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 Issue (1): 65-73   PDF    
话语语境、内容与方式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影响——一个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的检验
熊华军, 杨一鸣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 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探讨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创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从问卷调查入手,探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话语语境、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对教师话语体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均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三者之间均具有双向正向影响,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在话语语境与创新效果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据此,从拓展教学形式、构建话语体系、扎根核心原则、重视话语整体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思政课    教师话语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等院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供给者,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必须坚持“四为”方针,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主体,在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高校承担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声音相互交织或多或少会对青年学子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入国际舞台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文化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以“灌输”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显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亟待改革创新。值此背景,以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内在活力的路径,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为主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的属性研究。学者邱仁富从话语创新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是在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支配下,按照必要的话语规律和规范,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一种言语符号系统的创新实践活动[1]。学者邵宇也从属性角度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也属于话语实践活动,可理解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出发,对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载体等要素进行改造与革新,以便更好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话语实践活动”[2]

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特征及问题研究。学者们大多从教师话语的特征、因素、内容与意义以及话语权和话语力等方面探讨思政课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有学者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环境的碎片化、生活化和圈层化等特征,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话语要实现内在结构的自我调适与优化,创新话语体系,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和话语魅力,形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动态的良性互动[3]。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亲和力存在话语主体的表达力不足,话语内容说服力不足、话语方式的吸引力不足、话语语境的和谐性不足等问题,需要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4]。学者李建国探讨了现实中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存在的“话语权”与“话语力”结构性失衡的现象,“话语力”遭遇某种程度的遮蔽,提出要将提升“话语力”作为话语创新的新视域[5]

三是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的改进与构建研究。有关这方面内容较少,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的构建与提升、研究生思政课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学者王永友认为针对目前重政治轻科学、重理论轻现实和重研究轻大众等失衡现象必须构建集多种话语于一体的教学话语体系,通过有效的话语融合、话语创新和话语升华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体系的创新[6]。还有学者相对于本科生思政课而言,提出创新研究生思政课话语体系要完成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深度剥离,要实现对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提升,通过整合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方式和关注话语语境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7]。学者纪亚光从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为增进研究生思政课话语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理念,将研究生思想学习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有机结合;其次应理清其教学思路,以开展研究型教学为导向,突出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再次应改进其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专题授课、互动研讨、实践深化等途径,切实讲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8]

综观已有文献可以发现,近年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的研究愈渐增多,但多涉及对“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研究,而关乎“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研究却尚少。学者们分别从话语创新的本质属性(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话语语境)、话语体系的构建(普遍语用学要求——话语方式)以及教师话语的因素特征与话语力(话语伦理与道德——话语内容)等方面发表自身关切,旨在冲破原有思政课话语刻板低效的困境,而对于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创新的整体思考略显不足,特别是缺少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新时代为背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借鉴,从发放问卷入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相关问题。通过对当下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现状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力图从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中找到破解对策,以助力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进行话语创新,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真正的交往应该是自由、平等和开放的,双方是以增进理解和达成共识双向度的交往,注重主体间性。哈贝马斯基于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于两种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划分分别提出了两种交往行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交往行为者通过主体间性而达成一致的“理解”,在生活世界背景知识的交融中构成了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交往共识”[9]。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以先验的生活世界为基础(开始)、以经验的普遍语用学要求为工具(过程)、以超验的商谈伦理原则为准则(结果)在交往行动中所展开的,是以在主体间达成理解和共识为目标的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描述、传导、输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促进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意义系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实效的指向终端,其功能的有效实现,依赖于话语主体(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可通约的达成。而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主体关涉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及研究生,其核心要旨就是要增大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及研究生交往话语系统间的重叠面,扩大双方的共识域,实现双方可通约的达成,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因此,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引入本研究具有很大的适切性,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视域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可以为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资质。

