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 Issue (6): 10-17   PDF    
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王耀伟a, 侯怀银b    
a.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太原 030006;
b.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太原 030006
摘要: 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即服务实践需求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探寻自身学科逻辑以推动成熟化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形成、完善学科建制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规范化建设;在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即聚焦重大问题以演绎归纳生成学术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并扎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呼唤多角色主体参与以打造学术共同体;在立足中国本土立场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即推动适度借鉴与自主创建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1]进入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更是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之路上。2020年7月29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2020年9月4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都已明确提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问题,需要厘清新思路,完成新任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发展结构、方式、动力、评价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挑战,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须在学科专业调整升级、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着力。[2]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亟需研究生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呼唤研究生教育学的建设。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学重要的内在构成,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必然要求将其“三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学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并为更广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提供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内容、范式和方法;而且有助于通过科学理论指导,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内涵,推进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

鉴于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如何建设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研究者应给予关注并去研究。已有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对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群提出不同的设想和观点。研究者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学元研究,还对如何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和如何进行知识生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鲜有对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学术界尚缺少对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当前的研究是不够的。基于现状,我们应聚焦如何建设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开展研究,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建设。

在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中,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成了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学建设的重点;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是维系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纽带,是研究生教育学建设的关键。在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背景下建设研究生教育学“三大体系”,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夯实学科体系这一基础、抓住学术体系这一重点、把握话语体系这一关键。

一、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

研究生教育学既作为复数形式的学科群总称,又是单数形式的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学。因此,其学科体系既可以在广义层面理解为研究生教育学的若干研究领域以学科形式所构成的结构系统,又可以在狭义层面理解为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学中以学科内容为基础所构成的结构系统。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包括两大要素,一是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二是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

随着研究生教育学被重视、研究生教育实践在多方面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得以开拓和丰富。针对研究生教育学专门性、实践性、研究性特点,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性、不成熟和不完善性特点,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要以实践为导向,服务实践需求,探寻自身学科逻辑,进行研究反思,并完善学科建制,推动学科体系规范化。

(一) 服务实践需求,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实践的现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科学研究领域,攻破重大难题,解决“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大批的高层次人才,这对研究生教育实践提出了要求。服务与指导好研究生教育实践,亟待加强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

完善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系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完整的分支学科系统将囊括研究生教育学所涉及到全部方向和领域,在此基础上的每一门分支学科建设都在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发力。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不同研究领域,可以将研究生教育学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由研究生教育学内部分化而来的学科,即研究生教育学专门学科,如研究生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德育论等;第二类,以研究生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在方法、理论等层面交叉形成的学科,即研究生教育学交叉学科,如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研究生教育心理学等;第三类,对研究生教育学自身研究所形成的学科,即研究生教育学元学科,如研究生教育学史、元研究生教育学等。

以上学科构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系统,在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进程中,既要以研究生教育学为本来立场,推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又要关注各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从学科发展历史看,研究生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得以萌芽,在90年代中期起步[3],目前进入了成形并持续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等一直是受到关注并持续形成学术成果的分支学科,而研究生教育哲学、元研究生教育学等则发展相对较慢。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研究生教育实践走向深入,要求各分支学科能随之发展,在研究范畴内对各自研究对象,对研究生教育实践发挥好解释、指导、预测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到不平衡问题,并去合理解决。

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包括纵向发展进程不均等和横向联系和综合的缺乏[4]。在纵向层面,发展缓慢的分支学科,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空白领域,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以实践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引领,开展对薄弱学科的研究,从平台载体、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分支学科建设,以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在横向层面,研究生教育学各分支学科建设者应正确认识分支学科间关系,以学术研究为学科间沟通桥梁,开展各分支学科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建设工作。

解决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需关注到研究生教育学元学科,这类学科是研究生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元”(meta-)表示更高水平的认识层次,强调反思。[5]研究生教育学元学科是一类对自身进行研究的学科,旨在揭示出学科之为学科的规定性体现。学科的独立性、科学性、成熟化、规范化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科去反思自身,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科内在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推动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学走向成熟、自主与自觉。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范畴、学科功能等内容有持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二) 探寻自身学科逻辑,推动成熟化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形成

