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北京 100083;
3. 河南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专业学位是政府为满足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育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的正式设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0-2008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探索的阶段,在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授权点审批、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09年教育部党组决定增招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快速增加,制度不断完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制度完善阶段[2]。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硕士层次为主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专业学位仍存在不同类别间发展的不平衡、同一类别不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专业学位自身发展不充分的情况,总结质量认证经验,构建完善认证制度设计框架将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机制,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认证体系的建构是完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专业学位质量认证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对提炼专业学位办学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4],也为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认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与此同时,国外教育认证体系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使我国教育发展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本文在梳理专业学位教育认证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认证制度、组织体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构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认证体系的架构体系,为开展质量认证提供帮助,为促进专业学位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欧美国家教育认证模式概要欧美教育认证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发展,认证体系和标准已经比较稳定和规范。
(一)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概况 1. 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美国实行的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分权管理体制,是以非政府组织(NGO)教育认证为质量保障主体的典型代表,主要由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或美国教育部(USDE)审查并考核认证机构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并予以认证[5]。可见,美国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逐步发展为两个方面:认可(Recognition)和认证(Accreditation)。USDE和CHEA并不直接对专业进行认证,而是依规对认证机构进行认可。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由认证机构的法律法规,认证机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等组成。
2. 认证机构美国的教育认证机构一般为中介性的非营利组织。美国的专业认证体系比较庞大,包括62家专业认证机构和若干地区性认证机构。所有通过CHEA或USDE认可的认证机构在组织机构、认证过程、专业人员构成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必须满足认可标准,即有正式的认证决策机构、明确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保证运作的财务支持以及确定的办公场所等[6]。认证机构的人员和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认证决策委员会、执委会和咨询专家小组三部分。
3. 认证标准美国认证标准体系大体有对学习目标、学校策略规划、学校经费、教师、学生和学习成果的考察。不同的认证标准也体现了该认证的核心理念与侧重点。以美国的AACSB为例,AACSB十分强调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OL)的建立以及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分类。
4. 认证流程美国的教育认证一般有5个基本步骤,分别是准备评审,自我评估,实地考察,认证评审决策和周期性复评。其中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可以分别看作是认证前的准备和获得认证后的复审,因此,认证程序的重点体现在自我评估,实地考察和认证评审决策三个环节。
(二) 欧洲质量认证体系概况 1. 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欧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区域,但各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其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欧洲高等教育区域内学位与职业资格的互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外,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教育一体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一体化逐渐被欧洲各国提上议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对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高校和产业界等面前的重要课题[7]。所以,从内部环境上,欧盟在保障欧洲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同时致力于推动资历跨国互认和学分互认机制,从外部环境上,建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实施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战略目标。进入90年代末21世纪初,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欧洲在博洛尼亚进程中借鉴了美国认证模式[8],并在制度迁移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大学价值与结构不断磨合,最终形成了基于认证的新型质量保证模式。
2. 认证机构1999年以来,在博洛尼亚框架内的欧洲国家仅新建的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机构就不少于20所,包括自治公共机构、独立政府机构以及教育部所属机构,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9]。欧洲工程专业认证项目(EUR-ACE)是欧洲工程教育的认证框架,认证机构只有满足欧洲工程认证框架和标准(EAFSG)才能获得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授权的EUR-ACE标签。截止目前共有14个认证组织获得了EUR-ACE授权,包括德国的ASIIN和英国的EC等主要工程认证机构。以德国的ASIIN为例,组织机构由成员大会、理事会、ASSIN总部、认证委员会、认证委员和审核小组等组成。
此外,以国际权威的商学院认证机构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为例,它是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创办的一个以认证为形式,对高等管理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价,推动教育进步的国际认证体系。EQUIS是由EFMD质量服务部门具体运行,EQUIS委员会和EQUIS认证董事会成员均由EFMD董事会任命。
3. 认证标准欧洲教育质量认证标准体系一般包括两个层面:对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含专业培养目标、入学条件、教学方式、学生和人力资源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等几个方面,其共性特征是对于国际化的重视。ASSIN认证标准的宗旨是改善德国的专业机构和文凭的国际兼容性,提高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EQUIS认证标准关注的核心是国际化和项目与企业联系及社会责任。
4. 认证流程认证流程和中国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认证(CAMEA)相关认证流程大体一致,主要包括正式申请、资格研究、自我评估、国际专家审查、授予认证资格、认证后的持续改进和再认证等环节。
二、国外高等教育认证对建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教育认证制度框架的启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认证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教育认证标准各具特色,其认证体系存在以下共同点: (1)都强调质量认证体系制度保障;(2)均由独立的法人机构独立运行;(3)标准均从本国或地区实际出发,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4)流程大体一致。这为我国借鉴国外经验提供良好基础。
