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Vol. 44 Issue (9): 1473-1479   PDF    
http://dx.doi.org/10.3760/cma.j.cn112338-20230323-00173
中华医学会主办。
0

文章信息

缪珂, 高文静, 秦雪英, 吴涛, 詹思延.
Miao Ke, Gao Wenjing, Qin Xueying, Wu Tao, Zhan Siyan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的研究
Research on indica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for curriculum of "Epidemiology"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44(9): 1473-1479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3, 44(9): 1473-1479
http://dx.doi.org/10.3760/cma.j.cn112338-20230323-0017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3-03-23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的研究
缪珂 , 高文静 , 秦雪英 , 吴涛 , 詹思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1
摘要: 目的 构建针对《流行病学》教材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方法 利用德尔菲专家法对来自4所高校及1个出版社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计算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得分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结果 2轮函询后,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15/15),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3,2轮函询Kendall's W分别为0.27(P<0.05)和0.33(P<0.05)。最终得到包含4项一级指标与31项二级指标的《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结论 本研究函询过程具有科学性,构建的《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促进《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立。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资源库    流行病学    德尔菲法    
Research on indica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for curriculum of "Epidemiology"
Miao Ke , Gao Wenjing , Qin Xueying , Wu Tao , Zhan Siyan     
Key Laboratory of Epidemiology of Major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for the curriculum of "Epidemiology". Methods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were conducted in 15 experts from 4 universities and 1 textbook publishing house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and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scores of the indicator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experts' opinions. Results In the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 the experts'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the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both 100.00% (15/15), the authoritative coefficients of experts were both 0.83, and the Kendall's W was 0.27 (P<0.05) and 0.33 (P<0.05), respectively. Consensus was reached on 4 primary indicators and 31 secondary indicators. Conclusion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is scientific, and the indicato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database for the curriculum of "Epidemiology" are authoritative, which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database for the curriculum of "Epidemiolog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source library    Epidemiology    Delphi method    

课程思政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贯彻执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1]。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纲要》),指导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对于课程思政了解不足,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只讲具体知识点而不结合思政元素,或者是将思政课内容生搬硬凑,导致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脱节。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是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挖掘困难与思政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学科课程思政实施。目前思政资源库在多个学科中已经纷纷建立,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骨干课程。然而目前流行病学领域的思政资源库建设研究相对缺乏[3-4]。基于教材建设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可随教材推广至全国高校,供相关教师参考与使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基于前期文献工作,通过德尔菲法建立针对《流行病学》教材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为流行病学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邀请从事流行病学、教育学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15名专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均已知晓。专家纳入标准: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高级职称、具有≥10年相关工作经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因此本研究中对学生专职辅导员的标准适当放宽,分别为中级职称和≥5年工作经验。

2. 研究方法:采用基于德尔菲法的问卷调查研究。

(1)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具体指标:研究小组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查阅关于课程思政资源库建立的文献,以构建《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研究小组以主题词“课程思政”与“资源库”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初筛和全文阅读,最终确定11篇文献作为参考资料[1, 3, 5-13],以初步构建《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其中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思政目标、资源内容、资源形式以及融合课程思政资源的时机,4项一级指标共覆盖28项二级指标。课程思政目标包括7项二级指标;资源内容是针对课程思政目标设置的,包括12项二级指标;资源形式包括5项二级指标;融合课程思政资源的时机针对课前、课上、课后3个环节设置了4项二级指标。

(2)编制函询问卷:问卷包括4个部分。①说明,包含研究背景、目的和填写说明。②专家基本资料,包括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专业领域、工作单位等。③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依据Likert5级评分法对每一项指标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分别进行评分。Likert5级评分法分成非常重要/可行(5分)、重要/可行(4分)、中等(3分)、不太重要/可行(2分)、不重要/可行(1分)5个等级。在每个一级指标后均设置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列出对指标的补充或修改意见,在问卷最后设置总体建议栏,请专家列出对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其他意见。④专家权威性调查,问卷最后调查专家对课程思政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分为5个部分,设置大、中、小3个等级,等级越小分数越低,具体评分赋值见表 1

