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Issue (2): 90-95   PDF    
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特点及其启示
林坤1, 黄真金2, 陈沿媛3    
1.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长春 130024;
2.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3.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 999077
摘要: 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与我国内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类似,其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课程来保障。香港授课型研究生的课程,具有课程设置灵活化、课程内容实践化、课程教学国际化、课程评价职业化等特点。借鉴香港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深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度、丰富课程资源;调整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特质;鼓励跨国界、多层级合作,开展课程教学;推进课程评价改革,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接轨。
关键词: 香港高校     授课型硕士     课程特点     启示    

香港高校的研究生分为不同的培养类型,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香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吸收中西方优秀文化方面具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其国际化的开放程度、立体化的育人理念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突出。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既吸收了欧美教育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又融合了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些精髓。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Master of Science)的培养,注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与我国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相类似。因此,本文以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特色为切入点,吸取其积极经验,以期对我国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产生借鉴作用。

一、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的招录及其培养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增长,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要求,香港高校逐渐探索多样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学位制度,开设课程类硕士和博士学位,进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转型升级。一般认为,1988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是香港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思路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有人指出:“香港科技大学的成立,使香港高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侧重于发展工业教育及职业训练,为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少数人受益的精英教育, 进入到大量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多种规格的配套人才的全新阶段”[1]。招收授课型研究生就是香港大量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多规格配套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香港地区硕士研究生一般分为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研究生,又称“修课型”研究生、“课程型”研究生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开始越来越重视授课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2006年,随着香港“区域教育枢纽”行动的实施,招生比例不断扩大。目前,授课型研究生主要有香港本地学生、内地学生、国际生三部分生源,这些学生分为“接受政府资助学额”和“额外学额”两类,“额外学额”学生需要自主承担教育培养费用。近年来,授课型研究生招生总数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内地生),但是,接受政府资助的并不多,以2015—2016学年度为例,接受香港教资会资助的授课型研究生总数为3421人[2],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香港大学,授课型研究生总数为8920人,仅有984人受教资会资助[3]

除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资格外,授课型研究生在招录中一般有英语水平要求。在香港以外的大学或类似机构接受本科教育的授课型研究生候选人,如果日常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需要达到英语成绩要求,如:英语作为外语考试(TOEFL)中,得分为550以上(纸质考试)或80以上(互联网考试);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IELTS)中,最低总分为6分;海外普通本科教育证书,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或剑桥英语水平考试C级以上。

授课型研究生主要通过课程来保证教育质量。其课程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相对研究型硕士研究生,授课型研究生学习年限较短(1-3年),一般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各专业要求修读完指定课程即可毕业。尽管学制较短,但并不意味着毕业要求降低,各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规定的课程考试并达到要求的成绩,方可毕业、授予学位。如香港浸会大学要求课程考试达到GPA 2.5以上才能毕业授予学位,GPA 2.4以下者,不能达到毕业课程规定的成绩,必须按规定重修[4];除课程考试而外,授课型研究生还必须完成不同学校规定的实习、实践类课程或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二、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主要特点

在香港,高校“课程”的首要涵义,一般大致对应内地高校的“学科”或“专业”,各“专业”下需要修习的内容,才具有内地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的涵义,本文所讨论的“课程”,指的就是香港高校各专业修习的内容。

香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紧密联系。授课型研究生培养提倡务实教育,注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可以说,市场需求是决定香港各大学授课型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招生规模的主导因素。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主要依据相关学部提交的“课程设置论证报告”,该报告一般需要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全面反映市场变化及其对该课程(专业)的需求、评价等内容。课程设置审批流程清晰、便于操作,课程实际管理权限下放。香港中文大学,授课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专业)设置一般由相关学部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来制定,学部结合市场需求提交论证报告,“报学院院务会或研究院院务会审议,提交学校教务会审批,最后由教务会正式通过”[5]。真正最了解市场的,还是相关学部的专业人员,因此,专业人员的意见在专业设置、调整中起重要作用。

香港各高校授课型研究生课程,一般与行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相结合,课程设置相当灵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各高校还注重开设一些运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者以项目推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团队成员大多具有跨国学习背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一般也比较注重与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以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科技理学硕士为例,该方向自1993年开办以来,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培养目标定位,不断革新和调整专业课程,开设了包括“药品开发、生化分析、遗传学、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工程、商业运作及管理等课程。同时亦为全日制的学生提供生物技术研究项目,给予他们基础研发的相关实验室工作训练。[6]”这个方向授课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海外求学经历,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也大多和海外高校合作开展。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方面,通常更注重与研究技术相关的职业要求接轨。

