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 Issue (3): 8-14   PDF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分析
马永红, 张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0191
摘要: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是指研究生学科目录内涵、演化逻辑、特色、功能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方式。研究生学科目录在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主要功能,指出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遵循的理论和实践两条发展逻辑,归纳出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并指出有意义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可以通过学科建设实现教育规律,通过学位授予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科学研究牵引社会方向,通过符号表征构建研究生国际教育话语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学科目录    作用机制    研究生教育强国    

学科是人们发明的用以认识世界的一个概念性和制度性的工具[1]。制度化学科的出现源于学科制度化的需求,现代大学语境下的学科除知识的分类外还具有制度、评价、审美、传承的属性。伯顿·克拉克指出: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科为中心[2]。在研究生教育系统中,所谓的学科是依据知识的逻辑对现有知识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划分的规范性类别,实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分类[3]。学科在规范教育管理与经济生产共识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5]。由此,以学科为视角分析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需要,学科目录有多重划分标准。如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20年发布最新版学科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旨在组织、收录和公布全国中学后教育机构开设的学科专业,是典型的统计型学科目录[6]。德国联邦统计局定期发布的学科目录按照学生学习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分为两种,即服务于“学生和考试统计”的《专业群、学习范围、学习专业目录》,以及服务于“人员和岗位统计”的《专业群、教学与研究范围、专业领域目录》。印度在政府、市场、高校三重逻辑的影响下,形成双目录发展模式,即学科专业分类目录和学位授予目录,发挥统计和规范双重作用[7]。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所采用的学科目录指的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此外不同的行业部门根据需求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代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学科目录。随着我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弘远目标逐渐明确,“双一流”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渐展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合规律性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任务愈来愈迫切。合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仰赖科学的学科目录。我国关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讨论一直持续,因此梳理研究生学科目录内涵、演化逻辑、特色、功能,揭示研究生学科目录如何在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发展过程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及社会背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廓清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生成及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挖掘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主要有1983年《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199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和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四个逐步完善的版本。从第一版起,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确定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三级架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二级学科的规模呈下降趋势(表 1)。

表 1 我国历次学科目录中包含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数

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产生、调整始终遵循着社会实用性的逻辑。198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1983年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产生于对知识、人才极度渴望的年代,伴随着我国学位制度的产生而建立[8],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确立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级体系,形成了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1983年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制定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据此批准、审核了第一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按此目录招收、培养博士生。随后的历次调整都是在第一版学科目录确立的架构上增、删。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0年版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不仅顺应了国家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科技发展需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90年版研究生学科目录难以完全适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版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增加到89个,基本规范和理顺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减少到386个,扩宽了研究生培养口径,对于适应我国研究生培养现实与发展方向,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同时增加了《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年版研究生学科目录首次改变了原有三级架构,大大增加一级学科数量,未公布二级学科,扩宽了研究生培养口径,体现了扩大高校培养自主权的新理念,同时响应了社会对复合人才的强烈需求。

我国至今仍不定期更新学科目录[9],2018年4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官网发布了更新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共有四处更新:第一,在工学学科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第二,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第三,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更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第四,设置“中医”专业学位。2020年7月,第三十六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交叉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成为新的学科门类[10],这是对以往我国在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探索自设交叉学科[11]的重要变革和突破。

二、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内涵界定及内在矛盾

研究生学科目录理论上是计划体制的产物,但在实际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各国均制订了类似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文件。各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在设置原则、形成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但均具有一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特点及内在矛盾,这些特点和矛盾抽象出来的统一体实际就是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相结合的研究生学科目录。

(一)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内涵界定

学科目录是中国授予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领域的分类目录[12]。研究生学科目录既是对知识的一种划分,也是我国开展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工作的一项基础建设[13]。研究生学科目录是以培养研究生为中心的一系列规范,指明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宽口径、时代性的特点。

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反映了人类对现有客观事物发展和规律的认知与把握。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发展和规律认识与把握的缩影,学科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制度化映现,研究生学科目录集中归纳了学科的发展。因此,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人类对客观事物发展和规律的认知水平与把握程度,具有科学性。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科学性,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共同认知与约定俗成的规格,另一方面展示了人类认知世界的知识体系。由于客观事物发展和规律不断变化和深入,科学的研究生学科目录亦需要不断调整、丰富、甚至重构。

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规范性是指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清晰、学科口径宽窄适宜、各学科间的关系明确[14]。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学科体系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三层次: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层次与层次之间是上、下设关系,每一层次的内涵、外延基本确定。同时我国现行的二级学科采取高校自设的方式,为新兴学科进入研究生学科目录预留空间。各学科间的关系基本明确,体现在一级学科相对独立,具有稳定的研究对象或领域,其下所设的二级学科各有侧重,相互配套。