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通过生活世界再生产、普遍语用学要求和商谈伦理原则三个层面,将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的着力点置于生活世界环境即教师话语背景(以下简称为“话语语境”)、有效表达要求即话语呈现方式的满足(以下简称为“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中伦理道德原则的遵循(以下简称为“话语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如下假设:

一是话语语境有助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思政课话语语境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创设的言说氛围与环境,指向主体间生活世界的话语语境是基于价值理性进行交往的开端,更有利于思政课话语内容与精神内核的表达以及话语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话语语境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

二是话语方式有助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的普遍语用学要求——话语的正确性、真实性、真诚性和可领会性为有效话语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原则标准,本研究也将研究生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有效性界定为以上四个方面并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话语方式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是话语内容有助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伦理道德原则是思政课教师传播思政话语内容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结合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将思政话语的伦理道德原则界定于伦理和道德两个方面。从伦理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伦理原则主要体现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守;从道德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道德原则主要体现于对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基于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原则的思政课话语内容表达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树人以及传递正向稳定价值观的使命。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话语内容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是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彼此显著相关,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需通过话语语境、话语方式、话语内容来实现,但此三者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的。话语语境是开端,划定了话语创新的场域;话语方式是过程,提供了有效话语创新的标准;话语内容是最终趋向,描述了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话语创新的价值取向,因此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都具有关联性并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话语语境与话语方式显著相关。

H5: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显著相关。

H6: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显著相关。

五是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三者间存在中介效应,语境创设为话语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提供了前提与开端,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是话语语境创设和核心内容传播的方式方法,话语内容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是话语语境与话语方式的最终趋向。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从生活世界的语境出发,以有效话语表达为准则,最终以强化话语发出者与接收者内心的道德伦理原则为结果,以期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效率与水平,实现主体间真正的交往行为,增强教师话语创新的效果。基于此路径,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7:话语语境、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与创新效果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

综上,本研究着力探究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话语语境与话语方式、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创新效果的链式中介效应。基于此,本研究初步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见图 1)

图 1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 问卷设计与检验

1.问卷设计。本研究根据理论基础并结合研究假设,对相关文献进行层层梳理,并根据前期已有调查的实际情况,经过多轮试测后的删减与修改,最终开发出了《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调查问卷》。此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统计,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在语境、方式、内容三个方面创新的基本现状及作为因变量的整体创新效果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从话语语境、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三个一级维度展开的调查。该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别包含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三个维度,共有50个题项。

关于话语语境维度,哈贝马斯强调交往合理性的实现与作为主体间由社会、文化和个性共同构成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交往者不可能走出其生活世界境域,他们本身作为诠释者凭借言语行为属于生活世界[10]。”并基于此分设社会、文化、个性、生活四个二级维度,有20个题项;关于话语方式维度,哈贝马斯认为判断一个交往或言说行为是否有效须要有事先满足有效性的判断工具,因此他提出了真诚性、真实性、正当性和可领会性这四个普遍语用学要求,并基于此分设正当、真实、真诚、可领会四个二级维度,有20个题项;关于话语内容维度,哈贝马斯认为应建立一种商谈伦理原则以规范交往或言说行为,改善道德标准以及伦理的混乱或缺失现象,并基于此分设伦理、道德两个二级维度,有10个题项。

2.预调研与问卷检验。目前,思政课是高校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各高校研究生。为初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预调研。预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其中,男生占23.1%,女生占76.9%。利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次可靠性统计分析KMO值为0.975,变量的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p值小于0.01,表明数据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存在因子结构,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 1)运用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到3个因子,得到3个变量50个题项总体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9.18%,说明各个题项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子结构符合预期,适宜继续开展研究。(见表 2)

表 1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 2 总方差解释
(二) 测量与分析

1.样本选取与正式调查。本研究正式调查中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硕士一年级与博士一年级的研究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数据收集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问卷812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748份。其中,男生问卷占比22.9%,女生问卷占比77.1%。