香港高校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一) 课程设置灵活化

香港授课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灵活化。首先表现为学生在选择课程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度。香港授课型研究生课程修习制度相当灵活,读完研究生课程后,学生可以继续申请博士课程,因为本科课程与研究生阶段所修课程绝不雷同,授课型研究生也可以在修完硕士课程之后,回到本科继续学习之前了解不够深入的课程。课程修习时间也比较灵活,兼顾全日制与兼读制学生的需求,各校尽可能根据全日制、兼读制授课型研究生不同的特点与需求,设置适宜不同人群的课程,并安排不同修习时段供他们选择。随着教育技术发展,香港授课型研究生课程修习途径也很灵活,课堂讨论、作业提交、讲义查阅等学习环节,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其次,授课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授课型研究生所修习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门数不多,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汉语教学文学硕士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就只有“汉语课程、教材和教学实践”等5门,共15学分。核心课程以研究方法类课程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独立研究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和专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兴趣特长进行选择。香港教育大学为国际汉语教学文学硕士提供了“语篇分析”“戏剧与语言艺术”等17门专业选修课。同时,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为了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香港高校一般鼓励授课型硕士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承认其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另外,学校还为他们提供大量研究项目、活动等“非正式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参与其中或者承认其学习的经历,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运用能力。

(二) 课程内容实践化

香港授课型硕士生的课程,一般由学科专业教育与辅学教育两部分内容共同组成。这种内容模式,可以看作是香港“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旨在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群、美、事、情等方面全面发展。其中,“事”主要指事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发展,指向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授课型硕士生课程,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事”领域的能力,为此,香港高校大多注重为学生量身定做丰富的“实习”体验课程,让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充分锻炼,全面发展。

“实习”是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的重要内容,各学校的专业实习时间、方式不同,一般根据各校具体规定计算实习课时, 安排导师指导。作为全港最大的师训学校,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学方向修读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的授课型研究生,按要求必须要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教学实习,方能毕业或拿到对应课程的教育资格证书。为了保证实习质量,除了在实习时间上严格规定,各校对授课型研究生教学实习还具有许多详细的规定:如果学生被派往中学实习,按照规定,实习的年级必须囊括中学一、二、三年级,研究生需亲自体验针对不同年龄段中学生实施教学的差异,强化课堂教学能力养成训练。除实习外,香港高校授课型研究生开设的不少专业课程,本身也包含着很强的实践性,下面是香港三所大学教育类授课型研究生部分实践课程开设情况(见表 1)。

表 1 香港三所高校教育硕士开设部分实践课程表[7-9]

通过上表可见,授课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也始终贯穿着以培养学生教师语言运用、教学设计、教学技术等专业能力为主的实践。

另外,配合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不少高校还会为学生安排类似“短期见习”的实践,这种及时的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真正深度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而“实践方式”中的“专题研究”一般由指导教师精选专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课程论文,这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很有价值。

(三) 课程教学国际化

香港高校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授课型研究生课程教学也凸显了这一特点。课程教学的国际化,首先是承担授课型研究生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海外高校求学的经历,本身就是国际化人才。

其次,香港授课型研究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机会较多。香港地区的高校大多很早就与国外知名大学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树立了国际化的培养视野。近五年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每年会选拔不少于400名学生与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等世界顶级大学在内的海内外知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以期增强研究生的国际化素养与内涵[10],这其中也包括部分授课型研究生。事实上,凡是跟学校有合作的国外高校,学生都有机会选择前往交流学习,一般由学校负责接洽联系并保障学生的食宿与安全。

再次,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更深入了解本专业研究前沿,体验国际同行业、同层级人员的工作状态,香港高校注重为研究生搭建海外实习、实践的平台。一般来说,大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在经过本校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后,会被派往与学校有联系、该专业职业发展较为领先的世界各地实习点进行实习,这种实习,一般由“院校协作与学校体验事务处”负责统筹。如旅游类授课型硕士研究生,会被派往旅游行业发达地区的著名旅游点进行实习。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汉语教学文学硕士,一般要参加为期6周的海外学校教学实习,学生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研习针对汉语非母语学习者进行教学,从而深化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认识,丰富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的真实体验。

