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暴雨灾害   2017, Vol. 36 Issue (2): 182-191.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7.02.012

暴雨简报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7.02.012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7,91637211,41620104009,41541037,41405106);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青年基金项目(2017Q03,2016Q04)

第一作者

赵娴婷,主要从事暴雨机理研究工作。E-mail: yingzi190110@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2-19
定稿日期:2017-03-22
2016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赵娴婷 , 廖移山 , 闵爱荣 , 王晓芳 , 杨浩 , 汪小康 , 王婧羽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205
摘要:利用中国大陆2 400多站日降水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统计2016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降水分布和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 2016年4-10月我国共出现204个暴雨日、41次主要暴雨过程,暴雨日数为近9年同期最多;除8月外,其余各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月累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其中7月偏多2倍以上,月累计降水中心出现在湖北江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6倍;6月30日-7月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局地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700 mm;2016年共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其中1608号超强台风“电母”造成海南临高日降水量达538.3 mm、过程降水量达857.8 mm,均为当年全国极大值。
关键词暴雨日数    暴雨过程    影响系统    2016年    
Major heavy rain events in China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16
ZHAO Xianting, LIAO Yishan, MIN Airong, WANG Xiaofang, YANG Hao, WANG Xiaokang, WANG Jingyu    
Hubei Key Laboratory for Heavy Rai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avy Rai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Wuhan 43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over 2 400 weather stations and the conventional sounding data in mainland China, we have not only made the statistics of the major heavy rain events occurred in China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16, but also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for these ev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204 heavy rain days and 41 major heavy rain events occurred in China, of which the heavy rains days is recorded as the mos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he latest 9 years. The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is more than climatology by 50 perce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April to October except for August, of which is more than 2 times in July. The center of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is located at Jiang Xia station in Hubei, which is more than climatology by nearly 6 times. During June 30 to July 6 in 2016,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nderwent a wide range of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which the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is over 700 mm in local area. In 2016, there are 8 typhoons made landfall in China, of which the super typhoon (1614) Meranti caused the largest daily precipitation (538.3 mm) and the largest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857.8 mm) in Lingao, Hainan. Both statistics are the largest in China in the current year.
Key words: heavy rain days    heavy rain events    synoptic system    2016    
引言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4-10月为我国汛期。随着季风的推进,我国自南向北出现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华北东北汛期。7-9月是华南第二个降水高峰,后汛期降水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1]。我国汛期时间长,影响地域广,期间容易出现大范围暴雨,引发城市内涝、江河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暴雨所带来的灾害影响愈加严重。长期以来,暴雨一直受到气象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其发生机理和预报方法也是气象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气象研究,需要以大量的探测资料和历史天气个例为基础,在汛期结束及时统计当年的暴雨过程、收集暴雨相关资料尤为必要。暴雨是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2],有利的天气形势是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而不同的暴雨过程其影响系统存在很大差异,这往往是暴雨分析预报中需要首要考虑的因素。从2008年开始,武汉暴雨研究所和国家气象中心的多位同仁分别对2008-2015年汛期全国当年主要暴雨过程从其灾情、降水分布、主要影响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3-10],旨在供科研、业务等部门科技人员参考,以及为暴雨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信息服务。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我国暴雨洪涝多发频发,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多地出现内涝、江河洪涝等灾害。本文沿用之前工作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6年4-10月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下同)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降水区域及强度等特征进行概述总结。

1 资料来源与统计标准

本文所用资料来自MICAPS系统提供的全国大约242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08-08时(北京时,下同)日降水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