任何一门学科,都蕴含有边界清晰、范畴明确的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学科知识内容。使研究生教育学受认同,首先应解决自身学科内容清晰性、学科体系明确性问题,应着手处理好与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成独特性的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内容,并使之不断成熟化。

1. 厘清研究生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内容

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大体包括高等教育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主体论、活动论、质量论等方面[6],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高等教育问题。在当下,对比高等教育学关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聚焦高深知识的学习和传承,研究生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在学科体系建设中更凸显研究生教育实践活动,更聚焦于高深知识的生产和研究,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知识学习与科学知识研究的统一。如果完全照搬高等教育学学科内容,易将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各级各类教育混同,部分高等教育学理论无法有效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为避免不同学科内容范畴模糊或重合,须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同高等教育学进行严格区分,尤其要重视突出研究生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学位制度、质量评估等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科内容。

2. 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内容生产与更新

与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划分明确边界的研究生教育学,其学科内容尚处于讨论与建构阶段,距理论成熟与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仍有较大距离,如作为学科内容呈现载体的《研究生教育学》教材,其内容主要聚焦研究生学位申请和培养过程展开,仅有薛天祥的《研究生教育学》将研究生教育的概念、本质、功能、结构、基本规律、原则、目的和途径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呈现[7]。尽管如此,在关于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文章中,不乏有创新观点值得肯定。在学科内容建设部分,或提出重视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教育系统规范研究[8],或提出重视研究生个人的微观层面研究与囊括研究生教育战略与政策等宏观体系研究[9],或提出开展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招考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质量评价研究以及战略规划研究[10]等,这些均为建设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提供了有益支持。

借鉴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尝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起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内容,纵向上包括宏观国家层面、中观学校层面和微观师生层面的学科内容,横向从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生教育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建立一个覆盖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系统,其中具体的学科内容仍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应避免盲从于高等教育学的框架,而要从研究生教育实践规律本身出发探寻自身的理论逻辑,进而构建学科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建设。

(三) 完善学科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规范化建设

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其建设都不是无序进行的,不能由建设者随意发挥,应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内进行,即存在学科建制的约束。完善学科建制,将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规范化建设。具体而言,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1. 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是一门学科得以创立并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居中作用,部分省市成立的研究生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等组织机构也在实现自身职能中贡献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力量。但这股力量仍不够大,应推动从中央到地方和高校,建立起完善的三级研究生教育学组织机构。在其中,我们既要推动将整体的研究生教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组织机构建设,又要推动将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组织机构建设,二者同为重点。

2. 做好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设置、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和研究方向设置工作应是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应在现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设置交叉学科这一层面做文章;逐步在全国建立起相当数量的研究生教育学学位点;更加努力地推动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建设,从专业方向和特色、学术骨干和带头人、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支撑和学科文化等方面着手,改变学科专业设置稀少的局面;将基础性研究方向与特色研究方向相结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使得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更为成熟和完善。

3. 加强研究生教育学内容载体建设

呈现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载体主要是教材体系。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讲,对研究生教育学的科学分类,形成了相对应的研究生教育学教材体系,如《研究生教育史》教材、《研究生教育经济学》教材等。没有研究生教育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成效不足,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无法得到有效支撑。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是一致的,没有研究生教育学教材体系,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鉴于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的联系,我们应在开展教材内容研究、探索教材改革创新中加强研究生教育学教材体系建设,以此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

二、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

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以研究生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系统,由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以及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研究活动(如学术平台和资源、学术氛围、学术研究方法)等要素组成。其中,高质量、原创性学术理论的不断形成、反思与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高质量、原创性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来源于研究生教育实践,研究生教育实践推动着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的形成,使学术体系建设更为扎实,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更加催促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加快融合。我们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要时刻聚焦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应以解决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的重大现实需求为生成学术成果的根本导向,以演绎归纳相结合为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思维方式,以吸收汲取应用教育学之外的各学科成果为学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途径,以形成学术共同体为主要建设形式,多主体、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建设工作。

(一) 聚焦重大问题,形成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成果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理论研究,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建设,要时刻聚焦研究生教育重大问题进行,包括新时代下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研究生导生关系、研究生教育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供需预测与结构调整、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探寻与揭示、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破五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生教育良好学术风气的打造、信息技术时代线上与线下研究生教育融合等。在社会变革中我们把握好时代问题,以学术研究形式回答和解决好时代问题,旨在实现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创新完善,建设好研究生教育学,使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

