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Issue (6): 18-22   PDF    
高校研究生“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章琳    
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生工作部, 福州 350117
摘要: 新形势下的奖助工作已成为研究生的重大利益关切。奖助工作以经济资助外显,同时又蕴含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探索"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为国家输送优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协同育人     机制    

北大硕士章莹颖在美被绑架案牵动无数人的心,从犯罪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的履历来看,高学历高智商增添了其作案成功的可能性及隐蔽性。这不禁让我们陷入思考:一个没有健康人格的高学历高智商人,其存在往往是社会的高危险品,是社会和家庭的不幸。研究生群体的重要性、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加强其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关注他们的成长,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质可靠人才。近年来,随着收费制度和奖助制度的全面实施,研究生群体呈现出的问题和矛盾较过去无奖助体系时代明显增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将奖助工作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探索新形势下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协同育人机制,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研究生“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 收费与奖助制度下研究生思想状况分析

为深入了解收费和奖助制度下的研究生思想现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者于2017年上半年对某高校2014、2015级研究生作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875份,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价值取向偏于功利。在“你认为同学争取奖学金有哪些心态”多选题中,持“急功近利,拼命发表文章”观点的占63.4﹪,持“极力讨好老师,拉关系”的有30.1﹪。在“你对国家奖学金的态度”多选题中,持“金额高,愿意通过努力争取”居首位,占66.7﹪;持“等级高,愿意通过努力争取”占56.1﹪,位居第二。说明高额奖金对研究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又使研究生产生功利心态。

诚信品格有所缺乏。在“以下哪些现象在你身边的同学身上发生过”多选题中,持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 编造虚假研究成果”、“论文代写、买卖”、“一稿多刊(或一稿多投)”观点的都分别有10﹪左右的占比,可见学术不诚信、不端现象在研究生中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生着,在没有利益冲突时可能“只意会不言传”。

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在“有了大额奖学金后, 你觉得身边同学有什么变化”多选题中,持“人际关系复杂,明争暗斗”观点的占36.5﹪。在“你认为你获奖学金的主要依靠”和“你认为你身边同学获奖学金的主要依靠”多选题中,持“老师喜爱”的观点分别占5.4﹪、17.7﹪,持“导师实力”的分别为10.1﹪、22.6﹪,表明研究生看待自己获奖和同学获奖的心态有明显不一样,显现排他性,这使得各种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感恩情怀明显缺失。在“你对现行学费成本分担和奖助学金制度的体会”单选题中,持“不应学费成本分担,政府学校应该全额埋单”、“奖助学金研究生理所应得”分别占33.3﹪和11.7﹪,两项合计占45.0﹪。由此可见,作为全面收费“先行者”的2014、2015级研究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心态上还不能理解收费,缺乏成本分担意识,对国家、学校的要求大于责任,感恩情怀明显缺失。

总而言之,研究生渴望获得奖助学金,但同时又存在矛盾、排他、功利倾向,必须加以及时引导纠正。高校应结合当前实际和发展远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保驾护航。

(二) 奖助工作是研究生的重大利益关切

研究生教育从免费到收费的改革,强化了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国家也加大了教育投入,支持和保障研究生完成学业,促进其健康成长。奖助工作在收费制度下无疑成为了研究生的重大利益关切。据许多高校交流反映,国家奖学金等高额奖助学金实施后,研究生对奖助工作的咨询、议论、质疑增多,学术不端、急功近利现象更加明显、突出。从总体上看,研究生能基本适应和接受收费制度,但对奖助学金额度、条件、覆盖面、评选公平性等抱以更大关切,主要原因有:一是研究生年龄多在22-40之间,心理趋于成熟,处于希望经济独立、成家立业阶段;二是对于许多研究生特别是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来说,奖助学金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重要的经济保障,能支持其走向毕业就业;三是数以万元计的国家奖学金等大额奖学金,对无工资收入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可观数目,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触动着他们的思想,甚至底线。

