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Issue (2): 57-60   PDF    
研究生成长进阶之路:点、线、面的渐进与共构
闫广芬, 张先璐    
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 以点、线、面的逻辑路径看待研究生成长进阶之路。研究生成长要确立自我定位的基准点、寻找探索式学习的方法线以及领悟人生真谛的境界面。点线面三者之间不仅渐进,而且共构。在循环开放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面向未来,共筑研究生学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坚实基础与时代进路。
关键词: 研究生成长     点线面     渐进与共构    

环顾当今中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已成为各项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主题与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肩负起这一艰巨而又崇高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旨意。社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是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然而,教育被功利的、形式的、片面的等等外在的诸多要求或职能遮蔽了对人的意义的探寻。当我们在以上话语背景下,讨论处在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时,今天的研究生是如何学习、生活、成长与进步的?这一问题便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亟待研究和关注的实践课题。我们透过繁复、具体、细致的实证研究的诸多数据和因素,基于历史的、经验的以及哲学的思考,谈一下研究生该如何学习与成长。

一、守住本分、不忘初心——确立自我定位的基准点

在古希腊的圣城德尔菲神殿上刻着一句千古流传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将“认识你自己”视为自身的哲学原则并终身予以追求。认识你自己的最为直接的意蕴之一,便是具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加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读研究生惟就业者大有人在,对读书没有兴趣,对研究没有热情,难以适应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导生关系紧张,等等,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困境。是故,守住本分、不忘初心的自我定位是使研究生在这一成长阶段富有意义与成效的首要条件。

守住本分,首先需要明晰研究生角色的自我定位与研究生学习的阶段特性。蔡元培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对此早有高论:“推寻本始, 仍不能不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责任。”学问二字,道出了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本质特性。学者,知识积累也;问者,严谨质疑而探索也。研究生的本分在于追求学问。这一自我定位体现在研、究、生这三个字的剖析与解读之中。

研,是对学问的惊异之心。研究生做学问的“研”之始,应是一种摒弃功利心的纯粹惊异与原始冲动。这种惊异之心,由兴趣与毅力两大要素构成。做学问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兴趣是学术的动力,没有兴趣就很难有学术激情。[1]作为研究生应深知:学问之路并非坦途,如若没有探究与研磨的兴趣,则很难做出些非凡成就。做学问是快乐的,但同样是困难的。实为以人之一生而一以贯之的过程,远非毕一朝一夕或一年半载之功于一役。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断言:“嗟夫,学术岂易言哉!前后有风气循环,同时则有门户角立,欲以一人一时之见,使人姑舍汝而从我,虽夫子之圣,犹且难之,况学者乎?”[2]认识到做学问的不易,亦需树立追求学问的远大志向。这份志向,便是研究生学习的初心。

究,是对学问的本质追寻。追求学问本质需要究其竟、究其理、究其用。学问之竟在何?在学而问之以求智慧。智慧在学问的潜台词里,智慧才是序曲之后的高潮。[3]做学问是一个过程,其结果在于求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学问是求智之学。研究生在为学过程中得到智慧滋养,进而实现心灵的自我升华与人格的自我净化。学问之理在何?在于“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品格。[4]研究生不可在功利心的牵引下做学问,而需将追求智慧作为为学的重要动力。不忘初心,方可守住学问的理论意蕴。学问之用在何?在于不为学术而学术的实践品格。为学不可做死学问,让学问“活”起来的关键在于学有所用。知行合一,方可守住学问的实践意蕴。

生,是对学问意义的深切感悟。学问的意义不仅在生存,更在生活与生命。

中国文化在开端处的着眼点是在生命。[5]滋养于中国文化之中的研究生,做学问又怎能不与生命相联结呢?质而言之,研究生做学问远非一种生存的保障,更是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份热爱。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享受生活,进而凝练生命使其焕然一新,最终达致天地人相通相生的生命完满境界。一言蔽之,学问赋予研究生以生命,研究生赋予学问以生气。唯如此,守住本分,不忘初心的基准点方才定位准确而不失厚重。

二、面向未知,创新理念——寻找探索式学习的方法线

研究生的自我定位在于学习,在于做学问。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学?学什么?身为研究生,如若学习的方法路线不明确而死读书,将自身仅仅变为承载知识的工具,岂不昏昧?是故,面向未知,创新理念的探索式学习方法线是使研究生学习蕴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味的必要条件。