(四) 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要求接轨

满足职业发展需求是香港授课型研究生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为了突出职业指向性,学校自觉将特定职业任职资格的相关要求与“课程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课程设置会根据不同职业从业资格的需求与变化而灵活调整;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课程修习,还可以获得与特定职业领域任职资格相关的证书,为求职准备有利条件。除去学校规定的“正式”课程,香港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属于“非正式”课程领域的实践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

香港教育大学汉语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参加政府举办的“朗诵行”活动,深入指导中小学生朗诵竞赛,通过几个月的指导,可以获得与朗诵指导相关的资格证书。另外,学校还会组织研究生深入以自闭症患者、身体缺陷、心理障碍等特殊儿童为主的学校,由专门导师指导他们如何和特殊儿童交流,如何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正常教学,学习如何用手语、盲文等与孩子交流。当课程结束通过考查后,研究生也会获得相应的证书。香港社会经济压力过大、住房紧张,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研究生在学校学习各种减压的方法,帮助学生减压,参加为社会人群、中小学生减压的辅导活动,也可获得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格证书。此外,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海外实习”专业课程,已获国际文凭组织(IBO)认可,成为IB教学证书认可课程。成功修读该课程并符合条件者,经申请可获颁发IB教学资格证书,意味着学生具备在国际学校任教的资格——这些证书,都可以成为研究生毕业求职的重要砝码。

三、启示

自1984年开始探索试点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收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11]。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结构也得到了显著改善[12]。在人才培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教育管理采用学分制、重视学位论文写作”,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化’色彩非常明显[13]、课程设置相对机械、专业实践与课程联系不强、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度不够[14]、课程内容学术化倾向明显[15]等问题。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将保持在160万人左右[16],在扩大规模与调整结构的基础上,未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将是提升教育质量。本文认为,在众多的育人条件中,课程始终是高等教育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吸收香港经验,深化课程改革,是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 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度、丰富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同时,不少用人单位也在抱怨难以找到适合岗位的人选。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学术研究机构首先有必要主动适应国家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捕捉市场发展动态及其需求变化,以前瞻的视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简化审批程序,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联系更为紧密,真正及时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次,扩大专业硕士培养的对象范围,增加专业硕士学习的灵活度。为了普遍提高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其素养,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经验,结合社会职业专业化发展对跨学科、交叉型人才的需求,增设专业,加大跨专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力度。同时,以全日制教育为主要培养方式,增加夜间学习、周末学习、节假日集中学习等培养方式,为在职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便利。再次,增设与专业科技创新动态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非正式课程”资源。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内,课程仍旧是实现育人目标、体现专业特色的最主要载体,现有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大多是专业理论课,以讲授为主。学习香港高校,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涵,增设与专业发展动态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构建与专业能力发展匹配、广度与深度适宜的课程体系,可以大大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同时,高校要主动与社会、行业发展接轨,为学生创造参与项目、学术研讨、行业活动的机会,借助丰富的“非正式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 调整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特质

目前,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理论性”“学术性”色彩还比较浓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录大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要依据,面试也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学术基础。在毕业要求方面,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大多也是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要依据。尽管很多高校推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但是,不少地区,由于一线实践型导师本身数量、质量等条件不足,加上只“导”不“练”或少“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课程是育人最主要的一个途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其“高层次”和“专业性”自然是要通过有一定深度、难度的理论课程来支撑。然而,作为“应用型”人才,通过具有实践、应用性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有必要。现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一般由必修、选修课程组成,可是这些课程大多偏重于理论课,并且,选修课程的数量、种类也很有限。由于课程“致用”特征不明显,很多高校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充其量只能算是“缩减版”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并没有达成国家分层次、分类型培养人才的愿景,也无法实现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培养单位有必要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搭建充裕的实践、实习平台。同时,培养单位也要根据专业发展实际,在制度层面对学生修习实践类课程、实习课程、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做出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化设计学分,营造应用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非正式”课程的实践提升应用能力,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朝向突出实践、应用性方向发展。

(三) 鼓励跨国界、多层级合作,开展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创新产业、工农业现代化、城镇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实施的国际、国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学术交流合作的层面,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可以尝试与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部门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国内优秀导师团队建设,国内外优秀导师教学研究团队建设等方式来改善师资。也可以通过交换学生、网络教学、学分互认等方式来实施课程、展开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向及前沿知识。