本文中的相关定义以及标准源自《暴雨年鉴(2008)》 [11]。(1)暴雨分级标准:24 h降雨量50~99.9 mm为暴雨,100~249.9 mm为大暴雨,大于等于250 mm为特大暴雨。(2)暴雨日:在所有观测站资料中,只要有1站达到暴雨标准,当日即统计为1个暴雨日。(3)主要暴雨过程:同一片雨区中,有15站达到暴雨标准,且有2站或以上站达到大暴雨标准,将其作为主要暴雨过程,其起止日必须有5个或以上站达到暴雨标准。(4)多年平均:1981-2010年30 a平均值;(5)月降水距平:当月降水量与1981-2010年30 a月降水平均值的差值。(6)降水资料日界:08-08时。对于跨月份的主要暴雨过程,以暴雨首日出现的时间确定暴雨出现月份。另外,主要暴雨过程中统计的暴雨站数指雨量大于等于50 mm的站点。

2 2016年我国汛期(4-10月)降水概况 2.1 各月降水与灾情

4月,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江淮南部、江汉南部,江南及华南大部累计降水量普遍在100 mm以上,其中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浙江西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大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为250~ 550 mm。受南方暴雨过程影响,江南华南等地遭受洪涝、风雹、泥石流等灾害,部分地区河流超警戒水位。

5月,南方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江南、华南等地遭受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部分地区内涝严重。江西、广西、贵州、湖南、安徽、浙江、四川、云南、福建、新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16省(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江西、广西受灾较重。

6月,我国平均降水较常年偏多,南方地区暴雨过程频发,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6月18- 21日,强降水造成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多地暴雨洪涝灾害,江西鄱阳县溃堤,向阳圩内10个自然村被淹。安徽省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4.1亿元,湖北省14人死亡、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5.1亿元。多地遭受风雹袭击(涉及24个省),其中江苏伤亡惨重。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伤。

7月,我国强降水过程频发,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全国200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100多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6月30日-7月6日,强降水共造成湖北、安徽、江苏、湖南、贵州等11省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和局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172人死亡、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80亿元。7月18-20日,强降水造成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京津等15个省(市)多地城市内涝以及多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383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38.7亿元,其中河北灾情最重。本月1601号“尼伯特”与1603号“银河”台风先后登陆我国,“尼伯特”造成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受灾,其中福建82.5万人受灾、85人死亡、2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6.3亿元。“银河”造成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

8月,1604号“妮妲”与1608号“电母”台风先后登陆我国,“妮妲”造成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电母”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省(区)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9月,1614号“莫兰蒂”与1617号“鲇鱼”台风先后登陆我国,“莫兰蒂”造成福建、浙江两省30人死亡、1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鲇鱼”造成浙江、福建、江西3省229.8万人受灾、21人死亡、1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8.6亿元。

10月,1621号“莎莉嘉”与1622号“海马”台风先后登陆我国。“莎莉嘉”造成海南、广西、广东3省(区)358.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2.9亿元。“海马”造成广东、福建2省189.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

2.2 暴雨日和主要暴雨过程

统计2016年4-10月我国暴雨日及主要暴雨过程表明,此期间共出现204个暴雨日、41次主要暴雨过程;5-9月为我国主汛期,其中,5月出现29个暴雨日,6-9月每天都有暴雨发生,主汛期共出现31次主要暴雨过程,占4-10月主要暴雨过程次数的75.6%。

3 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

在简析4-10月各月主要暴雨过程天气系统的基础上,对各过程中每日降水情况简述如下。

3.1 4月暴雨过程

4月我国共有25个暴雨日和6次主要暴雨过程。

(1) 4月5-8日,江南、华南、西南暴雨过程。受高原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先后出现暴雨。5日,受高空槽东移、低涡暖切变影响,暴雨首先出现在贵州、湖北、安徽、江苏等地。6日,长江流域上空高空槽东移,受槽后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江下游以及四川、湖南等地逐渐受冷切变控制,雨带南压并出现两个暴雨中心,分别位于长江下游和贵州、广东、湖南交界地区。7、8日,随着切变线进一步东移南压,暴雨区移至湘南、福建等地。过程最大降水量(186.5 mm)出现在广西全州。

(2) 4月12日,华南、江南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低压暖切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广西、广东出现大范围强降水,湖南、江西、福建出现局地强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109.8 mm)出现在广东龙门。

