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付连国, 王海俊, 孙丽丽, 阳益德, 李晓卉, 王烁, 孟祥坤, 王政和, 马军. 2014.
- Fu Lianguo, Wang Haijun, Sun Lili, Yang Yide, Li Xiaohui, Wang Shuo, Meng Xiangkun, Wang Zhenghe, Ma Jun. 2014.
- 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关联分析
- Correlation between parameters on the shape of body and dissatisfaction against it from parent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 36(4): 318-322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5, 36(4): 318-322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4.005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4-11-10
2.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3. 蚌埠医学院人事处
2.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3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Bengbu Medical College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 期,其生理发育迅速,但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成 熟程度不相平衡,致使儿童青少年时期较容易产生 体像不满[1, 2, 3]。体像不满与自尊心下降、抑郁、饮食 失调及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显著相关[4, 5, 6, 7, 8]。父母对 子女身体的消极评论、教育及关心程度等均与子女 对自身体像不满有关[9, 10, 11]。父母对子女的体像不满, 其基础因素是子女自身身体形态发育变化与父母对 于体像认知观点不符。当前,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 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分 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其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 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学校 (小学、中学)、年级分层,班级为整群,从北京市昌平 区中、小学校抽取学生及其父/母亲。实际测量学生 人数为759 人,其中726 人调查到父/母亲及学生信 息,最终用于分析的学生为726 人。
2. 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测量:依据《中国学生体 质与健康调研细则》的要求[12],测量学生身高、体 重、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 部皮褶厚度指标。皮褶厚度=上臂部皮褶厚度+ 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BMI=体重(kg)/ 身高(m)2。
3. 体像认知调查:采用“Ma 体形图”调查父/母 亲对子女的体形认知。“Ma体形图”分性别由瘦到胖 7 个体形图构成,每个图形带有相应的编码1、2、3、 4、5、6、7,分别赋予1、6、3、4、5、2、7 体形分,体形分 越低,体形图越瘦小,体形分越高体形图越胖大;并 带有体形调查问题:“对子女体形认知”(你认为现在 您孩子的体形符合哪一个?)、“期望子女体形认知” (你希望自己孩子的体形是哪一个?)。“对子女体形 认知”与“期望子女体形认知”体形分相减即为父母 对子女体形认知评分,最低分为-6,最高分为+6,如 体形认知评分等于0,表明“对子女体像满意”,不等 于0 表明“对子女体像不满意”(绝对值越高表明对 子女的体像认知越不满意),<0 表明“期望子女变 胖”,>0 表明“期望子女变瘦”。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性别、年龄将儿童青 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指标进行Z变换,变换指标组间 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 验);构建两水平模型(个体为第一水平,年龄为第二 水平)分性别分析“对子女体像满意”与“期望子女变 瘦”、“期望子女变胖”组间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差异。 结果
1. 基本情况:有效调查726 名学生及其父/母亲, 男生为373 名(小学生178 名、中学生195 名),女生 为353 名(小学生185 名、中学生168 名);父亲为197 人、母亲529 人;学生年龄为7.0~15.6(11.1±2.2) [男生为(11.2±2.2)、女生为(10.9±2.2)]岁。调查 结果显示,父/母亲“对子女体像满意”占31.0%,“对 子女体像不满”占69.0%(其中“期望子女变胖”占 28.6%、“期望子女变瘦”占40.4%);“对子女体像满 意”、“期望子女变胖”和“期望子女变瘦”的比例,男 生与女生比较、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均P>0.05);“期望子女变瘦”的比例,母亲 与父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女 体像满意”和“期望子女变胖”的比例,父亲与母亲之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 父/母亲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其子女身体形态 发育指标关联的单水平分析:将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分性别、年龄进行Z 变换,采用方差分析 检验变换指标在“对子女体像满意”、“期望子女变 瘦”、“期望子女变胖”组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小学、 中学男生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 指标在 “对子女体像满意”、“期望子女变瘦”、“期望子女变 胖”两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 学男生身高指标在“对子女体像满意”与“期望子女 变胖”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 于“期望子女变瘦”组(P<0.01),中学男生身高指标 在3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中 学女生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在“期 望子女变瘦”、“对子女体像满意”、“期望子女变胖” 两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女 生身高指标在“对子女体像满意”和“期望子女变瘦” 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期 望子女变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 女生身高指标在“期望子女变胖”组低于“期望子女 变瘦”组(P<0.05)。“期望子女变瘦”与“对子女体像 满意”组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男、女生均为小学生 高于中学生,除身高外,男生均高于女生;“对子女体 像满意”组与“期望子女变胖”组身体形态指标的差 异,男生为中学高于小学,呈现为小学高于中学,见 表 2。
