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Issue (1): 33-38   PDF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陈建海1,2, 王嘉毅2    
1. 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兰州 730070;
2.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兰州 730070
摘要: 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从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组织管理、社会实践、服务保障、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发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较好,但存在服务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思政课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党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研究生社团建设滞后、规章制度尚未健全等突出问题。生源、年级、学生类型、学科类别等群体特征对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补齐服务育人短板、创新完善教育路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等建议。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影响到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更关系到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路径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改进完善教育路径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研究“教什么”, 更要研究“如何教”,从教育路径入手,探索和把握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回应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切实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无疑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等6所甘肃省属高校为例,围绕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教育路径,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最后通过高校研究生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施成效展开评价,探讨分析不同研究生群体评价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构建指标体系 (一) 筛选评价指标

教育路径是联结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同时参考李家文等人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1]、魏志敏等人设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析框架”[2]、徐园媛等人提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运行图”[3]、周洵瑛构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椎体’模型”[4]等,确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初步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将初步指标设计成调查问卷,按照教育路径一级指标分别对二级指标编码,选取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等担任咨询专家,根据重要程度对初步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经过三轮专家评议后,得到专家较为一致意见,最终构建形成由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教育路径为一级指标,课程价值等24个二级指标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表 1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指标体系
(二) 测算指标权重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准则、多层次的系统化评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采用定量描述方法确定任意两个指标对于同一准则的相对优越程度。本研究选取5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比率标度,逐层对不同维度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给出数量标度,构造形成评价指标的综合判断矩阵。使用YAAHP10.1软件对综合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指标权重进行求解。同时,定义CI=(λmaxn)/(n-1)作为一致性校验指标,具体校验公式为CI≤0.1*RI,其中RI为对大量随机构成的不同阶数(n)的正互反矩阵模拟计算得到的平均一致性指标。采用上述方法,本研究计算得出7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指标权重值,且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 1表 2所示。

表 2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二、调查设计

根据指标体系,本研究设计《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效度检验,计算得出课堂教学、学术科研、组织管理、保障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方差解释率均大于60%,不同教育路径评价量表的克朗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 α)均大于0.7,说明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在研究生群体维度选择方面,本研究重点分析性别、生源、年级、学生类型、学科类别等变量对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差异的影响作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等6所甘肃省属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样本选取时,充分考虑不同高校、性别、专业、类型等的分布情况,力求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共发放2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98份,问卷回收率为89.2%。各项指标评价成绩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最满意的给5分,完全不满意的给1分,最后代入公式计算得出被调查对象对所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施成效评价得分。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公式中N(Q)为教育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得分,N0为事先选定的常数,N0=100,Qij为被调查对象对各项指标的给分值,aiaij分别表示教育路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得分范围为20-100分,即全部给5分,最高分为100分;全部给1分,最低分为20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教育路径评价描述

1.总体评价较好,但服务育人作用发挥相对不足。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74.72分,其中评价得分高于中间值60分以上的受访研究生比例达到70%,说明受访研究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施成效的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从不同教育路径评价结果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实践、组织管理、校园文化和学术科研,服务保障评价得分最低,反映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发挥较好,而服务保障路径作用发挥尚存在明显不足,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的薄弱方面和短板所在。具体如表 3所示。

表 3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整体评价得分

2.课程价值认识到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封闭。在课堂教学路径评价中,“课程价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指标得分依次为84.69、82.08、80.82、76.99。其中“课程价值”评价最高,说明受访研究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位,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评价方式”得分均值最低,反映出受访研究生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满意。当问及“比较喜欢的考试方式”时,80%左右的受访研究生反对封闭式、记忆性的单一考试方式,倾向于选择开卷考试、时政论文、调研报告等理解性、创造性的考试方式。

3.导师作用发挥充分,专业课程教学满意度不高。在学术科研路径评价中,“导师作用发挥”“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活动”“学术研究氛围”等指标得分依次为75.08、70.89、72.04、74.45。其中“导师作用发挥”评价得分最高,72.1%的受访研究生对该指标的评分在60分以上,说明大多数受访研究生对导师在思想品德养成、学术精神塑造、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表示认可和肯定。相比而言,“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得分最低,43.7%的受访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评价在60分以下。当被问及“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大多数受访研究生认为是“专业课程教学缺乏管理和规范”“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有待改进、提高”。