(3) 4月17日,华南、江南南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低压切变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5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116.1 mm)出现在江西安远。

(4) 4月20日,江南暴雨过程。受高原槽东移、低层低压切变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出现强降水过程。过程最大降水量(150.0 mm)出现在安徽黄山。

(5) 4月23-24日,广东、福建暴雨过程。受南支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出现强降水过程。23日,广东东南和福建中南部出现大范围暴雨,到24日,强降水范围减小,暴雨站数减少。过程最大降水量(267.4 mm)出现在广东惠来。

(6) 4月30日,江南南部、华南北部暴雨过程。受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地区出现降水过程。过程最大降水量(135.0 mm)出现在江西定南。

3.2 5月暴雨过程

5月我国共有29个暴雨日和6次主要暴雨过程。

(1) 5月4-5日,华南北部、湖南南部暴雨过程。受低压槽和西南急流的影响,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4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广西、湖南交界,广东中部也出现局地暴雨,5日,强降水范围减小,强度减弱。过程最大降水量(254.7 mm)出现在湖南道县。

(2) 5月6-9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压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影响,江南、华南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6日,雨带出现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位于川东、重庆、贵州一带,安徽、浙江、江西一带,以及广东广西地区。7日,暖切变加强,雨带随着切变线南压,形成东西向暴雨带,其中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共有13站出现大暴雨。8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西、浙江、福建交界。9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过程最大降水量(399.7 mm)出现在福建泰宁。

(3) 5月12日,贵州、广西、海南暴雨。受低层切变线影响,暴雨主要出现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海南等地。过程最大降水量(131.3 mm)出现在海南白沙。

(4) 5月19-21日,江南、华南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西南涡切变和低空急流的影响,江南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19日,暴雨带分为南北两条,北侧主要位于湖南、江西、福建一带,南侧主要位于广东广西一带。共有17站出现大暴雨。20日,雨带随着切变线东移南压,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西、福建、广西、广东东南,呈明显的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共有14站出现大暴雨,其中广东信宜站出现454.4 mm特大暴雨。21日,雨带进一步东移南压,暴雨主要出现福建、广西沿海。过程最大降水量(456.5 mm)出现在广东信宜。

(5) 5月27日,华南暴雨过程。受南海北上热带扰动的影响,广东广西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27日,暴雨集中出现在广西东部和广东中东部。过程最大降水量(130.0 mm)出现在广西容县。

(6) 5月31-6月1日,江淮、江南北部暴雨过程。受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江淮、江南北部出现强降水。5月31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安徽、江苏、湖北东部和河南南部。6月1日,随着切变线的南压,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出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164.0 mm)出现在湖北建始。

3.3 6月暴雨过程

6月我国共有30个暴雨日和7次主要暴雨过程。

(1) 6月3-5日,华南、湖南南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低涡冷切变和低空急流影响,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3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广西中部、广东和湖南交界地区,4日,暴雨雨带随着切变线南压主要出现在广西南部和广东东南。5日,随切变线进一步东移,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和福建沿海。过程最大降水量(263.8 mm)出现在广西南宁。

(2) 6月11-13日,江南、华南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影响,江南、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11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安徽至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江西中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及福建沿海,云南、贵州交界地区也出现暴雨,暴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其中9站出现大暴雨。12日,随低槽和切变线南压,暴雨主要出现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其中8站出现大暴雨。13日,雨带进一步东移南压,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出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362.5 mm)出现在广东惠来。

(3) 6月13-14日,河南、山东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压切变和低空急流影响,山东、河南等地出现强降水。13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山东西部以及河北、河南局部,山东境内5站出现大暴雨。到14日,随着低压中心东移至山东境内,暴雨主要出现在山东北部,范围减小,强度减弱。过程最大降水量(142.4 mm)出现在山东平阴。

