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高层次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 是新思想、新知识生产的重要源头,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1]。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已从外延式发展转型为内涵式发展。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要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同时,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2]。因此,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先导作用, 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也是增强国际实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对研究生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以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生的视角剖析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义,对当前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新路径,具有其必要性和政策意蕴。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讨论首先要明晰“高质量”的涵义。学界对高质量的讨论集中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两方面。首先,在“高质量”判断的依据,加文(1984)认为高质量的特征是主观和个人的。即,对“高质量”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然而,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判断应以其核心要素的质量为依据。王晓漫等(2008)认为研究生培养条件各类指标影响着研究生质量[3]。周文辉等(2013)认为生源质量、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4]。有学者将高质量界定为一种状态,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内部的协调。郭月兰等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秀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拔尖人才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要求(2019)[5]。还有学者认为,“标准”对“高质量”判断有重要的影响,房剑森(2002)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应该是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等方面的统一[6]。
与此同时,有学者结合现状分析提出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因素。赵世奎等(2013)认为研究生教育在导师指导、课程设置、课题深广度、资助水平等方面尚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7]。胡春平等(2016)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国家政府政策、社会市场环境、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数量规模、研究生培养管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8]。刘焱(2012)通过内容分析,提出导师、生源、课程设置、实验调节、学位论文质量、教学方法、培养方案、科研项目等是比较重要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9]。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黄宝印等(2019)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要体现在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立德树人实践三方面的贡献[10]。钟定国等(2020)则指出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1]。刘自团等(2020)提出需要通过提高生源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健全保障机制, 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等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2]。付玉媛等(2021)指出通过战略管理、改革推进、物质支持、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博士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3]。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多是学者视角下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内涵界定。然而,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研究生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的缺位,证明该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逐渐丰富,我国正在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目标迈进。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之一。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研究生教育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应将主动满足研究生的教育期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研究生所期待的“高质量”教育有哪些特征?目前几乎没有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从研究生群体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概念的提炼。本研究将通过扎根理论,诠释研究生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为优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提供政策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本研究从研究生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剖析与界定,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研究生群体展开深入访谈,并结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特征,分析“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与要义。扎根理论是指研究者从实际观察入手,通过深入情景的方式获取资料和数据文献,最终通过文本间的分析与比较,将文本资料进一步抽象化,以取得理论性的核心概念与范畴,并试图归纳形成富有逻辑的新理论[14]。因此,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需要通过对资料自下而上进行抽象概念分析,进而逐步生成理论。
(二) 研究对象与工具本研究的被访者是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山西等地高校的61名研究生,围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深度访谈。据统计,访谈对象中,硕士研究生有37名,博士研究生有24名。被访谈对象所攻读学位的学科专业涵盖多学科类别,有助于丰富概念。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在广泛阅读文献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围绕“研究生高质量发展”设计了访谈提纲,并在预访谈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了正式访谈提纲。为挖掘更多的信息扎实研究,每位研究生的访谈时间在40~60分钟。
(三) 数据收集与编码我们对61位被访谈的录音进行文字整理,形成了10万字的访谈文本,并进行了编码处理。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式对访谈文本进行逐级整理分析,以获取“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表征的核心定义。
首先,我们使用逐行编码的方式对文本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贴标签,以从原始资料中生成最初始的概念。根据所访谈的文本内容进行标签、将同类的标签集中归类,最后形成概念的主要范畴。其次,通过主轴编码,对文本进行逐行分析后,建立各个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经对比分析后共得到15个主范畴,并根据范畴的相互联系最终提炼出6个核心范畴。这6个核心范畴是研究生眼中对“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描述,分别为“科学研究素养提升”“促进自我成长”“外部条件支持”“教育成果”“科研成果”和“特色差异”。再次,我们结合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联系,验证各个范畴之间的互相关联性,最终对主轴编码结果中形成的几个核心范畴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形成选择性编码。最终得出,在研究生眼中,“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四个主要范畴分别是:受教育者的能力期望、物质期望、贡献期望以及文化期望,形成了研究生眼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与路径模型,如图 1所示。
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强调了教育在实现自身价值中的作用,表现为能力期望和成就期望。除此之外,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是研究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生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条件保障构成了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要素。
(一) 实现自我认同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自我认同是指,研究生通过接受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各方面能力提升后,表现出的对自身价值的肯定。研究生通过研究生教育提高认知能力、研究能力、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来获得自我认同。认知能力是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研究生通过探索自身兴趣、提高自我意识,能够获得反思批判精神,通过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身,促进自我成长。研究能力是研究生个人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获得研究能力是研究生与其他层次教育的最显著区别,研究能力是在长期科研训练中逐渐获得的与科学工作紧密相关的能力,例如实证研究的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科学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是研究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解决国家科学技术关键问题的重要使命。