2.描述性统计。本研究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法对变量进行测度,话语语境、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三个变量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在话语语境四个二级维度的均值中,最高的是文化,达到4.031,最低的是个性,其均值为3.806,四个二级维度的标准差为0.660~0.791。在话语方式四个二级维度的均值中,最高的是正当,其均值达到4.131,最低的是真诚,其均值为4.038,四个二级维度的标准差为0.639~0.684。在话语内容两个二级维度的均值中,较高的是道德,其均值为4.262,较低的是伦理,其均值为4.250,两个二级维度的标准差为0.640~0.645。以上三个因子所有维度的偏度、峰度均在正负1之间,数据总体呈对称分布,标准差结果显示数据离散分布稳定。综合来看,变量均值远大于标准差,偏度接近于0,数值总体呈正态分布,适合做进一步的分析。(见表 3)

表 3 描述性统计(N=748)

3.信度分析。对正式调查最终选取的748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与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两个指标进行信度分析。本研究将最终得到的748份有效样本数据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 4

表 4 内部一致性系数与组合信度

表 4显示,问卷中的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远大于0.7,CR值(McDonald's omega系数)远高于0.6,可以判断问卷的可信度良好,证明题项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4.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在开展因子分析前,采用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值对问卷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问卷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结果见表 5

表 5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调查问卷KMO和Bartlett检验

利用SPSS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KMO为0.986,较测试阶段有显著优化,且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00<0.05),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一共提取出3个因子,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6.10%,且各题项因子载荷均在0.5以上,这证明各个题项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解释原变量的信息方面比较理想。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问卷的聚敛效度(AVE)以及区别效度等。平均方差抽取量(AVE)是计算潜变量对测量变量解释能力的平均值,AVE值越高则表示维度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AVE被用作聚敛效度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应该大于0.50[11]。问卷建构效度的另一个指征是区别效度,如果任一公因子AVE的平方根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相关,则量表的区别效度得以建立[12]。其中,计量经济学要求因子载荷为正值并且理想上要求大于0.6,测量模型中变量的SMC(R2)大于0.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 6

表 6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测量模型中各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6且显著,多元相关平方值均大于0.4,聚敛效度(AVE)均大于0.5,所有指标均优于计量经济学建议值。因此,根据以上信效度检验结果,可以认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支持后续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 理论模型检验

为验证研究假设,本研究根据构建的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话语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Mplus8.3软件编写程序并绘制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见图 2),构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潜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 2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影响因素二阶结构模型

本研究将数据导入Mplus8.3软件,针对初始假设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进行拟合,估计模型参数。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拟合指数符合评价标准,但模型拟合程度还有待提升。因此,本研究根据软件提供的M.I(模型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基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同一公因子内,如话语语境维度增加个性与生活(e3, e4)残差项之间的共变关系;话语方式维度增加可领会与真实(e8, e6)、真诚与正当(e7, e5)之间的共变关系。修正后的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如图 2所示。模型拟合结果及对模型适配度检验结果如下:CMIN/DF(卡方自由度比)为3.569,CFI为0.985、TLI为0.975,均远大于0.9表示比较模型拟合度优良,SRMR值为0.019,远小于0.1表示模型的绝对拟合度优良,RMSEA值为0.049,小于0.05表示模型拟合良好[13]。以上模型检验结果均符合参考标准,模型拟合情况良好且不拒绝原假设,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路径分析和假设检验。

本研究将数据导入Mplus8.3软件,针对初始假设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估计模型参数。经过多次建模与竞争性模型筛选,结果得出话语语境以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为中介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创新效果产生影响,建立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在话语语境与创新效果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见图 3)。修正后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如图 3所示。模型拟合结果如下:CMIN/DFCFI为4.651,CFI为0.979、TLI为0.964,均远大于0.9,表示比较模型拟合度优良,SRMR值为0.022,远小于0.1,表示模型绝对拟合度优良,RMSEA值为0.049,小于0.05,表示模型拟合较为优秀,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路径分析。

图 3 链式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 注:*p<0.05, **p<0.01, ***p<0.001;数据均为标准化路径系数。
(二) 假设验证