(4) 6月14-15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西南低涡、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江南、华南、西南地区出现强降水。14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受西南涡影响,四川、重庆、贵州也出现暴雨。15日,切变线东移南压,低空急流加强,暴雨带从浙江经江西、福建、湖南至广西广东北部呈明显的东北-西南向,其中10站出现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257.6 mm)出现在湖南株洲。

(5) 6月18-21日,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江南、西南地区出现强降水。18日,有2个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重庆、贵州三省交界地区和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地区。19日低涡切变线增强,暴雨主要出现在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各省(市)长江沿线。其中,29站出现大暴雨、1站特大暴雨(282.8 mm,湖北鹤峰)。20日,切变线东侧北抬,暴雨主要出现在湖北、河南交界区和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河南、安徽、浙江3省8站出现大暴雨。21日,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加强,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苏中南部,安徽、江苏出现14站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371.8 mm)出现在湖北鹤峰。

(6) 6月23-24日,黄淮、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黄淮、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出现强降水。23日,暴雨主要发生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重庆等地,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其中26站出现大暴雨。24日,随着切变线南压,雨带随之南压,暴雨出现在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其强度减弱,共11站出现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224.8 mm)出现在重庆开县。

(7) 6月26-29日,江南、西南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江南、西南地区出现强降水。26日,浙江、重庆、贵州出现暴雨。27日,随低涡东移,转受冷切变影响,暴雨带从江苏、安徽南部经湖北东南、湖南北部至重庆南部呈东西向,其中15站出现大暴雨。28日,雨带随切变线南压主要位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其中9站出现大暴雨。29日,切变线继续南压,浙江、江西、福建出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221.4 mm)出现在浙江开化。

3.4 7月暴雨过程

7月我国共有31个暴雨日和6次主要暴雨过程。

(1) 6月30日-7月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6月30日,暴雨区主要位于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贵州、四川等地,24站大暴雨,2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285.2 mm)出现在湖北麻城。7月1日,高空槽东移加深,受低层冷式切变线影响,暴雨带自苏南经皖南、鄂西南、湘北至贵州南部呈东北-西南向,其中41站大暴雨、2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292.7 mm)出现在安徽巢湖。7月2日,雨带基本维持,略有南压,暴雨区主要位于苏南、皖南、鄂西南、湘中、贵州东南一带,其中46站大暴雨。7月3日,雨带基本维持,36站出现大暴雨,其中贵州万山发生254.8 mm的特大暴雨。7月4日,江南雨带继续维持,588 dagpm线南退,华南地区高空槽加深,降水加强,广西、广东、海南出现暴雨,共21站大暴雨。7月5日,高空槽北缩,切变线减弱,强降水范围减小,暴雨主要发生在鄂西南、安徽以及浙江局部。到7月6日,暴雨区主要在鄂西和苏南。过程最大降水量(733.7 mm)出现在湖北江夏。

(2) 7月8-9日,陕西、山西、河南暴雨过程。受低层低涡切变线影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普降暴雨。7月8日,低涡中心位于宁夏附近,受低涡切变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陕西北部、山西中部、河南北部,其中12站大暴雨、2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373.9 mm)出现在河南辉县。7月9日,低涡中心略向东移,暴雨区主要位于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局部。过程最大降水量(439.9 mm)出现在河南辉县。

(3) 7月8-10日,华南、江南中东部暴雨过程。受台风“尼伯特”影响,华南、江南中东部出现强降水。8日,福建沿海发生暴雨,9日,台风在福建泉州石狮市登陆,福建大部、江西东南、浙江东南、广东沿海出现暴雨,其中9站大暴雨。10日,随“尼伯特”低压环流西北移,暴雨区主要位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过程最大降水量(290.1 mm)出现在福建莆田。

(4) 7月13-17日,华北、黄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压切变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华北、黄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出现强降水。13日,暴雨主要发生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川东、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14日,随着高空槽加深东移,切变线随之东移,暴雨主要出现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川东、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其中10站下了大暴雨。15日,雨带随切变线东移南压,强降水范围减小,暴雨主要出现在山东、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其中5站大暴雨。16日,暴雨带南压至江西、福建交界区和浙江沿海。17日,暴雨区覆盖湖南和江西的大部以及贵州、湖北、福建的局部,其中7站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296.0 mm)出现在湖南韶山。

