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   2020, Vol. 45 Issue (3): 92-95
0
村庄地图集的内容设计与信息表达初探[PDF全文]
张文娟1    
1. 天津市勘察院,天津,300191
摘要: 以增城区村庄地图集为例,对比省市级区域地图集,讨论村庄地图集在内容设计、信息表达方面的共性与差异。立足于村庄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从科学性、实用性角度展示增城区村庄地图集内容与特色,以期为今后的村庄地图集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图集    地图内容设计    地理信息表达    村庄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    
Content Design and Information Expression of District Village Atlas
ZHANG Wenjuan1    
1. Tianjin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veying,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Zengcheng Village Atlas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compares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 atlases and discusses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ontent design and information expression of the district level atlases. Based on the village planning and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Zengcheng Village Atlas are display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ity and practicality,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mpilation of the Village Atlas.
Key words: atlas    map content desig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xpression    village planning    beautiful country building    

地图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识别其他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1, 2]。地图集是地图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综合各类要素,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特定符号与适当形式表达出来。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制图技术飞速发展,国内涌现出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地图集成果,如《重庆市地图集》、《武汉市地图集》、《广州市影像地图集》。不少学者对省、市级影像地图集编制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3-6],部分学者从应用发展角度对制图理论进行总结[7-11],而鲜有对村庄地图集的理论应用研究。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编制村庄地图集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于村庄规划建设与发展需求,从技术路线、内容设计、信息化表达等方面对区级村庄地图集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村庄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为例,介绍了村庄地图集内容与特色,以期为今后的村庄地图集建设提供借鉴。

1 技术路线与内容设计

村庄地图集多选择以负载量大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底图,套合交通路网、水系、用地等其他专题数据,标注主要的山脉、水系、道路、居民点等注记。编制处理后的数据经过色彩调整、文字和图片编排、图廓整饰等处理后,最终满足定版要求[12-15]。《地图集》编制在总体设计基础上,完成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及其他来源数据收集,对以上3类数据做针对性处理后完成套合、审校、修改、出图等工作,如图 1所示。

图 1 图集编制流程图 Fig.1 Flow Chart of Atlas Compilation

省市综合地图集一般遵循先专题地图,后传统地图的模式。专题地图一般分为:①反映研究区域的区位、交通、旅游图; ②反映区域发展的人口、资源、地质、环境图; ③反映经济发展态势、城市发展规划图。传统地图一般以规则格网对全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块,然后逐块展示各格网内容。

村庄地图集在遵循省市级地图集编排要求的前提下,应结合区域特色及图集的使用目的,扬长避短、综合取舍。与省市级地图集相比,村庄地图集制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收集专业部门的权威资料,导致制图资料的深度、广度、专业性大打折扣。另外,村庄地图集可以不受制于省市级地图集必须全面、权威的框框,相反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展示农村特色,进一步立足于农村现状与自身特点,挖掘发展潜力,服务于村庄建设和乡村振兴。本文以增城区村庄地图集和《武汉市地图集》为例进行说明。

1) 图集的共性

增城区村庄地图集与《武汉市地图集》一致,由文前、序图组、正图、索引部分构成。序图部分从上一级视角展示增城区地理位置,以行政区划图介绍增城区镇街分布概况,以功能区划图展示增城发展空间定位,水资源分布图反映自然资源分布,交通图展示增城区内及与周边城市的路网分布。正图部分以功能区划图、村庄分类图、污水处理设施图、水资源分布图、农业分布图反映增城今日发展; 美丽乡村分布图、美丽乡村群展现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2) 图集的区别

① 制图对象方面。省市综合图集多以城市作为制图对象,用图形色块、符号、注记表达手段,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角度展示城市昨天、今天与明天; 村庄地图集应该以服务农村为基本出发点,综合使用插图的形式反映村庄建设风貌,从历史文物、古树名木角度展示村庄悠久的文化沉淀与人文特质,以统计图表展示农村人口总量、村集体收入、主营收入、土地使用类型的变化趋势,体现农村发展现状与潜力。

② 数据方面。数据是地图的生命力,权威、现势性强的数据决定了地图的实用性与可读性。一般而言,省市级综合地图集编制过程中借助高校、科研、政府、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收集全面权威的地质、土壤、气候、矿产等专业基础资料。对村庄地图集而言,这类专业基础数据收集难度大,并且对用图者来说,实用性有限。因此,村庄地图集不应盲目照搬省市级区域综合地图集的编制模式,为了追求图集的完整性而强硬编排这类专题内容。

