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陈素良, 马琳, 路新利, 李岩, 王伟, 王莹莹, 赵翠英, 张玉琪, 赵宏儒. 2014.
- Chen Suliang, Ma Lin, Lu Xinli, Li Yan, Wang Wei, Wang Yingying, Zhao Cuiying, Zhang Yuqi, Zhao Hongru. 2014.
- 河北省1989-2013年HIV/AIDS死亡与HAART关系的分析
- Effect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reducing HIV/AIDS related death in Hebei, 1989-2013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5): 460-464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5, 36(5): 460-464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5.011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4-11-08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HIV的浓度,从而延长患者寿命[1],减少传播[2]。河北省自1989年开始有艾滋病疫情报告,1995年出现单采血浆有偿供血者集中感染事件[3],21世纪初为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时间节点,2003年开始实施免费HAART政策后,随着HAART覆盖率的不断提高,艾滋病死亡率逐年下降。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为1989-2013年发现并报告且现住址为河北省的全部HIV/AIDS。现住址病例是指截止2013年底生活居住在河北省的HIV/AIDS存活者及死亡前生活居住在河北省的HIV/AIDS。每年新发现和既往存活的HIV/AIDS作为当年存活者数,观察当年的死亡情况。HIV/AIDS死亡者作为观察终点。凡是在观察期间迁入和迁出河北省的,分别按加入观察和剔除观察处理。HIV/AIDS的诊断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2002年以前,尚未开展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AIDS患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相关症状和疾病。
2. HAART:1995-2002年国家尚未开展抗病毒药物治疗,该期间的AIDS患者没有接受HAART的机会。2003年开始,AIDS患者才逐渐有机会接受HAART治疗;到2008年,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s/mm3也开始给予HAART;2011年开始单阳配偶家庭的阳性方进行HAART。艾滋病的治疗依据“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第一、二版)”。HAART覆盖率分为当年HIV/AIDS人群HAART覆盖率(当年存活的HIV/AIDS人群中接受HAART的比例)、当年HIV感染者HAART覆盖率(当年存活的HIV感染者中接受HAART的比例)和当年AIDS患者的HAART覆盖率(当年存活的AIDS患者中接受HAART的比例)。
3. 死亡监测:对发现的所有HIV/AIDS,每6个月随访1次,登记全死因。全死因死亡率指某人群全死因死亡数与当年该人群总数的比例。观察人年计算:对于死亡病例,其观察人年按照首次检测发现HIV阳性的时间与死亡时间的差计算;对于存活病例,其观察人年按照检测发现HIV阳性时间与研究截止时间(2013年12月31日)的差计算。死亡密度指观察期内死亡人数除以观察对象的观察人年数。死亡率指观察期内死亡人数除以观察对象总数。
4. 分析内容:①对1989-2013年历年存活的HIV/AIDS,逐年分析其全死因死亡率,并与当年该人群的HAART覆盖率比较。②根据治疗时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组<200 cells/mm3、<350 cells/mm3、<500 cells/mm3和≥500 cells/mm3,分别分析接受和未接受HAART人群全死因死亡率。③对接受和未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进行全死因比较分析。④对接受和未接受HAART的AIDS患者进行全死因比较分析。在治疗组对象中包括了AIDS患者和符合治疗条件的HIV感染者,未治疗组对象属于尚未发病或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尚未达到治疗限值的HIV感染者。
5. 统计学分析:无论是感染者还是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疾病进展。对患者开展HAART依从性教育,保障药品供应,并有服药督导员定期督促服药。对每例HIV/AIDS建立数据库。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数据核查,对各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检测数据和原始记录进行反复核对,必要时进行回访。用SPSS 15.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 基本情况:1989-2013年全省累计报告HIV/AIDS 4 148例,其中男性3 185例,平均年龄39.5岁,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分别占5.4%、15.7%、42.5%和36.4%,CD4+ 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42 cells/mm3。2013年底,仍存活3 180例,其中AIDS患者1 286例,HIV感染者1 894例;全死因累计死亡968例,累计死亡率为23.34%。对报告的4 148例HIV/AIDS,自HIV抗体检出日至2013年12月31日,观察12 451.48人年,死亡密度7.77/100人年。接受HAART的 HIV/AIDS 1 975例,治疗覆盖率为47.61%。
2. HAART覆盖率对HIV/AIDS人群死亡率的影响:历年的HIV/AIDS全死因死亡率有较大差异。1989-2002年是疫情初期阶段,呈现死亡率逐渐由低到高的发展状态。2003年以后随着HAART覆盖率逐年提高,死亡率逐年下降态势,全死因死亡率下降到2013年的3.67%。见表 1。
3. HIV/AIDS人群接受HAART与否对死亡的影响:在4 148例HIV/AIDS中,自HIV抗体检出日至2013年12月31日进行观察,接受HAART治疗的1 975例,观察7 687.57人年,全死因死亡221例,死亡密度2.87/100人年。未接受HAART治疗的2 173 例,观察4 505.12人年,全死因死亡747例,死亡密度16.58/100人年。在接受HAART治疗的1 975例HIV/AIDS中,全死因死亡率11.12%(221/1 975)。随着治疗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到2013年降至3.39%(61/1 798)。在未接受HAART治疗的2 173例HIV/AIDS中,全死因死亡率34.38%(747/2 173)。
4. 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AIDS人群接受HAART与否对死亡的影响:在<200 cells/mm3的AIDS患者中,接受HAART组的死亡率和死亡密度比未接受HAART组显著为低(χ2=23.731 6~38.029 4,P<0.01),但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49、350~499 和≥500 cells/mm3组,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死亡密度变化不大。见表 2。
5. HIV感染者HAART覆盖率及其效果: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HIV感染者HAART覆盖率的提高,未实施HAART的HIV感染者的全死因死亡率在下降。见表 3。 6. AIDS患者接受HAART覆盖率及其效果:对报告的1 894例AIDS患者,自发病之日至2013年12月31日,观察4 774.48人年,全死因死亡581例,死亡密度121.69/100人年,其中对1 438例接受HAART治疗的AIDS观察4 483.02人年,死亡214例,死亡密度4.77/100人年;对456例未接受HAART治疗的AIDS观察291.46人年,死亡367人,死亡密度125.92/100人年。随着AIDS人群HAART覆盖率的提高,AIDS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到2013年,接受HAART的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率降到4.38%。历年接受HAART的AIDS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低于未接受HAART的AIDS人群。见表 4。
