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 Issue (3): 19-22   PDF    
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高利a, 束洪春b    
a. 昆明理工大学 发展规划处, 昆明 650500;
b. 昆明理工大学 电力工程学院, 昆明 650500
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知识生产能力系统化规划化培养的最后环节。研究生教育的自身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外部环境的改变致使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尾巴,甚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标杆,其成效还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等方面存在缺憾,构建系统化的理论课程体系,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工作队伍向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是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研究生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左传·襄公》有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权修》有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1-2]《周易》有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自古以来,历代先贤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建构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4]。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或者说实施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是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研究生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知识生产能力系统化规划化培养的最后一个节点。做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影响到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更关系到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5]

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着自身的教育规律这是不争的事实,规律即法则,是决定事物发展必然趋向的内在联系。这里我们不对教育规律做过多阐释,只从教育阶段特性这个维度对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规律进行简单窥探。从通过教育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角度,对大学教育进行阶段划分,本科教育是接受知识的阶段,硕士教育是接受知识到生产知识的过渡阶段,博士教育是生产知识的阶段。获取知识价值的阶段性动因决定了教育对象面向知识主观能动性的阶段性特征,本科生主要是接受、吸收,多表现为被动;硕士研究生除接受、吸收外还需要尝试,表现为被动与主动并举;博士研究生要在吸收、尝试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主动。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本科教育可以通过成建制的专业和班级进行中规中矩的“方形”教育(大众化教育),硕士研究生也可以通过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下相近的学科方向组建班级进行教育,同时兼顾“尝试”的动因,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师徒”教育方式,实践“方形”+“多角形”教育。相比之下博士研究生教育则完全淡化了班级的概念,在“尝试、探索、创新”动因的驱动下,“多角形”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特征和“师徒”教育方式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6]。教育的本质是引渠灌溉,绝非灌湖填海,否则水漫金山。由于本科生教育特征是“接受、吸收”更多表现为被动,且本科生的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个体生理发展虽已接近完成,但思想发展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因此本科阶段无疑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相比之下,传统观点则认为大部分研究生的入学年龄多在22到25岁之间,已处于青年晚期或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趋于成熟,思想教育的可塑性较小,恐怕现实情况并未如此。人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通过感知外部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想法,在特定思维规则的约束下,对想法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形成成体系的观点集合,即对事物的认识,反复训练后形成判断事物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就是运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的观点,构建思维规则约束,从而实现观念的大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7],做人的思想的工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人的思想成熟阶段也已悄然发生变化。思想的真正成熟往往发生在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之时,其过程是深度思考和深度的自我拷问[8]。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生理的成熟,却让“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变得尤为可贵;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失去了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推迟了思想成熟的进程;本科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人们对更多知识的诉求,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失去了社会历练的机会。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给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更大的可塑空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尾巴,甚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在一个校园学习,因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对知识的渴望程度、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获取知识的层次各有不同。本科生热情称呼研究生为学长,恐怕不单单是出于年长的原因,学长乃主持学习事务的人。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创立专职的政治辅导员制度,从高年级中选拔品学兼优学生以“双肩挑”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今天的研究生虽然只有部分以辅导员的身份直接参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更多的研究生却在以自己的学识、态度、行为作为隐形力量贡献予本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里研究生的思想文化会“偶像”般一级一级向下传承,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的思想政治水平起着标杆作用。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化不够

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通过规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10],以系统性、递进式的方式对大学本科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设置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重点性等特点。2010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11],虽然对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宏观规定,例如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试图对研究生思政课与本科生思政课进行有效衔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一批思政课程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本、硕、博学生)很难做到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和教学深度的层次化,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本科生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严重存在,导致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本科生思想政治课程扁平化和同质化。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置于同一个参考平面,由统一机构系统重构面向三个层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着力体现课程体系的衔接性;二是结合授课对象生理发展阶段、心理发展阶段、思想认识发展阶段、学习认知发展阶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授课教师配置标准上给予明确规定,着力体现教育目标的针对性;三是着力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组建专题教学团队开展专题授课。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

