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Issue (6): 46-50   PDF    
我国药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成因探析——基于全国43家培养单位的调查
张永泽1, 董维春2    
1. 中国药科大学 人事处, 南京 211198;
2.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
摘要: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不明显,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较为严重。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本研究提出假设: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的原因,除了培养过程存在"路径记忆"之外,培养目标设计也存在不科学之处。通过对全国43家培养单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明确、人才类型定位清晰,但特定职业领域定位较模糊,且对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较为忽视。研究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药学硕士     专业学位     科学学位     同质化     对策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设置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丰富了我国药学学科的学位类型,为我国药学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完善。这些问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目前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不明显,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动摇了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存在的基础,成为影响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成为摆在药学教育研究者和药学教育管理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希望能找出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 假设提出

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领域普遍认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存在同质化的原因是由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路径记忆”所导致。即目前我国一定程度上还是按照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培养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各培养单位都在努力通过双导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努力区分两种研究生的培养路径。但结果显示,这种努力成效并不显著。那么,会不会存在一种可能,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同质化还存在另外的原因呢?

“质量源于设计”。培养目标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培养活动使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具体规格和基本要求,是整个研究生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导向作用[1]。鉴于培养目标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研究提出假设H0: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的原因,除了培养过程存在“路径记忆”之外,还存在培养目标设计不科学的原因。如果研究结果证实该假设,则接受此假设H0。反之,则拒绝该假设。

(二)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研究的目的, 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单元, 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信息单元归为不同的类别;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信息单元的频数、比例、信息量、变化趋势, 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掌握所研究信息的主要特征[2]

本研究内容分析的对象是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文本。目前我国具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培养单位有108家,但大部分培养单位尚未开始或尚未完整培养过一届研究生。因此,本研究没有采取样本抽取的研究方法,采取的是划定范围内的全样本研究方法。将研究范围划定在首批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单位(这部分单位是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体)。符合该条件的培养单位共44家,由于资料获取困难,本研究共收集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文本表述43份。

(三) 分析框架

培养目标是各类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和标准,反映着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是蕴含着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要求。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人才培养具体要求两个维度。

鉴于专业学位是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3]。本研究在人才培养定位的维度上,主要分析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人才类型定位和职业领域定位是否清晰准确。在人才培养具体要求的维度,主要分析人才培养所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如下表 1.

表 1 研究分析框架
二、研究过程 (一) 建立类目体系,定义信息单元

类目是内容分析的基本单位,信息单元是内容分析的最小单位,类目体系的建立和信息单元的确定是文本分析法最主要的部分之一。类目体系和信息单元的确定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依据理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研究者自行发展而成。[4]本研究中类目体系的建立是依据理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

定义信息单元,建立分类体系是从所要研究的信息特征出发,尽可能严格、准确地界定信息单元,并设计出具有互斥性、完备性和可信度的信息单元分类体系。[5]本研究中,培养目标是用一段文字来描述该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期望达到的各项要求。培养目标中的这些信息就是他的基本信息单元,这些信息单元往往是一些短语或者独立的词汇。研究者参照已有文献对培养目标的分类,根据既定分析框架,定义出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信息单元分类体系。本研究的类目体系与信息单元分类体系详见表 2.

表 2 研究类目体系与信息单元分类体系
(二) 编码与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编码工作由笔者和另外两位具有十余年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的人员共同承担,三位编码者分别逐条阅读了收集到的培养目标文本,根据主观认知从中选取基本单元,然后将其编码后一一归入上述分类体系相应的类目中。编码结束后,三人对意见不一致的编码展开讨论,统一意见。

本研究的编码工作虽然是编码者根据主观判断得出,但是由于编码者都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十年以上经历,都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比较熟悉,而且对于不同意见是经多方讨论一致后确定的,因此本编码工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 (一)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明确

调查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明确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占全部调查单位(n=43)的88.37%(n=38)。在通才教育与专门教育的维度上,大部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n=32)培养的是药学专门人才,占全部调查单位的74.42%(n=43)。我国研究生教育处在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处于高等教育培养层次的塔尖部分,因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通常被称为高层次专门人才[6]。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属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定位在培养“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是准确的。

(二)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定位清晰

调查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绝大多数的培养单位(n=40,占比93.02%)培养应用型人才,部分培养单位(n=6,占比13.95%)培养复合型人才,少部分培养单位还培养管理型人才(n=4,占比9.30%),技术型人才(n=3,占比6.98%)、研发型人才(n=1,占比2.33%)和创新型人才(n=1,占比2.33%)。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特定职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领域定位贪大求全,不聚焦

根据产业链理论,医药产业主要包括药物研发、药物技术转化、药学工程技术、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使用、药学研究、药学教育等主要的职业领域。调查显示,有81.40%(n=35)的单位面向药物使用领域培养研究生,有74.42%(n=32)的单位面向药品生产领域培养研究生,面向其它领域培养的情况分别为:药品流通领域(n=30,占比69.77%)、药品监管领域(n=30,占比69.77%)、药物技术转化(n=25,占比58.14%)、药物研发(n=10,占比23.26%)、药学研究领域(n=3,占比6.98%)、药学工程技术领域(n=3,占比6.98%)和药学教育领域(n=2,占比4.65%)。从上述调查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针对全产业链的所有职业领域培养人才的,并没有针对特定的职业领域培养人才。