(5) 7月18-20日,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压切变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出现强降水。18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山西中部、陕西中南部、川东、湖北等地,其中21站发生大暴雨。19日,随着高空槽加深东移,低层切变线随之东移,低空急流增强,强降水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出现119站大暴雨和7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379.7 mm)出现在河北井陉。20日,雨带随着切变线进一步东移,暴雨区集中位于辽宁西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以及豫西南、鄂西北等地,山东出现局地暴雨,其中64站下了大暴雨,北京、河北出现3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270.7 mm)出现在河北青龙。过程最大降水量(440.9 mm)出现在湖北京山。

(6) 7月24-25日,华北、东北暴雨。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华北、东北出现强降水。24日,暴雨主要发生在河北、北京、辽宁南部、内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25日,雨带随高空槽和切变线东移,暴雨区主要位于吉林中南部、辽宁大部、河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其中10站下了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186.9 mm)出现在辽宁开原。

3.5 8月暴雨过程

8月我国共有31个暴雨日和7次主要暴雨过程。

(1) 8月1-4日,华南、西南地区暴雨过程。1604号强台风“妮妲”分别于2日03时35分和04时在深圳市大鹏新区、深圳市盐田区2次登陆。受“妮妲”登陆西行影响,华南及西南地区发生强降水。1日,强降水出现在广东沿海、福建西南沿海。2日,“妮妲”已在广东登陆,强度迅速减弱为热带风暴并西北移进入广西,造成广东、广西暴雨,其中12站出现大暴雨。3日,“妮妲”减弱为热带低压,暴雨区主要位于广西北部、贵州南部。4日,暴雨主要发生在贵州南部、四川东南以及云南东部,其强度逐渐减弱。过程最大降水量(307.6 mm)出现在广东上川岛。

(2) 8月6-8日,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暴雨过程。受低涡和切变线影响,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出现强降水。6日,受河南上空低涡环流和切变线影响,暴雨带自山东经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南部至云南西部呈东北-西南向。7日,随着低涡中心南压至湘鄂交界地带,暴雨区分散位于河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8日,随着低涡中心东移,暴雨主要出现在安徽西部、湖南北部、贵州中部以及川东和鄂东南局部。过程最大降水量(165.5 mm)出现在山东五莲。

(3) 8月9-15日,江南、华南暴雨过程。受南海热带扰动影响,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9日,受热带扰动影响,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出现局地暴雨。10日,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出现局地暴雨。11日,受扰动偏东气流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福建西南部和广东东南部,海南、广西出现局地暴雨。12日,随着扰动东移,暴雨集中出现在广东、广西、湖南南部,海南出现局地暴雨,其中广东、广西共9站出现大暴雨。13日,原扰动西移至广西一带,广东福建交界地区又有新扰动生成,华南暴雨区出现2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广西,一个位于福建和广东交界地区。14-15日,雨带南压减弱。过程最大降水量(288.9 mm)出现在广西龙圩。

(4) 8月17-19日,华北、华东、辽宁暴雨过程。受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华北、辽宁、华东地区出现强降水。8月17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和河北的西北部。18日,雨带随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东移,低空急流和冷式切变线加强,暴雨带范围扩大,辽宁、河北东部、山东西北地区发生强降水,其中7站下了大暴雨。19日,雨带东移南压减弱,山东中东部、安徽江苏北部出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164.0 mm)出现在河北昌黎。