讨 论乌干达观察结果表明,如果在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0 cells/mm3就给予HAART,期望寿命几乎可以达到正常人的预期寿命[1]。Myron报道,配偶单阳一方进行HAART,可使配偶减少96%的感染机会[2]。Hirnschall等[4]指出,如果90%的人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的感染者就得到抗病毒治疗,90%的接受治疗者体内的病毒被抑制,就有机会在2030年实现艾滋病“零”新发感染和“零”死亡。可见HAART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自2003年实施HAART以来,治疗覆盖率逐年上升,整个HIV/AIDS人群HAART覆盖率从2003年的6.23%上升到2013年的54.47%,HIV/AIDS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由治疗前2002年的16.96%,下降到2013年的3.67%,下降率为78.36%。AIDS治疗覆盖率从2003年的9.09%提升到2013年的91.09%,2012-2013年接受治疗者的全死因死亡率分别降到2.96%和4.38%,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河北省自1989年有艾滋病疫情报告以来,始终保持低流行状态,HAART在减少人群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持艾滋病低流行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9-2013年报告HIV/AIDS全死因死亡密度为7.77/100人年,其中接受HAART者的全死因死亡密度为2.87/100人年,未接受HAART者的全死因死亡密度为16.58/100人年。AIDS患者全死因死亡密度为121.69/100人年,其中接受HAART者全死因死亡密度为4.77/100人年,未接受HAART者全死因死亡密度为125.92/100人年。HAART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陈素良等[5]报道,未接受HAART的经血传播的AIDS患者病死率在182.06/100人年至250.66/100人年,而实施HAART的患者病死率为4.42/100人年至6.13/100人年。在HIV/AIDS和AIDS患者中,未接受HAART的死亡密度分别是实施HAART的5.77倍和26.40倍,说明HAART治疗对象不同,其保护的效率也有所差别。高于杨跃诚等[6]报道的云南HIV/AIDS人群的4.96倍和Dou等[7]报道的有偿采供血感染的AIDS患者的4.9倍。 在HIV感染早期实施HAART,会减少HIV的传播。随着HIV感染者HAART覆盖率的提高,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率逐年下降,未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的死亡也随之减少。其原因为一些CD4+ T淋巴细胞计数偏低或没有临床症状的HIV感染者加入HAART人群后,使HIV感染者的群体中的死亡高风险人群大量减少。如2003年启动HAART后,临床上尚未发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者也作为AIDS患者给予HAART治疗,减少了HIV感染者人群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mm3者的比例和数量;到2008年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s/mm3也开始给予HAART后,特别是2011年开始单阳配偶家庭的阳性方进行HAART,未接受HAART的HIV感染者中的高CD4+ 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者的比例相对提高,从而减少了未接受HAART人群的死亡机会。 历年接受HAART的AIDS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低于未接受HAART的AIDS人群。到2013年,接受HAART的AIDS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下降到了4.38%。通过观察发现,虽然HIV感染人群HAART覆盖率可有效降低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但AIDS人群HAART覆盖率,对未接受HAART治疗的AIDS人群的死亡率影响不大,可能与AIDS人群HAART覆盖率对未实施HAART的AIDS人群的内部构成变化影响不大有关。
[1] Mills EJ, Bakanda C, Birungi J, et al. Life expectancy of persons receiving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low-income countries:a cohort analysis from Uganda[J]. Ann Intern Med, 2011, 155(4):206-216. |
[2] Cohen MS, Chen YQ, McCauley M, et al. Prevention of HIV-1 infection with ear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N Engl J Med, 2011, 365(6):493-505. |
[3] Chen SL, Chu JW, Li BJ, et al. The follow up surveillance of HIV infection among former paid blood donors in a county of China[J]. Chin J AIDS STD, 2010, 16(4):337-343. (in Chinese) 陈素良, 储俊武, 李保军, 等. 中国某县既往有偿供血者HIV 感染追踪监测[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0, 16(4):337-343. |
[4] Hirnschall G. Director, Department of HIV/AIDS. Closing the HIV services gap[R/OL]. (2014-08-27).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commentaries/hiv/en/. |
[5] Chen SL, Zhang YQ, Zhao H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acquired by blood transfusion and paid plasma donation[J]. Chin J Exp Clin Virol, 2012, 26(4):291-294. (in Chinese) 陈素良, 张玉琪, 赵宏儒, 等. 受血和有偿供血HIV感染患者HAART效果的比较[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2, 26(4):291-294. |
[6] Yang YC, Duan S, Xiang LF, et al. Study on the 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among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during 1989-2011 in Deho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Epidemiol, 2012, 33(10):1026-1030. (in Chinese) 杨跃诚, 段松, 项丽芬, 等. 云南省德宏州1989-2011年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0):1026-1030. |
[7] Dou Z, Chen RY, Wang Z, et al. HIV-infected former plasma donorsin rural Central China:from infection to survival outcomes, 1985-2008[J]. PLoS One, 2010, 5(10):e1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