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罗巍, 李力, 孔俊鹏, 吴尊友.
- Luo Wei, Li Li, Kong Junpeng, Wu Zunyou
- 社区注射吸毒人群前瞻性队列5年HIV和HCV新发感染研究
- A five-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HIV/HCV infections in community-related injecting drug users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6): 1067-1070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1, 42(6): 1067-1070
- http://dx.doi.org/10.3760/cma.j.cn112338-20201221-01426
-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12-21
2.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科, 保山 678000
2. Baoshan Longy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shan 678000, China
发病率是评估疾病疫情流行状况和开展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开展人群队列研究是获得疾病发病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此,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自2014年6月开始,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建立了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分析HIV、HCV新发感染趋势,为了解疾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形势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19年6月,队列完成5年的随访工作。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年龄≥18岁,最近1个月内有注射吸毒行为,最近3个月没有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HIV抗体结果阴性,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艾防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X140121316)。
2. 样本量:采用队列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估算所需样本量:

其中α=0.05,Zα=1.64,β=0.2,Zβ=0.84,p0=0.2%,p1=4%,n=174,若考虑到可能有15%拒访,则174×1.15=200人。
3. 研究方法:从2014年6月开始,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清洁针具交换点为依托,招募社区中的注射吸毒者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招募符合标准的200名研究对象进入队列随访。本研究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截至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31人,其中2014年入组200人,2015年入组18人,2016年入组11人,2018年入组2人。研究队列每隔6个月评估调查1次,每次评估调查时研究对象除完成面对面问卷访谈外,还需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研究对象的问卷访谈和血样采集由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实施。评估调查时间为入选日期后每6个月的目标日期后30 d内。由调查员、外展工作人员或吸毒者同伴负责寻访研究对象,包括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上门通知、亲属通知、信件通知、同伴通知等方式。为减少失访,要求项目工作人员或注射吸毒者同伴每月随访1次研究对象(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及时更新有效联系方式及随访状态。
4. 研究内容:注射吸毒人群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工作等),艾滋病基本知识与态度,毒品使用及共用针具情况,参加针具交换及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服务、危险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及HIV/HCV感染情况。
5. 相关定义:
(1)共用针具:满足其中之一:①共用注射器;②共用一瓶水清洗注射器;③共用容器溶解毒品;④共用棉球过滤毒品。
(2)失访: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如死亡、被捕、外出等)离开研究队列,无法继续随访。
(3)1年随访率:能够观察满1年的研究对象中实际随访满1年的比例。其余2、3、4、5年随访率同此定义。
6. 实验室检测:采集静脉血5 ml送实验室开展HIV和HCV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采用ELISA试剂盒(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初筛阳性者采用免疫印迹法(WB)试剂盒(上海英旻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确证实验。HCV抗体检测采用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盒。
7. 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2人分别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修正错误结果,直至达到一致。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 一般情况:研究队列在起始阶段共招募研究对象200人,在研究满12、24、36、48个月研究队列各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共有231名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队列。年龄(36.5±7.5)岁,以男性为主,占90.5%;汉族占97.0%;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90.9%;婚姻状况以已婚/同居为主,占42.8%;大部分研究对象目前没有工作(90.5%)。失访人群和随访人群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和毒品使用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2. 随访情况:HIV血清抗体阴性的注射吸毒人群的队列5年随访率为82.0%(164/200),5年的队列失访36人。在失访的注射吸毒者中,有32人(88.9%)被捕,2人(5.6%)外出打工始终无法联系,1人(2.8%)因吸毒过量死亡,1人(2.8%)因车祸死亡。队列1、2、3和4年的随访率分别为92.2%(213/231)、87.8%(201/229)、87.8%(201/229)和86.2%(188/218)。
3. HIV阴性阳转情况:基线231名HIV血清抗体阴性研究对象,随访到研究第5年末,未发生HIV血清抗体阳转。
4. HCV阴性阳转情况:参加基线调查的231人中142人HCV阳性,阴性89人,其中71人研究满5年,5年随访率为90.1%(64/71)。随访到5年研究期结束,观察总人年384.6人年,有1人HCV血清抗体阳转,发病率为0.26/100人年。见表 2。
研究表明,吸毒人群队列中HIV/HCV发病率有随时间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200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募508名注射吸毒者队列随访1年的研究中,HIV血清抗体的发病率为8.8/100人年[1]。2002-2005年在四川省西昌市社区中筛查HIV阴性的333名注射吸毒人群队列,3年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2.3/100人年,HC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33.3/100人年[2]。2004-2008年云南省德宏州760人HIV阴性注射吸毒者队列随访4年HIV发病密度为4.07/100人年[3]。2006-2008年四川省西昌市376人HIV阴性注射吸毒者队列2年随访HIV发病率为0.62/100人年,HCV发病率为30.3/100人年[4]。2007-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388人HIV阴性注射吸毒者队列随访3年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2.22/100人年[5]。2010-2015年云南省德宏州1 413人HIV阴性注射吸毒者队列5年HIV发病率为1.1/100人年[6]。本研究队列中,研究对象5年的随访观察尚未发现HIV阳转者,HCV发病率为0.26/100人年,均低于其他研究水平。发病率的降低可能与多年来我国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基线231名研究对象,有19.5%(45/231)未参加过针具交换服务,但在6个月随访时,参加随访的全部研究对象均自述曾参加针具交换。这说明当地的社区注射吸毒者在被招募进入研究队列之后,那些基线调查前未参加过针具交换的注射吸毒者已被成功动员开始接受清洁针具交换服务。通过本次队列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清洁针具交换的实施,提高了该项服务对注射吸毒人群的覆盖面。
