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 Issue (2): 1-6   PDF    
实现战略转型  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王战军, 张微, 于妍    
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谋划和引领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把握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内涵、特征,坚持正确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明确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战略转型    改革发展    

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阶段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因此,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在当前提出的战略性要求,瞄准战略重点,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筹划和统领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内涵与特征,既是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担当

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相互呼应,彼此之间存在着嵌套关系。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国家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全新定位

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推进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是“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的必然要求。

1.应对激烈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大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从国际社会看,纵横捭阖的复杂关系、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加剧,多边经贸规模的收缩,使得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受到严重威胁[1]。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总体上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态势。谁发展的动力大、谁的竞争意识强、谁能较好地抓住时局、充分利用资源,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是跻身强国行列和阵营的敲门砖。可以说,研究生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当前与未来的重要作用再怎么高估也不过分[2]。因此,无论是在参与全球化、国际化发展方面,还是在与国际对话,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方面,都迫切需要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促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占领科技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科技强则国家强。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谁占领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尚处于“跟跑”阶段,集中表现在关键技术自有率比较低、科研成果转化利用能力不强、基层科技发展比较薄弱等。目前,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上的自给率只有1/3;32%的关键材料在国内仍是空白[3]。尤其是缺乏“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其中至少有35项“卡脖子”技术和尚未掌握的60余项核心技术是短期内亟待解决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已强烈意识到,重要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无法买来的。

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会对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为各国国家战略之后,转型发展的内部压力与变化莫测的外部局势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与考验。例如,目前200多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出现的MATLAB软件“授权许可无效”的情况,就使得国内不少科研工作者陷入操作不便的困境。作为知识传播、生产和转化的主要力量,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源泉,又是知识传播、生产和转化的完美结合点,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4]

(二) 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在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与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日渐密切联系的进程中,推进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的迫切需要。

1.战略型人才短缺带来的危机

战略型人才短缺、重点急需领域人才短板,一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战略型新兴产业岗位高层次人才紧缺,究其原因,还与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有关。虽然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但在社会服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一方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储备量有限,尤其是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骨干,老龄化现象严重。2019年末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累计18.2万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100多人[5],且半数以上已到达退休年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在50~59岁的比例最高,分别占导师总数的44.71%和43.69%,40岁以下的仅分别占8.44%和12.48%。

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在结构、数量、质量等方面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考验着各地、各用人主体的人力资源储备,同时也要求加快急需紧缺类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临时引进虽能解决一时之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国家角度看,若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上不去,难以满足国家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需求,则会在教育、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带来被动局面,进而影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满足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历史责任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和知识经济成分的提高,使社会对高层次创造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日益突出。首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普遍产生了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需要。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超过300万,达到341万,比2019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1万,增幅达17%。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总体规模次于印度和美国,排在全球第三,但相对于14亿的庞大人口基数来说,显得比重过低。调查研究表明,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年,新增劳动力中有50.9%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6]。但与加拿大及北欧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其次,从劳动力市场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对高等学校通过知识创新和高科技孕育新的经济生长点的期望值增大。“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等对高层次创新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我国作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空间节点,国际地位的上升带来了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的转变。不仅要求研究生教育不断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而且要求培养大量高级管理人才和其它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为了满足多渠道的多样化需求,作为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三) 教育强国建设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期待

推进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是“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追求卓越发展”的务实举措。

1.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错综复杂的世间万物无不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生成和消逝之中。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历经“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崭新征程”“跌宕起伏的文化大革命”“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改革开放”,最终迎来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改革时期,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利益分配进入“资源配置调整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速度进入换挡后的“中低速增长期”。与之相应的是研究生教育“又红又专”“坚持方向、稳定规模”“立足国内、适度发展”“按需建设、积极发展”“科教结合、支持创新”“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等发展过程[7]。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思及形成既是在特定时代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及走向的映射,又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通过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条件,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研究生教育也需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转型有利于推动“双一流”建设

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具有目标一致性。“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放眼国际知名一流大学,无不具有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实力,无不以产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为重要标志。一流大学建设带动整体发展,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重点突破,“双一流”建设势必会带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要在学科和学位点、人才队伍和团队、教育改革和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关键要素上聚焦发力,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把握科学内涵,坚持正确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

加快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就要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社会需求,注重内涵式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民族伟大复兴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立身之本。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儒家立德治学的终极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极端重要性。[8]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所需要的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要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匹配,是对其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

坚持“四为”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宗旨。党中央作出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现有的政治体制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才,是教育维护政治体制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历史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安思危,我们必须尽力消除各种不均衡、不协调,避免发展滑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就是要客观认识我国的发展现状,服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的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二)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区域发展

扎根本土,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国家需求。客观来说,国家需求是一个时代概念,不同的时期国家需求的内涵存在明显的差异。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在经济上要恢复国民经济,在军事上需要继续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在教育上要破除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起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此时,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扩充高等学校师资;改革开放之后,研究生培养主要是面向经济主战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反观当前,国家发展环境面临着复杂的变化,研究生教育要着重培养出各个领域紧缺,尤其是在科技前沿和“卡脖子”领域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遵循内在发展规律,也要契合外部的发展逻辑。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9]研究生教育作为发生于满足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是整个教育最高层次的产品输出口。尤其是应社会特定职业领域所需而生的专业学位,以及伴随着科学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而出现的“交叉学科”,他们的出现推动着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10]因此,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区域发展,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与市场协同发展机制,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支撑。

