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锦峰, 杨伟华, 郑雯琳, 金军怡, 陈恰, 张丽媛, 沙莎, 王芃.
- Li Jinfeng, Yang Weihua, Zheng Wenlin, Jin Junyi, Chen Qia, Zhang Liyuan, Sha Sha, Wang Peng
- 我国女性性工作者领域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能力建设需求研究
- Study on the dema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working for female sex workers regar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of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6): 1124-1127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1, 42(6): 1124-1127
- http://dx.doi.org/10.3760/cma.j.cn112338-20210312-00202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3-1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传播感染的比例持续稳定增加[1]。女性性工作者(FSW)作为异性性传播的主要人群之一,其流动性大,隐匿性强,艾滋病防控难度较大[2-3],有效加强对FSW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成为控制经异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关键[4]。社会组织利用其深入人群、工作方式灵活、高效等优势,在FSW领域工作的开展成为政府工作的有力补充[5]。2015年,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基金)项目建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和基金的支持,通过执行基金项目,发现社会组织在工作质量和管理,特别是项目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本研究针对为FSW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在项目管理能力建设需求进行分析,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开展艾滋病防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7-2018年参与基金项目为FSW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及其组织负责人。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根据《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管理办法(暂行)》,结合项目执行过程中督导与调研发现较集中的问题,设计了“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需求调查问卷”,2017年5月邀请社会组织参加在线问卷调查。现场访谈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同时,结合基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2017-2018年FSW领域项目数据,进行资料汇总和整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组织基本情况(所在省份、民政部门登记情况、主要基金来源、成立时间、人员组成、机构负责人年龄和学历)、基金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具体能力需求(包括7个方面内容: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数据收集及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应对及质控、项目督导与评估、项目宣传、项目申请与实施方案撰写)。
(2)全国FSW领域社会组织获得基金资助和社会组织划分:结合我国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分布特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划分各地区2017-2018年FSW领域社会组织获得基金资助和社会组织构成情况。①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②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③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④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西藏自治区(西藏)。
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16软件整理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社会组织成立时间、登记注册情况、社会组织负责人学历、项目管理能力的需求构成情况。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基本情况:完成问卷调查的社会组织有156个,来自全国28个省份。其中,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占48.1%(75/156),西部地区占36.0%(27/75);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占51.9%(81/156),西北地区占41.9%(34/81)。2015-2016年成立的社会组织占37.2%(58/156),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占44.8%(26/58)和29.3%(17/58)。见图 1。
![]() |
图 1 参与基金项目为女性性工作者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成立时间及民政部门登记情况 |
2.社会组织参与执行基金项目的情况:2017-2018年参与基金项目为FSW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共184个,获得的基金资助集中在东部地区(42.3%),以北京市、上海市和山东省获得资助最多(8.7%、8.0%和9.3%);社会组织数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44.0%,81/184),四川省、广西和云南省的社会组织数量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7%、9.2%和8.2%;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社会组织获得经费平均分别为3.6万元、6.2万元。见图 2。
![]() |
图 2 2017-2018年参与基金项目为女性性工作者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基金与数量情况 |
3.项目管理能力需求:社会组织对项目管理能力需求由高到低分别为对数据收集及分析利用的需求(68.6%,107/156)、风险分析应对及质控的需求(64.1%,100/156)、项目申请与实施方案撰写的需求(62.8%,98/156)、项目计划管理(61.5%,96/156)、项目督导与评估(60.3%,94/156)、项目宣传督导(58.3%,91/156)和项目财务管理的能力建设需求(55.1%,86/156)。社会组织负责人是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6.9%(120/156),其对数据收集及分析利用、风险分析及质控、项目计划管理的需求位居前三位,其中,对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的需求分别占66.7%(80/120)、61.7%(7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 3。
![]() |
图 3 2017-2018年参与基金项目为女性性工作者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学历对项目管理能力需求 |
社会组织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和重点人群干预的核心力量之一。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以鼓励各个国家为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对社区团体或社会组织的投入。本研究从社会组织发展和能力建设的角度,对参与基金项目为FSW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数量、负责人学历、获得的基金资助和能力建设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发现,自2015年基金成立以来,FSW领域的社会组织数量有了大幅增加,2015-2016年成立的社会组织数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量,其中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高于已登记的社会组织的数量;这说明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通过与培育基地的联合申请获得了基金支持,这提示我们要加强社会组织与培育基地的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注册和登记,实现优胜劣汰[6-7]。从地区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社会组织增加的数量最多,以广西、四川省和云南省为主,说明各地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艾滋病疫情较重或受关注较多的省份,提示我们要注重社会组织的均衡发展,发挥基金优势鼓励、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8]。