当前,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历史机遇。新的发展形势对新时代的研究生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如下希望“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15]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研究真问题,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产出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是实现研究生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是研究生自我认同的重要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居于所有需要的最顶层, 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研究生通过知识生产、科研训练等一系列过程提升了认知能力、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了自己对成长的期待,进一步触发自我实现,即需要层次的最顶层——成就未来,实现自己。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受教育者不再满足被动的接受教育,他们更希望获得具有参与感、成就感的教育体验。认知能力、研究能力、个人职业发展能力是现阶段研究生最希望获得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研究生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普遍提高,他们将个人发展同民族命运相联系,从简单的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追求转变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青春与力量,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我价值。研究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了各项能力,使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的同时提升自我认同感。
(二) 更高社会贡献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更高社会贡献的内涵两个维度,一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质量更高,主要表现成果在促进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方面的广泛影响;二是研究成果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显著成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二是社会价值。一个国家的社会教育作用旨在“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 使个人和整体的生活打成一片,使整体在每个个人的意识中得到反映”。[16]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在社会进步中发挥价值的大小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成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研究生主要通过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影响。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研究产生创新性成果,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对研究成果的接受和认可是研究生教育社会价值的体现。广泛的社会影响反应了社会对研究成果的接纳和认可,体现了研究者具备的良好的能力、牢固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探索能力等。研究生作为教育的结果,是教育高质量的体现。同时,能产出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也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体现。一些研究成果可以解决一项社会难题。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和他的团队由于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突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拉斯克奖评委、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青蒿素的发现“在人类的药物史上,如此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17]被访者认为,能产出如此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成果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人是社会中的人,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活动。教育与社会本身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阶段,所从事的研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工作、科研,产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成果,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社会属性的体现,更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证明。
(三)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所需的教育资源是指实施该阶段教育所需要的一切教育资源投入,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投入。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需要提升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在新时代的效用。教育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当中也指出,要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统筹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18]。其中,财力是指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促进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研究生发展需要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多渠道筹资体系和研究生奖助体系水平的提升,生均事业经费拨款提高也是提升研究生群体物质需求与培养的重要条件。加强高校在经费使用中的自主权,促进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经费使用率与效率是新时期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心。物力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等条件,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需要高水平教育物质基础资源的支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需要与时代并肩的优质师资队伍资源的保障。新时代一流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要保持规模的适度增长。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与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印度2010年以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18—2019学年注册研究生达到424万。我国在读研究生2020年底是314万。访谈中,在读研究生普遍反映“研究生特别难考,录取率非常低”。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462万,超过了2022届本科生毕业人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后,人民群众享受高层次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国家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物质资源保障与师资队伍保障,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四) 科学的评价制度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评价制度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各项考评制度。其中,招生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把握着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决定了该校的生源质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被访者认为,完善的招生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被访者认为传统招生制度是以学校需要为主体的招生制度,即学校依据自身的需要,制定选拔制度。而在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满足学校的招生需求,也要满足学生对高层次教育的追求。近年来研究生报考屡创新高,2022年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与2021年相比增长21.22%[19]。旺盛的教育需求下,如何多维度选拔出优秀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考验。除此之外,部分被访者关心研究生面试考试制度的制定。导师作为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选拔中有权选择符合自己招考条件的培养对象,但被访者也希望能在此环节给予更严谨的监督机制,保证学生有公平的选拔环境。