(三) 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内涵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根本遵循。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导引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主要内容。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必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从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内涵式发展将更关注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诸如调整政策、创新招生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导师队伍水平等质的属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由于社会资源的局限性以及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等时代定位,外延式发展受到偏爱。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培养力度的加强,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总体发展、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总体战略以及知识型、创新型、学习型国家的总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11]。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期,但与研究生教育强国相比,与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求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期,学科专业调整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要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最新进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三、明确发展方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不是简单地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放置在新的语境下重走老路,也不是对研究生教育个别属性及特征的改造,而是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意见》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面向未来超前布局,动态调整,跨界融合,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 超前布局,构建时代发展新格局

一是要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规模。当前,我国新行业“缺兵少将”,新职业、新技能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此外,还时常出现“结构性失业”。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要赢得发展主动权,就必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感知科技前沿动态及技术应用前景;要做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面向未来超前布局前沿高新技术,特别是紧缺型人才的培养;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差异化发展。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生招生规模,实现自主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谋划的重要手段。

二是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建设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贸区、“一带一路”和中西部地区“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空间格局。让一批高校脱颖而出,在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顶端飞跃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最终实现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三是要建成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研究生教育强国绝不是少数几个高校、几个研究所亦或是几个学科的强,而是体系的完整与强大。目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转型是建立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各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基础之上的。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分配政策的倾斜。但随着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我们要力争让研究生教育高地从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高地,尽快崛起为世界研究生教育的高地。

(二) 跨界融合,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研究生教育要由过去的“跟跑者”向世界科技“领跑者”转变,就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未来发展动力的需要,科学调整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

一是坚持学科融合,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倡导和推进学科融合,是为了突破原有以单一学科为培养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职能的扩展、社会的分工的精细化和复杂化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以往人才培养注重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上都有所欠缺,且各结构间不均衡。推行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加大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使得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能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科融合本身并不仅仅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其背后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涉及到经费、项目、教师、实验室,甚至是制度、政策的整合优化。凡是关乎学科建设的人、才、物等资源都在配置之列,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要实现学科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之过程。

二是坚持科教融合,注重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离不开科教融合育人,将学科优势、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12]。当前,单一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承载国家和社会重大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必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知识模式的转变,加强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建立以知识、能力为核心的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坚持产教融合,促进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对于产教融合而言,重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应用与职业能力是区别于科教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将产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环节中,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对接,不断提高产业对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

(三) 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强化原始创新,增强基础学科建设。基础学科是稳定支持各学科领域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这主要源自于基础学科自身学术规律决定的。“大学及一些重点基础研究院所,要对理论数学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规律性问题。研究生教育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就研究生教育自身而言,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研究往往都被笼络地纳入到高等教育研究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被较少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教育不具备相对独立性。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的产生突破了教育学研究的原有领域,新领域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专门研究,集中回答研究生教育问题,形成研究生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13]

三是要增强研究生教育层次独立性。就学历层次而言,在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理论中,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正是考虑到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意见》明确提出“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独设立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专门研究机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针对在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专门设立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这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人们越发意识到研究生教育应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对高等教育系统的理解。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深度调整期,研究生教育也已进入发展的成熟期。我们要科学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重点,抓住机遇,不仅要发挥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的作用,还应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更优质的研究生教育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尽快实现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综述: 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既有秩序面临挑战——俄罗斯专家点评2019年国际形势[EB/OL]. (2019-12-25)[2020-09-09].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2/25/c_1125386843.htm.
[2]
[美]乔治·E·沃克, 克里斯·M·戈尔德, 劳拉·琼斯, 等. 学者养成: 重思21世纪博士生教育[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1.
[3]
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EB/OL]. (2018-12-25)[2020-09-09]. http://www.csia.net.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76807.
[4]
杨卫.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文明的传承[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5): 7-11.
[5]
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9-11)[2020-10-26]. http://www.mohrss.gov.cn/gkml/ghtj/tj/ndtj/202009/W020200911401822058532.pdf.
[6]
陈宝生. 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N]. 人民日报, 2020-09-10(009).
[7]
王战军, 张微. 70年探索奋斗: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与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9): 43-48.
[8]
教育部课题组.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47-48.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72, 195.
[10]
"交叉学科"成第14个学科门类[EB/OL]. (2021-01-14)[2021-02-0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1/t20210114_509767.html?authkey=boxdr3.
[11]
吕向前, 查振高.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哲学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4): 41-44.
[12]
郝芳. 坚持三个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N]. 光明日报, 2020-9-29(15).
[13]
王战军, 杨旭婷. 研究生教育学的概念、内涵与特征[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 31-38.
On Realizing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Accelera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ANG Zhanjun, Zhang Wei, YU 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strategic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in the new era of great changes unseen in the world in a century is of grea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plan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decisions and deployment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scientifically comprehe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irmly adhere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making China strong, and provide robust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