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Issue (3): 65-69   PDF    
从研究生教育研究走向研究生教育学
王续琨a, 李丽b, 张崴c    
a. 大连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b. 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c. 大连理工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有了较为丰厚的积累。然而,以研究生教育研究作为学术基础的研究生教育学却发展迟缓。系统梳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积极创设研究生教育学的外显环境、持续促生研究生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不断强化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元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研究生教育学可持续发展的四项主要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学     新兴学科    

以研究生教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教育学,是对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化梳理和理论凝练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教育研究逐步兴起。90年代,在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建立研究生教育学的创议。本文以期刊文献和图书文献为线索,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学在中国的演进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提出研究生教育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对策。

一、从文献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研究生教育研究伴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而兴起。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18年。1919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育研究科先后开始招收研究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有所扩大,但招生学校仅限于为数不多的重点高等学校。1955年8月5日国务院第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1956年7月高等教育部制定《1956年高等学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为建立新中国的研究生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78年,中国在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恢复了研究生招生;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将研究生区分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两个层次;198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1990年改称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1世纪初,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同时,研究生制度、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和渐趋完善,研究生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期,笔者在《中国知网》( www.cnki.net)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以“研究生”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的“精确”检索,检出46597篇文献(以下简称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文献),起始年份为1951年[1]。检视文献篇名可知,上述文献涉及研究生招生、教学、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就业等诸多方面,都属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范畴。以“博士生”“硕士生”“工程硕士”作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文献,也属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范畴,但检出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4893篇、1104篇、1266篇。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将“研究生”期刊文献作为探讨研究生教育研究规模和发展态势的基本文献数据样本。表 1列出了1978年至2016年“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文献数量的年度统计结果。1951年至1977年的15篇文献和2017年的2044篇文献,没有列入表中。

表 1 “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文献数量的年度统计(1978-2016年) s

表 1可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文献数量在微幅震荡中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依据文献数据,我们将1978-2016年的39年时间粗略地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1978-1988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起步增长期,期刊文献数量由个位数字起步,5年后达到年产200多篇,又过5年达到年产400多篇。第二时段(1989-2003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调整增长期,期刊文献年产量出现3年下降之后再次稳步爬升。第三时段(2004-2016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高位增长期,期刊文献数量由1100多篇攀升到3700多篇,平均每年增加200多篇。

如果说期刊文献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便捷性展示,图书文献则是学术研究成果的延时性综合。借助“读秀学术搜索”(www.duxiu.com),笔者在《读秀图书数据库》中进行“书名”检索,检出以“研究生”作为书名主题词的中文版图书9517部。以上图书大部分属于研究生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用书,如《研究生英语译写教程》《研究生英语口语教程》等;其中包含1979年以来出版的667部以“研究生教育”作为书名主题词的图书[2],《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3]《研究生教育导论》[4]《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比较》[5]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性著述。即使是研究生教学用书,通常也能在体例、内容等方面体现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成果。以下,我们将这些图书简称为“研究生”教育图书,用作探讨研究生教育研究规模和发展态势的另一类文献数据样本。表 2列出了1987-2016年“研究生”教育图书的年度分布统计结果。由于1978-1987年只有10年的总和数据(874部),我们做了人工分年度统计,剔除了其中不涉及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摘要汇编。2017年的130部图书未列入表中。

表 2 “研究生”教育图书数量的年度统计(1978-2016年)

表 2的数据显示,“研究生”教育图书数量30多年来同样在波动中呈现增长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每年出版的“研究生”教育图书只有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颁布之后,“研究生”教育图书数量有了较快增长,1987年达到98部;经过几年的研究力量、成果积蓄,1994年出版“研究生”教育图书超过100部;1998-2004年,“研究生”教育图书出版量由每年200多部增加到500多部,每两年登上一个台阶,2004年以550部的出版量成为峰值年份。

40000多篇“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文献和9000多部“研究生”教育图书,积淀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从一个视角描摹了研究生教育研究在中国展开轨迹,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基础。