根据我国专业学位发展现状,基于中国CAMEA认证、建筑学认证等经验,结合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认证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基本组成要素和认证目标如图 1所示:(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策支持;(2)实行政府认可或委托机构认可的代理方式,鼓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到专业学位教育认证体系中;(3)教育认证既强调办学的共识“标准”,又注重办学单位的“目标”定位;(4)完善专业学位教育认证程序,借鉴欧美和我国现有教育认证程序,建立起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完整的认证程序,包含“信息咨询、提交申请、实地考察、单位自评、现场认证、结果确认、持续改进”等主要程序。
制度建设是维系新事物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学家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 Scott)运用新制度社会学中的制度建构理论提出:制度包括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以及相关的活动与资源[10],明确了新制度构成的三大要素:即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认证框架可围绕认证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和文化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如图 2所示。基本的思路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一是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认证框架法规和政策建设体系;二是明确认证框架组织体系构成及监督机制;三是提出认证框架的实施体系框架和标准要求;四是构建与认证相应的文化建设体系。
认证法规与政策的建设对认证框架具有引导作用。通过对认证行为的认可或授权,实现对认证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认证实施的规范、认证结果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和引导。在政策法规层面明确准入、地位、实施、结果的相关内容,发挥政府对认证的规范化管理,为专业认证框架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理环境。
(二) 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是认证框架顺利运作的根本保障认证框架的组织体系是认证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认证体系的组织模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的组织模型是由认证实施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微观的组织体系是由具体实施认证的专业认证机构内部的主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就宏观层面而言,认证体系的主体包括政府(如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认证部门或机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社会公众等,形成政府认可或授权、专业认证机构实施、院校自由申请,社会和政府共同监督的认证活动组织形式。
从专业学位教育领域看,与专业学位认证体系相关的利益方包括政府、院校、行业组织、社会公众等几大群体。明晰各参与主体责权关系是专业学位认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如图 3所示:(1)政府是专业学位教育认证框架的顶层设计者,坚持认证在党的领导下,引导框架设计和标准制定,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根据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特色以及行业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标准、认证机构许可政策、专业认证与职业资格衔接机制等。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宜是具体实施者,而是作为一个权衡各利益群体的主导者和指引者,这将激活高等教育相关利益方的积极性和实现框架实施的最大效率;(2)专业认证机构的独立运行是认证体系的主要机制。认证机构应具有法人资质,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是依规守法独立运行、专业操作,在认证组织、标准制度上保证学术独立,不受非既定程序的干扰;(3)高校是认证的对象,也是认证实施主体之一。高校为实现内涵建设,持续提高质量的内因动力产生了认证需求,认证机构为这一需求提供服务。需求与服务的关系一旦形成良性循环,认证本身将会随着高校的需求不断完善、科学公正,高校满意度和参与期望度将提升;一方面,高校要激发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和改善。另一方面,高校也将在认证的指导下,向着更高的质量目标不断发展;(4)认证行为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社会公众成为认证过程和结果的最广泛使用者和强有力的监督者。
认证实施体系主要指认证机构的内部运作和认证实施过程,包括实施认证的组织与管理、认证标准、认证流程、认证单位自评报告标准等内容。(1)认证内部组织结构是认证工作有效运作的有力保障,结合我国已经开展的CAMEA认证运作经验和国际上普遍的认证组织案例,认证的组织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机构组成,认证领导机构:一般为认证委员会或认证理事会;认证工作机构:认证工作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认证监督机构:认证申诉委员会或认证仲裁委员会;认证日常运行机构:认证秘书处或认证办公室。(2)认证标准是认证的导向,一般情况下应包含:使命战略,培养质量,资源配置等几大部分。(3)认证流程是持续进步与跟进的过程,包括认证资格申请与确认、院校自我评估、现场认证、认证结果的形成与发布、持续改进、再认证等主要程序。
(四) 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是认证框架持续发展的核心精髓就专业学位认证文化体系而言,相应的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组织文化、标准文化、高校认证文化等几个方面。(1)认证组织文化建设是要形成与体系相适应的认证内部组织结构体系、认证顾问团队、认证专家队伍、认证组织过程的认证理念、认证意识、认证氛围等核心文化。(2)认证标准文化是要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认证标准的指向以及对标准的认知和遵循。结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院校特色发展等相适应的标准形成与应用文化体系。(3)高校认证文化建设是要形成高校对质量持续改进的自觉追求,形成高校自身发展内在驱动力意识的文化体系。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设计应适应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基本规律,本文从政策法规、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和文化体系等新的视角对专业学位质量认证体系进行探讨,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多元主体参与的专业学位教育认证制度设计框架,为促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认证工作开展,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1] | 李军, 王耀荣, 林梦泉, 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5): 3–6. |
[2] | 黄宝印, 唐继卫, 郝彤亮.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2): 18–24. |
[3] | 朱金明, 林梦泉, 刘慧新, 等. 新形势下专业学位教育认证与合格评估的协同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9): 55–58. |
[4] | 李军, 林梦泉, 朱金明, 等. 教育认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教育认证构想[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19): 29–32. |
[5] | Judith S. Eaton. An overview of U. S. Accreditation[EB/OL]. [2018-06-20]. http://www.chea.org/pdf/Overview. |
[6] | 赵振新. AACSB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证体系的系统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61-1011190529.htm |
[7] | 王莹玥.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88-1017056703.htm |
[8] | 徐理勤.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 德国研究, 2008, 23(3): 72–80. |
[9] | 杨治平, 黄志成.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发展与定位——博洛尼亚进程新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 2013, 35(1): 80–83. |
[10] | 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 Scott). 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第3版)[M]. 姚伟, 王黎芳,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56. |
2. China Academic Degreesand 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83;
3. Graduate Schoo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