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Issue (5): 36-42, 48   PDF    
博士生对培养过程满意吗?——基于数据监测视角
李明磊1, 周文辉1, 黄雨恒2    
1.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0081;
2.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0084
摘要: 本文使用全国性时序调查数据监测博士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2012-2016年,总体上博士生满意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导师指导、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等培养过程指标,但后三个指标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同时也是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加大改革力度和精准施策。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过程     满意度     监测    

在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时期, 博士生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主体, 理应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利益相关方, 其中获取、监测博士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水平则是关键一环。从已有博士生满意度研究来看, 主要是以服务质量为切入点, 更多针对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而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过程获得感为出发点的研究还较少。同时现有研究侧重于单一年度的数据分析, 比较缺乏时序数据的深描与研究。因此, 本文将采用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对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分析。

一、监测样本与指标 (一) 监测样本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中国研究生满意度数据库。2012-2016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五次全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该调查使用自编性问卷, 涵盖教育总体、课程与教学、导师指导、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专业学位等调查指标。问卷包含37道题目, 满意度水平采用五点量表, 本研究中将其转换为百分制进行统计。从历年调查情况来看,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信度和结构效度, 每年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都满足社会科学统计要求[1-3]

本研究监测的数据来自151所博士生培养单位, 其中"985工程"大学(下称"985"大学)45所、"211工程"大学(下称"211"大学)43所、其他高校60所、科研院所3所。监测样本总体情况如表 1所示。从学科来看, 样本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根据研究生培养规律和研究需要, 本研究将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艺术学归总为人文学科; 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归总为社会科学; 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单列分析。从学位类型来看, 学术学位样本量远多于专业学位, 但专业学位每年的样本量达到了社会科学统计要求。从性别来看, 女博士生占比为33.97%, 接近2014年全国在读博士生中女生比例(36.93%), 说明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 1 博士生样本基本情况
(二) 监测指标

本研究择取教育总体、课程与教学、导师指导、科研训练、奖助体系和管理与服务等六大指标展开监测, 使用问卷题项构建的指标进行测量。各监测指标及其测量题项如下:课程与教学包括课程质量、课程作用和教学质量等; 导师指导包括导师学术水平、道德修养、指导时间等; 科研训练包括科研工作学术含量和科研补贴等; 奖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制度和"三助"岗位等; 管理与服务包括图书馆、食堂、住宿、学生管理、学术交流机会和就业指导等。经过测算, 各个指标的克龙巴赫系数都达到0.7以上, 满足统计要求。本研究将结合培养单位类型、学科类别、学位类型、性别、年级等不同维度对监测指标展开深入分析。

二、博士生满意度数据监测 (一) 总体满意度水平监测

数据监测显示, 博士生总体满意度水平在75分左右, 其中导师指导指标平均在80分以上, 为最高; 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指标次之, 分别为75分和68分以上; 最低是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指标, 仅在62分以上, 与最高指标相差约20分(见图 1)。

图 1 博士生总体满意度水平监测

时序角度来看, 2012-2016年, 博士生总体、科研训练指标满意度水平变动趋势较一致, 两头低、中间高; 导师指导的满意度基本持平; 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指标的满意度则出现显著上升趋势(课程与教学, T=6.4195, P < 0.001;奖助体系, T=8.3335, P < 0.001;管理与服务, T=6.7382, P < 0.001)。同时, 各指标的满意度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最高指标导师指导和最低指标管理与服务之间从相差20分左右, 降到15分左右, 但差距仍然十分显著(T=37.8410, P < 0.001)。具体分析, 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和管理与服务等指标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但是导师指导、科研训练指标的满意度没有下降。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和211大学博士生总体满意度水平稳定在75分左右, 但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满意度则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其中其他高校类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2016年, 所有培养单位总体满意度水平已没有显著差异(见图 2)。

图 2 不同培养单位类型博士生总体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医学类博士生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 社会科学类相对较低; 各学科类博士生满意度在2012-2016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医学类、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总体满意度水平呈现明显倒U型趋势; 理学类、工学类和农学类虽有波动, 但主要是上升趋势, 如农学类2012年仅为70分, 2016年已上升到77分(见图 3)。

图 3 不同学科类别博士生总体满意度变化

(3) 学位类型来看, 学术型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在75分左右, 2012-2016年没有显著变化; 专业学位博士生则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呈现倒U型趋势。2012年, 后者总体满意度低于前者, 2013年赶超前者, 但随后又降至67分左右(见图 4)。

图 4 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生总体满意度变化

(4) 不同性别来看, 2012-2016年, 女博士生总体满意度水平略高于男博士生, 且二者均呈现倒U型变化。2016年, 两者间满意度已没有显著差异(见图 5)。

图 5 不同性别博士生总体满意度变化
(二) 课程与教学满意度水平监测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和"211"大学博士生对课程与教学的满意度水平稳定在70-75分之间。同时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则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中科研院所类满意度水平在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T=10.0155, P < 0.001)、2014年则明显下降(T=-4.1989, P < 0.001), 随之与"985"大学和"211"大学基本持平; 其他高校类满意度则呈现M型变化, 2016年出现显著下降(T=-6.4502, P < 0.001)(见图 6)。