二、研究生教育学创建历程的简略回顾

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成果的逐步积累,创建研究生教育学已经成为必然的历史性任务。鉴于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相互关联、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紧密相关的实际状况,1994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列为一个辞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以学位、学位制度、学位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工作、研究生教育事业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6]

1995年,秦惠民发表《试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现状》,回顾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创刊10年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7]。此文提到了“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没有收录的一份内部刊物《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所刊载的相关文稿。该刊1989年第1期刊发陈家宽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文,倡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1990年第1期刊载了张善明的《研究生教育学若干问题思考》和易大有的《研究生教育学范畴初探》两篇使用“研究生教育学”作为篇名主题词的文稿。这个信息告诉我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即开始思考研究生教育学这门新学科的创建问题。

进入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学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001年,中国期刊上出现三篇以“研究生教育学”作为篇名主题词的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和刘鸿的《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一文,探讨了建立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问题,认为研究生教育学尚处于体系草创阶段,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还没有走到建构出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阶段[8]。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和徐雨森的《关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思考》一文,论析了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主要缘由、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前景及其学科结构,提出了强化学科意识、建立稳固基地、增设研究方向、扩充研究队伍等促进研究生教育学创建进程的对策[9]。华东师范大学薛天祥的《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探究》一文,主张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基本框架,论证了研究生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和创造知识”[10]

也是在2001年,李素琴、田逸平、胡宝利主编的《研究生教育学》[11]和薛天祥主编的《研究生教育学》[12]两部以“研究生教育学”命名的著作几乎同时出版,实现了学科专著“零的突破”。两部著作为建构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做了积极尝试。归属于“高等教育理论丛书”的后一部著作,包括12章内容:学习和创造知识、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研究、研究生教育原则、研究生教育目的和途径、德育论、课程论、科研论、学位论、研究生教育模式论、导师论。同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研究生教育概论》,该书虽然没有使用“研究生教育学”之名,但却具有类似学科著述的体系架构,其内容涉及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学位授予单位评审、研究生选拔、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研究生课程学习和教学组织、研究生德育工作、学位论文、学位评定、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评估、博士后制度、研究生重点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13]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2002年以后,除薛天祥主编的《研究生教育学》于2010年再版之外,十几年没有新的研究生教育学著作问世。对比风生水起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新兴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为何会显得如此冷清呢?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对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学科建设缺少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学术研究队伍较为单薄、学科元研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当清醒地辨识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从相关学科的演进发展经验中获得启示,进而找到解决自身现存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三、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提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名称,迄今已有将近30年时间,研究生教育学仍然处于创生的起步阶段。为了推进研究生教育学尽快走出蹒跚起步期,走上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一) 系统梳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与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发展程度之间,并不存在水涨船高的直接对应关系。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和发展创设学术基础,但却不能自然而然地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研究生教育研究对于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代替研究生教育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源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是对丰富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而建立起来的“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能够“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14]。研究生教育实践,需要研究生教育研究,更需要作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理论概括的研究生教育学。

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大多数研究生教育活动相关者,包括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管理者(含辅导员)和硕士生、博士生,要有参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积极性,经常总结同研究生教育相关的教学、学习、管理经验和体会;二是教育科学研究者要有从事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积极性,在充分认识这门学科特有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学科意识,及时、全面地对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化梳理,尝试着运用多种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方案,将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零散、片断认识逐步加工、提炼为系统化的理论。

(二) 积极创设研究生教育学的外显环境

最近几十年来,信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在中国的演进历程表明,在高等学校开设关联课程是支持新兴学科创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外显环境。由于没有这样的外显环境,新兴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很多人并不知道应该有这样一门学科,从而使其失去了社会需求的拉引作用,缺少发展动力和活力。

正如高等学校教师、工作人员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一样,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教师、管理者以及研究生都需要学习和熟悉研究生教育学。担负着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创造各种相关条件,为教育者——教师和管理者开办以研究生教育学为核心内容的讲座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为受教育者——研究生(特别是教育学门类的研究生)设置以研究生教育学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以此创设研究生教育学的外显环境。