(四)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知识方面的要求重理论知识,轻职业实践知识

科学学位教育着重知识的理论性,专业学位教育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对知识方面的要求还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知识和职业知识。对调查样本进行信息单元筛选时,一共筛选出20个事实知识方面的信息单元(详见表 2),对这些信息单元进一步按理论知识范畴、实践知识范畴、职业知识范畴进行分类。发现属于理论知识范畴的信息单元15个,占比75%,属于实践性知识范畴的信息单元2个,占比10%,属于职业知识范畴的信息单元3个,占比15%。进一步对各类知识的信息单元及其词频(该类型所有信息单元被明确要求的培养单位数总和)进行统计计算,发现理论性知识最受培养单位重视,理论性知识被培养单位要求的总频次,占全部被要求知识总频次的91.72%,远远高于实践性知识和职业性知识被要求的频次。具体数据如下表 3.

表 3 三类知识受重视程度
(五)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能力方面的要求重实践能力、轻职业能力

对调查对象进行信息单元筛选,一共筛选出能力要求方面的信息单元(能力要求)共22个(详见表 2),对这些信息单元进一步按创新类能力、实践类能力、职业类能力、科研类能力、综合类能力五种类别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型能力的词频(该类型所有信息单元被明确要求的培养单位数总和)进行统计计算,发现最受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重视的是实践类的能力。全部43家培养单位中,明确培养属于实践类能力的词频数高达92,占全部被要求能力数的53.80%,远远高于其他类型能力的词频数。其它依次是科研类的能力(n=35,占比20.47%),创新类的能力(n=33,占比19.30%),综合类的能力(n=6,占比3.51%),最不受重视的仍然是职业类的能力(n=5,占比2.92%)。具体数据如下图 1

图 1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对各类型能力重视情况

进一步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受重视的5种能力分别是技术创新能力(n=28, 占比65.12%),专业实践能力(n=27, 占比62.79%),专业外语听写能力(n=24, 占比55.8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20, 占比46.51%),学以致用的能力(n=11, 占比25.58%)。可见,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培养单位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单位对药学职业能力的要求却明显较低,只有4.65%(n=2)的培养单位明确对药学职业能力提出要求。详见图 2.

图 2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能力要求情况

综上,可得出本研究结论: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层次定位和类型定位上较为清晰;但在职业领域定位上空泛不聚焦,缺乏特定的职业领域定位。与此相对应,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对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也略显不足。可见,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0成立。

四、对策建议

为改善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较为严重的现象,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 精准定位职业领域,进一步明确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教育是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这里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专业的维度,即面向的是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人才类型的维度,即应用型人才;三是教育层次的维度,即高层次专门人才。只有这三个维度的“交点”才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精准定位。目前,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专业维度”定位的模糊,就导致了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的区分度不是非常清晰。因此,要解决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的问题,除了努力克服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路径记忆”外,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精准定位;而要实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必须进一步明晰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定职业领域的定位。

那么,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定职业定位应该是什么呢?我国专业学位都是以“XX专业学位”命名,其中XX表示特定的职业领域[3]。因此,要明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定职业定位,必须准确理解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一词的本质含义。根据我国专业学位的命名规则,这里的“药学”指的不是“普通职业”,而是“专业”。根据社会学家布朗德士对“专业”和“职业(Vocation)”概念的界定,本研究认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定位应定位在培养新药研发领域的药物研发工程师与药物使用领域的高层次临床药师较为合适。

(二) 重视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快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的对接

众所周知,专业学位有一个最基本的属性就是职业性,职业性也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它学位类型最根本的特征[7]。专业学位职业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与职业任职资格的有效衔接。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发达国家许多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药学专业学位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药学专业学位Pharm.D教育就是美国执业药师的唯一准入学位,即在美国要想成为执业药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拥有Pharm.D学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虽不像发达国家那样紧密,但也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国1994年颁布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就明确指出:“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想形成有别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的特色,有效路径之一就是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特点,加快与职业任职资格的衔接。但值得一提的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的衔接,不仅仅是制度配套等表观形式上的衔接,而是本质内涵的衔接。这就要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必须根据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加大对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更加突出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药学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教育在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区分,才能从本质上实现两类教育的区分。

参考文献
[1]
张永泽, 董维春.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58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06): 71-79.
[2]
雷庆, 赵囡.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11): 7-15.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Z].1996-07-22.
[4]
杨国枢, 等.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下册[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660.
[5]
罗金增.文本分析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6]
秦惠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79.
[7]
张永泽, 于广琮. 构建以项目为依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 江苏高教, 2017(4): 71-73.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Homogeneity in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 and that of Masters of Pharmaceutics in China—Based on a Survey of 43 Cultivating Units Nationwide
ZHANG Yongze1, DONG Weichun2     
1. Graduate Schoo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2.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Abstract: The features of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pharmacy in China are not so distinctive, and the homogeneity with the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pharmaceutics is seriou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firstly assumes that the cause of the homogeneity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pharmacy and the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pharmaceutics is the deficient training objective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track-memory"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Upon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43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nationwide,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positioning of training target and personnel type are well defined for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pharmacy, yet, the positioning of some specific occupational areas is indistinct. Moreove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oriented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oriented ability is more or less neglected. The findings confirm the hypothesis, base on which,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ster of pharmacy     professional degree     academic degree in science     homogeneity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