4.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党团组织等作用发挥不充分。在组织管理路径评价中,“管理干部”“党团组织”“学生社团”“专业班级”等指标得分依次为80.08、69.92、70.42、80.11。可以发现,随着管理层级变化,组织管理路径各指标得分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处于校院层面的专职思政管理干部和处于最基层的专业班级的作用评价得分较高,而处于中间管理环节的党建、团建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则不够充分。在调查访谈中,37.8%的受访研究生党员认为党支部活动创新性不够、吸引力不强,10.6%的认为党支部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单调;当问及“是否参加(过)校内研究生社团”时,69.3%的受访研究生持否定回答,表明目前高校研究生社团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力明显不足。

5.服务育人效果不佳,学习生活条件亟需改善提高。在服务保障路径评价中,“奖助政策支持”“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健康咨询”“学习生活条件”等指标得分普遍较低,依次为65.55、68.75、68.83、60.69,特别是“学习生活条件”评价得分最低。当调查“学习生活条件存在主要问题”时,58.7%的受访研究生认为住宿等配套生活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预期需求,41.3%的受访研究生对教学科研设施条件表示不太满意,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研究生规模扩张和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关。“奖助政策支持”方面,52.7%的受访研究生对该指标评价得分在60以下。后续访谈中,受访研究生普遍认为在目前全面收费政策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覆盖范围较小,尤其在学术科研方面相关奖励、资助政策支持不够、投入不足。

6.实践育人作用均衡,专业性社会实践认可度较高。在社会实践路径评价中,“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做贡献”“强化专业知识”“促进就业创业”各指标得分差异不明显,依次为76.25、76.07、76.80、76.68。这说明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专业学习、择业就业、社会服务融合程度较好,在全面促进研究生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发展等方面作用较为均衡、协调。当问及“哪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帮助作用最大”时,60.2%的受访研究生认为是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当调查“影响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因素”时,32.3%的受访研究生认为经费投入不足、支持不够,31.5%的受访研究生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制度平台支持,24.3%的受访研究生认为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接存在困难和障碍。

7.舆论宣传导向正确,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在校园文化路径评价中,“校园舆论宣传”“校园文化活动”“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指标得分依次为82.71、71.79、71.12、80.38。其中,“校园舆论宣传”评价得分最高,60%左右的受访研究生认为校园舆论宣传导向明确,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观。“规章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评价得分相对较低。在后续调查中,43.2%的受访研究生认为目前高校研究生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规范,执行力和落实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体现“以生为本”、参与民主管理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42.1%的受访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处于“弱势”位置,文化育人作用发挥与研究生规模并未成正比,参与率与影响力都不及在校本科生。

(二) 不同群体研究生教育路径评价差异分析

围绕性别、生源、年级、学生类型、学科类别等维度,笔者主要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研究生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上的差异特征。

1.性别。以性别为自变量,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为因变量,采用方差分析发现,在0.05的显著水平上,尽管女性研究生对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高于男性研究生,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rob>F=0.2904)。也就是说,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性别研究生在教育路径总体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研究生对教育路径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并不会因为其性别差异而产生不同(表 4)。

表 4 不同性别研究生总体评价差异分析

2.生源。随着生源不同,不同研究生的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也呈现出变化差异。其中,城市生源研究生的总体评价得分最高,农村生源研究生最低。采用方差分析可知,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生源研究生的总体评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rob>F=0.000)。采用Scheffe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生源研究生之间,而其他生源研究生的总体评价得分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两两比较的相伴概率值P均大于0.05)(表 5)。

表 5 不同生源研究生总体评价差异分析

3.年级。从均值来看,不同年级研究生的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存在差异。其中一、三年级研究生的总体评价得分相对较高,二年级研究生最低。经方差分析发现,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二年级研究生对教育路径运行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显著要低于一年级研究生(Prob>F=0.024),其他年级研究生的总体评价得分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两两比较的相伴概率值P均大于0.05)(表 6)。