图 6 不同培养单位类型博士生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2012-2016年, 人文学科类、医学类博士生对课程与教学的满意度相对高于其他类学科, 二者呈现出类似倒U型的变化; 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虽有波动, 但主要呈现上升趋势。各学科类满意度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2012年最大差距为12分左右, 2016年最高类人文学科和最低类社会科学之间差距降至8分左右, 但差异也同样显著(T=4.8075, P < 0.001)(见图 7)。

图 7 不同学科类别博士生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变化

(3) 学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学术型博士生对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 但专业学位博士生满意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这与总体变动趋势较一致(见图 8)。

图 8 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生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变化

(4) 不同年级来看, 博士生对课程与教学满意度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但2012-2016年间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四年级及以上博士生满意度上升7分左右, 但三年级博士生满意度在2016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T=4.4920, P < 0.001)(见图 9)。

图 9 不同年级博士生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变化
(三) 导师指导满意度水平监测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水平稳定在83分左右, 没有显著变化; "211"大学和科研院所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分别在2014年、2013年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211高校, T=5.4440, P < 0.001;科研院所, T=2.6772, P < 0.01), 并大致稳定在85分左右; 其他高校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出现大幅度波动, 逐步稳定在87分左右。从近两年来数据看, 高校建设层次越高, 导师指导满意度水平越低(见图 10)。

图 10 不同培养单位类型博士生导师指导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2012-2016年, 人文学科类博士生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 但出现倒U型变动趋势; 理学类、工学类和医学类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出现缓慢波动上升。变化最大的是农学类和社会科学类, 前者上升7分左右, 后者则下降7分左右。整体来看, 除社会科学类外, 其他学科类博士生满意度水平逐渐趋向一致(见图 11)。

图 11 不同学科类别博士生导师指导满意度变化

(3) 学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学术型博士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上升幅度很小, 但学位类型间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差距逐步拉大, 2016年相差达近15分(T=11.5840, P < 0.001)(见图 12)。

图 12 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生导师指导满意度变化

(4) 不同年级来看, 2012-2016年博士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水平从较为一致向两极分化变动。2014年之前, 所有年级博士生满意度都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但从2015年开始, 一年级博士生满意度继续上升, 而其他年级博士生满意度则出现下降, 逐步拉大差距(见图 13)。

图 13 不同年级博士生导师指导满意度变化
(四) 科研训练满意度水平监测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211大学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水平基本稳定在76分左右; 科研院所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则在2013年有显著提升(T=6.4981, P < 0.001), 随之平缓下降到与前两者相同水平; 其他高校博士生满意度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但2016年与其他培养单位没有显著差异(见图 14)。

图 14 不同院校类型博士生科研训练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医学类博士生科研训练满意度较高, 社会科学类较低。医学类、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博士生满意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博士生满意度缓慢波动, 但主要呈现上升趋势。除社会科学类外, 各学科类博士生满意度水平在近两年不断缩小差距(见图 15)。

图 15 不同学科博士生科研训练满意度变化

(3) 学位类型来看, 学术型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在2012-2016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但专业学位博士生满意度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 呈现倒U型趋势, 2013年达到最高水平, 随之降至2016年的67分左右, 两者相差超过10分(T=7.5381, P < 0.001)(见图 16)。

图 16 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生科研训练满意度变化

(4) 不同年级来看, 2012-2015年所有年级博士生的科研训练满意度水平都比较平稳或有小幅度上升, 2016年之后, 一年级、四年级及以上博士生满意度水平继续平稳发展, 二年级和三年级博士生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二年级, T=2.6941, P < 0.01;三年级, T=4.8854, P < 0.001)(见图 17)。

图 17 不同年级博士生科研训练满意度变化
(五) 奖助体系满意度水平监测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211大学博士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水平变化幅度较小, 稳定在65分左右; 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博士生满意度水平都在201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者分别提升近25分(T= 8.7965, P < 0.001) 和近15分(T=4.8142, P < 0.001), 随后基本稳定在60分和70分。2016年, 高校类培养单位博士生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 而科研院所类相比显著更低(T=-5.4068, P < 0.001)(见图 18)。

图 18 不同培养单位博士生奖助体系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各学科类博士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水平主要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学科类间差距逐渐减小。2012年, 最高类和最低类学科间的差距为15分左右, 2016年已缩小到5分, 但仍然显著(T=3.4514, P < 0.001)。其中, 农学类满意度水平上升最快, 幅度达到15分, 其次为社会科学类和工学类, 约为7分(见图 19)。

图 19 不同学科博士生奖助体系满意度变化

(3) 不同年级来看, 2012-2016年, 所有年级博士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水平都处于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并且不同年级之间的差距变小, 2016年已没有显著差异(见图 20)。

图 20 不同年级博士生奖助体系满意度变化

(4) 不同性别来看, 2012-2016年, 所有性别博士生对奖助体系的满意度水平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男生, T=6.3455, P < 0.001;女生, T=4.9786, P < 0.001), 且女博士生满意度显著高于男博士生(2016年, T=3.5855, P < 0.001)(见图 21)。

