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30 Issue (3): 68-73   PDF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
崔俊富, 苗建军, 陈金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加,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次贷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经过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恢复性增长,之后呈现逐渐下降态势。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7.4%,与经济危机之前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有较大差距。采用季节调整模型和Hodrick-Prescott滤波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滑趋势,其根本因素是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拉动力下降,直接因素是房地产行业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应该适当鼓励人口增长,降低税收和鼓励科技创新。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趋势      季节调整模型      Hodrick-Prescott滤波分析     
Research on Economic Growth Trend in China
CUI Junfu, MIAO Jianjun, CEHN Jinwe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 China
Abstract: Since 1978, China has enjoy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become the world second economy but subprime crisis not only brought great effect to the economy of the world but to China's economy as well. Though China's economy showed a brief growth resumption through a strong stimulus, a gradual decline appeared soon afterwards. In 2014, China's GDP growth rate was 7.4%, compar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before the economic crisis, there is a big gap.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asonal adjustment model and Hodrick-Prescott filter analysis, the paper finds that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a downward trend. This paper further argues that the basic factors of China's downward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the declined driving force in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s and the direct factor is the descending real estate industry. To maintain long-term and stable growth of economy,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encourage population growth, lower tax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China     macro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trend     seasonal adjustment model     Hodrick-Prescott Filter Analysis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1-3]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加,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次贷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经过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才出现了短暂的恢复性增长,之后呈现逐渐下降态势,与经济危机之前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较大差距。近期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低位运行态势?文章将对此进行讨论。

一、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包括GDP、CPI、PPI等,从这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无论是1年的短期还是10年的长期均呈现下行趋势。

(一) 短期视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3年第3季度-2014年第4季度GDP增速如图 1所示,从中可见,从2013年第3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速呈现阶梯型下降趋势,2013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GDP增速为7.7%,到2014年第1季度下降为7.4%,回落了0.3个百分点,2014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继续下滑至7.3%。

图 1 2013年第3季度-2014年第4季度GDP增速

2013年11月-2015年2月CPI增速如图 2所示,从中可见,2013年11月-2015年2月的CPI增速呈现区间波动、缓慢下降趋势,2015年初的CPI增速比2013年底的CPI增速大约低了1.5个百分点。2013年11月-2015年2月PPI增速如图 3所示,从中可见,2013年11月-2015年2月的PPI在负值区域整体呈现前期波动、后期下滑趋势,2015年2月的PPI比2013年11月的PPI下降幅度扩大了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9%,表明工业供需不平衡,存在严重的生产过剩。

图 2 2013年11月-2015年2月CPI增速

图 3 2013年11月-2015年2月PPI增速

2014年1月-2015年1月财政收入增速如图 4所示,从中可见,2014年1月-2015年1月财政收入增速呈现波动中下降趋势,2014年1月财政收入增速达到13%,2014年3月仅为5.2%,2015年1月进一步下降到5%,比2014年1月低了8个百分点。

图 4 2014年1月-2015年1月财政收入增速

(二) 中长期视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从10年的长周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以经济危机为基点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4季度为平稳上升高速增长时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以上,2007年第2季度达到了14.5%的最高速度。2008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为经济危机影响及短期刺激恢复时期。从2008年第1季度开始,经济增长速度一路下滑至2009年第1季度的6.6%,比2007年第4季度低了7.9个百分点。在40 000亿投资的刺激下,经济增长呈现“V”型迅速反弹,至2010年第1季度达到最高值为12.1%。2010年第1季度之后,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开始显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第4季度为7.3%。2010年第1季度-2014年第4季度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8.6%,比2004年第1季度-2007年第4季度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低了3个百分点以上,具体如图 5所示。

图 5 2004年第1季度-2014年第4季度GDP增速

从10年的长周期来看,CPI和PPI也可以以经济危机为基点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危机之前,呈现波动运行状态,PPI比CPI略高,表明经济生产运行比较活跃。在经济危机时期,CPI和PPI都出了深度下滑和强势反弹,特别是PPI表现的更为明显,其下降幅度达到了27个百分点。经济危机时期之后,CPI重回波动缓慢下降运行态势,而PPI在平稳运行一段时期之后,迅速下降到负值,之后一直处于负值运行状态。PPI出现持续性的负值运行表明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能过剩全面显现,工业萧条已经出现,具体如图 6所示。

图 6 2004年1月-2015年2月CPI和PPI增速变化

从10年的长周期来看,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也能以经济危机为基点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11月-2008年5月为平稳上升高速增长时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6.3%,2008年5月达到了52.6%的最高速度。2008年6月-2011年3月为经济危机影响及短期刺激恢复时期。从2008年6月开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一路下滑至2009年1月的-17.1%,比2008年5月低了69.7个百分点。在40 000亿投资的刺激下,经济增长呈现“V”型迅速反弹,至2011年3月达到最高值为54.3%。2011年3月之后,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开始显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的平均增速仅为8.1%,2014年11月的增速仅为9.1%。2011年4月-2014年11月的财政收入增长平均速度为12.9%,比2004年11月-2008年5月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低了13.4个百分点,如图 7所示。

图 7 2004年11月-2014年11月财政收入增速

二、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模型分析

从短期及中长期的GDP、CPI、PPI、PMI、财政收入等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低位运行态势,近期筑底迹象较为明显。那么,中国经济的下行是不是趋势性的特征呢?

