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1198
2.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近年来,聚丙烯工业发展较迅速,特别在医药包装行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因聚丙烯可用来生产输液袋和输液瓶等,据调查常用的聚丙烯输液袋、输液瓶等占我国大容量输液产品30%~40%的市场份额[1]。PP粒料抗冲击强度差,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更差,不利于长久保存,为了提高塑料的抗冲击强度,一般会加入橡胶,增加其韧性。常用的增韧剂有SEBS、丁苯橡胶、乙丙橡胶、SBS等,它们与PP组成共混物以提高其韧性。其中SEBS是较常用的增韧剂。
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其丁二烯段被氢化饱和,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压缩变性、耐老化和力学性能。SEBS是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体[2-3],无需硫化即可使用的弹性体,符合美国FDA要求,理想条件下的SEBS被称为“橡胶黄金”,它作为改性剂对PP进行改性,是PP体系良好的相容剂,也是良好的增韧剂。SEBS与PP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耐老化,耐溶剂,质感好,可杀菌等优点,但在SEBS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单体、小分子等有害物质。有文献报道[4],SEBS和PP的共混物中,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韧性也相应增加,但混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晶度、拉伸强度和屈服应力会随之降低,因此共混物中SEBS的加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另外,聚丙烯输液瓶、袋属于高风险药包材产品,产品中添加的助剂通常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需严格控制限量,以免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因此,建立聚丙烯输液袋、瓶中的SEBS含量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目前,SEBS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凝胶色谱法和光谱法,表 1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至今尚未见测定塑料中SEBS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文献报道。
近红外光谱法受化学计量学快速发展的影响,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近红外光谱(NIR)区域(12 000~4 000 cm-1)是位于可见光的红光波段和中红外(红外)之间的区域。它可反映C-H、O-H、N-H、S-H等含氢基团振动光谱的倍频和合频的吸收信息,联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可快速无污染地完成定性定量的分析任务。该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方便,成本低,不破坏和消耗样品,不需要化学预处理等优点[5-8],本次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测定37批待测样品是否含有SEBS。该模型的建立便于聚丙烯输液袋和瓶中SEBS的快速定性鉴别。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建模样品:收集不含SEBS的PP粒料,涵盖4个厂家,5种牌号,作建模样品,见表 2。
验证样品: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牌号G1645,美国科腾)1批,自制PP与SEBS的混合物53批,作为验证样品,见表 3。
测试样品:现有PP输液瓶/袋37批,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牌号见表 4。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BRUKER,MPA),积分球光纤杯测样器,OPUS 6.5光谱工作站(德国BRUKER公司);薄膜制样机(Altas,斯贝克);电子测厚仪(广州标记包装设备有限公司,GH-D);万分之一Mettler电子天平。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制备 2.1.1 建模参考用PP膜的制备分别从5种牌号(STM866,ST612,R530,W331,RP260)的PP粒料中称取适量,置于不锈钢厚度垫圈内,加热加压制膜。热压温度为150 ℃,液压压强为5 MPa,热压时间为1.5 min。热压完成后,取出PP参考膜,膜厚约为0.2 mm。
2.1.2 建模验证用含SEBS的PP膜的制备分别取适量PP粒料(牌号STM866)和SEBS混合,控制SEBS的质量比例在1%~20%范围内,置于圆底烧瓶中,加甲苯80 mL,回流至全部溶解,冷却至60 ℃,边搅拌边加入甲醇120 mL,过滤混悬液,取沉淀物,低温挥尽溶剂,制成含SEBS比例为1%~20%的一系列混料。称取混料适量(质量同“2.1.1”项),在热压成膜条件(热压温度为150 ℃,液压压强为5 MPa,热压时间为1.5 min)下制膜,分别制得53批不同SEBS含量的PP膜(厚度约为0.2 mm)。
2.1.3 待测样品膜的制备称取质量同“2.1.1”项的37批待测样品,在热压成膜条件(热压温度为150 ℃,液压压强为5 MPa,热压时间为1.5 min)下制膜,制得待测样品膜和模拟样品膜(膜厚约为0.2 mm)。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2.1 光谱采集漫反射积分球加黄金背景扫描,硫化铅(PbS)检测器,波数为12 500~4 000 cm-1,分辨率为8 cm-1,扫描次数为32次。
2.2.2 特征谱段通过比较建模样品PP的光谱与验证样品SEBS的光谱,避开噪声大的谱段,选择6 051~5 970 cm-1和4 724~4 539 cm-1作为特征谱段。