(5) 8月17-19日,华南、云南暴雨过程。1608号台风“电母”在我国南海生成后逐渐西移,于18日15时40分在广东湛江雷州市东里镇登陆。受“电母”环流影响,华南、云南出现强降水过程。17日08时,南海热带低压生成,到18日05时增强为“电母”热带风暴。17日,暴雨主要出现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海南、雷州半岛共出现13站大暴雨、4站特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538.3 mm)出现在海南临高。18日,“电母”在广东湛江登陆,广东、海南出现暴雨,其中13站大暴雨、4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368.2 mm)出现在海南昌江。19日,“电母”西移至越南二次登陆,对我国影响减弱,云南、广西、海南出现局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857.8 mm)出现在海南临高。

(6) 8月24-28日,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南方暴雨过程。受副热带高压东侧偏北气流和低层弱切变影响,我国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以及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强降水。8月24日,受短波槽和低层弱切变影响,河北南部、山西中部、陕西中部、甘肃南部出现暴雨。8月25日,短波槽略向东移,我国大部为副热带高压东侧偏北气流控制,低层华北到黄淮西部有弱切变,河南中部出现暴雨,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出现局地暴雨。8月26日,受低层沿海弱切变线影响,广东、广西、海南出现局地暴雨。27-28日,降水减弱,暴雨主要发生在广东、福建沿海。过程最大降水量(208.4 mm)出现在湖北宣恩。

(7) 8月29-30日,东北暴雨过程。受台风“狮子山”外围环流影响,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水。29日,台风“狮子山”位于日本东部海上,受其外围环流影响,吉林和黑龙江东部出现暴雨。30日,“狮子山”在日本本州东北登陆并移入日本海后于31日凌晨进入我国东北,暴雨主要发生在吉林中东部和黑龙江南部。过程最大降水量(222.1 mm)出现在吉林图们。

3.6 9月暴雨过程

9月我国共有30个暴雨日和5次主要暴雨过程。

(1) 9月6-7日,华南沿海暴雨过程。受低层暖切变线影响,华南沿海出现暴雨。6日,南海有低压扰动,受低压后部暖切变影响,暴雨主要出现在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沿海地区。7日,低压后部暖切变维持,暴雨区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地区。过程最大降水量(142.3 mm)出现在广东化州。

(2) 9月9-11日,南方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影响,我国南方出现强降水。9日,低涡位于西南地区,受低涡切变线影响,暴雨主要出现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地。10日,随低涡东移南压至广西境内,雨带随之东移,暴雨区主要位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等地。11日,低涡继续东移至江西境内,受低涡切变线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过程最大降水量(207.7 mm)出现在广西防城。

(3) 9月14-17日,华东暴雨过程。16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于15日03时在我国厦门登陆,受其北移影响,华东地区出现强降水。14日,暴雨主要发生在苏南、浙江福建东部沿海,其中9站下了大暴雨。15日,“莫兰蒂”在福建厦门登陆后西北移,继而北移,于16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压,当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安徽江苏南部、浙江大部、江西东北部、福建中东部,其中发生45站大暴雨、3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305.3 mm)出现在浙江奉化。16日,受“莫兰蒂”残余环流影响,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苏中东部、上海、浙江东北部。17日,降水减弱,暴雨区主要位于福建沿海。过程最大降水量(378.6 mm)出现在福建柘荣。

(4) 9月26日,华中、陕南暴雨过程。受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鄂西、陕西东南、河南等地发生强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102.9 mm)出现在陕西镇坪和湖北建始。

(5) 9月27-29日,江南暴雨过程。1617号超强台风“鲇鱼”于27日14时在台湾花莲沿海登陆,并于28日04时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沿海二次登陆并西移,受其西移影响,江南中东部地区出现强降水。27日,暴雨主要出现在浙江和福建地区,其中出现22站大暴雨、4站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334.4 mm)出现在福建柘荣。28日,“鲇鱼”已在福建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风暴,之后西北移进入江西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暴雨主要出现在江苏西南、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以及江西、广东局部,其中33站下了大暴雨,浙江文成出现379.6 mm特大暴雨。29日,受“鲇鱼”残余环流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江苏安徽南部、湖北西南、福建沿海以及江西、浙江局部,其中17站下了大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555.5 mm)出现在浙江文成。

