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徐越, 徐水洋, 吴青青, 王磊, 刘禾, 赵玉遂, 吕巧红. 2014.
- Xu Yue, Xu Shuiyang, Wu Qingqing, Wang Lei, Liu He, Zhao Yusui, Lyu Qiaohong. 2014.
- 浙江省2013年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 Smoking and secondhand smoking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2): 1343-1348
-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 35(12): 1343-1348
-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12.007
-
文章历史
- 投稿日期:2014-08-21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1]。浙江省3次死因回顾调查的结果显示: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WHO基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3]提出的MPOWER系列政策之一就是监测烟草使用,其监测数据可了解个体的烟草使用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态度,使控烟干预更加有效[4]。为此,2013年浙江省对15~69岁城乡居民的吸烟行为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调查样本来自浙江省45个监测点覆盖的监测人群,研究对象为15~69 岁常住人口(调查地区连续居住并生活≥6个月者)。
2. 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以浙江省11个市为单位,每市按照城乡分层,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PPS法),全省随机选取共45个监测点;以抽中的区(县)为单位,使用PPS法在每个监测区(县)内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50个家庭户(考虑到实际家中无人的现象较为普遍,扩大抽样到70 户);根据住户名单,按调查问卷要求进行家庭成员信息登记,最后采用KISH表的方法,随机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在实际操作中,可预先估计调查日期,通过预约确定调查人;完成调查的样本为13 408人,删去关键变量缺失的82例,用于分析的数据为13 326人(表 1)。
3. 调查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制订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吸烟、戒烟、“二手烟”暴露,以及烟草危害健康的相关认知等。
4. 评价指标:包括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戒烟率、“二手烟”暴露率,以及对主动吸烟、“二手烟”危害健康的认知等。①吸烟者:一生中曾经吸烟的成人;②现在吸烟者:调查时在吸烟的成人;③常吸烟者(每日吸烟者):调查时每天都吸烟的成人;④戒烟率:戒烟者在吸烟者中的比例;⑤“二手烟”暴露者:不吸烟成人中通常每周至少有1天曾暴露于燃着卷烟末端散发出或吸烟者呼出的烟雾者[5]。
5. 质量控制: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开展调查。质控员每天对问卷进行核查验收。建立数据库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删除吸烟部分信息完全缺失的个体。
6. 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进行双份录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职业特点以及不同地区人群的吸烟、被动吸烟等流行水平进行描述。由于调查样本的年龄结构与实际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有所不同,在分析中根据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性别结构进行了加权处理。 结果
1. 一般情况:实际调查13 408人,有效问卷13 326份,问卷有效率为98.39%。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57±13.20)岁;其中男性为6 678人,女性 6 588人;城市居民5 500人,农村居民7 766人;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33.45%)、高中/职高/中专(22.07%)、小学(19.33%)、大学/本科(16.61%);职业主要为农民(35.99%)、其他企业人员(16.09%)、其他(15.45%)以及工人(15.07%)。见表 1。
2. 人群吸烟总体情况:浙江省15~69岁人群总吸烟率为29.59%,现在吸烟率为22.92%,常吸烟率为19.38%。根据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6],推算目前15~69岁人群中吸烟者为1 289.65万,现在吸烟者998.76万,常吸烟者844.72万;男性和女性总吸烟率分别为52.33%和5.65%,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1.18%和3.69%,男性现在吸烟者的数量为920.36万,女性现在吸烟者为78.41万(表 2)。
人群各个年龄组的现在吸烟率不一,其中45~岁组成人现在吸烟率最高(28.47%),15~岁组最低(10.56%);男性中45~岁组最高(51.66%),女性中65~69岁组最高(4.62%)。不同文化程度者现在吸烟率存在差异,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者现在吸烟率最高(28.43%)。不同职业者的成人现在吸烟率也不相同,公务员最高(30.75%),学生最低(5.98%),教师(9.49%)和医务人员(10.92%)也比较低。农村居民(24.47%)现在吸烟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3)。
总体而言不同地区人群现在吸烟率不一,其中最高为湖州(29.59%)、嘉兴(27.71%)地区,最低为丽水(17.22%)、绍兴(18.12%)地区(图 1)。从图 2可见,男性现在吸烟率最高的地区是湖州(51.35%)、嘉兴(50.28%)地区,女性现在吸烟率高的地区为温州(6.04%)。
![]() |
图 1 2013年浙江省不同地区成人现在吸烟率分布 |
![]() |
图 2 2013年浙江省不同地区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布 |