(三) “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协同育人常态化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1]。相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被忽视或被错误认识,故而投入不足,工作模式单一、滞后,观念较陈旧,机制不完善,效果不尽人意。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上的显示度已越来越高,研究生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可以说,不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教育岌岌可危,高校将无缘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地生根,把研究生人才培养好,“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奖助工作以经济形式为手段,贴近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是研究生错误思想行为最容易产生、暴露的环节,抓住这个环节开展相应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则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奖助”“思政”协同,互相作用,形成合力,形成协同育人新范式,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常态化开展。

二、研究生“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 (一) 研究生奖助体系蕴含着重要的教育理念

2013年以来,国家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基本理念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3],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体现着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和期待,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国家创新力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奖助体系以经济奖助形式推进育人工作,主要蕴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体现财政公平的“权利性”资助,比如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的国家助学金,体现了公共财政转移性支付的公平性和政府的关怀;二是提高财政效率的“竞争性”奖励,比如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励性资助[4],旨在奖励学业优异的研究生,体现激励的作用;三是促进知识创新的“经济性”支持,例如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物质奖励和经费支持,鼓励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四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引导性”教育资助,比如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和“三助一辅”岗位勤工俭学,培养研究生经济主体意识和劳动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锻炼机会。

奖助工作既是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一种方式,又是作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引导的一种手段,通过“奖助·思政”协同育人,可以激发研究生正确认识使命,对待学业,挖掘潜能,全面发展。

(二) 研究生奖助与思政工作目标任务一致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已成为新常态,人才资源乃国家核心竞争力,高端人才已成为争夺的焦点。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研究生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极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化解深层次矛盾,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奖助工作,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生为本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保障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生、关照研究生、服务研究生,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研究生成为德才兼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5]

显然,高层次人才培养,是研究生奖助与思政工作共同的目标任务。奖助、思政工作尤如研究生教育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共同滋养和促进研究生的成长。

三、五个维度推进研究生“奖助·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一) 育人观念上的协同

服务宗旨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环节。高校奖助工作既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又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抓手。奖助与思政工作共同服务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同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对推动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引领时代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其前沿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某个学科某个领域时代的前沿发展。因此,我们的奖助与思政工作不能仅仅关注眼前,为奖而奖、为助而助,要着眼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根本,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问题上,做前瞻性的思考,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引领研究生思想成长和业务提升。

(二) 制度导向上的协同

正确的价值引导。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研究生群体是特殊的学生群体,集年龄、经济、感情、学业、就业等压力于一身。新形势下体制变革和格局调整也使得研究生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面对高额的奖助学金与激烈竞争,部分研究生思想行为产生异动,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学校应当加强思想教育,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奖助学金评选、政策宣导等具体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合理的指标设计。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制度设计具有导向功能。每一项制度的提出都有其必要性,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影响研究生的成长,影响资源的功效,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和科学论证。除奖金外,评价指标是研究生最为关注的方面,此涉及奖项导向、研究生努力方向及评选可能,如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大多数高校体现以“科研成果”为主要导向。研究生奖助以体系来构建,分类设计“权利性”“竞争性”“经济性”等各性质类别奖助学金,体现政府、高校的关怀和对研究生不同侧重的分类培养与奖助,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规范的运行机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近几年来,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较普遍存在评选投诉明显增多现象,这多与评选操作不规范、不严谨有关。评选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制度的规范操作、正确宣导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水平等,都影响着一项制度是否按预期目的达到评选和育人的效果。制度运行好坏,或多或少影响研究生对学校、对现实的判断和理解,甚至影响他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

(三) 方法创新上的协同

遵循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生理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对教育的适应性和对发展的渴望。教育不是盲目的灌输,而是要遵循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规律,是产生规律的规律,是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的基础。国家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除了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外,也深刻把握了研究生成长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分析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生量身定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在奖助工作这个关切点上取得实际成效。