2.2.3 光谱处理方法为了消除各种噪音信号和物理因素的干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可对光谱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经实验优化选择矢量归一化+二阶导数+13点平滑作为光谱处理方法。
2.2.4 定性模型的建立选择一致性检验建立定性鉴别模型,对34种聚丙烯输液袋和瓶可很好地鉴别,具体建模参数见表 5。检测下限的确定,见图 1。
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依据验证样品与CI线的接近程度确定,参见图 1。从图 1可见,接近CI线的验证样品中SEBS最低含量为1.07%和1.31%,即该模型能检测到的最低限度是1.07%和1.31%,由图中看出该限度接近阴性样品,如果检测下限定值比这小,模型会出现误判,出现假阳性样品,故检测下限定值应大于1.31%,可将检测下限保守定为2%。
2.2.5 待测样品测试将37批待测样品的光谱调入一致性检验模型中,进行定性检测。一致性模型CI阈值为3.4,待测样品CI值均不超过3.4,检测模型显示通过,表明该样品被模型接受,即样品未检出SEBS。从图 2看有34批待测样品接近CI线并在其附近,而有3批样品远离CI线。实验结果见表 6。从表 6看,前34批待测样CI值均小于3.4,实验结果为阴性,而后3批待测样CI值均超过3.4,实验结果为阳性。经与厂家m确认,样品35、36、37中SEBS的含量分别为6%、9%、11%,大于检测下限2%,一致性检测模型均显示未通过,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近红外光谱的采集方式主要有3种:漫反射、透射、漫透反射。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形态或环境,而选择适合的采集方式。通常固体采集方式为漫反射,液体采集方式为透射。本次试验的样品是厚度较薄的膜片,当光照射到膜片时,易穿透膜片而进入空气中,部分光信号会损失,而不能被检测器检测,因此本研究采用透漫反射采集方式,并在膜片上放置黄金背景,黄金背景可反射回来穿透膜片的光,积分球收集所有近红外光,最后由检测器检测。
3.2 一致性模型的选择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模式识别法,按照有无建模样品,可分为无监督模式(聚类分析)和有监督模式(距离判别)2种方法。无监督模式依靠光谱图的差异进行分类;有监督模式需要验证样品,通过待测样品光谱和建模样品光谱的差异,进行鉴别。有监督模式可分为ident定性测试、一致性检验、相关系数比较法。对于2类及其以上的建模样品可选用ident定性测试,而建模样品为一类时,可选用一致性检验、相关系数比较法,其中一致性检验模型简便且灵敏度高[9],适用于本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一致性检验通过比较待测光谱与已知参考光谱的相似程度,考察近红外光谱的偏差是否位于置信区间,常用于控制批间一致性。
3.3 建模谱段的选择一致性检验模型通过比较每个波长点的吸收度值,来比较建模样品和验证样品谱图的一致性。通过对光谱全波段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6 051~5 970 cm-1及4 724~4 539 cm-1范围光谱信息丰富。
3.4 谱图预处理方法的选择近红外光谱既包含了样品信息,也含有其他无关信息和噪声,如电噪声、样品背景和杂散光等[10]。在建模时,无关信息和噪声对光谱数据的结果处理会有影响,为了减小此影响,可选择矢量归一化法和导数化法。其中对于光纤路径长度的变化、光源强度的波动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用矢量归一化法校正[11],该法可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对于基线的偏移和漂移影响,可用导数化法进行校正,还可提高光谱的分辨率[12],且二阶导数法还可消除由颜色引起的光谱漂移[13],将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研究采用二阶导效果较好。平滑点也可消除误差改进实验数据,但平滑点数的选择也需要考察,不能过多,否则会使数据失真,通过比较平滑点数的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现本研究选择13点平滑效果较好,见表 7。
聚丙烯输液瓶和袋是由PP粒料吹注而成,不同厂家的吹注工艺和模具不同,得到的输液瓶和袋的厚度就有所差异,本研究选用透漫反射式采集光谱,其膜片厚度对所测谱图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会在谱图吸收度值上表现出来,实验时需消除此影响,但此种差异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难以消除[14]。谢兰桂[9]曾采用一致性检验研究过膜厚度变化引起的光谱间偏差,发现厚度较薄的膜经光谱预处理后光谱信号较强(见图 3-A),由于厚度对测试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将膜厚度控制在统一水平,可采用热压法,裁剪质量相同的聚丙烯输液袋和瓶,在相同的膜具条件下重新压缩成膜,但热压法只能将膜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压缩过程中实验条件是人为控制,大批膜的压缩,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人为误差,且环境温度的差异也会影响膜片的冷却时间。本次研究采用热压成膜法,将温度控制为150 ℃,液压压强为5 MPa,热压时间为1.5 min,所制得的膜片经电子测厚仪测得厚度分布情况(见图 4),总体膜厚度约为0.2 mm,通过谱图观察(见图 3-B)发现谱图信号差异不大。
本研究待测样品的原料有多种牌号,既可以建立单个牌号的一致性检验模型,也可建立多牌号的一致性检验模型用于定性鉴别。建模样品为单一牌号时,模型识别的灵敏度比多牌号模型高,但多牌号模型可同时检测不同牌号的原料,适用范围广,且模型可不断扩充调整[10]。本研究共选取了37批待测样品,其中有3批待测样品测试结果为阳性,一致性检验模型显示未通过,经与厂家交流知其SEBS的含量均大于检测下限2%,再次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近红外一致性检验模型测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1] |