本科教育可以通过成建制的专业和班级进行,这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体制机制相对健全,师资方面有思政专任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甚至是学业导师队伍保驾护航,组织机构方面有校院两个层面的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甚至还包括学生社区等部门提供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严密的组织构架以及系统的人员配置有效地减少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而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生与校院机构组织的关系疏离,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知识获取方式,强化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12],这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现实状态找到了缘由。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13],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求导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这也就确立了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地位。文件的初衷是从导师的层面强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师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变成了唯一责任人,这就在无形中为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增加了阻力和借口。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研究生都已成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可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前面已经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现在看来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4]要求高校要切实构建起“十大”育人体系,切实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导师除了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力所能及,其他育人体系还得依靠其他组织和部门配合进行。而残酷的现实是,一个研究生院党委(或者研究生工作部)领导着基层学院的对口部门,依靠为数不多的研究生辅导员(而且大部分还属兼职),就贯彻实现了其他7个育人体系的功能,不健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对应到“十大”育人体系中,出现了一些盲点。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迫在眉睫。

(三)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强

前文提到,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多角形”教育阶段,获取知识的逻辑遵循是尝试、探索、创新,目标是生产知识,所以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学业压力更大、对旧式思维突破的意愿更强、创新想法更多。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对自己的高期望值带来的心理压力远远超出本科生。越是创新越容易突破行为规范,越是压力大越需要引导,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求更高,首先是理论水平要高,要能以高于受众对象的水平与受众进行辩思、解惑,进而加以引导,这是研究生学习思维习惯决定的,否则所有的讲授都是强加灌输,不能润物无声,难以转化为行动自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失效的。其次是知识覆盖面要广,沟通的艺术在寻求合适的切入点,掌握不了受众对象的心里特征和兴趣特征,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研究生的成就感大部分来源于自己在所涉猎的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更容易成为其兴趣点,因此适度掌握受众对象的专业知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的基本要求,面对个性化培养的研究生,越往高层级其领域划分越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知识面要求越高。因此相对来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向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成为可能。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力量之一,很难做到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更多的是通过学识、治学态度、道德观念和处事风格对研究生进行影响熏陶,更加专业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得依靠思政专任教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专任教师依托体系化的思政课程落实思政教育前文已述。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生特征赋予了研究生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更大职能,虽然国家已经赋予了辅导员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但落实情况差强人意,特别是研究生辅导员,有没有按比例配备,有没有具体落实育人的职能,有没有水平实现对研究生进行思政教育,恐怕是现阶段各高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结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或者说实施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规律。传统观念认为研究生处于青年晚期或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趋于成熟,思想教育的可塑性较小,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人的思想成熟阶段发生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尾巴,甚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大学校园中既能起到标杆作用,还能发挥传帮带效能,关键而重要。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无论是从理论课程体系、体制机制,还是专业队伍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均存在缺憾,构建系统化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向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是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姜纪垒. 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自觉的视角[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1): 12-17.
[2]
陈勇, 陈蕾, 陈旻. 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4): 9-14.
[3]
程敬荣. 教育就是完善自我完美世界[J].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 2019(4): 71.
[4]
人民网.立德树人: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EB/OL].(2018-07-12)[2020-01-0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712/c40531-30142142.html.
[5]
陈建海, 王嘉毅.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1): 33.
[6]
新华每日电讯.习近平: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EB/OL].(2016-12-09)[2020-01-08].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6-12/09/c_135892530.htm.
[7]
张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5): 7-10.
[8]
知乎.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的思想成熟年龄是否会产生变化?[EB/OL].(2016-12-03)[2020-01-0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42022?sort=created.
[9]
陈翠荣, 储祖旺, 胡成玉.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变迁与展望[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8): 83-86.
[10]
刘冠军.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路径方向:六论"中国梦"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J].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3(1): 43-49.
[11]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EB/OL].(2010-08-06)[2020-0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008/t20100806_108814.html.
[12]
郜可祥.研究生阶段的特征和辅导机制[C]//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协作会年会.2011.
[1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2018-01-18)[2020-0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14]
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0-0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A Elementary Analysis of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GAO Lia, SHU Hongchunb     
a. Development Planning Departmen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b. Faculty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last stage to systematically and efficiently cultivate knowledge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law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research,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makes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 longer a "tail part" of the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but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education. The authors also find that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benchmark of the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with which a "mentoring" effect can be produced.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curriculum system,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professional team. Therefor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way 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lies on building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pushing the work team to a higher theoretical and professional level.
Keywords: postgraduate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