3. 吸烟者戒烟情况:浙江省戒烟者人数为290.88万(6.67%),戒烟率为22.56%。现在吸烟者中40.19%有戒烟考虑,其中8.71%准备在1个月内戒烟,10.79%考虑在12个月内戒烟,20.69%考虑12个月后戒烟。被调查者愿意戒烟的烟民选择戒烟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是“靠自己毅力戒烟”(87.59%),其余依次是“选择自己购买戒烟药”(17.85%)、“拨打戒烟热线”(10.13%)、“去戒烟门诊”(8.04%)。被调查的现在吸烟者中有35.55%在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全省戒烟者数量为29.08万人,人群戒烟率为29.02%;戒烟者的戒烟时间不一致,其中9.69%为<1个月者,13.95%为1~6个月者,10.60%为7~12个月者,12.39%为13~23个月者,53.37%为≥2年者。在过去的12个月内到医院就诊的吸烟者中,有66.79%提到“有医护人员建议其戒烟”。
4. “二手烟”暴露情况:浙江省>15岁人群“二手烟”暴露者为2 276.77万(男性929.04万,女性1 347.73万);暴露率为67.90%(95%CI:66.73%~69.07%),男性为70.89%,女性为65.98%。各年龄段的“二手烟”暴露率不一致,其中25~岁组最高(72.95%);不同文化程度的“二手烟”暴露率中,不识字/少识字人群最低(60.22%);不同职业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为公务员(76.75%),最低为学生(55.05%)。见表 4。
在过去30 d内曾去过医疗机构、政府大楼或政府办公室、中小学校及在室内场所工作的被调查者中分别有27.68%、38.92%、30.21%和62.84%报告“看到过有人在室内吸烟”;不同职业场所“二手烟”暴露程度不同,依次为公务员(70.52%)、其他事业单位人员(69.05)、农民(65.36%)、企业人员(64.94%)、工人(63.78%)、医务人员(54.07%)、教师(49.28%)、学生 (38.79%)。
5. 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浙江省>15岁人群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卒中、冠心病、肺癌)的知晓率仅为31.52%,其中男性为32.23%,女性为30.78%;35~岁年龄组对主动吸烟认知最高(32.82%);大专/本科文化程度者对主动吸烟认知最高(36.20%);不同职业者主动吸烟危害的认知不一,其中医生最高(55.32%),教师最低(29.23%);城市居民对主动吸烟危害的认知(36.73%)高于农村居民(28.48%)。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冠心病、肺癌、儿童肺部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4.04%,其中男性为34.63%,女性为33.42%;35~岁年龄组对被动吸烟认知最高(32.82%);大专/本科文化程度者对主动吸烟认知最高(40.81%);不同职业者对主动吸烟危害的认知不一,医务人员最高(54.66%),学生最低(30.15%);城市居民对主动吸烟危害的认知(39.28%)高于农村居民(30.97%)。见表 5。
调查表明浙江省估计有1 289.65万(29.59%)成人吸烟者,其中现在吸烟者998.76万,常吸烟者844.72万;该水平低于2010年中国全球成人烟草调查的结果(现在吸烟率为28.1%)[7],其中男性现在吸烟率(41.18%)低于全国水平(52.9%),女性现在吸烟率(3.69%)高于全国水平(2.4%)。相对于浙江省2010年调查结果(28.08%)[8],人群现在吸烟率下降近5个百分点。分析浙江省烟草流行情况,农村居民烟草使用情况高于城市;北部平原地区人群现在吸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地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人际交往更为频繁,而吸烟已经成为我国人际交往中一种现象有关[9, 10];而温州地区女性现在吸烟率最高,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组人群烟草流行水平不一致。其中45~岁组现在吸烟率最高,可能相对于其他年龄组人群该年龄组经受的社会压力大而更易采取吸烟行为;公务员现在吸烟率最高(30.7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较2009年调查结果(33.21%)[11]下降幅度很小,医生、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也较2009年调查结果(医生现在吸烟率为19.27%[12],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5.02%[13])有明显改善。这与近年来开展的无烟医疗机构建设,教育部门建设无烟校园等干预活动有关[14, 15],提示可以通过无烟单位的建设,改善吸烟环境来改变个人的吸烟行为。
调查显示近4成的现在吸烟者考虑过戒烟,但是近9成的戒烟者选择的方法是“靠自己毅力戒烟”;这说明人群对戒烟服务需求非常大,但缺乏正确的戒烟方法,表明现阶段戒烟服务已不能满足人群需求,需改进。
调查还显示,“二手烟”暴露率(67.90%)略低于Xiao等[16]报告的全国调查结果(72.4%),表明“二手烟”暴露的流行现况依然严重,其中25~岁组暴露最高。有调查显示,各类室内场所中以室 内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高于学校、医院以及政府部门,并以公务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提示该人群是今后控烟工作的重点人群。
浙江省居民对主动、被动吸烟引起疾病的认知仅有三成,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肺癌的认知较高外,对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说明人群对烟草认识存在片面性。文化程度高者对烟草危害认知较高,其中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有研究表明[9, 10],吸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融入到我国的日常生活中。要想改变吸烟行为,首先需要提高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知;调查显示教师对主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不足30%,因此提高教师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不仅关系到教师人群,也关系到更大的学生群体。
总之浙江省15~69岁居民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状况严重,对烟草知识的认知不足。有研究指出知识发生改变后会逐渐改变社会的认同价值和社会氛围,继而在人群中改变其吸烟行为[17],因此有必要在人群中加大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传播的力度和深度,增加居民对烟草危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增加其对控烟策略的支持率,形成控烟的社会氛围。
(本调查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提供的技术支持及浙江省45个调查点现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谨致谢忱)
[1]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How tobacco smoke causes disease:the biology and behavioral basis for smoking-attributable disease.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R]. Atlanta (GA):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US,2010. |
