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邓晓, 金叶, 叶鹏鹏, 高欣, 汪媛, 纪翠蓉, 耳玉亮, 王临虹, 段蕾蕾. 2014.
- Deng Xiao, Jin Ye, Ye Pengpeng, Gao Xin, Wang Yuan, Ji Cuirong, Er Yuliang, Wang Linhong, Duan Leilei. 2014.
- 2009-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 Analysis on sports and recreation related injuries through data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2009-2013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4): 354-359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5, 36(4): 354-359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4.013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4-10-14
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较为高发、常见,因其造成 的头外伤、骨折等临床结果严重影响着伤者的预后 和生存质量[1]。在加拿大,1/3(35%)的伤害发生在 运动或锻炼时[2],运动与休闲活动是导致头外伤住 院的第三位原因[3]。美国每年医院急诊室就诊的伤 害病例中,至少每5 个人中有1 人是因为参加运动或 休闲活动受伤[4, 5]。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和《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的推行,2007 年全国“经常锻炼”的人 数比例达28.2%[6]。2006-2008 年全国伤害监测 系统(NISS)数据显示,约40%全国伤害监测病例 是因运动和休闲活动造成[7]。为了解我国运动与 休闲活动伤害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NISS 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 害病例的分布情况与趋势进行分析。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2009-2013 年NISS收集的运动与 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筛选标准:①首次在全国伤害 监测点医院就诊,并诊断为运动或休闲活动伤害的 病例,排除因同次伤害复诊病例。②运动与休闲活 动包括各种方式的体育活动,如打球、慢步、田径运 动、游泳、滑雪、爬山等,以及业余爱好、伴有娱乐成 分的休闲活动,如看电影、跳舞、参加聚会等。全国 伤害监测工作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
2. 监测方法和内容:NISS 抽样及监测方法等具 体内容参见文献[8]。
3. 统计学分析:监测数据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 统一录入,使用Stata 12.1 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 性分析,其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总体趋势 分析采用2009-2013 年的监测数据,流行现况及特 征分析采用2013 年的监测数据。 结果
1. 总体情况:2009-2013 年NISS分别收集有效 伤害病例510 064、607 805、632 578、693 933、751 594 例,其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分别为235 721、287 609、304 522、360 559、403 258 例,分别占 总伤害病例数的46.21%、47.32%、48.14%、52.00%、 53.65%。因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就诊病例占所有伤 害就诊病例比例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不同 年龄组中0~岁组最高(图 1、2)。5 年间,不同地点、 性别、年龄的病例因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就诊病例占 所有伤害就诊病例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图 1、2)。
![]() |
图 1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比例的变化趋势(分城乡、性别) |
![]() |
图 2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比例的变化趋势(分年龄) |
2009-2013 年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中,运 动伤害分别占7.91%、6.27%、5.72%、5.84%、5.59%, 休闲活动伤害分别占92.09% 、93.73% 、94.28% 、 94.16%、94.41%;各年度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1、 1.65、1.66、1.59、1.57;不同年龄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 害病例数每年均以15~岁组最多(5 年占比分别为 30.11%、30.20%、29.35%、27.94%、26.80%)。
2. 伤害事件基本特征:
(1)发生时间:2009-2013 年间,每年冬、春季 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数较少,夏、秋季较多 (图 3)。一天中伤害病例数在07:00 起迅速增加,至 11:00 达最高峰后逐渐减少,至19:00-21:00 病例 数增长至第二高峰(图 4)。5 年间,运动与休闲活动 伤害病例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 |
图 3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月分布(分城乡、性别) |
![]() |
图 4 2009-2013 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伤害发生时点分布(分年龄) |
(2)发生地点:2009-2013 年运动与休闲活动 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 年占比分别为33.07%、 34.16%、32.98%、34.57%、36.22%),公用居住场所(5 年占比分别为23.25% 、25.71% 、26.25% 、25.63% 、 26.84%),公路/街道(5 年占比分别为20.16% 、 19.37%、16.44%、16.93%、17.28%)。 不同年龄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伤害发生 地点分布不同,5~岁组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为家 中、学校与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15~岁和30~ 岁组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为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公 路/街道(表 1)。不同性别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 伤害发生地点分布相同(表 1)。
(3)发生原因:2009-2013 年运动与休闲活动 伤害病例的主要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5 年 占比分别为41.19% 、41.64% 、44.70% 、47.41% 、 47.96%),钝器伤(5 年占比分别为18.68%、19.14%、 17.71%、15.57%、14.89%),动物伤(5 年占比分别为 11.64%、11.00%、10.10%、9.92%、11.14%)。