探索式学习的性质,可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即遍览已知求未知。[6]孔子有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即梳理已知;知新,即遍求未知。而连接两者的关键即探索。探索的实质在于学思行三者的共构融合。正如荀子之《劝学》所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研究生阶段的成长与学习具有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独有性质。研究生学习不仅仅是对事实性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方法性知识的探索。在已学得的事实性知识中思索获取知识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获取新知,进而付诸实践。这便是温故知新的当代理解。做到这一点,便可言初步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自然可以为师而使他人受益。

研究生又应如何看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呢?换言之,智能时代下对于事实性知识的积累是否完全可以托付给数字共享平台等先进技术了呢?未然。威廉·庞德斯通的冷静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共同的文化参照点能够提高沟通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对所有人都有好处。”[7]因此,授之以鱼未然不如授之以渔。事实性知识的积累是构建我们知识网络的信息参考点。掌握一定的事实性知识是研究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前提与基础。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仍然需要“为学日益”的日积月累之功,而不能将事实性知识全部上传到云盘、网络。留下空空如也的大脑,也便失去了进行知识探索的资本与能力。

当然,积累事实性知识并不意味着反对探索方法性知识。从另一角度说,授之以鱼必然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探索,掌握方法,才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要义所在。利用知识资源,既要让其经日积月累而得以沉淀,又要掌握开采资源、再生资源的方法。如此,方可让知识资源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大放异彩。诚如怀特海所论:“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8]然而,研究生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学术的海洋中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术进路亦非易事,形成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更是难上加难。雅思贝尔斯强调,“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9]孔子同样有“因材施教”的经典论断。由此可见,研究生的个性成长、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养成往往不具有固定答案,而是需在导师的引导之下研究生自主思考的探索过程。研究生学习,需做到殊途而同归。殊异之途,需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加以明晰,这便更加凸显出寻找探索式学习方法线的重要意义。

三、追求真理,奉献社会——领悟人生真谛的境界面

研究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遍览已知而求未知。言及至此,不禁又生一问:研究生学习的价值何在?或言,研究生为何而学?这便涉及到研究生成长进阶之路上领悟人生真谛的境界问题。身为研究生,如若人生境界不高尚,读书、学习的终极目的仅在于为稻粱谋,仅仅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享受,岂不可悲?韦伯同样认为,“在学术领域中,只有纯粹献身于事业的人,才有人格可言。”[10]是故,体现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境界面是研究生成长迈向未来人生的根本条件。

追求真理,是领悟人生真谛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有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11]在知行合一中领悟人生真谛,是为真正意义上的融汇贯通。在知行统合的过程中,研究生掌握、理解并创造知识,进一步便产生了获得真理的渴求与运用真理的渴望,亦即我们所言的领悟人生真谛。领悟人生真谛是研究生成长阶段的终极理想目标。在这一阶段,我们已不满足于纷繁复杂的具体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而是更醉心于对万千知识中的本质——真理的体悟。在知行合一中追求真理而领悟人生真谛,这同样是“为道日损”在研究生成长进阶之路上的具体体现。

追求真理,是当仁不让于师的坚定信念。领悟人生真谛之路并非坦途,师者之言亦未必全然正确。是故,研究生要有追求真理的品性。当仁,则不让于师。亚里士多德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同样,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所推崇的学者人格便是对真理的永恒探索之心。对于学术前辈与权威,我们当然要以谦卑之态度尊其人,重其道。然而这种尊重却不是亦步亦趋的附和,而是以求真为基础的理性思考。质疑、检审、探究恰恰是理智理性的表现,恰恰是追求真理的方式。[12]古人云尊师重道,在当仁不让于师的信念下应将其理解为以重道而尊师。是故,研究生应以重视真理而作为尊师的最高体现,这同样是尊师重道的当下意蕴所在。

追求真理,是奉献社会的必由路径。真理的根本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不是真空中的人。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必然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横渠四句”名贯古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何等开阔而全面的境界!由此可见,追求真理不仅要滋养自我成长,同样需服务社会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13]当代研究生的自我定位,同样要置身于家国背景之中,将个人发展与家国情怀相统合。当我们把自己对学问的追求放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中去考量,所面临的困惑便会迎刃而解。求真理之思,怀家国抱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由此,才能够扣好研究生学习与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开启积累与探索并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成长进阶之路。