从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假设检验结果表可知(见表 7),所有变量的路径系数均为正数。在话语语境对创新效果的影响路径上,路径系数为0.543,且在0.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话语语境能够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假设H1成立。话语方式对创新效果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89,且在0.003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3),说明话语方式能够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假设H2成立。话语内容对创新效果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534,且在0.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话语方式能够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假设H3成立。在话语语境与话语方式之间的关系上,路径系数达到0.941,且在0.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话语语境与话语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双向正关系,故假设H4成立。在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路径系数达到0.889,且在0.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之间存在显著双向正关系,故假设H5成立。在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路径系数达到0.756,且在0.00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话语语境与话语内容之间存在显著双向正关系,故假设H6成立。以上实证结果显示,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的话语语境、有效表达要求的满足与伦理道德原则的遵循是影响话语创新效果的显著重要因素,且话语语境、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两两之间都有正向相关关系。

表 7 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假设检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Bootstrap法测算模型中存在的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在话语语境对话语创新效果路径中的中介效果,从中介效应模型标准化假设检验结果表可知(见表 8),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均为正数。利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样本量选择5000[14]。在95%的置信区间下,百分位数的置信区间话语语境对创新效果的直接效应置信区间不包含0,直接效应(c)标准化估计值为0.355且极其显著,说明直接效应存在,其他中介效应路径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均不包含0,表示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1(a*b)标准化估计值为0.601且极其显著,间接效应2(a*b)标准化估计值为0.568且极其显著,即链式中介效应存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显著,这是一个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1(a*b)在总效应中占比为0.601/0.956=62.9%,即话语语境作用于创新效果的效应有62.9%是通过话语方式起的作用,间接效应2(a*b)在总效应中占比为0.568/0.923=61.5%,即话语语境作用于创新效果的效应有61.5%是通过话语内容起的作用。综上,假设H7成立。

表 8 中介效应模型标准化假设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第一,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的话语语境对其创新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路径系数大于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这表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联系社会、蕴含文化、贴近生活和尊重学生个性的语境是教师话语体系创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良好的话语语境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将世界展现给学生,从而实现主体间实质性的交往,摆脱工具性的课堂生活与话语体系,提升思政课的效率与水平。

第二,话语方式对教师话语创新效果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话语交往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话语的有效性,这就离不开话语有效表达方式要求的满足。基于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要求——真实性、真诚性、正当性和可领会性——的话语表达是提高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的重要动力。

第三,话语内容对教师话语创新效果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达成交往的共识,我们还要规范交往行动,根据话语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交往的伦理原则,即在普遍话语表达有效的要求之上遵循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原则。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建设所需的道德人为目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与伦理原则。

第四,话语语境、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两两之间存在正向的双向影响。具体来看,话语语境是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的前提和开端,为话语的有效表达和话语内容提供场域;话语方式也是合理创设满足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主观生活语境的标准体现;话语内容则是话语语境和话语方式的最终趋向,增强思政课话语的语境氛围营造与有效话语的表达都是为了强化思政话语接受者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主体间基于交往理性的伦理原则。

第五,话语语境通过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为中介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创新效果产生影响。这表明基于此路径开展的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要充分重视有效话语表达要求的满足,应发挥话语真实、真诚、正当和可领会的标杆作用,在合适的语境,通过有效的交往与言说,强化主体间伦理道德原则的遵循,以达到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体系有效创新的结果。

(二) 提升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本研究针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1.拓展教学形式,创设适切话语语境。目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枯燥乏味的话语辞藻堆砌,单一的传输-接受式语境固化了思政课教师话语,学生通过教师灌输的方式获得知识,这对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降低了教师话语的表达与创新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多种语境,拓展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故事会、参观纪念馆、创意类知识竞赛与文化产品设计制作等教学方法,创设贴近社会、文化与学生个性生活的语境,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变为基于价值理性的,以达成共识传递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师生交往行为。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改善了原有思政课教师固有的话语框架,由课件在说话变成了教师在说话,继而带动教师与学生共同言说的交往互动,形成经验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