数据特征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时间序列数据通常具有季节特征。当一个时间序列存在较强的季节影响时,不仅会掩盖时间序列真实的、基本的变化,同时也会掩盖确定的非季节特征。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一般可以从四种因素进行分析,长期趋势因素T、循环因素C、不规则因素I和季节变动因素S,其中,TCI即非季节因素。

1992年第1季度-2014年第3季度GDP长期趋势情况如图 8所示,从中可见,中国GDP原始数据序列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的GDP核算制度是累计值的核算。第1季度核算的是第1季度的数据,第2季度核算的是第1季度和第2季度累计的数据,第3季度和第4季度的核算也以此类推。[4]长期趋势性因素T代表时间序列的长期运行趋势,对于经济增长序列而言就是代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5]研究中国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必须将长期趋势因素T从原始的中国经济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中分离出来。针对具有较强季节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季节调整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序列中的季节性影响,使时间序列数据不同时间之间的变动更能反映数据的潜在规律,从而可以有效对比不同季节之间的数据差异,同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图 8 1992年第1季度-2014年第3季度GDP长期趋势情况

美国经济学家最早提出季节调整问题,麦考利提出了用移动平均比率法进行季节调整的设想,成为建立季节调整方法的基础,1954年开发出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以X-1表示,以后每改进一次都以X加序号表示,目前已经开发至X-12季节调整模型。X-12季节调整模型功能强大,可以有效分离循环因素TC、季节因素S和不规则因素I[6-7]

其季节因子为

(1)

趋势循环因素为

(2)

不规则因素为

(3)

为了解决季节调整模型不能分离长期趋势因素T和循环因素C的问题,Hodrick-Prescott滤波分析方法被开发出来。[8]该方法假定时间序列Yt中含有趋势因素T和循环因素C,即

(4)

时间序列Yt的趋势因素可以定义为求下面最小化问题的解:

(5)

其中:c(L)是延迟算子多项式。

(6)

最终,HP滤波的问题就是使下面损失函数最小,即

(7)

分解之后的时间序列如图 8所示,从中可见,经过季节调整和HP滤波分析之后,去除了季节因素S、不规则因素I和循环因素C的长期趋势因素T平滑很多。另外还可以发现,趋势因素不是一个平稳上升的趋势,呈现前面平缓,中间加速,后期再次趋于平滑的趋势。在2000年之前的GDP趋势因素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00-2008年经济危机前这一段时间的GDP趋势因素增速加快,经济危机之后趋势因素增速回落,再次趋于平缓。这说明,从上期来看,近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逐渐下行趋势,这与图 5季度GDP增长速度显示的趋势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的长期下滑趋势也可以通过产出缺口反映出来。产出缺口是指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之间的差距,产出缺口有绝对产出缺口和相对产出缺口之分,绝对产出缺口是指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之间的绝对差距,相对产出缺口是指实际经济增长与潜在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对差距。[9]本文使用式(8) 来测算相对产出缺口。

(8)

2006年第1季度-2014年第3季度相对产出缺口如图 9所示,从中可见,中国的相对产出缺口波动趋势与PPI的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只是波动趋势相对较小。在经济危机之前,中国的PPI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产出需求较大。在较高的需求情况下,中国的相对产出缺口尽管为负缺口,但是逐渐缩小,到2007年第2季度转换为正缺口,这说明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经济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需求,PPI出现了悬崖式下降,在下降式需求下,中国的产出缺口迅速由正转负,表明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迅速下降。在刺激性的经济政策下,需求迅速恢复,PPI转为正值,产出缺口也由负缺口转为正缺口。但是,这一趋势并未保持太长时间,到2011年第4季度,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开始出现,需求迅速下降,PPI由正转负,并长期维持在负值,产出缺口也由正转负,表明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未达到潜在生产能力水平,存在产能过剩。