表 1 指标判断依据评分赋值

(3)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填写与回收。专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问卷。本研究进行2轮专家函询。第一轮函询结束后,研究小组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增减或修改以形成第二轮问卷,并且将第一轮函询结果加入到第二轮问卷中,以供专家参考。

3. 统计学分析:采用R 4.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①专家积极系数用专家函询表回收率表示,即收回的函询问卷数/发出的函询问卷数。②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熟悉系数(Cs)和专家判断依据系数(Ca)共同决定,Ca为专家每一项判断依据加和得分的均数,Cs为专家熟悉程度得分的均数,Cr=(Ca+Cs)/2,Cr≥0.70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较高。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由指标重要性与可行性得分的x±s表示,本研究认为x>3.5时表示专家针对该项指标重要性/可行性意见集中。④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由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并针对Kendall's W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V=s/x,表示专家对指标判断意见的一致性和分歧程度,本研究认为CV<0.25时表示专家针对该项指标意见一致。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反映函询结果可信程度。Kendall's W处于0~1之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专家协调程度高。指标筛选标准为重要性与可行性得分均x>3.5、CV<0.25。

结果

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年龄为(46.7±7.1)岁。文化程度以博士研究生为主(12名),职称以正高级(8名)和副高级(5名)为主,仅有2名专家为中级职称,工作年限以>20年为主(6名)。14名专家来自4所高校,专业领域为流行病学、教育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1名专家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领域为编辑出版。见表 2

表 2 函询专家基本特征

2. 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每轮专家函询发放15份问卷,2轮回收的问卷均为15份,且均为有效问卷,2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15/15)。

3. 专家权威情况:两轮专家函询的Cs分别为0.85与0.86,Ca均为0.80,经计算得到Cr分别为0.83与0.83。

4. 问卷修改情况:第一轮函询后,经统计分析,依照指标筛选标准,删去3项指标。根据专家建议增加13项指标,并对2项指标进行修改。第二轮函询后,经统计分析、复核指标逻辑关系,删去6项指标,根据专家建议合并2项指标为1项。

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2轮函询指标重要性与可行性得分x±s表 3。第一轮函询结果显示,所有二级指标重要性与可行性评分均x>3.5;而第二轮函询结果显示,3项二级指标重要性或可行性评分x<3.5,分别为[文化素养]流行病学相关文学名著或艺术作品(“《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二级指标)、情景剧(“《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形式”的二级指标)以及课后作业(“融合《流行病学》课程资源的时机”的二级指标)。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在第二轮剔除这3项指标。

表 3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2轮函询专家意见集中及协调程度

6.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2轮函询的Kendall's W分别为0.27(P<0.05)和0.33(P<0.05)。2轮函询指标重要性与可行性评分的CV表 3。第一轮函询结果显示3项二级指标重要性或可行性评分的CV≥0.25,分别为图书、音频(“《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形式”二级指标)以及课前预习(“融合《流行病学》课程资源的时机”二级指标);而第二轮函询结果显示4项二级指标重要性与可行性评分的CV>0.25,分别为[文化素养]流行病学相关文学名著或艺术作品(“《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二级指标)、情景剧、网络推文(“《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形式”二级指标)和课后补充材料(“融合《流行病学》课程资源的时机”二级指标)。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分别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剔除相应的指标。

本研究最终建立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与31项二级指标的《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参考,具体分为《流行病学》课程思政目标(9项二级指标)、《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内容(13项二级指标)、《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形式(6项二级指标)与融合《流行病学》课程资源的时机(3项二级指标)4个方面。见表 4

表 4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
讨论

本研究函询结果表明《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权威性。专家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及不同地区的4所高校,均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其中两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两所省属院校。本研究专家积极性高,2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本研究2轮Cr均大于0.80,表明专家对于流行病学与课程思政领域权威程度较高。