按较宽口径设置学科是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对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年来学科建设实践的经验。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新领域、新科技层出不穷,最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复合性、创新性。研究生学科目录按较宽口径设置学科利于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学科预留空间,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变化、工作性质变化的综合性人才。知识具有迁移性,由此决定了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人才,能在更宽松的氛围发展,能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多年来,我国学科建设的经验表明,学科设置口径较宽,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大量涌现,学科设置口径过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乏力。

时代性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内在规定性。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时代性是指学科目录总是反映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会停止发展,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缩影的学科目录同样不会停止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内涵、内容、作用不断深化,其形成机制也不断现代化。另一方面,一蹴而就的研究生学科目录是不科学、不规范的。依据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新的研究方向逐渐成为显学,旧的研究方向逐渐被融合或替代。因此,符合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兴学科将会逐渐出现在研究生学科目录中,甚至占据重要地位。这同时表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内在矛盾

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15]。”矛盾蕴含在一切事物中,研究生学科目录同样内含着矛盾,矛盾是促使其发展的根本动力。研究生学科目录在调节内部与外部、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研究生学科目录内部与外部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研究生学科目录自身的合理性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同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研究生学科目录需要积极发挥响应、指导和引领多重作用。研究生学科目录内、外部矛盾表现为,社会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一个一成不变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容易滞后于社会环境的发展,从而导致其内、外部不平衡。因此,需要通过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其自身的科学性是内因,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根据,社会环境是外因,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条件,二者在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

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其重要矛盾。研究生学科目录是庞大的学科分类体系,因此制定过程中的首要原则是学理性,即按照知识的体系划分。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学科不仅以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得以出现,同时以复杂实际问题为研究支点,以问题域引导科学知识的网状聚合,学科发展逐渐由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公民社会、虚拟网络共同参与[16]。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愈来愈关注实践发展和制度变革,因此,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制定不仅需要以已有的学理为依据,还需要以实际应用为依据,为未来学科体系的调整、优化提供新的空间。研究生学科目录在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矛盾的过程中得到完善。

研究生学科目录国内与国际的矛盾是其重要矛盾。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制定以本国的历史、现实为前提,因此往往带有本国的特色。但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教育管理规则的互认成为趋势。国际主流学科目录以生成性、统计性为主要特色,国内学科目录兼具统计性,但指导性的特色更为显著。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国际化将不仅有利于我国与他国教育管理的交流、互认,更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国际学科目录的发展方向,扩大教育话语权。

三、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基本功能重思

学科目录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其基本功能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走向。不同国家学科目录的功能不尽相同,美国学科目录的功能是收集、统计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17]。英国从2002年开始,高等教育统计处与大学招生委员会这两个机构通过协作发展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学科专业分类体系(the Joint Academic Coding System,简称为JACS),起到自上而下的调控功能[18]。我国现行目录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19]。各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在设置原则、形成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别较大,但均应具有学位授予这一基本功能。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同样应具有学位授予功能,同时在实际实施中表现出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符号表征等方面的功能。

(一) 学位授予功能

学位授予功能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基本功能,指高校或科研院所根据研究生学科目录给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颁发不同门类的学位。研究生学位分硕士、博士两级。获有学士学位者,曾在大学或独立学院研究院或研究所继续研究两年以上,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得由该院、所提出为硕士学位候选人;硕士学位候选人经考试合格,并经教育部复核无异者,由大学或独立学院授予硕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20]。学位授予通常按学科门类进行,按学科门类授予学位有利于毕业生能够在学科对应较为广泛的行业中获得就业机会、进行就业选择,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位授予与招生、培养、就业紧密联系,因此研究生学科目录在学位授予的基本功能上,演化出招生、培养、就业的功能。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是一脉相承的过程,皆以学科目录划分的学科为依据,以此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二) 科学研究引导功能