图 9 2006年第1季度-2014年第3季度相对产出缺口

三、 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最近一段时期呈现明显的低位运行趋势,那么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何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因素是“三驾马车”的拉动力减弱,直接因素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一) 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本因素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当年价格计算,达到了15.8%的平均增长速度,“三驾马车”的贡献巨大,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5%,资本形成年均增长率达到16.6%,净出口由-11.4亿增长到14 632.4亿元,但是,目前消费、投资、净出口都出现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投资效益下降。1995-1999年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创造3单位以上的GDP,2007年之后,平均1元固定资产投资仅创造1.6元GDP。从结构上看,投资还存在投资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的问题,部分行业出现越过剩越投资和投资虚拟化的现象。[10]

二是出口竞争力下降。1978-2012年,中国货物外贸依存度呈现倒“U”型,2006年之后快速下降,2010年为46.1%,比2006年下降了17.2%。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迅速下降主要是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变弱。目前中国企业承担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财力成本等均出现大幅度上涨,使得中国产品不再具有以往的价格优势,技术竞争力也没有太大提升,于是,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大不如前。[11]

三是消费乏力。一方面,居民的消费能力变弱,1978-2012年居民消费占总消费比重逐渐下降,1978年为78.6%,2012年为72.7%,下降了5.9%。另一方面,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2003-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均在0.45以上,财富较少使得居民的消费能力受到极大制约,进而影响了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12]

(二) 中国经济下行的直接因素

最近10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2003-2012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波动中逐渐上升的趋势。2012年占比达到26.7%,比2003年高了2.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投资对GDP的平均贡献达到了12.5%,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而且,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上游与钢铁、水泥、化工等制造业相关联,下游与家电、家具、室内装潢相关联。在服务业领域,与金融、商业、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相关联。可以说,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关联性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房地产业本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测算的房地产业的关联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17.5%,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达到了30.1%,每年能够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13]

2004年11月-2014年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与GDP的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可以分为前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时期和后经济危机时期。在前经济危机时期,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8年6月达到最大值为33.5%。经济危机到来之后,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2009年2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仅1%。国家采取经济刺激政策后,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反弹,2010年5月达到38.2%。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014年10月仅12.4%,比2014年2月降低了6.9个百分点,具体如图 10所示。由此可知,房地产发展的持续下降,对近期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图 10 2004年11月-2014年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

四、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仍具有较高速度,但缺乏足够增长动力,或者说具有较大潜力但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的时期。在房地产市场暂时不会崩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也不会崩盘。谷底的到来或回落的结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改革,才有可能重现前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未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是降低税收。从宏观上看,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非常高。2013年以窄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不到20%,以中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略高于20%,以宽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已经接近40%。[14]较为沉重的税费负担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用于企业的发展,竞争力也随之下降,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既推动整体税负的下降,也关注结构性税负的下降。

二是适度鼓励人口增长。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力资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资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腾飞,特别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密不可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行,人口老龄化问题迅速到来。为了继续保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进行改革,促进人口的结构性增长。

三是鼓励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强大文明的形成无一不是科技进步的重大推动。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的巨大投入,技术进步并未像中国的经济实力那样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就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点,即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中国产品继续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是这种优势由价格低廉蜕变为技术先进。

参考文献
[1] 崔俊富, 刘瑞, 苗建军. 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3(5): 57–60.
[2] 王敏, 黄滢.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 2015,14(2): 557–578.
[3] 徐悦. 外汇储备充裕下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 54–5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3[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44-64.
[5] MARK M, JAN P A M J, JAKOB D H. Measuring coherence of output gap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uro Area[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12, 64(2): 217–236. doi:10.1093/oep/gpr049
[6] 贺凤羊, 刘建平. X-12-ARIMA中调整类似春节效应的模型研究及应用[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6): 119–134.
[7] 张婷. CPI的SARIMA模型与X-12季节调整模型对比预测分析[J]. 经济问题, 2014(12): 37–41.
[8] KRISTIAN J. Trend Extraction with a judgement augmented Hodrick-Prescott filter[J]. Empirical Economics, 2010, 39(3): 703–711. doi:10.1007/s00181-009-0325-3
[9] 丁守海. 中国产出缺口价格效应的转变趋势——基于劳动力条件变化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12(11): 61–75. doi:10.3969/j.issn.1005-913X.2012.11.033
[10] 成定平. 投资结构调控与加快服务业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 2015(2): 44–52.
[11] 郝宏杰, 付文林. 劳动力技术禀赋与消费性服务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 财贸研究, 2015(2): 35–43.
[12] 中国基尼系数0. 473高于国际警戒线[EB/OL]. [2015-03-10]. http://money.163.com/14/0121/01/9J2U02EL00253B0H.html/.
[1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2014-2015[R/OL]. [2015-03-10]. http://ier.ruc.edu.cn/.
[14] 张侠, 刘小川. 中国宏观税负合理性分析——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 开发研究, 2014(5):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