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Vol. 17Issue (1): 62-65   PDF   
DOI: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21.01.011
0

文章信息

罗建松
LUO Jiansong
福建省榕树害虫的2个新记录种
Two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pests of Ficus microcarpa in Fujian Province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 17(1): 62-65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2021, 17(1): 62-65.
DOI: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21.01.01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21-01-13
福建省榕树害虫的2个新记录种
罗建松     
永安市林业局, 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目的] 探究福建省危害榕树的昆虫种类。[方法] 在福建省三明(永安)、福州等地的公园、街道设置踏查路线并采集标本,开展榕树害虫调查。[结果] 发现2种取食榕树的福建新记录昆虫:黑点白蚕蛾(Ernolatia moorei)、六带桑舞蛾(Choreutis sexfasciella),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简要记述。[结论] 黑点白蚕蛾、六带桑舞蛾为福建省危害榕树的新记录害虫。
关键词榕树    害虫    福建省    新记录    
Two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pests of Ficus microcarpa in Fujian Province
LUO Jiansong     
Yong'an City Forestry Bureau, Yong'an, Fujian 366000, China
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types of insects that harm Ficus microcarpa in Fujian Province. [Method] Inspection routes were set up along with specimen collections in the public parks and streets of Sanming (Yong'an), Fuzhou, and other places to investigate the insects that harm F.microcarpa. [Result] Two newly recorded insects were identified that feed on F.microcarpa, namely Ernolatia moorei and Choreutis sexfasciella.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host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briefly described. [Conclusion] E.moorei and C.sexfasciella were confirmed to be two newly recorded pests that feed on F.microcarpa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Ficus microcarpa    pest    Fujian Province    new records    

榕树是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植物的总称,主要分布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共记录榕属植物99种,世界上6个亚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属种之一[1]。福建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适宜榕树生长,全省各地的公园、街道遍布榕树,主要品种包括:榕树(F.microcarpa)、小叶榕(F.concinna)、黄葛榕(F.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金榕(F.microcarpa ‘Golden leaves’)、高山榕(F.altissima)、橡胶榕(F.elastica)、垂叶榕(F.benjamina)、菩提树(F.religiosa)、琴叶榕(F.pandurata)等[2]。笔者对福建省三明(永安)、福州的榕树害虫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发现2种取食榕树的鳞翅目昆虫为福建省新记录种(截止2020年12月),分别对其形态特征、国内分布、寄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简单记述。

1 材料与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5月,每隔7~10 d对永安市及福州市的公园、街道踏查危害榕树的昆虫。将昆虫连同危害部位采集带回室内,成虫制成标本,幼虫放在养虫盒(规格17 cm×20 cm×8 cm)用新鲜的金叶榕嫩枝饲养,枝条基部用湿棉球包裹保鲜,2 d更换1次新鲜枝,直至成虫。室内观察并记录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鉴定,参考《福建昆虫志》[3]和《福建省昆虫名录》[4],对照《中国林业有害生物》[5],发现黑点白蚕蛾(Ernolatia moorei)、六带桑舞蛾(Choreutis sexfasciella)2种取食榕树的福建省新记录昆虫。两种昆虫采集于福建省永安市龟山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2.1 黑点白蚕蛾

该种与Ocinara moorei Hutton, 1865、Bombyx plana Walker、Ocinara apicalis Walker为同物异名[6],寄主为桑科植物[7],国内分布于云南、广东、香港、台湾等地[7-9]

2.1.1 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长13~17 mm,体长10~12 mm;雌成虫翅长21 mm,体长19 mm。体灰白色,胸腹部短小,腹端具黄毛。触角栉齿状。翅面黄白色,前翅前缘直,顶角钝圆;外线为细窄的波浪形纹,各脉纹处有黑色小点,近顶角上方有1个灰黑色大斑点;外缘灰黄色,缘毛污黄,近后缘排列3个褐色斑点。前、后翅反面色稍深,前翅顶角内侧黑点明显;后翅中室有小黑点,臀角内上方中线部位有黄褐色斑点。雌蛾体型较大,腹部较长,腹背具棱脊状的毛丛;雄蛾腹部较短,腹背中央不具棱脊状毛丛,尾部常向上翘起(图 1A1B)。

A.雌成虫;B.雄成虫;C.卵(20倍镜);D.幼虫;E.蛹;F.茧。 图 1 黑点白蚕蛾虫态特征 Figure 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oorei

卵:近圆形、扁平,表面光滑(图 1C),直径0.7 mm左右,厚度约0.2 mm。

幼虫:初孵幼虫头黑色,体表披原生刚毛,体背黄绿色,体侧褐色,各体节均有数根刚毛。老熟幼虫体背黑褐色,前胸背板有一黑色横斑;后胸与第1、第2腹节背面有一个“X”形黑色斑纹,第4腹节背面有2个白色斑纹(图 1D)。