科学研究引导功能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行为价值功能。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研究生学科目录应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养成学术规范提供标准化范式。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习惯、研究方法、话语体系不尽相同,研究生学科目录对学科的划分基于不同的研究体系和管理目标,从而促进研究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研究生接受规范的学术训练,使科研工作更灵活、高效。另一方面有助于不同学科范式之间的理解、交叉,从而促进科学研究健康的发展。其二,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弹性应成为培养综合人才、创新人才的抓手。研究生在熟悉、掌握本学科研究规范的基础上,需要在学科交叉和结合中寻求突破。学科是人为划分的,在现有任一学科层级都可能产生新的学科萌牙和发展延伸,从而促进科学研究发展。譬如依据现行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各培养单位可以自设二级学科,体现了二级学科的灵活性、可变性,实质上是鼓励根据学科发展现状以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和交叉组合。二级学科为新出现的学科预留发展空间,为其成长为一级学科开辟道路。研究生学习期间更多强调在基本了解一级学科的基础上,可依研究兴趣开展多种探索性的科学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往往孕育着新兴学科的萌芽,这样形成的二级学科往往代表新出现的学科取向,承载着新出现学科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新出现学科发展的趋势。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所“自主审核单位”,实质上是以文件的形式隐喻了一级学科的自主设置权,具有较大社会适应性、覆盖面广且有所突破的学科方向,可以以一级学科的形式进入学科目录进行自设和建设。由此,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科学研究功能得以体现,研究生可以更少受到已有学科规制的固化影响,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自由探索,逐步自我构建具有很好适切性、发展性的学科体系。

(三) 学科建设功能

学科建设功能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理论价值功能,指研究生学科目录是学科划分、设置、调整及配置资源的重要参考,规范的、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生学科目录有助于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首先从宏观视角看,研究生学科目录具有直接强化现有学科规范的功能。研究生学科目录最直接的功能是学科划分、设置、调整,从而影响研究生教学、科研、培养、学术交流,进而强化现有学科规范,促使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的发展,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其次从微观视角看,通过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来增加学科建设的多样性。研究生学科目录通过设置交叉学科,或者弱化学科之间壁垒,给予学科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思维、发散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进而为学科建设提供多重视角和思路,增加学科建设的多样性。

(四) 符号表征功能

符号表征功能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延伸功能,是考察一国学科建设、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窗口。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教育思想的表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体来讲,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内涵着对研究生开物成务、建功立业、修齐治平的殷切期冀以及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的谆谆教诲。此外,研究生学科目录是国际教育比较的重要文本依据,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名片。全球化是不可逆的趋势,无论各国如何形成研究生学科目录,各国研究生教育总是在交流、比较、借鉴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可比性的、体现共识的学科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符号表征功能得以体现。

四、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作用机制

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根本出发点在于通过规范、合理的分类,促进学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但在实践中,研究生学科目录不可避免地给学科发展造成诸多规制和壁垒。如根据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划分方式进行学科评估,或资源分配。研究生学科目录只是在既定时间内从一种角度出发进行的学科分类,难以全面体现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以此为标准判定学科的发展情况具有时效性、相对性。而片面强调基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学科评估结果,僵化地指导学科建设,势必将割裂学科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使学科成为固化的大学组织[21],不仅降低了学科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更异化了学科本身的发展逻辑。因此,有必要构建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图 1),揭示研究生学科目录内涵、演化逻辑、特色、功能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方式,以促进学科目录更加开放、动态,及时调整,发挥比较优势、规模效应,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 1 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图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遵循着理论和实践两条发展逻辑、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发挥作用,通过学位授予标示高质量人才结果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的应然之义,通过学科建设优化教育体系,通过科学研究牵引社会方向,通过符号表征构建共享的研究生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是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弦外之意。在其现实维度上,研究生学科目录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实施人才培养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学科目录在理论逻辑方面逐步厘清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并顺应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体现了人才培养规律。研究生学科目录在现实逻辑方面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并逐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未来维度上,研究生学科目录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研究生学科目录在实践逻辑上含有预测之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沿着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趋势演进,研究生学科目录既逐步牵引社会发展方向,又可能发现某些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完成试错行为。研究生学科目录在理论逻辑上是教育制度的缩影,具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教育全球化已甚嚣尘上,研究生学科目录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彰显国际融合特征。

(一) 立足学科本源,发挥着深入阐释教育规律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立足学科本源,发挥着深入阐释教育规律的作用,这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的基础。阐释教育规律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命题,研究生学科目录紧紧围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从现实维度出发,沿着理论生成逻辑,深入阐释教育规律。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教育的发展有着自身深刻的规律,把握好教育规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前提。研究生学科目录有利于厘清学科的归属、分类、划分、分级,深入挖掘学科的根本性,不断阐释教育规律。学科的发展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必要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出发点会形成不同的学科。学科基本上根据不同的出发点划分为两大类,即以培养人才为本和以科学研究为本。以培养人才为本的学科更具稳定性、系统性,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宗旨。以科学研究为本的学科更具动态性、前沿性,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为宗旨。研究生学科目录在以下几方面阐释了教育规律:第一,社会与教育的辩证规律。社会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影响社会的发展。研究生学科目录应体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但研究生学科目录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起到积极的反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第二,人与教育的辩证规律。人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人的创造力可以依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划分为艺术能力和科技能力,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制定始终把“人”放在首位,尊重人的创造能力,因此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应力图全面地涵盖促进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学科。