这样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效用。第一,提高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认知度,通过讲座、课程使其产生一定范围的扩散效应,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建立学科意识打下基础。第二,提高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教师、管理者的岗位胜任度,引导他们将研究生教育研究纳入研究视野,进而跻身研究生教育学研究行列,为壮大现时的学术研究队伍提供可能。第三,提高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学的关注度,吸引一部分教育学门类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生以研究生教育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学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这些研究生一旦对研究生教育学产生学术兴致,便会成为这门新兴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人力资源。

(三) 持续促生研究生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学者在论析研究生教育学发展走向时曾经探讨过研究生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名称。十几年时间过去了,有关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目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仅检索到一篇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15]作为篇名主题词的期刊文献,在《读秀图书数据库》中仅检索到以“研究生教育史”[16]“研究生教育管理学”[17]作为书名主题词的图书各一部。

科学学科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学科之间的互动作用。首先,这种互动作用表现在研究对象有亲缘关系的上下位学科之间,即内部互动作用。上位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与下位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上位学科的整体演进能够带动下位学科的发展,为下位学科提供路径借鉴;而下位学科的分立发展可以促进上位学科不断充实内容、完善体系。其次,这种互动作用还表现在研究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远缘学科之间,即内外互动作用。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是研究生教育学的远缘学科。研究生教育学引进上述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内外互动作用,可以促生研究生教育哲学、研究生教育伦理学、研究生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社会学、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等边缘分支学科。在这些边缘分支学科的创生、成长过程中,它们与研究生教育学之间又将产生互动作用,并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四) 不断强化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元研究

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元研究的任务,是探讨该学科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基础性等特征的元问题,主要涉及它的对象范围、学科定位(学科关联)、理论范式、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学科结构、应用领域、发展状态、演进态势、发展环境、未来前景、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科人才等。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笔者以“研究生教育学”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的“精确”检索,检出15篇文献(检索日期2017年9月17日)。除选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辞目的3篇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基础知识》作为篇名发表的文献之外,其余12篇均可以视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元研究期刊论文。20多年仅有12篇学科元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内容覆盖面偏窄,存在许多尚未涉足的空白点。

学科元研究是一门学科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可以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基本走向和演进速度。对研究生教育学而言,不断强化学科元研究,准确把握这门新兴学科的过去和现在并清醒地预测其未来走向,无疑将有助于使其摆脱步履艰难的初创困境。鉴于研究生教育学起步期乏力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当下的学科元研究应当将学科功能作为一个核心论题。通过认真思考、研讨,我们要真正搞清研究生教育学做何之用、为谁所用的问题,提高学术界、教育界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周铭, 张腾霄.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研究生的工作[J]. 人民教育, 1951, 2(4): 16–17.
[2] 《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 廖湘阳. 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王松俊. 研究生教育导论[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8.
[5] 李申申. 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比较[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6] 秦惠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112.
[7] 秦惠民. 试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十年回顾之一[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5(1): 47–51.
[8] 张应强, 刘鸿. 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3): 72–75.
[9] 王续琨, 徐雨森. 关于创建研究生教育学的思考[J]. 教育科学, 2001, 18(2): 36–38.
[10] 薛天祥. 科学方法论与《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探究[J]. 教育研究, 2001(6): 27–31.
[11] 李素琴, 田逸平, 胡宝利. 研究生教育学[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12]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学[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3] 王秀卿. 研究生教育概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毛泽东. 实践论[A]. 毛泽东选集(第1卷)[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91.
[15] 薛天祥. 试析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4): 88–91.
[16] 周洪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7]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From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to Postgraduate Pedagogy
WANG Xukuna, LI Lib, ZHANG Weic     
a.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b. Graduate Scho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has accumulated rich achievem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scale expansion of Chine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 However,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which is the academic basis of the postgraduate pedagogy, has developed sluggishly. Therefore, to systematically clarify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ctively create an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branch disciplines of the postgraduate pedagogy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ary element study of the postgraduate pedagogy become the four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pedagogy in the coming period.
Key words: postgraduate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postgraduate pedagogy     emerging discip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