不同性别、年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主 要伤害发生原因有所不同,除主要致伤原因跌倒/坠 落和钝器伤外,男性病例的第三位伤害发生原因为 刀/锐器伤,女性病例第三位伤害发生原因为动物 伤;0~岁和5~岁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均为动物 伤,≥65 岁组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为道路交 通伤害(表 2)。
3. 临床特征:
(1)伤害性质:2009-2013 年的主要伤害性质为挫伤、擦伤(5 年占比分别为43.49% 、44.56% 、 45.14%、45.02%、45.62%),其次为锐器伤、咬伤、开 放伤(5 年占比分别为27.38% 、25.99% 、26.13% 、 25.05% 、26.09%)和扭伤/拉伤(5 年占比分别为 9.70%、10.12%、10.01%、10.33%、9.52%)。
不同性别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前三位伤 害性质均为挫伤、擦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扭伤/ 拉伤,女性病例中骨折和烧烫伤比例高于男性,男性 病例中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器官系统损伤比例高于 女性(表 3)。不同年龄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 伤害性质分布不同,0~岁组烧烫伤为第三位伤害性 质,≥65 组和45~岁组病例骨折比例升高,分别为 第二位和第三位伤害性质。不同伤害严重程度的运 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的伤害性质分布不同,随着 伤害严重程度的加重,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器 官系统损伤比例增加,重度伤害病例的前三位伤害 性质依次为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锐器伤/咬伤/开 放伤(表 3)。
(2)伤害部位:2009-2013 年运动与休闲活动 伤害病例的主要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5 年占比分 别为31.30%、32.48%、31.89%、30.88%、29.44%),上 肢(5 年占比分别为25.60% 、24.79% 、25.17% 、 25.89%、26.52%),下肢(5 年占比分别为23.34%、 23.48%、23.30%、22.96%、23.79%)。
不同性别、年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伤害 部位分布有所不同,男性病例的前三位伤害部位为 头部、上肢、下肢,女性病例为上肢、下肢、头部;0~ 岁低龄儿童病例头部伤比例接近50%,15~岁组病 例首位伤害部位是上肢,≥65 岁组病例首位伤害部 位为下肢(表 4)。
(3)伤害严重程度及结局:2009-2013 年运动 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以轻度伤为主(5 年占比分别 为78.60%、77.76%、77.65%、78.78%、80.31%),重度 伤低于2%(5 年占比分别为1.57%、1.43%、1.34%、1.41%、1.35%);80%以上的病例在门/急诊治疗后回 家(5 年占比分别为80.87% 、82.78% 、82.34% 、 84.50%、85.06%),观察/住院/转院病例低于20%(5 年占比分别为18.51% 、16.70% 、17.11% 、14.91% 、 14.13%),死亡病例低于1%(5 年占比分别为0.13%、 0.09%、0.08%、0.08%、0.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组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严重程度和结局分布 一致。 讨论
参加运动与休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但任何身体活动都固有潜在的致伤风险,如果不采 取预防和保护措施,运动与休闲活动过程中造成的 伤害反而会严重影响运动者的健康[4, 5, 9]。全国伤害 监测结果显示,近5 年我国医院就诊伤害病例中,运 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数以及占总伤害病例比例与 2006-2008 年相比呈逐年上升趋势[7],可能与全国 伤害监测工作质量逐步完善、病例漏报率降低有关, 也可能与其他类型伤害病例所占比例减少有关,但 每年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占比均超过40%,高于美 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监测结果[2, 7, 9],提示随着全 民健身行动的普及,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 活动的暴露增加,应加强对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的 预防与控制。
本研究显示,<15 岁儿童和≥65 岁老年人的运 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占该人群总伤害比例均超过 50%,提示应针对儿童和老年人重点和优先开展伤 害干预,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结果一致[4, 10]。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其骨骼、肌肉、肌 腱和韧带仍在不断增长,并且正值精力旺盛、活泼好 动的年龄,运动和休闲活动是其学习、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使其更易受到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11]。同 样,为增强身体素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定期参与身 体锻炼活动,但由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如平衡能力 下降、骨质疏松等,使得老年人也成为运动与休闲活 动伤害的脆弱人群,并且一旦发生伤害,出现重度伤 害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年龄组,这将对老年人的生活 质量产生很大影响[12, 13]。
根据伤害病例发生时间分析,夏、秋季是运动 与休闲活动伤害的高发时段,与其他国家研究结果 一致[14],可能与这两个季节气候更适宜身体活动, 导致风险暴露增加有关。家中是运动与休闲活动 伤害的高发地点,提示应在家中做好运动与活动的 安全防护,如地面防滑、桌角、墙角防撞等。与5 年 前相比,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的最主要发生原 因仍为跌倒/坠落,首位致伤部位仍为头部[7],并且 重度伤害病例的主要伤害性质为骨折、脑震荡/脑挫 裂伤,提示预防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应将头部作 为防范重点。多项欧美研究已证实了使用运动护 具(如自行车、轮滑头盔),充分进行运动前热身训 练,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对脑震荡等严重危害 的早期识别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运动与 休闲活动伤害[1, 15, 16]。此外,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原 因分析显示,动物伤仍是主要的致伤原因之一,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遛狗等行为已成 为主要休闲活动之一有关,提示在参加运动与休闲 活动时,宠物监管人看管好宠物对自身及他人安全 均具有重要意义[17]。
NISS 通过被动监测的方式收集伤害病例信息, 是我国重要的伤害信息来源之一,能够反映我国运 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的流行趋势和基本状况,但仍存 在一些局限性:①该监测系统中尚未对运动与休闲 活动进行下一级分类,无法确认引起伤害的运动或 休闲活动具体类型,缺乏指导制定干预措施的具体 指向性。建议根据监测结果以及国内外体育休闲活 动伤害相关研究,开展深入的专题调查。也可参考 美国NEISS-AIP 系统[9],在监测病例中收集伤害事 件描述,后期可以此为依据对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 病例还原细类划分。②NISS 不以人群为基础,目前 尚不能计算伤害发生率,并且以门/急诊为基础收集 伤害病例,通常无法收集到院外死亡的伤害案例,故 不能全面反映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的发生、死亡、致 残全貌。建议开展涵盖死因监测、住院病例监测、 门/急诊监测和人群调查四位一体的伤害综合监测, 为全面反映伤害疾病负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 科学依据。
