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Vol. 35 Issue (11): 1184-1185   PDF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11.002
中华医学会主办。
0

文章信息

王临虹, 王丽敏. 2014.
Wang Linhong, Wang Limin. 2014.
流动人口慢性病防制的关键是监测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the key to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alence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1): 1184-1185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 35(11): 1184-1185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11.002

文章历史

投稿日期:2014-7-22
流动人口慢性病防制的关键是监测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王临虹, 王丽敏     
100050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流动人口     危险因素     监测     预防和控制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the key to the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alence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Wang Linhong, Wang Limin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Key wor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Floating population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信息可提示人群中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 和发病趋势,从而提出预防和干预的重点领域。 2008 年全球约5 700 万人死亡,其中慢性病导致的 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3%[1]。我国疾病监测系 统死因监测结果显示,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 率为512.31/1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03%[2]。大量 研究证明,烟草使用、有害酒精使用、不健康饮食、缺 乏身体活动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 素。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3], 2010 年我国≥18 岁常住居民中超过半数男性现在 吸烟(53.3%),而吸烟者的戒烟率仅约为15%,在戒 烟者中成功戒烟率也很低(11.1%);饮酒者中过量饮 酒者占17.4%(其中危险饮酒率为8.1%,有害饮酒率 为9.3%);超过52.8%的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近 30%的居民红肉摄入过多(27.4%),约80%的家庭人 均食盐和烹调油的摄入量超标(分别为72.8%和 83.4%);业余时间从不参加锻炼的比例高达83.8%, 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身体。慢性病的患病情 况更不容忽视,我国成年常住居民中有五分之二为 超重/肥胖、近三分之一检出高血压、约十分之一检 出糖尿病,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在人群中广泛存在 行为危险因素,成为慢性病迅速发生和发展的隐患, 也为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敲响了警钟,为慢性 病健康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城镇化 率达到51.27%,根据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经验,未 来20 年中国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5~20 个百分点的 提升空间[4]。城镇化不断推进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 加,人口迁移和流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 年国内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 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 上的人口约为2.63 亿,其中流动人口(不包括市辖区 内人户分离的人口)2.21 亿,占全国人口的16.53%, 即约每6 人中就有1 人是流动人口,其中劳动年龄人 口占80%以上[5, 6]。如此规模庞大且迅速增长的流 动人口,也对慢性病防控提出巨大挑战。目前我国 尚未建立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不能系统提供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 状况;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流动人 口基本公共健康服务供给不足,慢性病相关信息缺 乏,且服务质量不高,出现了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控缺 位现象。在我国政府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目标的背景下,动态掌握我国流动人口慢性病 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制定慢性 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遏制慢性病 危险因素流行,实现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 移”和提供均等化公共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实践意义。

2004 年,在原卫生部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将我国成人常住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 监测列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在全国疾病监测点上每3 年开展一次现场调查。截 止目前,已分别于2004、2007、2010 和2013 年共开展 4 次现场调查,监测对象为成年常住居民,监测内容 为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膳食、身体 活动等)和主要慢性病患病及其控制情况等。通过 4 次常住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掌握 了我国成年常住居民吸烟、饮酒、膳食和身体活动等 行为危险因素,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 脂异常等生物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 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虽然自2010 年起,原国家人 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每年开展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 态监测调查,对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动人口的 就业收入、社会融合、生育状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 析[7];2008 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也在部分地区对流 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8],但 缺乏反映全国流动人口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 素流行状况的基础数据,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控的科 学证据不足。因此,2012 年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该调 查以全国161 个疾病监测点为基础,对部分流动人 口较少的监测点用该地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县(区)进 行置换,并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市各增加2 个 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区,最终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 个县(区、团)开 展了针对我国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 专题调查,获得了大量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 素的信息。

本期刊登的该组论文,是利用2012 年中国慢性 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经过深 入分析,描述我国成年人就业(18~59 岁)流动人口 吸烟、饮酒、膳食、身体活动等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 因素的流行状况,并与常住居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比较,初步分析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对慢性病发病、患 病的潜在影响,提出相关建议。笔者衷心希望本组 论文能为广大读者在我国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危险 因素研究方面提供参考数据,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 控策略和措施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供科学依据。本组论文数据还警示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和慢性病预防控制机构,我国流动人口年龄结 构虽趋于年轻,慢性病患病状况亦不十分严重,但慢 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广泛存在已成为未来慢性病发 生的导火索。因此,针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控制的有 效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生活 方式,控制吸烟,减少过量饮酒,减少食盐和食用油 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并创建支持性环境,将慢性病 控制的“关口前移”。

参考文献
[1] WHO.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R]. Geneva:2008. http://www.who.int/topics/global_burden_of_disease/en/.
[2]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eath Cause Data Set (2012)[M]. Beijing:Popular Science Press,2014. (in Chines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数据集201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
[3]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DC. Report on Chronic Disease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in China (2010)[M]. Beijing: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Press,2012:10. (in Chinese)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10.
[4] Ji S,Zhu ZS. Study of Population movement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urbanization[J]. Res Eco Management,2013(12):1-9. (in Chinese) 纪韶,朱志胜.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格局变动趋势研究——基于"四普"、"五普"、"六普"长表数据的比较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1-9.
[5]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ommuniqué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Major Figures of the 2010 Population Census[1] (No.1)[EB/OL]. http://www. stats. gov. 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in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6] Duan CR,Yuan Y,Guo J. The latest feature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J]. Northwest Population,2013, 34(6):1-9. (in Chinese) 段成荣,袁艳,郭静. 我国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J]. 西北人口,2013,34(6):1-9.
[7] Department of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for Migrant Population on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 Report on China's Migrant Population Development[M]. Beijing:China Population Publishing House,2013. (in Chinese)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8]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on Health Reform Issues in China, 2003[M]. 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4. (in Chinese)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社会学评估报告[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