(二) 立足于中国现实,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精英人才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立足于中国现实,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精英人才,这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的核心。研究生学科目录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精英人才,研究生学科目录立足于中国人才培养现实,从现实维度出发,沿着实践逻辑,不断为国家输送精英人才。

学科目录是高等教育的基因,可直接反映出高等教育培养了何种人才。在我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语境下,高质量研究生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与国家发展战略、前进方向的匹配度高。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学科目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学科目录可以调整、增加、减少相关学科,以达到输送与国家需求对口的人才。学科目录还可以通过改变某学科的层级,或采取单列特需项目等方式,强调该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重点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其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着眼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制度,旨在优化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三) 面向新时代需求,发挥社会发展方向牵引作用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面向新时代需求,发挥社会发展方向牵引作用,这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的方向。研究生学科目录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同时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牵引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研究生学科目录面向新时代需求,依照未来维度,沿着实践逻辑,发挥越来越强的社会牵引作用。

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时代在变,研究生学科目录必定在变。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下,不成熟、不完善、试验性的研究生学科目录被动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滞后性,而成熟的、完善的研究生学科目录在一定程度上牵引时代的发展方向。研究生学科目录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因此,随着教育愈来愈深刻地影响到国家发展,学科目录牵引作用愈来愈深刻。研究生学科目录的社会发展方向牵引作用体现在:第一,学科目录的热点,往往会体现或创造行业热点。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调整、变化总是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尤其是热门学科的人才培养,往往牵引和支撑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研究生学科目录有集聚资源的作用,进入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学科易得到快速成长,会在该学科领域快速集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政策资源,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满足时代需求。

(四) 着力构建共享的研究生国际教育话语体系

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应着眼于话语体系构建,所形成的中国模式,将会发挥引领世界发展的作用,这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作用机制的保证。研究生学科目录通过构建完整的、自洽的研究生国际教育话语体系,依照未来维度,沿着理论逻辑,散发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符合教育规律的研究生学科目录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影响力。在国际上,虽然学科目录有不同的形成路径,如统计型的自下而上路径、指令型的自上而下路径,但不同国家学科目录的学术基础具有共识,总会在一定时期形成共同的学术话语体系,加快学科尤其是新共识学科发展。我国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动态的眼光制定研究生学科目录。我国的研究生学科目录愈来愈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并逐渐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国研究生学科目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随着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力度不断加大,研究生学科目录为微,中国教育模式为著,见微知著,我国学科目录的科学性和解释力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理解、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学科的境况与大学的遭遇[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138.
[2]
[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诸, 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87.
[3]
马永红, 张飞龙. 学科整体主义与多元学科发展逻辑[J]. 大学与学科, 2020(02): 58-67.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20-02-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9-11.
[6]
张炜.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目录2020版的新变化及中美比较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1): 59-64.
[7]
鲍嵘, 潘闻舟. 印度学科专业分类与学位授予双目录模式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09): 93-99.
[8]
王战军, 翟亚军. 关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3): 63-66.
[9]
王战军.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0年(1978—2018)[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22.
[10]
教育部.将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EB/OL].[2020-08-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1]
德吉夫. 高校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关联特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6): 92-97.
[12]
秦惠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20.
[13]
梁传杰. 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1): 35-37+46. DOI:10.3969/j.issn.1004-3667.2007.01.012
[14]
赵沁平.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5): 10-12.
[15]
毛泽东.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766.
[16]
马永红, 刘润泽.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发展逻辑探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0, 41(03): 42-51.
[17]
Peterson S. Colleges in the Midwest[J]. Petersons, 2009.
[18]
JACS (the Joint Academic Coding System) is a way of classifying academic subjects and modules[EB/OL].[2018-11-10].https://www.hesa.ac.uk/support/documentation/jacs.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11号)[EB/OL].[2018-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103/t20110308_116439.html.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18-11-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5.html.
[21]
马永红, 德吉夫.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学科网络结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6): 30-36.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ing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Discipline Catalog in China
MA Yonghong, ZHANG Feilo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Abstract: The functioning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discipline catalog in China refers to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ary 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thereof. The catalo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trength. By expounding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discipline catalog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atalog and points out the two ways of logic develop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ollowed by the catalog, and defines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ality and future. The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a meaningful postgraduate disciplinary catalog may facilitate better use of the law of education through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caliber personnel through degree awarding. Only with a meaningful catalog can scientific research lea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an we construct a discourse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rough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Keywords: discipline catalog for postgraduates    functio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untry with post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