3.7 10月暴雨过程

10月我国共有28个暴雨日和4次主要暴雨过程。

(1) 10月7日,华东暴雨过程。受西风槽和东风波共同影响,华东地区出现强降水,暴雨区位于江苏南部、安徽东南、浙江东部。过程最大降水量(170.0 mm)出现在浙江青田。

(2) 10月17-19日,华南、贵州暴雨过程。1621号超强台风“莎莉嘉”于18日09时、19日14时左右相继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沿海、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二次登陆,受其西北行影响,华南地区出现强降水。17日,“莎莉嘉”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强度为强台风或台风,造成海南、广东雷州半岛暴雨。18日,“莎莉嘉”在海南万宁市登陆,量级由登陆时的强台风迅速减弱为台风,19日02时进一步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入北部湾,18日海南大部、广西东南沿海、广东大部、湖南南部出现暴雨,其中18站出现大暴雨。19日,“莎莉嘉”在广西防城港二次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17时左右减弱为热带低压,当日广东沿海、广西大部、贵州东南出现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265.8 mm)出现在海南屯昌。

(3) 10月21日,华南、江西暴雨过程。1622号强台风“海马”于10月21日12时40分前后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鲘门镇登陆后北移,强度迅速减弱,于21日22日07时左右减弱为热带低压,当日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湖南、江西局部,其中12站下了大暴雨。该过程最大降水量(166.9 mm)出现在广东惠东。

(4) 10月25-27日,江淮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江淮地区出现强降水。25日,暴雨出现在安徽、浙江局地。26日,暴雨区位于长江沿线安徽、江苏和上海。27日,雨带随切变线北抬,河南东南、安徽江苏中部发生暴雨。过程最大降水量(161.5 mm)出现在江苏金坛。

4 4-10月逐月降水距平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月累计降水量分布及其与常年同期的距平百分率分布情况,对4-10月逐月累计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简要分析如下:

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2.2 mm,较常年同期(44.7 mm)偏多3成以上。本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贵州、四川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局部达400 mm以上(图 1a)。本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1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贵州、四川中部和西藏东南部,其中广东沿海、福建、江西南部、贵州东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西藏东南部偏多1倍以上,局部偏多2倍以上。

图 1 2016年4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 precipitation amount (unit: mm) and (b) precipitation anomaly percentage (unit: %) over China in April 2016.

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2.8 mm,较常年同期(69.5 mm)偏多2成左右。本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和云南南部,局部地区达到550 mm以上(图 2a)。本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2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苏的大部、湖北东北部、湖南和江西的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以及东北地区,其中辽宁和吉林的中部、安徽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

图 2 2016年5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2 Same as Fig.1, but for May 2016.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7.0 mm,较常年同期(99.8 mm)偏多2成左右。本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和西藏地区东部,局部地区达到400 mm以上(图 3a)。本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3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天津、河北北部、江苏、安徽中南部、湖北大部、重庆东南部、贵州西北部、四川南部、西藏中部、江西和湖南的南部以及广西中部,其中江苏和安徽的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四川与贵州交界地区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

图 3 2016年6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3 Same as Fig.1, but for June 2016.

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2.8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一成左右。除了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之外,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累计降水量均超过100 mm,局部地区达到550 mm以上(图 4a),月累计降水中心分别出现在湖北江夏(811.0 mm),安徽怀宁(698.2 mm)和广西东兴(1 158.4 mm)。7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4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东部、江苏安徽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江西福建中部、四川中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其中辽宁西部、北京南部、河北西南部、陕西中部、陕西东北部、安徽江苏南部、湖北南部以及湖南北部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湖北江夏7月降水量居全国最多,较常年同期(118 mm)偏多589%。

图 4 2016年7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4 Same as Fig.1, but for July 2016.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3.9 mm,较常年同期(105.7 mm)偏少1成以上。本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东部、黄淮东部、陕西山西北部、青海东部、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局部地区达到550 mm以上(图 5a)。8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5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吉林东部、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甘肃北部、青海东部、湖北湖南交界地区、贵州东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其中吉林东北部、广东广西中部和沿海、海南全省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

图 5 2016年8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5 Same as Fig.1, but for August 2016.