本研究发现,我国各地社会组织获得的基金比例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最高(42.3%),西部地区次之(33.4%),中部地区(15.6%)和东北部地区(8.7%)相对较少。东部地区获得经费额度支持位居前三的是山东省、上海市和北京市,而疫情较重的广东省获得的基金支持较少;西部地区只有广西和四川省获得较多的基金支持,其余地区获得基金支持较少。这说明各地社会组织获得的基金支持比例与我国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分布不一致。应加强对艾滋病疫情较重地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各地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措施,推动各地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9]。鼓励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度,主动开辟资金筹集渠道,实现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0]。
我国各地社会组织数量与获得基金比例不够均衡,社会组织对数据收集与利用、项目风险应对、质量控制等领域技术支持的需求较大,说明社会组织对项目质量的要求、数据利用有更强烈的需求,对提升机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目的明确[11],也反映出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水平和发展仍有较多技术性瓶颈。社会组织负责人对于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长远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2],针对负责人的不同需求可制定不同的能力建设计划。
综上所述,2017-2018年参与基金项目为FSW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和基金获得比例的分布,与我国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的分布不一致,仍需继续鼓励、引导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结合社会组织对能力建设的需求针对性的制定项目能力建设计划。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吴尊友. 我国艾滋病经性传播新特征与防治面临的挑战[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6): 707-709. Wu ZY. Characteristics of HIV sexually transmission and challenges for controlling the epidemic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18, 39(6): 707-70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6.002 |
[2] |
董薇, 周楚, 葛琳, 等. 2008-2014年中国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12): 1337-1340. Dong W, Zhou C, Ge L,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programs on AIDS-related sexual transmission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15, 36(12): 1337-1340.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12.003 |
[3] |
付笑冰, 王冰娜, 李艳, 等. 广东省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病毒/性病传播疾病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5): 510-513. Fu XB, Wang BN, Li Y, et al. Prevalence of HIV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s well as relate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middle/low level female sex workers in a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 J Epidemiol, 2014, 35(5): 510-513.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5.009 |
[4] |
陈方方, 郭巍, 王丽艳, 等. 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5, 21(7): 550-553. Chen FF, Guo W, Wang LY,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cases with extra-marital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in some regions in China[J]. Chin J AIDS STD, 2015, 21(7): 550-553. DOI:10.13419/j.cnki.aids.2015.07.02 |
[5] |
吕柯, 韩孟杰. 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12): 907-909, 914. Lv K, Han MJ. Analysis and specula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nder the current reform situation[J]. Chin J AIDS STD, 2013, 19(12): 907-909, 914. DOI:10.13419/j.cnki.aids.2013.12.003 |
[6] |
沙莎, 杨伟华, 金军怡, 等.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的培育基地建设情况[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 23(6): 560-563. Sha S, Yang WH, Jin JY, et al. Discuss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ubating bases for unregistered CBOs supported by China AIDS fund for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J]. Chin J AIDS STD, 2017, 23(6): 560-563. DOI:10.13419/j.cnki.aids.2017.06.24 |
[7] |
薛珲, 吴纪民, 夏小亮, 等. 中国社会组织2012-2014年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3): 428-431. Xue H, Wu JM, Xia XL, et al. Involvemen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HIV/AID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ina, 2012-2014[J]. Chin J Public Health, 2018, 34(3): 428-431. DOI:10.11847/zgggws1108858 |
[8] |
辜荣, 吕科, 刘婧, 等.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 17(5): 506-508, 518. Gu R, Lv K, Liu J, et al. An analysis of involvement of China, 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Chin J AIDS STD, 2011, 17(5): 506-508, 518. DOI:10.13419/j.cnki.aids.2011.05.006 |
[9] |
杨彦玲, 马艳玲, 张勇, 等. 云南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4, 20(6): 446-448. Yang YL, Ma YL, Zhang Y, et al. An analysi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volving in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 in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AIDS STD, 2014, 20(6): 446-448. DOI:10.13419/j.cnki.aids.2014.06.020 |
[10] |
徐缓. 试述非政府组织在完善AIDS预防控制社会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10(4): 303-305. Xu H. The role of NGOs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mechanism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Chin J AIDS STD, 2004, 10(4): 303-305. DOI:10.13419/j.cnki.aids.2004.04.033 |
[11] |
江家云. 扶持社会组织持续性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 30(5): 675-676. Jiang JY. Thinking on support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J]. J Public Health Manag, 2014, 30(5): 675-676. DOI:10.19568/j.cnki.23-1318.2014.05.027 |
[12] |
冷志伟, 辛美哲. 我国大中城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14(6): 422-426. Leng ZW, Xin MZ.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vice capacity of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on HIV/AIDS prevention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J]. Chin Prev Med, 2013, 14(6): 422-426. DOI:10.16506/j.1009-6639.2013.06.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