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100020 呼和浩特,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收稿日期: 2016-11-02
基金项目: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dyslipidemia in migrant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ohhot 100020, China
Fund program: Chronic Disease Risk Factor Survey in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201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达2.61亿,约占总人口的19.51%。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流动频繁,2000-2010年流动人口增加近1倍[1]。血脂异常,尤其TG增高(HTG)和HDL-C降低(LHDL-C)是MS征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重要组分[2-6],也是我国血脂异常分型特点的主要表现类型[7]。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调查点流动人口慢性疾病专题调查基础上,将HTG、LHDL-C合并作为HTG/LHDL-C型血脂异常,分析其在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中内蒙古自治区调查点流动人口慢性疾病专题调查,调查对象入组条件和抽样方法见相关文献[1, 8],均在知情同意后接受调查。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现场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TC、TG、LDL-C、HDL-C等指标。质量控制见相关文献[1, 8]。
3.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标准[9],血清TC增高(≥6.22 mmol/L)、TG增高(≥2.26 mmol/L)、HDL-C降低(<1.04 mmol/L)、LDL-C增高(≥4.14 mmol/L)其中一项即为血脂异常。高TC血症标准为TC增高,TG正常;高TG血症标准为TG增高,TC正常;混合型高脂血症为TC、TG均增高;低HDL-C血症为HDL-C降低。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以201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或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人群特征:共调查流动人口1 501人,年龄≥18岁的流动人口1 496人,根据流动方式分为省内流动组(1 047人,69.99%)和省外流动组(449人,30.01%)。其中男性819人(54.7%),女性677人(45.3%);年龄18~76岁,平均(39.56±11.51)岁;汉族1 311人(87.6%),蒙古族132人(8.8%),其他民族53人(3.5%)。男性腰围、FPG、TG、LDL-C、SBP、DBP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年龄、BMI、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1)。
2.血脂异常: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血脂异常粗患病率为42.65%(638/1 496),标化率为42.0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3.72%(440/1 496),标化率为51.36%;女性患病率为29.45%(198/1 496),标化率为30.24%。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H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L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90%(73/1 491)、14.76%(220/1 491)、4.83%(72/1 496)、25.27%(378/1 496)。以HTG、LHDL-C为特点的血脂异常占主要比例(81.97%,523/638)。见表 2。
表 2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总血脂异常及各项指标的患病情况
3.不同特征人群HTG/LHDL-C型血脂异常的分布:
(1)性别和年龄:18~、30~、≥45岁组HTG/LHDL-C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35%(96/351)、34.81%(220/632)、40.35%(523/1 496),男女性患病率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趋势(P<0.05),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呈相同特点。
表 3 各年龄组调查对象不同流动时间和方式的HTG/LHDL-C型血脂异常患病率
(2)经济收入水平:个人月收入<2 000、2 000~、≥3 500元者HTG/LHDL-C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10%(117/402)、35.42%(271/765)、41.03%(135/329),呈随月收入增加而增高趋势(P<0.05),但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收入水平组均呈男性高于女性(P<0.05)。血脂异常呈相同特点。
(3)职业类型:不同职业人群HTG/LHDL-C型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其他行业(农林牧渔、热电燃气及水务业等)人群最高(41.77%),住宿餐饮服务业最低(30.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人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其他行业最高(44.65%),建筑业最低(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人群流动方式:按流动时间将流动人口分为<5年和≥5年组。无论是省内各地区间流动还是省外流入,HTG/LHDL-C型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DL-C降低与HTG/LHDL-C型血脂异常呈相同特点,而TG增高的患病率随流动时间的延长增高。血脂异常与TG增高呈相似特点。
省内流动人群中,流动时间<5年和≥5年组人群TG增高的患病率分别为17.78%(96/540)、23.53%(116/493),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9.26%(212/540)、47.26%(233/493),≥5年组人群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分为<45岁和≥45岁两组,<45岁组流动时间<5年、≥5年TG增高的患病率分别为14.21%(53/373)、20.08%(53/264),≥5年组人群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省外流入人群中,流动时间<5年和≥5年组TG增高的患病率分别为14.29%(39/273)、22.64%(36/159),≥5年组人群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9.56%(108/273)、47.17%(75/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组流动时间<5年和≥5年TG增高的患病率分别为9.59%(21/219)、22.22%(22/99),≥5年组人群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18岁流动人口血脂异常年龄标化患病率为42.05%(男性51.36%,女性30.24%),明显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分别为18.6%、22.2%、15.9%)[10],中国慢性肾脏病全国调查(34.0%)[11]的结果,亦高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牧民和农民血脂异常患病率[12],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高TC血症、H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L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90%、14.76%、4.83%、25.27%,以HTG/LHDL-C为主要特点,与既往研究的分布特点一致[7, 11]。
HTG/LHDL-C型血脂异常与总血脂异常在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分布呈一致性,即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他行业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住宿餐饮服务业。HTG/LHDL-C型血脂异常与总血脂异常在不同流动时间和方式上的分布亦存在差异,流动人口血脂异常和TG增高患病率受流动时间影响较大,随流动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HDL-C降低变化不明显。根据健康移民理论,流入人口往往是身体较为健康的群体,更容易自愿移民,为改善生活条件流入更高经济水平的地区,而这类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较低[13]。随移民时间延长,移民人群对当地文化的逐渐适应和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其健康状况会下降,“健康移民效应”也逐渐降低,使患病增加。流动人口血脂异常、TG增高的患病率随流动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流动人口逐渐改变其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关,与“健康移民效应”降低理论一致[14],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更显重要和必要。
利益冲突: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