[2] Pan J, Yu M,Hu RY,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malignancies induced life lost in resid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J]. Bull Chin Cancer,2010,19(7):458-461. (in Chinese)潘劲,俞敏,胡如英,等. 浙江省居民恶性肿瘤减寿分析[J]. 中国肿瘤,2010,19(7):458-461. |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R]. Geneva:WHO,2006. |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08:the MPOWER package[R]. Geneva:WHO,2009. |
[5]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lobal Adult Tobacco Survey(GATS) China 2010 Country Report[M]. Beijing:China Yangtze Three Gorges Press,2011. (in Chines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报告[M].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 |
[6] Zhejiang Provincial Population Census Office. Population census data in Zhejiang in 2010[M]. 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2. (in Chinese)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 浙江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
[7] Li Q,Hsia J,Yang GH. Prevalence of smoking in China in 2010[J]. N Engl J Med,2011,364(25):2469-2470. |
[8] Wu QQ,Xu Y,Guo YJ,et al. Surveys on tobacco use and related issues among adults in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Prev Med,2012,13(11):824-827. (in Chinese)吴青青,徐越,郭妤洁,等. 浙江省成人烟草使用及相关情况调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1):824-827. |
[9] Ding D,Hovell MF. Cigarettes,social reinforcement,and culture:a commentary on “tobacco as a social currency:cigarette gifting and sharing in China”[J]. Nicotine Tob Res,2012,14(3):255- 257. |
[10] Rich ZC, Xiao S. Tobacco as a social currency:cigarette gifting and sharing in China[J]. Nicotine Tob Res,2012,14(3):258- 263. |
[11] Xu Y, Xu SY, Wu QQ. Surveys on civil servants' smoking behavior and knowledge of tobacco control[J]. Zhejiang J Prev Med,2010,22(4):78-79. (in Chinese)徐越,徐水洋,吴青青. 公务员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78-79. |
[12] Xu Y,Xu SY,Wu QQ,et al. Status of doctors' smoking behavior and knowledge of tobacco control in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Health Educ,2009,25(8):577-579. (in Chinese)徐越,徐水洋,吴青青,等. 浙江省医生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8):577-579. |
[13] Wu QQ,Xu Y,Xu SY,et al. Status investigation on smoking behavior and knowledge of tobacco control among teachers in Zhejiang province[J]. Zhejiang J Prev Med,2009,21(6):3-6. (in Chinese)吴青青,徐越,徐水洋,等. 浙江省部分教师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6):3-6. |
[14] Xu Y,Zhang XW,Guo JX, et al. Impact evaluation of tobacco use prevention program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Zhejiang[J]. Chin J School Health,2007,28(5):418-420. (in Chinese)徐越,张新卫,郭俊香,等. 浙江省4所中学学生预防烟草使用项目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18-420. |
[15] Xu Y,Wu QQ,Xu SY,et 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moke- free intervention in 20 health institut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J]. Chin J Health Educ,2011,27(8):563-567. (in Chinese)徐越,吴青青,徐水洋,等. 浙江省20家无烟医疗卫生机构项目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563-567. |
[16] Xiao L, Yang Y, Li Q, et al.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in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2010,23:430-436. |
[17] Yang GH,Ma JM,Liu N,et al. Survey of smoking and passive smoking in Chinese population 2002[J]. Chin J Epidemiol,2005,26(2):77-83. (in Chinese)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