③ 特色内容方面。村庄地图集在制图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充分挖掘自然与人文特色。增城区位于广州区以东,珠三角以北,历史上是多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目的地,也是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交叉聚居区。由于中原汉人被迫流浪迁移到岭南,多选择聚族而居,在村名上表现为以族姓为村名的现象,如李屋、张屋、罗屋等地名,形成了鲜明的姓氏村名特征。又如,正果镇畲族村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政行政村,保留了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按照惯例会祭拜祖先和盘瓠王。因此,增城区村庄地图集在展示各行政村内容时,除了行政村位置、辖区面积、总人口基本概况外,还需要总结考证主要姓氏分布、村庄名的来历含义等的文化特色。特色村庄图如图 2所示。

图 2 特色村庄图 Fig.2 Characteristic Village Map

2 信息表达

围绕地图集的主题,使用丰富有效的信息表达方式编制图集内容,是地图集编制的基础[16]。综合地图集地图信息表达主要包括系列底图、图式图例、制图要素的符号化和专题地图的制作4个方面。各级综合地图集一致遵循基本制图方式,不可逾越[8]。但是村庄地图集可以在开本、装帧、地图整饰和数据应用上不同于省市级综合图集,体现区域特色。

省市级综合地图集一般用8开,展开页为4开,比例尺根据展示区域大小灵活应用,最大限度地展示区域全貌。村庄地图集为8开或大16开。增城区村庄地图集开本设计为8开,序图组比例尺为1:230 000,各镇街图具体比例尺在1:40 000~1:100 000之间,各行政村图统一般采用1:5 000的比例尺,包含村庄主要街区范围,独立分幅。

装帧设计体现区域特色,增城区村庄地图集的封面、图组页设计以影像为背景,增江照片为底,整个图面采用古典山水画的风格; 另外,再点缀一些小细节(如荷花、荔枝等),尽显增城魅力。版式的设计充分与增城的特色相结合,采用荔枝写意的设计方法,左上角采用水彩画的荔枝作为修饰。视觉上,水彩画有古典的效果,体现增城历史悠久。

地图整饰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其具体任务在于研究、设计表达各种现象(或事物)的符号形状、大小、色彩,以及与图幅、图集(册)有关的装饰[17, 18]。增城区村庄地图集中所有图幅设计为孤岛效果,其中镇图、村庄图由原来的展开页缩小为单页并做孤岛效果,村庄放大图采用撕边效果处理影像,并加25 mm的晕边效果,打破了传统影像图集的表现形式,整体效果简约大方、独特自然。图 3以3种不同的图幅尺寸将村图中繁华地带以放大的效果展现。另外,版面配置上图表、文字、图片混合编排,形式丰富灵活,充分发挥图片、地图的直观易读性与文字、图表的准确性,表达效果更深入。

图 3 不同尺寸撕边效果 Fig.3 Different Size Tearing Effect

数据应用方面,省市级综合地图集多采用线画分幅图表达全域,序图组采用一张卫星影像作为全景图。如《武汉市地图集》将全市主城区分为47个区域,逐个区域充分展示全市域地物地貌。而农村地区人工建筑物、交通网较城市地区稀少且分布零散,如果遵照省市级综合地图集使用线画图来表达,则图面内容多是等高线、地表植被等单一的地形信息。因此村庄地图集应从实用、新颖的角度,优先选择数字影像图作为底图,体现自然地物丰富色彩。

3 村庄地图集实例 3.1 内容与表达

《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村庄地图集》是国内第一部以县域农村为题材的地图集,利用卫星影像、村庄民情统计数据、文史数据、村庄图片等资料编制而成。其设计紧紧围绕“美丽乡村”这一主题,按全区11条镇街分册(如《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村庄地图集》荔城街),自成一体,各镇街分册由全域图统领,按览生态增城、观特色镇街、访美丽乡村三大板块逐级展示。

1) 览生态增城。内容按单页设计,以专题图的形式,分主题综合介绍增城的区域地理位置、功能和行政分区以及区域生态特色。

2) 观特色镇街。充分挖掘提炼各镇街特色(如仙境小楼、科教朱村、山水派潭、现代新塘、挂绿荔城、科技永宁、千年正果、水乡石滩、西福中新、大美增江、进奉仙村),以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从7个专题角度介绍镇街的区域风貌特色、经济人口、主导产业、美丽乡村、人文自然等发展变化,辅以开居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村庄规划图,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经济、农户、人口、劳动力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如图 4所示。