表 6 不同年级研究生总体评价差异分析

4.学生类型。采用方差分析发现,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要显著高于学术型研究生(Prob>F=0.0068)。换言之,即学生类型对研究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后者会因学生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模式、机制等差异有关,但具体原因仍需作进一步调查分析(表 7)。

表 7 不同类型研究生总体评价差异分析

5.学科类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文科研究生的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研究生(Prob>F=0.0099)。也就是说,在统计学意义上,学科类别会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学科背景不同,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实践方式也相应不同,可能导致不同学科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接受度、获得感等方面产生差异(表 8)。

表 8 不同学科研究生总体评价差异分析
四、结论与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施成效总体评价较好,其中课堂教学路径的认可程度最高,而服务保障路径评价满意程度最低,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的薄弱方面和短板所在。(2)思政课评价方法相对单一,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不高,党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研究生社团建设滞后,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够等,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3)生源、年级、学生类型和学科类别等群体特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总体评价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补齐服务育人短板,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应

要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应,不仅要巩固和增强“优势”教育路径的实施成效,更为重要的是下功夫解决教育路径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针对服务育人路径短板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加大学习生活设施投入入手,健全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逐步缓解由于研究生规模扩张导致的硬件设施尤其是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研究生学习生活条件,提高其学习生活的满足感、获得感。其次,健全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在扩大奖助学金覆盖范围、保障和提高生活待遇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研究生学业、科研方面的奖助支持力度,设置公平、灵活、明确的奖助评判标准,引导、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基础性研究,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和科研创新活力。第三,针对“学业”和“就业”两大主要压力源,定期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按照共性普及教育和特殊个体干预相结合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研究生转变就业观念,创新研究生就业创业教育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通过构建就业质量导向的多元化育人机制,切实增强研究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

(二)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完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从不同教育路径评价结果看,目前高校在思政课考核评价、专业课程教学、党团等学生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运行效果。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5],坚持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由传统单一的单纯记忆性考试向理解性、创造性的多元化考试转变,以考试方式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二是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明确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以及考核评价要求,严格和规范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加强任课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育人水平。三是重视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以及学生社团建设,尤其要注重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探索构建党建、团建、社团、班级为一体的研究生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四是按照思想性、研究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丰富研究生文化体育艺术生活,营造学术氛围浓郁、轻松自由和谐的科研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健全研究生教学和日常管理制度,注重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畅通研究生表达意见渠道,创造条件保障研究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总之,通过创新和选择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教育路径,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机制。

(三) 分类精准施策,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实施成效,必须要针对不同群体研究生特点,因人制宜、具体施教、灵活施教、创造施教。从研究结果看,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不同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比如,二年级研究生处于学习阶段的“换挡期”,相比一年级时的“适应期”,他们无论在思想教育、专业学习,还是组织管理、社会实践等方面,其参与度、积极性明显降低,而科研压力、就业焦虑有所上升,自主性、反思性有所增强。因此,调整、优化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层次性特点和差异性特征。其次,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群体研究生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比如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由于两者在培养规格、专业学习、实践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安排上要有所区别: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应体现学术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则要强调同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第三,要关注和重视处境不利的“弱势”研究生群体。在整体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向范围、内容供给、工作方法、实践载体,要有针对性地向“弱势”群体研究生给予倾斜支持,如农村生源研究生、少数民族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等,着力解决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家文, 魏寅. 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完善:基于对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J].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3): 131-138.
[2]
魏志敏, 高艳.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132-209.
[3]
徐园媛, 王净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构建[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115-118.
[4]
周洵瑛. "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2): 84-87. DOI:10.3969/j.issn.1002-5707.2014.02.021
[5]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2018-4-12)[2018-4-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for Postgraduates at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ostgraduates at Gansu-based Universities
CHEN Jianhai1,2, WANG Jiayi2     
1. Graduate School,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2. School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adem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ocial practice, service assurance, and campus culture, and propose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path for postgraduates. The survey finds that the eval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for postgraduates at universities is good in general, but some problems are still outstanding, such as the role it plays in improving moral standard of postgraduat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weak,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low, and the role of the Party and the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played,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association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The survey also finds that the postgraduat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grades, types, and subjects differ apparently in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make up the "short slab", innovate and improve education path, provide categorized guidance, and implement targeted policy.
Keywords: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Delphi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