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合作培养的层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宏观指导的力度,搭建平台,鼓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国内外企业,农业、医疗、教育等社会行业深度合作。培养单位要主动寻找合作机会,与国内外企业、其它社会行业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在进一步落实“双导师”联合教学、联合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国内外行业精英实践指导的机会和条件。

(四) 推进课程评价改革,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接轨

随着国家工业文明发展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社会职业中一部分对知识、技术等要求较高的专业,一般通过职业资格制度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职业证书制度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人才“职业化”“层次化”“规范化”的专业要求。目前,职业资格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各行业入职上岗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依据,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要求接轨,也会越来越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趋势。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需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对于大部分缺少职业经验的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由于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要求直接挂钩或相联系,借助课程平台培养专业能力,甚至通过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直接取得某些职业的任职资格,对他们日后求职,好处显而易见。随着职业资格制度的不断变革完善,部分职业资格不再具有终身效应,而是实行期限内检定制度,对于大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时时了解职业资格要求的变更动态及前沿信息,对自身更专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极有好处。

此外,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经验中,有的课程并不直接与职业资格挂钩。但是,如果课程评价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要求接轨,学生可通过学习,达到课程要求获得某些领域的资格认可,如:教育学专业授课型研究生,无论全日制还是兼职学生,他们可以选修心理学课程,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或实践即可获得相关证书,这对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增强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无疑都会具有很大的帮助。

受地理、区域等条件限制,香港高校授课型研究生教育自然也存在着诸如办学场地不足、学科结构不够全面等局限。但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发达地区, 其授课型研究生教育中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具有国际视野、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要求接轨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可以为内地研究生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充分重视香港授课型研究生教育对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璐, 曹云亮. 香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及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2): 19–22.
[2]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教资会2015-16年年报《统计数字》[EB/OL]. (2017-1-26)[2017-7-25]. http://www.ugc.edu.hk/doc/eng/ugc/publication/report/AnnualRpt1516/12.pdf.
[3]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2015-2016年度在学人数总览[EB/OL]. (2016-6-25)[2017-7-26]. http://www.hku.hk/c_index.html.
[4] 张丹枫. 对香港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一点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7): 112–113.
[5] 汪洋, 高久群.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6): 54–58.
[6]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介绍[EB/OL]. (2016-7-15)[2017-7-27]. http://prog-crs.ust.hk/pgprog/prospective-student.
[7]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介绍[EB/OL]. (2016-10-28)[2017-7-27]. https://www.eduhk.hk/gradsch/index.php/prospective-students/programmes/master-of-education-med.
[8]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介绍[EB/OL]. (2016-7-15)[2017-7-21]. http://prog-crs.ust.hk/pgprog/prospective-student.
[9]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介绍[EB/OL]. (2016-10-15)[2017-7-27]. http://www.cuhk.edu.hk/english/faculties/education.html.
[10] 刘春芝, 宋锦萍. 香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举措[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20): 57–58.
[11] 梁传杰, 吴晶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3): 23–27, 31.
[12] 别敦荣. 研究生教育亟需"由胖变壮"[N]. 中国教育报, 2014-10-22(2). http://www.cqvip.com/QK/96924X/201431/662419450.html
[13] 别敦荣, 万卫. 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4): 57–58.
[14] 张乐平, 付晨晨.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 161–167.
[15] 王永哲.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8): 22–25, 79.
[16] 别敦荣, 易梦春, 李家新. "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 83–90.
Lecturing-oriented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Hong Kong Higher-learning Institutions and Enlightenment Thereof
LIN Kun1, Huang Zhenjin2, Chen Yanyuan3     
1.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3. The Education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999077
Abstract: The training objective for the lecturing-oriented postgraduates in Hong Kong is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the mainland. The education quality,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s on curriculum arranged. The curriculum for the lecturing-oriented postgraduates in Hong Kong features flexible provision, practice-oriente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evaluation.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by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Hong Kong, we can deepen the curriculum reform for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postgraduates, particularly in flexibility for setting up disciplines, curriculum resource enrichment, and content adjustment for better applicability. The authors also propose to encourage transnational and multilevel cooper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push forward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form and adopt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Hong Kong higher-learning institutions     lecturing-oriented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features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