2.构建话语体系,规范话语表达方式。构建独立且稳定的思政课话语体系是传导、输送和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重要前提,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西方社会思潮,共和国思政课教师应更加重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立足自身从而面向世界。构建话语体系要满足有效表达的要求,要构建真实性的话语体系,即言说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是将客观世界中现存事态如其所是地描述出来;要构建正确性的话语体系,即话语表达方式要从规范的立场出发,共和国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此为根本立场进行言说;要构建真诚性的话语体系,即教师在言说过程中要充满真诚的情感与意愿,旨在情感与精神的传递表达,以真诚生动的色彩诠释话语内容;要构建可领会性的话语体系,即言说者所言说的必须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达成话语言说者与接收者相互领会。以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为媒介进行思政课内容的传递或转换,通过真实、正确、真诚与可领会的话语方式,融合日常生活场域中的元素与价值,引导学生从价值理性角度出发,正确看待问题,积极面对生活,达成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性的交往,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效果。

3.扎根核心原则,恪守话语内容价值。无论思政课教师创设何种语境,构建何种话语体系,都必须立足于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传播正向积极的话语内容,即共和国教师要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点吐故纳新、兼容并蓄,丰富思政课教师话语的内涵,强化学生内心的伦理道德准则。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话语创新的同时,可以回顾历史、关注时政,在遵循话语内容价值的基础上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融汇多种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大千世界带到学生面前。

4.重视话语整体,合理利用中介影响。话语语境、内容与方式三者同属话语整体,话语整体是它们三者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单纯的叠加与堆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话语语境、内容与方式各自的作用,还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从而发挥话语整体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不仅如此,话语内容与方式作为部分也影响着整体,话语语境通过此中介对话语创新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教师在创设话语语境的过程中,应考量到是否能够满足有效话语表达方式的要求以及是否遵循话语内容的内在价值这两个方面,从而实现话语整体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
邱仁富.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05): 96-102. DOI:10.14071/j.1008-81052010.05.015
[2]
邵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20: 20.
[3]
陈帅. 微交往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 34(11): 35-39.
[4]
木忆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提升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2021. DOI: 10.27466/d.cnki.gzzdu.2021.000375.
[5]
李建国, 杨莉莉. 从掌握"话语权"到提升"话语力"——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探析[J]. 民族教育研究, 2021, 32(05): 55-62. DOI:10.15946/j.cnki.1001-7178.2021.05.007
[6]
王永友, 史君. 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 24(2): 63-68.
[7]
王越芬, 季宇.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 26(7): 80-82.
[8]
纪亚光, 刘芳. 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23(2): 116-118.
[9]
梅景辉. 交往行为理论的现代性反思与建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生存解释学之维[J]. 世界哲学, 2018(04): 23-31.
[10]
艾四林. 哈贝马斯[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106.
[11]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 AMOS的操作与应用[M]. 2版.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227.
[12]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1): 39-50. DOI:10.1177/002224378101800104
[13]
Steiger J H. Structural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 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990, 25(2): 173-180. DOI:10.1207/s15327906mbr2502_4
[14]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 2005, 37(2): 268-274.
On the Influence of Discourse Context, Contents, and Method on Discourse Innovation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Based on a Chain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Test
XIONG Huajun, YANG Yim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abermas'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scours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new era.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starting from a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flluence of discourse context, discourse content, and discourse mode described in Habermas'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on the teachers' dis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The outcomes indicate that all the three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iscours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for postgraduates, and all the three have a bidirectional positive impact, with the discourse content and discourse style playing a chain mediating role between discourse context and innovation effect. Based on the stud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discours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new era from four aspects: expanding teaching forms, constructing discourse systems, "taking root" in core principles, and cherishing discourse as a whole.
Keywor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ers' dis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