3. 父/母亲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其子女身体形态 发育指标关联的多水平分析:分别将“身体形态发育 指标”作为应变量,“期望子女变瘦=1、对子女体像 满意或期望子女变胖=0”,“期望子女变胖=1,对子 女体像满意或期望子女变胖=0”作为自变量引入两 水平模型(个体为第1 水平,年龄为第2 水平)。结果 显示,男生:“期望子女变瘦”组身高、体重、腰围、臀 围、皮褶厚度、BMI 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 意”组1.9 cm、11.9 kg、13.2 cm、8.8 cm、32.3 mm、 4.7 kg/m2(P<0.05),“对子女体像满意”组分别高于 “期望子女变胖”组2.3 cm、7.1 kg、7.2 cm、5.8 cm、 14.1 mm、2.3 kg/m2(P<0.05);女生:“期望子女变瘦” 组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分别高于“对 子女体像满意”组8.6 kg、9.1 cm、6.6 cm、21.9 mm、 3.5 kg/m2(P<0.01),“对子女体像满意”组分别高于 “期望子女变胖”组5.5 kg、5.9 cm、5.4 cm、10.4 mm、1.8 kg/m2(P<0.01),“对子女体像满意”组身高高于 “期望子女变胖”组3.6 cm(P<0.01),见表 3。
父母对子女身体的关注与其子女对自身体像不 满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均已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身体 经常给予消极评论、取笑等会导致子女对自身体像 不满、自尊心低下,甚至饮食紊乱[10, 11];Helfert 和 Warschburger[9, 13]研究发现即使父母不消极评论子女 的体形,鼓励子女控制体重或体形与子女对自身体 像不满也呈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亲对 子女体像不满率为69.0%,其中期望子女变胖率为 28.6%、期望子女变瘦率为40.4%,这可能会对子女 形成体像不满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付连国等[14]研 究发现儿童自身体像不满率为77.1%,其中期望变 胖率为23.1%,期望变瘦率为54.0%,可见父母对子 女体像不满率略低于子女自身,主要体现在期望变 瘦率上,而在期望子女变胖率上却高于子女自身。 这可能与子女受西方文化、媒体、明星等关于瘦为美 的观点影响[15],而父母可能受胖为“福”、“富贵”等中 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偏爱或庇护等 因素有关[14]。
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均随年龄呈轨 迹变化趋势[12],表明不同年龄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 可能存在聚集性,如不考虑年龄因素利用全样本学 生分析父母对子女不同体像认知组间身体形态发育 指标的差异,可能会增加假设检验的Ⅰ类错误[16, 17]。 本研究在分层分析的基础上,将年龄因素作为第2 水平构建两水平模型,以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两 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期望子女变瘦”组男女生 体重、腰围、臀围、皮褶、BMI指标均高于“对子女体 像满意”组,“期望子女变胖”组男女生均低于“对子 女体像满意”组;而且“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与“期望 子女变胖”组男女生身高指标的差异均高于“期望子 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的差异,“期望子 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体重、腰围、臀围、 皮褶、BMI指标的差异均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 与“期望子女变胖”组的差异,提示儿童青少年身体 纵向、横向发育指标均与父母对子的体像认知有关, 但“期望子女变胖”的父母相对于“期望子女变瘦”的 父母而言可能对其子女的身高更为关注,相反“期望 子女变瘦”的父母对其子女身体的横向维度发育指 标可能更为关注。这与儿童自身体像认知与身体形 态发育指标的关联不同,付连国等[14]发现身高、体 重、腰围、臀围、皮褶等反映身体发育的横纵向维度 指标“期望变瘦”与“体像满意”的差异均高于“体像 满意”与“期望变胖”的差异,这也可能会成为促动子 女体像不满形成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按性别、学校(类型)分层分析发现,“期望 子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身体形态指标的 差异,男女生均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表明对于低年 龄子女,父母可能对其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更为关注, 可能与当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广泛流行[18],父 母更加关注肥胖问题,以及子女低年龄时更需要父 母关心(照顾)有关;也可能与儿童青少年自身生长 发育规律有关,如在低年龄时尤其是青春期身体发 育相对较快[19],更易引起父母对其身体的关注。研 究结果还显示,“期望子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 意”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均为男生高于女生, 这可能与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有关[18]。关于 “对子女体像满意”与“期望子女变胖”身体形态发育 指标的差异,在男生呈现为中学高于小学,女生呈现 为小学高于中学。这除了与儿童青少年自身生长发 育的特点有关,可能还受中国传统“重男轻女”观念 的影响,如到中学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开始减慢,对 于男生而言其体形仍较为瘦小,父母可能会更加担 心其成年期体格是否健壮,相继可能会考虑其婚姻、 生子、工作等相关问题,由此可能会更加期望其变胖长高。该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父母对子女体像认知 现状的分析未控制可能影响因素,这可能会产生混 杂偏移,研究样本对于外推研究总体可能还具有局 限性。
[1] Thompson AM, Chad KE. The relationship of pubertal status to body image, social physique anxiety, preoccupation with weight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females[J]. Can J Public Health, 2000, 91(3):207-211. |
[2] Cohane GH, Pope HG Jr. Body image in boy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 J Eat Disord, 2001, 29(4):373-379. |
[3] Labre MP. Adolescent boys and the muscular male body ideal[J]. J Adolesc Health, 2002, 30(4):233-242. |
[4] Shin NY, Shin MS. Body dissatisfaction,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in obese Korean children[J]. J Pediatr, 2008, 152(4):502-506. |