学科的发展方向应该坚持双重的价值规范,把发展的焦点会聚在科学系统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社会需求的交汇点上。[11]这启示我们在聚焦重大问题基础上演绎归纳相结合开展学术研究。一方面,应坚持合理演绎,以保证逻辑性,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发展。教育学的学术理论具有一般性和通识性的特点,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包括高深知识创新度高、操作性强,受教育者自主性强,社会服务更受重视等,已有的教育学学术理论,如教育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对研究生教育的阐释未能抓住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如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合理演绎理论知识,摆脱简单的理论移植,而使这种教育形式在理论逻辑自洽下得以运行,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方面。另一方面,确立问题意识,从研究生教育实践出发进行科学归纳,将研究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升华成理论,具备可操作性,实现研究生教育学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不论是研究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还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均有内在的、共性的运行逻辑,我们要掌握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进而形成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随后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升华、生成理论,并付诸实践,以检验成效,加以推广,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体系,从而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方法的合理应用。

(二) 拓宽学术视野,扎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

研究生教育实践广泛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中,从学科门类看,哲学学科有研究生教育,理学学科有研究生教育,工学学科有研究生教育……这些研究生教育实践因学科知识生产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学科性质看,人文社会科学重视培养研究生的逻辑历史观、理论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自然科学重视研究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培养和技能训练等。现有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是将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本质、目的、价值、规律等。不同学科特点不同,我们不仅要讨论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理论,而且要结合不同学科形成不同学术理论来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

研究生教育学是关注整个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学科,建设的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不仅要研究教育学学科下的研究生教育问题,而且要研究各学科下的研究生教育问题。以学术著作为例,据笔者目力所及,1949年后各学科研究生教育概论类著作和各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类著作仅71部,部分学科无此类著作。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术理论仍有很大的进取空间。我们要拓宽学术视野,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扎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获取实践理论,为研究生教育学在各学科中学术理论的生成奠定基础。

形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关键在于改变传统观念,做好跨学科研究。要吸收好,借鉴好,应用好各学科的学术理论,将其作为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的宝贵资源,使部分学术理论成为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的思想来源。仅靠研究教育学著作、教材、论文,易使思维固化,同时,跨学科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要形成吸收自然科学成果的意识,应用数理统计、模型建构、人工智能等来整合研究生教育知识,分析研究生教育实践,丰富学术理论。在跨学科研究中要找准学科研究方法的切入口,不能对所有学科理论的借鉴应用搞一刀切,如哲学观和史学理论对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侧重自然不同,重点在于根据研究问题,使之为我所用,这些都需要具体学科具体研究。

(三) 呼唤多角色主体参与,打造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

强化理论实践融合以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表现在研究队伍建设中,则是依靠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管理者、实践者等多角色主体共同作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者、行动者,形成合力,承担起研究生教育学建设责任,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形成高质量、原创性学术理论成果,投身研究生教育实践,打造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者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应在以下三点上努力。

第一,结合实际,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不只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还应有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实践者的全程参与。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各学科教师、决策者、执行者,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研究生社会实践载体中的工作者,他们不仅作为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参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理论研究的工作者,以及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者、行动者。

广大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者、行动者开展行动研究,在直面并解决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实践具体问题中理解研究生教育学,发掘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能够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注入动力,同时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国家大力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者、行动者应结合自身实际,以大中小学、家庭、社区为载体开展行动研究,进行教育实验,创新研究生教育形式与内容,发现研究生教育问题,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改善研究生教育实践。培养研究生人才的高校层面应加大投入力量,以建设工程为依托,以项目课题为抓手,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研究活动。

第二,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实践研究。研究生导师是开展实践的又一重要群体,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类型的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实践会形成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的研究生培养心得,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期间,会主动创新教育形式,因材施教,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实践与体验进行系统反思,会升华为个性化的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通过国内外导师的交流沟通,生成有助于共生型师生关系建立、研究生培养成效改善的有益成果。

第三,重视研究生的自我体验与反馈。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研究生在读研阶段的学习、科研、生活、工作等,都是研究生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应成为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探索的来源。广大研究生都应自觉成为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的一份子,通过对自身科研生活的反思,对实践进行反馈,成为研究生教育实践的行动者,推动自我教育进程。