(感谢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 个计划单列市、43 个监测点的 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126 家监测点医院对全国伤害 监测工作的支持)
[1] Belechri M, Petridou E, Kedikoglou S, et al. Sports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in six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J]. Eur J Epidemiol, 2001, 17(11):1005-1012. |
[2] Billette JM, Janz T. Injuries in Canada:insights from the 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R]. Ottawa:Statistics Canada, 2011. |
[3]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Head injuries in Canada:a decade of change (1994-1995 to 2003-2004)[EB/OL]. (2006-08) [2014-10-06]. http://www.cihi.ca. |
[4] 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DC Injury Research Agenda[R]. Atlanta (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2. |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nfa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related to sports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among persons aged ≤19 years—United States, 2001-2009[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1, 60(39):1337-1342. |
[6] Liu MY, Tian YP, Zhou LP.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sport for all in view of being strong in sports[J]. J Wuhan Institute Phys Educ, 2009, 43(7):9-13. (in Chinese)刘梅英, 田雨普, 周丽萍. 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3(7):9-13. |
[7] Li SJ, Deng X, Jiang W, et al. Analysis of sports and recreation related injuries from Chinese 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J]. Chin J Health Educ, 2011, 27(1):3-7. (in Chinese)李思杰, 邓晓, 蒋炜, 等. 2006-2008年中国伤害监测体育休闲活动伤害病例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1):3-7. |
[8] Duan LL, Deng X, Wu CM, et 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ie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J]. Chin J Epidemiol, 2010, 31(8):880-884. (in Chinese)段蕾蕾, 邓晓, 吴春眉, 等. 2006-2008 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8):880-884. |
[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nfatal sports-and recreation-related injuries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United States, July 2000-June 2001[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2, 51(33):736-740. |
[10] Finch C, Cassell E, Stathakis V. The epidemiology of sport and active recreation injury in the Latrobe Valley[M]. Victoria:Monash University Accident Research Centre, 1999:55-56. |
[11] Duan JL, Fu J, Teng LX, et al. Analysis on sports injury and its related risk behavior of Beij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 Chin J Sch Health, 2014, 35(7):1094-1096. (in Chinese)段佳丽, 符筠, 滕立新, 等. 北京市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及其相关危险行为特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7):1094-1096. |
[12] Deng X, Wu CM, Jiang W, et al. Analysis on injuries among the elderly from Chinese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2006-2008[J]. Chin J Epidemiol, 2010, 31(8):890-893. (in Chinese)邓晓, 吴春眉, 蒋炜, 等. 2006-2008 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8):890-893. |
[13] Guo X, Zeng G.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n injury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J]. Chin J Public Health, 2006, 22(4):388-390. (in Chinese)郭欣, 曾光. 我国老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4):388-390. |
[14] Office of the Chief Medical Officer of Health. Injuries in Sport, Recreation and Exercise[EB/OL]. (2013-03)[2014-10-06].http://www2.gnb.ca. |
[15] Rivara FP, Thompson DC, Thompson RS. Bicycle helmets:it's time to use them[J]. BMJ, 2000, 321(7268):1035-1036. |
[16] Wojtys EM, Hovda D, Landry G, et al. Concussion in sports[J]. Am J Sports Med, 1999, 27(5):676-687. |
[17] Wang CL, Li YJ.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8 158 cases of animal bite injuries[J]. Chin J Epidemiol, 2008, 29(9):924. (in Chinese)王传林, 李英杰. 8 158 例动物咬伤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9):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