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8.9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成以上。9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江南中东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和西藏东部,局部地区达到550 mm以上(图 6a)。9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6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内蒙东北部、安徽江苏南部、江西福建大部、广西中部、四川中南部和西藏东部,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地区、安徽江苏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四川西藏局地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

图 6 2016年9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6 Same as Fig.1, but for September 2016.

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4 mm,较常年同期(35.8 mm)偏多5成以上。10月累计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东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局部地区达到550 mm以上(图 7a)。10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7b),偏多25%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西部、山西、陕西大部、内蒙古中部、青海西藏四川交界地区、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大部、福建、广东、广西东南部和海南,其中安徽、江苏、河南东部、福建、广东沿海、海南偏多1倍以上,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

图 7 2016年10月我国降水量(a,单位:mm)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b,单位:%) Fig. 7 Same as Fig.1, but for October 2016.
5 历年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比较

统计我国2008-2016年4-10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其结果见表 1表 1中,2008-2013年数据源自《暴雨年鉴》 [11-16],2014年数据源自文献[9],2015年数据源自文献[10]。从表 1中看到,2016年4- 10月我国共出现204个暴雨日,是近年同期暴雨日数最多的年份,较近8年平均(189日)偏多7.9%,期间出现41次主要暴雨过程,较近8年平均(约37次)偏多10.8%。可见,2016年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较近年平均偏多。

表 1 我国2008—2016年4—10月暴雨日数(单位: d)/主要暴雨过程次数统计 Table 1 Heavy rain day (unit: d) and major heavy rain event frequency between April and October from 2008 to 2016.
6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2016年4-10月全国暴雨天气和暴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 2016年4-10月我国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较近8年(2008-2015年)同期平均偏多,其中暴雨日数达204 d,是近9年(2008-2016年)最多的年份,较其同期平均暴雨日数偏多7.9%;主要暴雨过程出现41次,较其平均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偏多10.8%。

(2) 除8月以外,其余各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月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基本偏多5成以上,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偏多2倍以上,其中月累计降水中心出现在湖北江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6倍。6月30日-7月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局地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700 mm。

(3) 全年共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与常年平均接近,其中7-10月每月各2个。其中,1608号台风“电母”造成海南临高日降水量达538.3 mm,过程最大降水量达857.8 mm,均为当年全国极大值。

参考文献
[1]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342-366.
[2]
陶诗言. 中国之暴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225.
[3]
杨荆安, 孟英杰. 2008年5-9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J]. 暴雨灾害, 2008, 27(4): 378-382.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08.04.018
[4]
廖移山, 闵爱荣, 杨荆安, 等. 2009年4-9月我国暴雨天气概述及重要过程浅析[J]. 暴雨灾害, 2010, 29(1): 96-103.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0.01.017
[5]
闵爱荣, 廖移山, 杨荆安. 2010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1, 30(1): 90-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1.01.014
[6]
杨荆安, 闵爱荣, 廖移山. 2011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2, 31(1): 87-95.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2.01.014
[7]
邓雯, 闵爱荣, 廖移山, 等. 2012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3, 32(1): 88-96.
[8]
张芳华, 陈涛, 徐珺, 等. 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4, 33(1): 87-95.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4.01.012
[9]
廖移山, 汪小康, 邓雯, 等. 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5, 34(1): 88-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5.01.012
[10]
陶亦为, 于超, 张芳华, 等. 2015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J]. 暴雨灾害, 2016, 35(2): 187-196. DOI:10.3969/j.issn.1004-9045.2016.02.012
[11]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08)[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12]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09)[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13]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0)[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2.
[14]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1)[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4.
[15]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2)[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5.
[16]
中国气象局. 暴雨年鉴(2013)[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