图 4 特色镇街专题图 Fig.4 Featured Town Street Thematic Map

3) 访美丽乡村。该部分是《地图集》的重点篇幅,根据镇街下辖村庄的主要轮廓、范围大小及街区分布独立裁切,采用适当比例尺用全域图、放大图分别展示。全域图按单页成图设计比例尺,放大图统一采用1:5 000的比例尺,包含村庄主要街区范围,独立分幅。村庄以数字影像图叠加道路、山名、兴趣点等基本地理信息的不同专题图表示,辅以文字说明、照片反映村庄基本信息,包括村庄全景图片、文字介绍、经济指标、人口指标街等。

3.2 特色与不足

图集尺度方面以小中大三级尺度立体覆盖全区全貌,高精细显示村级街区实景,实用性凸显; 内容主题方面打破传统城市影像地图以表达城市街区为主的局限,以写真影像为载体突出反映增城在农村各项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和鲜明特色,反映出增城新农村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内容凸显特色专题性与综合性; 风格设计方面以写意笔触为影像分幅,地图版面以及地图要素设计结合古典水墨画风格,凸显“美丽乡村”主题的自然人文艺术风格; 编排结构方面体现动态性,突出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的动态视角与内容层次。图集按全区镇街自成一体,独立成册,每册又由统一的全区图统领,逐级展示镇街特色专题与村级实景,由形式到内容增强实用性与工具性。

另外,《地图集》在完成纸质版地图集的同时,也制作了电子版图集,为今后地图更新和再版建立了成熟的生产模式,也为其他地图制作提供了数据资料,为村庄地图集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当然,该图集编制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因村庄经济、人口数据多直接来源于村庄或其所在镇街,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缺乏考证,从为村庄建设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角度来说,权威性略显不足。同时,编制村庄图集时缺乏资源、气候、土壤等基础数据,导致整个图集完整性不够。

4 结束语

本文对村庄地图集与省市级综合地图集的在内容设计与信息表达上的异同做了初步探讨。以《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村庄地图集》为例,详述了图集内容及特色。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讨村庄地图集编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清运, 任福.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82-688.
[2]
郭仁忠. 空间分析[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
吴杰松, 孙芳蒂, 詹金瑞, 等. 广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研制[J]. 地理空间信息, 2008(1): 114-117.
[4]
陆明华. 浅谈《上海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思想[J]. 测绘通报, 2003(7): 49-51.
[5]
周振发, 赵大龙. 《黑龙江省地图集》的设计与创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12): 171-176.
[6]
韦清嫄, 周长山. 历史地图集优化设计与实践——以《广西历史地图集》为例[J]. 测绘通报, 2015(8): 93-96.
[7]
方国武. 我国专题地图集发展与趋势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 37(10): 230-233.
[8]
刘聪, 洪钧. 县市区级综合性地图集内容结构与信息表达方式初探[J]. 地理空间信息, 2010, 8(6): 126-128.
[9]
李晓. 浅析地图集的发展与趋势[J]. 北京测绘, 2008(4): 64-66.
[10]
卫东. 《山西省交通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J]. 测绘地理信息, 2013, 38(2): 71-73.
[11]
刘晓君, 颉耀文, 梁东旭, 等. 基于地图视觉感受的《兰州城市历史变迁图集》[J]. 测绘地理信息, 2018, 43(4): 120-123.
[12]
何宗宜. 《深圳市地图集》的设计研究[J]. 测绘科学, 2001(1): 25-29.
[13]
王家耀, 王光霞. 《苏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研制[J]. 测绘通报, 2007(2): 65-69.
[14]
廖克. 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J]. 测绘科学, 2004, 29(1): 5-9.
[15]
高晓梅. 现代专题地图集编制特点与出版模式探讨[J]. 测绘通报, 2008(9): 23-27.
[16]
庞玉华. 对地图集总体设计的思考[J]. 测绘通报, 2007(5): 63-65.
[17]
段体学, 王涛. 地图整饰[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5.
[18]
杨兴旺. 地图色彩的美学设计研究[J].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7, 32(3):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