[5] O'Dea JA.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M]. 1st ed. London:Elsevier, 2012. |
[6] Espinoza P, Penelo E, Raich RM.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 and body image in a longitudinal pilot study of adolescent girls:what happens 2 years later?[J]. Body Image, 2010, 7(1):70-73. |
[7] Wasylkiw L, Mackinnon AL, Maclellan AM.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self-compassion and body image in university women[J]. Body Image, 2012, 9(2):236-245. |
[8] van den Berg PA, Mond J, Eisenberg M, et al. The link between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in adolescents:similarities across gender, age, weight status, race/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 J Adolesc Health, 2010, 47(3):290-296. |
[9] Helfert S, Warschburger P.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eer and parental pressure on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J]. Body Image, 2011, 8(2):101-109. |
[10] Schneider S, Weiss M, Thiel A, et al.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female adolescents:extent and correlates[J]. Eur J Pediatr, 2013, 172(3):373-384. |
[11] Michael SL, Wentzel K, Elliott MN, et al. Parental and pe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ody image discrepancy among fifth-grade boys and girls[J]. J Youth Adolesc, 2014, 43(1):15-29. |
[12] Studying group of Chinese national survey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Chinese national survey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report (2010)[M].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2. (in Chinese)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13] Helfert S, Warschburger P. The face of appearance-related social pressure:gender, age and body mass variations in peer and parental pressure during adolescence[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 2013, 7(1):16. |
[14] Fu LG, Wang HJ, Li XH, et al.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of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and body shape paramete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hin J Child Heal Car, 2014, 22(11):1174-1177. (in Chinese)付连国, 王海俊, 李晓卉, 等. 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关联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11):1174-1177. |
[15] Gaspar MJM, Amaral TF, Oliveira BMPM,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dissatisfaction with body image in children—a cross-sectional study[J]. Psychol Sport Exerc, 2011, 12(5):563-569. |
[16] Fu LG, Ma J, Wang HJ, et al.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physical func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multilevel analysis[J]. J Peking Univ:Health Sci, 2012, 44(3):359-363. (in Chinese)付连国, 马军, 王海俊, 等.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3):359-363. |
[17] Fu LG, Yang YD, Ma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arly menarche and physical fitness among adolescent girls in China[J]. Chin J Prev Med, 2013, 47(8):707-711. (in Chinese)付连国, 阳益德, 马军, 等. 中国青春期女生月经初潮较早与身体素质的关系[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8):707-711. |
[18] Ma J, Cai CH, Wang HJ, et al. The trend analysi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students during 1985-2010[J]. Chin J Prev Med, 2012, 46(9):776-780. (in Chinese)马军, 蔡赐河, 王海俊, 等. 1985-2010年中国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9):776-780. |
[19] Fu LG, Ma J, Wang HJ, et al. Influence of diet behaviors on heigh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a multiple level analysis[J]. J Peking Univ:Health Sci, 2013, 45(3):370-375. (in Chinese)付连国, 马军, 王海俊, 等. 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对身高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5(3):370-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