张正辉, 谢云, 定天明, 等. 聚丙烯输液瓶中抗氧剂的提取迁移及含量测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9): 37. ZHANG ZH, XIE Y, DING TM. Extraction transfer and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nt in polypropylene infusion bottle,[J]. Asia-Pac Tradit Med, 2016, 12(9): 37. DOI:10.11954/ytctyy.201609016 |
[2] |
江明, 刘璐. 嵌段离聚物的制备及其络合和缔合性质[J]. 高分子学报, 1997, 36(4): 480. JIANG M, LIU L. Preparation of block ionomers and their complexation and association properties[J]. Acta Polym Sin, 1997, 36(4): 480. |
[3] |
柳伟锋, 江明, 吴奇, 等. SEBS的嵌段离聚物在溶液中的缔合行为[J].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36(4): 379. LIU WF, JIANG M, WU Q, et al. Association bahavior of block ionomer complexation of SEBS in solution[J]. J Fudan Univ(Nat Sci), 1997, 36(4): 379. |
[4] |
张德强. SEBS在透明聚丙烯中的应用及机理的研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ZHANG DQ.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SEBS on Transparent Poly-propylene[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10 |
[5] |
严衍禄, 陈斌, 朱大洲, 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257. YAN YL, CHEN B, ZHU DZ, et al.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13, 257. |
[6] |
张荣, 吴文娟.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 化工时刊, 2011, 25(9): 36. ZHANG R, WU WJ.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J]. Chem Ind Times, 2011, 25(9): 36. |
[7] |
方慧文, 曾爱民, 江小明, 等.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分析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2(5): 427. FANG HW, ZENG AM, JIANG XM, et al. Applic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in food adulteration detection[J]. J Food Saf Qual, 2012(5): 427. |
[8] |
高红秀, 金萍, 周玉岩, 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检测及定标技术简介[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3): 59. GAO HX, JIN P, ZHOU YY, et al. The principle,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ique[J]. China Sci Technol Inf, 2014(3): 59. |
[9] |
谢兰桂. 再生塑料的识别研究[D]. 北京: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011 XIE LG.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cycled Plastics[D]. Beijing: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2011 |
[10] |
褚小立, 袁洪福, 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04, 16(4): 528. CHU XL, YUAN HF, LU WZ.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pretreatment and wavelength selection in near infrared Analysis[J]. Prog Chem, 2004, 16(4): 528. |
[11] |
CINIER R, GUILMENT J.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sorcinol in aqueous solution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J]. Bruker Report, 1998, 11(1): 51. |
[12] |
SCAFISH F, PASQUINI C. Identification of counterfeit drugs using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J]. Analyst, 2001, 126(12): 2218. DOI:10.1039/b106744n |
[13] |
徐广通, 袁洪福, 陆婉珍.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0, 20(2): 134. XU GT, YUAN HF, LU WZ. Moder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J]. Spectrosc Spect Anal, 2000, 20(2): 134. |
[14] |
LAASONEN M, RANTANEN J.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for the fast identification of PVC-based films[J]. Analyst, 2001, 126(7): 1122. DOI:10.1039/b102901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