推进自育和他育双向驱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教育,即自育。研究生属成年人中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完全有能力和责任开展自我教育。他育应该作为对于研究生的必要的辅助教育。有心理学家认为,研究生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和纪律观念,在个人需要方面更理性、冷静,在高额的奖助学金面前,研究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参评和不参评以及如何正确参评的决定,但一旦有错误念想则不易察觉,行为也更加隐蔽。因此对于研究生思想教育而言,应实现自育和他育双向驱动。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奖助学金关系研究生切身利益。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研究生、体会研究生、关心研究生,关切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利益需要。同时,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要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研究生生活新常态,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取得实效[6]

(四) 合力创建上的协同

政策领会和把握上的共识。研究生教育体现学校办学层次。由于认识的不同、财力的不同、责任的不同,高校奖助工作常常出现多种声音,特别是非985、211院校财力有限,研究生部门和学院往往希望加大财力通过奖助来吸引优秀生源,财务部门考虑财力分配问题往往抓住学校收入、成本分担责任而不支持高力度奖助研究生,其他部门则在意研究生奖助投入加大是否影响本部门利益特别是福利。学校重视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就要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投入问题上形成共识,对研究生奖助政策有统一认识和科学把握。

导师定位与作用的认同。研究生教育培养,导师的重要性勿庸自疑,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与研究生朝夕相处,导师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导师对研究生能否享受奖学金甚至享受几等奖学金较关注,因为研究生在诸如国家奖学金等高荣誉、高金额奖项上的获评一定程度代表导师的水平和面子,个别导师利用自身影响力干扰、操纵评选,影响了公平公正。因此,导师对自身角色定位、育人责任、作用发挥的认识与认同十分重要。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实现。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在高校较为常见,但导师重业务轻思想现象较普遍。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甚微。高校研究生专职思政辅导员配备少,且流动性大。辅导员与导师地位的悬殊,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常出现“真空”状态。因此,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学术研究、奖助就业等各培养教育环节的融合,集各方力量、各种渠道、各项资源协同育人,促进研究生思想、知识、能力全面提升。

(五) 文化传承上的协同

创新发展奖助文化,去粗取精。“大学通过文化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和培养人”[7]。随着奖助体系的不断健全、发展,奖助文化也在全面孕育形成和丰富发展,去粗取精,吸收其内涵良好的学习文化、师生文化、竞争文化、诚信文化、合作文化等。奖助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以外显的资助手段实现明确的经济目的,同时又蕴藏着重要的教育文化目的,是一种以经济形态实施的、直接服务于研究生学业和身心全面发展需要的教育形态。奖助文化充实着大学的文化,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优秀的校园文化一同引领着研究生的成长,高校必须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包容并蓄世界文化,知行合一。科学无国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性,注定了研究生要了解学习中外有益知识,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地位举足轻重,正以开放的胸怀和世界的眼光,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以中国的理论和智慧服务世界,对青年研究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研究生要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客观理解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国家发展实际和长远目标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全球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9(01版).
[2] 郑晓静. 对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思考[N]. 中国教育报, 2013-7-16(第3版).
[3] 孟卫青. 研究生奖助体系设计的理念、模式与策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12): 53–57. DOI:10.3969/j.issn.1001-960X.2013.12.013
[4] 魏强, 周琳.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EB/OL]. [2017-3-20]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1/2016/1212/c78779-28942504.html.
[5] 任世强. 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N]. 光明日报, 2013-12-1(第7版).
[6] 董怀宏, 刘邦卫. 论大学生"奖助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7): 25–26.
[7] 章琳. 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4): 44–47.
On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Featuring both Financial Aid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
ZHANG Lin     
Postgraduate Work Departmen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Abstract: The financial aid work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of postgraduates for their personal interest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financial aid work shows explicitly the monetary subsidy on one hand, and contains important education concept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focal 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or postgraduat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o explore an integrated education system with both financial aid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tegrated educ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