本研究利用德尔菲专家法建立和完善《流行病学》教材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其中包括4项一级指标与31项二级指标。课程思政目标、内容、形式与融合课程资源的时机为4项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之间相互关联。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是构建资源库的基石,课程思政目标依照《纲要》中的目标要求与流行病学学科特色进行构建。随后结合《流行病学》教材内容,深度挖掘能够适用于课程思政目标的思政元素。在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各项一级指标均未发生改变。专家们凭借专业的知识与工作经验,对二级指标进行增加或删减。例如,课程思政目标的二级指标中,除了本研究最初构建的“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品行修养和思维能力”7项二级指标之外,经专家建议增加“培养创新意识”与“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了解全球和我国公共卫生发展史,能够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本研究将原归属于“培养职业素养”这一目标下的“学习世界、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归纳为“培养创新意识”的思政资源内容。“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流行病学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学科,其目标就是防制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原归属于“政治认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策略措施及取得的成绩(如婴儿死亡率下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更好地反映了“人文精神”这个目标的内容,因此也做了相应调整。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增加“横向比较国内外公共卫生成就”“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等内容,删去重要性不高的“流行病相关文学名著或艺术作品”指标。课程思政资源形式的二级指标中,经专家建议,删去了最初构建的“图书”“音频”2项指标,加上了“思政基地考察等实践形式”“慕课或微课”“专题介绍”3项指标。此外,第一轮函询结束后专家建议增加“随堂问卷收集师生反馈建议”这一指标,虽然这项指标在第二轮函询后仍然得以保留,但研究小组认为该指标偏向实施和效果评价维度,与其他形式指标不是并列关系,因此未将其纳入最终的建设指标中。

本研究总结的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是对前人研究的拓展,例如,周莉等[14]曾就《流行病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可从找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的角度努力;王敏珍等[4]认为流行病学课程思政目标主要可以从激发公共卫生学子爱国情怀、培养公共卫生工匠精神、培养求真思辨的科研素养等方面进行探索;而张彩萍等[3]建议思想政治内容可以从中国梦、专业目标、个人追求3个层面来设定,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个人追求。本研究的思政目标最终设立了9个维度,能够帮助教师拓宽思路,更丰富地提炼思政教育素材。

本研究建立的《流行病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涵盖资源库建设的全部流程,后续需结合《流行病学》教材每一章的内容选取一定数量具体的思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参考现有的社科类思政资源库。依照指标构建教材配套资源库,可解决思政元素挖掘困难与思政资源匮乏的问题。然而在真正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仍可能存在问题。构建资源库的人员必须对《流行病学》教材熟悉,能够准确把握住每一章适合的思政资源内容。而各个课程思政目标下的课程思政资源内容并不限于本研究所提出的内容,例如,职业素养可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两个方面,而本研究仅关注体现职业技能的思政资源内容,在构建资源库过程中还可考虑纳入培养职业道德与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精神的资源内容。另外,课程思政资源形式也不局限于本研究的发现,还可以包括新闻、文献剖析等方式,具体形式可根据思政资源内容不断创新。构建资源库的人员需设置资源库整体规模与各部分素材的数量和比例,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择。而教师需合理选择思政资源,以避免重思政、轻教学的情况发生。因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应由专家对资源库内容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进行把关,并及时调整、补充。此外,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是评价课程思政的重要角度,也是课程思政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反馈是评价融合度的重要依据,因此可在课后设计问卷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及时对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融合形式进行修改。

