Shuqiang.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ir Applications[M].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2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