蛹:淡黄色,长约11 mm,复眼黑褐色(图 1E)。

茧:长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图 1F)。

2.1.2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不详。2个采集点5—11月均可见幼虫。成虫具趋光性,一般雌蛾在上雄蛾在下或垂吊姿态进行交配。卵初产时呈乳白色,在树皮、小枝或叶背面成串排列,每列有上下2层相叠,17~25粒;有时产3列以上,每列堆叠3~5层。雌蛾1次产卵120~200粒,孵化前颜色变黑;孵化时,卵从侧面裂开,黑色幼虫钻出壳外爬到叶上取食,初孵幼虫群集取食叶肉。幼虫具有很强保护色,白天紧贴在树干或树枝上,夜间活动觅食。老熟幼虫化蛹前停止取食,在树叶、枝条或树皮缝上吐丝结茧,单个或多个无规则排列。

2.2 六带桑舞蛾

六带桑舞蛾又名暗色桑舞蛾,取食金叶榕、垂榕、榕树等,国内分布在台湾[9]

2.2.1 形态特征

成虫:小型,体长约4 mm,触角丝状,黑白相间。头胸背板黄色,前翅红褐色底,中后部具杂乱的黑色、灰色斑纹。翅面分布银蓝色线条,近基部有2列银蓝色的横带,第2列横带下方有黄褐色的山峰状纹,前翅中央的横带及近外缘的波状横带较明显。后翅为黑褐色,无其他翅纹(图 2A)。

A.成虫(30倍镜);B.幼虫;C.蛹(40倍镜);D.茧(30倍镜)。 图 2 六带桑舞蛾虫态特征 Figure 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sexfasciella

幼虫:老熟幼虫长6~8 mm,通体浅绿色,头部淡绿色(图 2B)。

蛹:初期浅绿色,羽化前变为褐色,长5~6 mm(图 2C)。

茧:梭形(图 2D),长9 mm左右,宽约3 mm。

2.2.2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多代,代数不详。幼虫在嫩叶的正面中间以丝连缀边缘做薄网,在薄网中取食叶肉,从叶尖开始取食,并排粪于薄网上。老熟幼虫以少量丝固定在薄网内结茧化蛹。2个采集点4—12月均可见幼虫、蛹和成虫;蛹期6~11 d,成虫寿命5~8 d。

3 讨论

通过查阅文献和搜索中国国家有害生物检疫信息平台(http://www.pestchina.com),发现我国记录危害榕属植物的害虫达300多种,以半翅目昆虫居多。据报道,福建省榕树害虫种类有90余种[3-4, 10-14]。随着城镇园林绿化中榕树应用的增多,榕树害虫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害虫种类也不断增加。本次调查发现了2种危害榕树的福建省新记录昆虫,应还有其他未发现的危害榕树的昆虫种类。由于黑点白蚕蛾和六带桑舞蛾在调查时为零星发生,室内饲养过程中往往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因此其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无法详尽观察,还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致谢: 中国科学院武春生研究员及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何学友教授级高工、曾丽琼工程师对本研究提供帮助,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林淑玲, 赵南先, 陈贻竹, 等. 榕树(Ficus)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在协同进化研究上的意义[J]. 生态学报, 2007, 27(10): 4278–4288.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7.10.039
[2] 林强. 榕属植物在福建省园林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1(4): 129–133. DOI: 10.3969/j.issn.1002-7351.2004.04.038
[3] 黄邦侃. 福建昆虫志: 第5卷[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 赵修复. 福建省昆虫名录[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林业有害生物[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6] HOLLOWAYJ D. The Moths of Borneo[M]. Kuala Lumpur, Malaysia: Southdene Sdn. Bhd, 1987.
[7] 朱弘复, 王林瑶. 中国动物志: 第5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8] 彩万志, 李虎. 中国昆虫图鉴[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9] 林义祥. 嘎嘎老师的昆虫观察记[M]. 台中: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5.
[10] 陈根富. 福州榕树害虫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的考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5(4): 86–89.
[11] 罗佳, 蔡子坚. 福州金山学区主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调查[J]. 华东昆虫学报, 2002, 11(2): 35–40.
[12] 邱俊英. 福州市园林植物害虫普查[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23): 165–167.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08.23.079
[13] 郑月琼. 泉州市榕树主要害虫鉴定及其为害特点[J]. 福建农业科技, 2010(4): 64–65. DOI: 10.3969/j.issn.0253-2301.2010.04.033
[14]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森林昆虫[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