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建立基于《流行病学》教材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以期找到流行病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为后续探索课程思政资源内容、具体细化和落实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同时,基于德尔菲法建立专业教材的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的思路也适用于其他课程,针对覆盖面广的教材所建立的思政资源库建设指标,可供更大范围内高校教师参考。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缪珂:数据分析和解释、论文撰写;高文静:研究设计、论文修改;秦雪英、吴涛、詹思延: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张玲, 许薇, 王寒明, 等. 线上教学模式下药理学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5): 31-33.
Zhang L, Xu W, Wang HM,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database of pharmacology courses under online teaching mode[J]. Health Vocat Edu, 2021, 39(5): 31-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2022-10-2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 htm.
[3]
张彩萍, 庞雅琴, 廖建英, 等.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流行病学线下教学课程思政反思[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 27(8): 1099-1101.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20.08.063
Zhang CP, Pang YQ, Liao JY, et al. Refl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pidemiology offline teaching course oriented towards job competence[J]. J Pract Med Techn, 2020, 27(8): 1099-1101.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20.08.063
[4]
王敏珍, 郑山, 白亚娜, 等. 新医科背景下«流行病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28(6): 1043-1046. DOI:10.13555/j.cnki.c.m.e.2020.06.030
Wang MZ, Zheng S, Bai YN,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ies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Epidemiology under the new medical background[J]. Med Edu Res Pract, 2020, 28(6): 1043-1046. DOI:10.13555/j.cnki.c.m.e.2020.06.030
[5]
权玉华. 传播学视域下的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及课程资源库建设——评《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J]. 新闻爱好者, 2021(10): 103-104. DOI:10.16017/j.cnki.xwahz.2021.10.032
Quan Y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 library - Review of "Research on Innov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the New Era"[J]. Journalism Lover, 2021(10): 103-104. DOI:10.16017/j.cnki.xwahz.2021.10.032
[6]
张一璠. 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38-42. 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0.06.007
Zhang YF.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J]. J Inner Mongolia Agric Univ: Soc Sci Ed, 2020, 22(6): 38-42. 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0.06.007
[7]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191125.001
Wang XJ, Shi 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courses in the New Era[J]. J Xinjiang Normal Univ: Ed Philosophy Soc Sci, 2020, 41(2): 50-58. 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191125.001
[8]
杨德武, 王俊莹, 姜俊茹, 等. 课程思政资源共建模式在专业群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医学免疫与影像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 37(14): 1764-1767.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14.020
Yang DW, Wang JY, Jiang JR, et 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model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A case study on courses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Imaging Technology[J]. Chin J Immunol, 2021, 37(14): 1764-1767.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14.020
[9]
刘艳艳, 顾润国. 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2): 64-68. DOI:10.3969/j.issn.1008-3219.2021.02.015
Liu YY, Gu RG.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Colleges[J]. Vocat Techn Edu, 2021, 42(2): 64-68. DOI:10.3969/j.issn.1008-3219.2021.02.015
[10]
侯勇, 钱锦. 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评价与创新[J].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66-76. DOI:10.13317/j.cnki.jdskxb.2021.59
Hou Y, Qian J.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tatus quo, evaluation and innovation[J]. J Jiangsu Univ: Soc Sci Ed, 2021, 23(6): 66-76. DOI:10.13317/j.cnki.jdskxb.2021.59
[11]
张丽娜.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研究[J]. 海外英语, 2021(11): 47-48, 50.
Zhang L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library for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comprehensive Education"[J]. Overseas Engl, 2021(11): 47-48, 50.
[12]
倪东辰. 课程思政在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1): 32-33.
Ni DC.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open educ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s[J]. Mod Vocat Edu, 2021(21): 32-33.
[13]
杜娟, 李佳怡, 麻智, 等. 基于知行导向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1, 18(9): 161-163.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21.09.039
Du J, Li JY, Ma Z, et al. Research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uman anatomy course based on knowledge-practice-oriented mode[J]. China Med Equip, 2021, 18(9): 161-163.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21.09.039
[14]
周莉, 徐瑛, 卓扬, 等. 同向同行: 高校课程思政视域下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21): 45-46.
Zhou L, Xu Y, Zhuo Y,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form of epidemiology teach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J]. Health Vocat Edu, 2019, 37(21):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