除此之外,被访者认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要有完善的学位授予制度。学位制度是国家或高等学校为授予学位和保证授予学位的质量,以及对学位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所制定的有关法令、规程或办法的总称[20]。90年代以后,我国为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逐渐下放了学位授予权,高校也逐渐自设学位点培养研究生。为保证高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标准的研究生,国家对在高校学位授权资格上严格把关。但对于研究生而言,能否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是研究生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校外评审基本上成为掌握研究生学位获取“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一方面,校外专家对本研究领域的论文是否具备评审资格无从知晓。另一方面,对评审结果的申诉十分困难。为了尽快拿到学位,一些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不得不向评审意见妥协。被访者认为,评审意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研究,扮演着提升研究质量的功能,而目前评审制度,可能会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
四、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研究中,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研究生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基于自身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期望提出的。高校作为研究生学习、成长的土壤,既是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又是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环境的营造者,与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在高校层面,就需要高校转变发展观念,推进制度完善和改革工作。
(一) 从“培养”学生到“培养好”学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为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严谨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作用除了确保培养环节的规范外,还将培养通过阶段划分的方法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起指向作用,决定了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核心价值。
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学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从“培养”学生转向“培养好”学生。“培养”学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培养”学生是以社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社会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培养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培养好”学生是将研究生培养成健全的人,强调教育对人的塑造。“培养好”学生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培养目标,即以研究生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好”学生的培养思路是通过教育使研究生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社会生存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这种思路的人才培养有更多能力回应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成长需要,教授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探索、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寻找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促使研究生将研究扩展到更广的空间,产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二) 从搭建大平台到用好大平台研究生阶段与本科生阶段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研究要以研究团队、研究项目、专家资源等为依托。因此,研究生高质量发展与研究平台建设和使用有着紧密的关系。
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研究平台的作用,从搭建大平台到用好大平台。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需要用好平台。研究平台不仅是大学培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学科评估、学科建设等活动考查和建设的重点。一些高校为提升学校建设水平,花费很多心血和资源在建设平台上。“大”平台的“大”字已体现平台资源的富集,也就是说对于一些高校而言,研究资源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这已经满足了平台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仅有资源的集合并不能使其在人才培养中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有大平台还要用好大平台。需要学校做好资源管理工作,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研究平台开阔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开发研究潜力,增强研究能力。
(三) 从提高评价标准到提升评价效果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在对评价对象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把握。研究生教育正在从规模化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为保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高校不仅在教学环节的要求提高,例如,教师的入职门槛提高,导师评聘的要求提高;对实验室设施的完善性和设备的性能要求提高等,还提高了对学生的生源质量和学位授予、毕业条件的标准。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提高评价标准,不断加码,真的可以满足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吗?
高质量发展阶段,评价制度改革不仅要体现出对培养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还要对“标准”的内容有新的认识,从改变思想认识的层面,思考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判断不能停留在过去。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研究,加深对研究生教育阶段,教育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促进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既要鼓励研究生创新也要有适切的评价手段对成果的创新性和价值进行研判。否则,评价体系无法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适应,就很有可能限制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评价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成了“作茧自缚”。
[1] |
王战军, 马永红, 周文辉. 研究生教育概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 9.
|
[2] |
洪流. 树立一流目标强化内涵建设推动江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5): 6. |
[3] |
王晓漫, 王宗萍. 研究生培养条件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实证分析[J]. 教育科学, 2008, 24(2): 4. DOI:10.3969/j.issn.1672-6022.2008.02.002 |
[4] |
周文辉, 李明磊. 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教育研究, 2013, 34(3): 59-65. |
[5] |
郭月兰, 汪霞.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2): 6-11. DOI:10.3969/j.issn.2095-1663.2019.02.002 |
[6] |
房剑森.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J]. 现代大学教育, 2002(02): 15-19. |
[7] |
赵世奎, 李汉邦, 沈文钦. 北京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6): 153-157. |
[8] |
胡春平, 刘斯伟, 许烨婧.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6): 106. |
[9] |
刘焱. 基于内容分析的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7(4): 40-44. |
[10] |
黄宝印, 王顶明. 探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7): 1-4. DOI:10.16750/j.adge.2019.07.001 |
[11] |
钟定国, 王璞, 刘选会, 等. 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 高教学刊, 2020(5): 22. |
[12] |
刘自团, 汪雅霜.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江苏高校的多案例分析[J]. 高教探索, 2020(10): 35-41. |
[13] |
付玉媛, 周楠. 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协同推进[J]. 山东高等教育, 2021, 9(2): 58-63. |
[14] |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4): 58-63.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习近平: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02)[2022-05-24]. 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zyjh/202009/20200902999544.shtml.
|
[16]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118.
|
[17] |
赵永新. 屠呦呦: 一生倾情青蒿素. 人民网[EB/OL]. (2017-07-09)[2022-05-24]. scitech. people. com. cn/n1/2017/0109/c1007-29008491. html.
|
[18]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 (2013-04-19)[2022-05-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
|
[19] |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各地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历年考研报名人数[EB/OL]. (2021-12-01)[2022-05-24]. https://www.eol.cn/e_ky/zt/common/bmrs/.
|
[20] |
王战军. 学位制度实施四十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