通过对发生HCV阳转的1例研究对象的深入访谈得知,该研究对象是2014年12月进行的基线调查,血清HCV抗体阴性,在6个月随访时发现其血清HCV抗体呈阳性。其自述在这6个月内没有共用针具的行为,但是在2015年春节前后曾到街头游医处拔牙2次,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推测其HCV阳转的主要原因为拔牙时使用了不洁净的医疗器械所致。因此,对注射吸毒者应加强相关防病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管理。
本研究中,在基线调查期间收集详细的研究对象联系信息并定期更新,每月随访研究对象以保持持续的随访现场存在感,是使研究队列保持较高随访率的关键所在。另外,良好的部门间沟通以及同伴教育员的适当选择与监督管理也是有效维持研究队列,减少失访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队列的3年保持率达到86.0%[7],5年随访率也达到了82.0%,高于其他研究的随访率[3, 8-9]。
本研究中部分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失访,对HIV/HCV发病率的估计可能产生影响。但本研究发现,失访者与随访者在基本人口学特征和毒品使用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失访者不会影响对本研究队列HIV/HCV新发感染的估计。
综上所述,该地区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需继续在吸毒人群中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控制该人群HIV传播。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Zhang YZ, Shan H, Trizzino J, et al. HIV incidence, retention rate, and baseline predictors of HIV incidence and retent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Xinjiang, China[J]. Int J Infect Dis, 2007, 11(4): 318-323. DOI:10.1016/j.ijid.2006.09.001 |
[2] |
Ruan YH, Qin GM, Yin L, et al. Incidence of HIV, 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viruse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 3-year follow-up study[J]. AIDS, 2007, 21(Suppl 8): S39-46. DOI:10.1097/01.aids.0000304695.54884.4f |
[3] |
段松, 项丽芬, 杨跃诚, 等. 云南省德宏州静脉注射毒品者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12): 1226-1229. Duan S, Xiang LF, Yang YC,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n HIV infection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Dehong prefecture area of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Epidemiol, 2009, 30(12): 1226-122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09.12.003 |
[4] |
李旭东. 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梅毒新发感染及高危行为变化的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1. Li XD. A research of the incidence of HIV/HCV/HBV/syphilis and risk behaviors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Xichang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D]. Suzhou: Suzhou University, 2011. |
[5] |
高良敏, 赵金仙, 郭春园, 等. 哨点监测、BED、阴性队列评估玉溪市2007-2010年IDU人群HIV-1感染态势对比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4): 360-362. Gao LM, Zhao JX, Guo CY, et al. Comparison of effect on trend of HIV-1 epidemics evaluated by three methods among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n Yuxi city, 2007-2010[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2, 16(4): 360-362. |
[6] |
杨跃诚, 靳子义, 唐仁海, 等.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静脉注射吸毒者HIV新发感染情况的队列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11): 966-970. Yang YC, Jin ZY, Tang RH, et al. A cohort study of HIV incidence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Deho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Prev Med, 2016, 50(11): 966-970.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11.009 |
[7] |
罗巍, 孔俊鹏, 杨璐, 等. 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2014-2017年随访情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7): 791-794. Luo W, Kong JP, Yang L, et al. Follow-up of community injecting drug user cohort, 2014-2017[J]. Chin J Epidemiol, 2019, 40(7): 791-794.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07.011 |
[8] |
Horyniak D, Higgs P, Jenkinson R, et al. Establishing the Melbourne injecting drug user cohort study (MIX): rationale, methods, and baseline and twelve-month follow-up results[J]. Harm Reduct J, 2013, 10: 11. DOI:10.1186/1477-7517-10-11 |
[9] |
菲鲁拉·费尔东, 帕热扎木·木塔力甫, 古丽娜孜·吐尔干, 等. 伊宁市2013年135例阴性静脉吸毒人群队列研究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24): 59-61. Feilula·Feierdong, Parezamu·Mutalifu, Gulinazi·Tuergan, et al. Research analysis of 135 negative intravenous drug users queue in Yining in 2013[J]. China Health Industry, 2016, 13(24): 59-61.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4.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