三、立足中国本土立场,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

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是在交往过程中对研究生教育学的全部学术成果进行言说的言语表达系统,其要素包括研究生教育学的言说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等)、言说内容(概念、范畴、表述等)和言说形式(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图像语言、视频语言等)。

国家间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人才培养的导向不同,开展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也会存在差异,由实践催生了不同的研究生教育理论,在中国大地自然生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从大教育学视野看,每个教育领域都应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言说研究生教育学中国话语,即阐释研究生教育学概念、清晰研究生教育学范畴、传播研究生教育学表述来争取研究生教育学的中国话语权。争取话语权要求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即建设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在研究国内的同时关注国外,研究好国外,适度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经验,并不断自主创建属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成果;要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自信,去突破西方话语,言说好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更要通过概念、范畴、表述的打造去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从而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

(一) 在适度借鉴与自主创建的统一中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

对国外研究生教育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国外得以占据国际研究生教育话语主导权的原因,以此来镜鉴国内,做好研究成果的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对建设中国语境下的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是必要的一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对中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现状问题和经验进行充分了解,以寻求自主创建话语体系的路径,这是更为必要的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一门初步发展起来的学科来说,借鉴是有益于学科建设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历经长期发展,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延续性强,使得学科分类和制度建设上更加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便有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分。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经验中要注意到“批判性地引进”,只有适合国情需要,才会有所成效,形成系统理论,搞全盘照搬、拿来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研究生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经验也应是值得我们去借鉴比较的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国际比较和研究借鉴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去言说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和研究生教育实践成果。

当前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已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引进建设的背景目的大不相同。虽然西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在教育学的任何研究领域搞盲目推崇与移植都不可取,以西方话语为尊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体系的当下是不妥当的。从研究生教育学中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看,研究者将国外研究生教育领域学术成果(以英美为主)引进到了国内,这一引进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而当代的成果引进已与21世纪前仅仅介绍国外情况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启示已明确提出了要为我国所用,这是我国研究者已树立起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本土创建意识的表现。我国研究者达成的共识在于要在中国语境下言说研究生教育学,建设中国话语体系,那么不论是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还是研究生教育实践都应刻上中国烙印,引进借鉴只是形式,自主创建才是内核。明晰并处理好适度借鉴与自主创建的关系,为坚持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打下了基础。

(二) 在坚持文化自信中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

有研究者指出,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甚至是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在其高等教育研究中,并没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教育也没有成为一个研究领域。[14]而在中国,不仅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而且研究生教育学已伴随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东风乘势而起。在现实背景下,我们已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在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学中国话语权的提出,“既来自中国自身发展的诉求,更来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国的呼唤。”[15]我们如何强化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色彩,在把握当代中国和国际两个大局中将研究生教育学对国际言说,传播出去,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范围内争取研究生教育学的中国话语权,以实现广大研究生教育学建设者和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亟待思考并付诸行动。坚持文化自信,言说好研究生教育学,具体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 在传承和创新中国教育传统中言说好研究生教育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虽萌芽于清末,其历史无法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较,但作为代表学养的称号以及侧重研究学术的教育制度,在中国文化史或教育史上也并非无迹可寻。[16]这种培养高深知识的教育思想传统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中国教育传统是形成研究生教育学的丰富而重要的资源,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中提炼、深化、传承和创新中国教育传统,以此来形成并言说蕴含中华优秀文化特质的研究生教育学,形成国际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中国风格,是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研究生教育学中应对中国教育传统进行“接着讲”。

2. 在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中言说好研究生教育学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7]我们应充分言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下的研究生教育成就,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实践案例,在国际范围里进行推广。随后持续推动这些实践成果升华为理论,在此基础上去充分言说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发挥解释力、预测力、指导力、主导力的研究生教育学学术理论,形成国际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中国特色。

3. 在彰显马克思主义本色中言说好研究生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天然底色。没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的研究生教育学是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彰显马克思主义本色将使研究生教育学形成在国际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中国气派。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去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并言说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在传播、反馈和完善理论成果中推动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力使研究生教育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 在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中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

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是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国际认知体现了国际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认识和感知;国际认同体现了国际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认可和赞同。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为了能在获得国际认知和认同中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实现研究生教育学中国经验和方案的国际传播和推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研究生教育学的力量。