四、融会贯通,复杂互动——点线面三者的渐进与共构

研究生成长过程中,确立基准点、寻找方法线与领悟境界面的进阶之路并非彼此孤立存在,而是在渐进与共构的双重线索下浑然一体。换言之,我们需思考点、线、面作为要素与“点线面”系统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复杂性理论中言及整体与部分关系时言及涌现与释放两条进路。[14]我们可以将其借鉴于点、线、面渐进与共构关系的思考之中:当点、线、面三者整合为研究生成长之统一整体时,会涌现出有别于其部分的整体特征,即共构。当其成长之整体分解为点、线、面之部分时,又会释放出在整体中所不易察觉的阶段特性,即渐进。讲渐进,是明晰点、线、面三重进路的阶段性特点。《礼记·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言便有渐进之意。教育有的放矢,方可使研究生成长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讲共构,是领悟研究生点线面整体进阶之路的影响机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恒久命题,便现共构之法。教育统筹视角,方可使研究生成长高屋建瓴,免于片面孤立。由此可见,点、线、面渐进与共构的逻辑关系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当代思考。

点、线、面三者的渐进与共构具体表现为:点的确立制约线的探寻,线的探寻影响面的领悟,面的领悟又映射于点的确立......三者在复杂互动的循环往复中逐渐清晰与稳固,研究生的成长进阶之路也因此得以明辨。渐进与共构的点线面进阶之路是一条无终点的、开放的、充满未知与期待之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15]莫兰同样认为,“未来的名字是不确定性。”[16]研究生教育不可千人一面,研究生成长路径同样需要因时而变。立时代与个性之点、寻多元与探索之线、达真理与实践之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达到统一性与多样性、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融合,从而使研究生的成长面向时代、回应未来。

五、结语

教育的价值必然是两个向度,向内寻求个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和向外寻求个人的社会价值。研究生教育是与知识生产, 尤其是高深专门知识的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7]研究生成长进阶之路,亦是在此知识生产过程中求学问道与奉献家国的统合之路。求学问道,以天人合一之境为最高追求。叶澜教授认为,天人合一之境包含三重含义:天地人相通相生、人立序立德以依天道而行、人于天地万物中具有特殊关系。[18]是故,研究生乃至人生求学问道的终极要义在于:使做学问为自然而然之事。明辨人之地位,立德序以正其身而终至天地人相通相生之境。奉献家国,以矢志不渝之心为奋进准则。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研究生学习成长,既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样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在其点、线、面渐进与共构的成长进阶过程中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毛金德, 刘国芬, 马凤岐. 论导师的指导限度[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2): 59-63. DOI:10.3969/j.issn.2095-1663.2016.02.011
[2]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452.
[3]
张楚廷. 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07.
[4]
蔡春, 卓进, 麻健. 教师的哲学诉求——兼论教师教育的路径问题[J]. 教育研究, 2018, 39(3): 83-93.
[5]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36.
[6]
闫广芬. 遍览已知求未知——略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 1-3. DOI:10.3969/j.issn.1001-960X.2004.01.001
[7]
(美)威廉·庞德斯通.知识大迁徙[M].闾佳, 译.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12.
[8]
(美)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 王立忠, 译.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12: 42.
[9]
(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 译.北京: 三联书店, 1991: 55.
[10]
(德)马克思·韦伯.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对大学生的两篇演讲[M].王容芬, 译.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24, 25.
[11]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 54.
[12]
金生鈜. 作为心灵教育艺术的辩证法[J]. 教育学报, 2018, 14(1): 13-20.
[1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3(0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QSJ201810002.htm
[14]
黄欣荣.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142.
[15]
(以)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 译.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61.
[16]
(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 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4.
[17]
董云川, 李敏. 研究生教育规律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5): 1-6. DOI:10.3969/j.issn.2095-1663.2018.05.001
[18]
叶澜. 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与智慧[J]. 教育研究, 2018(6): 4-7.
[19]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2018-09-11(01).
Path of Postgraduate Growth: Gradual Progress and Co-construction of Point, Line and Level
YAN Guangfen, ZHANG Xianlu     
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This paper views the growth of postgraduates from a "point-line-level" logic perspective and the authors believe postgraduates should establish a benchmark point for self-positioning, a methodological line to find the way to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reach a level where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The point, line, and level not only progress gradually but also co-construct each other, in a dynamic circular and opening development process to the future, with which, the postgraduates can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nd a new way to academic attainment and personal progress.
Keywords: postgraduate growth     point-line-level     gradual progress and co-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