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要推动提炼研究生教育学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研究生教育学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中国研究生教育学能够有理说得出、说了传得开,增强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国际影响力。

1. 提炼阐释研究生教育学标识性概念

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往往是不同群体交流首先使用的工具。在中国语境下创生的研究生教育学的概念,是中国智慧和文化在国际的集中展现。我们既要对已有尚未明确、清晰的研究生教育学概念进行解析阐释,如“研究生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又要从研究生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中提炼新概念,如“研究生教育强国”“科研育人”等。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生教育学概念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言说表达,由概念建构起逻辑自洽的思想体系,进而传播好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理论成果。

2. 打造形成研究生教育学范畴

我们要基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史和研究史梳理清晰研究生教育学范畴,并在中国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延伸研究生教育学范畴。如《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五位一体”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18],其中作为监督和评价主体的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因为与研究生教育直接相关而纳入研究生教育学范畴中,作为中国对国际言说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经验的一部分。还有学位制度、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等内容同样在研究生教育学的范畴之中,在言说内容之中。我们要把握好研究生教育学范畴,使研究生教育学的言说内容更为丰富、完整、清晰、条理。

3. 传播推广研究生教育学表述

我们既要将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成果形成可理解的表述,又要用可接受的形式进行表述。如高校探索实施研究生教育模式所归纳形成的特色案例和理论(“基础学科‘FIRST’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19]“‘3I·4C’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20]等),我们要抓住这些理论内容的核心特征,将其转述为国际语境下的表述,并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合理表述,使这些内容的意义价值能够凸显出来,为国际所认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实现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国际话语言说,以凝聚中国智慧,反映中国特色理论内容的话语表述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注释:

① 数据统计自读秀数据库, 以各学科或“研究生教育” “硕士”“博士”等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统计。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综述[EB/OL]. (2020-07-28)[2021- 07-2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_2020n/2020_zt15/zongshu/202008/t20200813_477865.html.
[2]
洪大用. 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新主题、新担当[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9): 1-9.
[3]
侯怀银, 王耀伟.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研究: 历程、进展和趋势[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6): 23-29.
[4]
侯怀银, 王霞. 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 教育研究, 2006(4): 28-32.
[5]
侯怀银, 时益之. 我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探索: 历程、进展和趋势[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2): 50-56.
[6]
侯怀银. 高等教育学[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8.
[7]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学[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
叶绍梁.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下)——试论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体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9): 9-14.
[9]
王战军. 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范畴与构建理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5): 1-6.
[10]
王传毅, 杨佳乐, 刘惠琴. 研究生教育学之学科建设: 路径、进展与方向[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3): 53-59.
[11]
胡志刚, 李喜先, 郭湘洪, 等. 论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4): 48-50.
[12]
丁钢, 侯怀银, 谭维智, 等. 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问题与路径[J]. 基础教育, 2021, 18(1): 13-39, 2.
[13]
张志洲.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J]. 红旗文稿, 2012(13): 4-7, 1.
[14]
李安萍, 陈若愚. 论研究生教育学的本土化取向——基于国内外高等教育期刊载文分析[J]. 教育探索, 2021(2): 88-93.
[15]
张雄.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 2019(5): 13-17.
[16]
周洪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59.
[17]
王战军, 周文辉, 李明磊, 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169.
[18]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 (2014-02-12)[2021-07-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402/t20140212_165554.html.
[19]
余同普, 邵福球, 银燕, 等. 基础学科"FIRST"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8): 42-46.
[20]
刘宁, 沈妍, 赵红星, 等. 知识生产模式Ⅱ视角下"3I·4C"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11): 45-5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Academic and Discourse Systems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WANG Yaoweia, HOU Huaiyinb    
a. Institute of Marxist Philosophy,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b.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academic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an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the authors advocate that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construct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on th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i.e., we should serve the practical need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ranch disciplines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explore the own discipline logic so a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ature postgraduate pedagogy discipline contents, and improve the discipline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pedagogy discipline system.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academic system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ed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e., we should focus on major issues when we deduce, summarize and generate academic achievements; we should broaden academic vision and stick deep in the field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call for more people in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cademic community.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based on the domestic position of China, i.e., we should promote utilization of both appropriate reference and independent creation, adhere to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strive for international 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Keywords: postgraduate pedagogy    disciplinary system    academic system    discours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