图 21 不同性别博士生奖助体系满意度变化
(六) 管理与服务满意度水平监测

(1) 培养单位类型来看, 2012-2016年, 985大学、211大学博士生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水平基本稳定在65分左右, 没有出现显著波动; 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类满意度在2013年大幅提升了近20分(科研院所, T=8.3128, P < 0.001;其他高校, T=7.5184, P < 0.001), 但科研院所类满意度在2014年之后缓慢下降并保持在60分左右, 高校类培养单位则维持在一致的水平(见图 22)。

图 22 不同培养单位博士生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变化

(2) 学科类别来看, 2012-2016年, 人文学科类、医学类博士生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 但两者都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社会科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博士生满意度变化不大, 上升幅度有限。变动最大的是农学类博士生, 升幅接近15分。各学科类博士生满意度呈现出趋向一致的状态, 2012年最大类与最小类学科差距超过20分, 而2016年缩小为6分, 但差异仍然显著(T=3.1289, P < 0.01)(见图 23)。

图 23 不同学科博士生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变化

(3) 不同年级看, 2012-2016年, 所有年级博士生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一年级、三年级满意度水平上升幅度最大; 四年级及以上满意度出现V型变化, 2014年降到最低点又逐年升至最高(见图 24)。

图 24 不同年级博士生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变化

(4) 不同性别来看, 2012-2016年, 所有性别博士生对管理与服务的满意度水平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男生, T=5.1032, P < 0.001;女生, T=4.3043, P < 0.001);女博士生满意度略高于男博士生, 但没有显著差异(见图 25)。

图 25 不同性别博士生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变化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借鉴监测评估的概念, 通过五年的数据监测和各维度的数据分析, 呈现研究生满意度水平状态, 为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社会公众和博士生等认识、判断或决策提供信息。

(一) 博士生满意度总体持平, 但各维度、各指标表现有差异

监测表明, 博士生对培养过程满意度总体上平稳, 其中导师指导、科研训练等指标表现较佳, 相比而言, 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等指标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各类培养单位来看, "985"大学、"211"大学博士生在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等指标上满意度表现基本稳定, 二者满意度水平依次降低。其中"985"大学的导师指导指标满意度平稳, 而"211"大学则出现波动。其次, 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在所有监测指标上满意度皆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

各学科来看, 人文学科、医学博士生满意度在所有监测指标上虽有波动, 但水平相对较高。理学、工学和农学博士生满意度在所有监测指标上均有稳定增长, 其中农学上升较快。社会科学博士生满意度在导师指导、科研训练等指标上水平出现下降, 但在其余监测指标上有所提升。

各学位类型来看, 学术学位博士生满意度在导师指导、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等监测指标上水平较为平稳, 但专业学位有较大波动, 且持续走低。

各年级在不同年度表现各异。在导师指导、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等监测指标上, 2012-2014年所有年级满意度处于上升趋势, 但从2015年起一年级与其他年级在导师指导指标上相向发展, 2016年二年级在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指标上以及三年级在科研训练指标上都出现下降。在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指标上, 所有年级满意度均有明显升幅。

不同性别来看, 女生、男生满意度在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指标上处于上升趋势, 但女生满意度要高于男生。

(二) 加大改革力度补短板, 应精准施策

近年来, 有关博士生培养改革的重大政策接连出台, 例如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培养单位自主印制学位证书等, 上述政策不但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有推动作用, 而且将切实影响博士生对培养过程的主观体验或满意度感受。

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过程满意度的最大短板。数据监测显示, 不同类型的培养单位、不同类别的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博士生对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等指标相比其他监测指标满意度均较低。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改革, 尤其是2013年《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颁布实施, 奖学金、三助岗位、学术交流、就业指导等监测项上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 培养单位应加强服务意识和措施, 弱化管理职能。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培养单位在"放管服"改革的政策环境下, 系统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 显著改善博士生科研与生活的条件, 特别是图书馆、食堂、住宿等。

此外, 课程与教学是制约博士生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监测说明, 其他高校、社会学科、专业学位等不同维度上课程与教学满意度均较低, 特别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认可度低。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其中针对研究生教材和课程建设及其在导师评聘评价中的作用进行部署。这些政策措施有待培养单位具体落实和精准施策。

博士生满意度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 亟待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 其中要突出培养单位是博士生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的"守门人"责任。

注释:

①2015年医学类样本为0,在此采用各年平均值替代2015年数据,下同.

②监测评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数据,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文辉, 黄欢, 付鸿飞, 等. 2016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11): 60–66.
[2] 周文辉, 王战军, 刘俊超, 等. 2015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10): 14–19. DOI:10.3969/j.issn.1001-960X.2015.10.004
[3] 周文辉, 王战军, 刘俊超, 等. 2014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11): 48–52. DOI:10.3969/j.issn.1001-960X.2014.11.011
Are Doctoral Students Satisfied with the Education Process?——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Monitoring
LI Minglei1, ZHOU Wenhui1, HUANG Yuheng2     
1.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national time series survey data to monitor the level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atisfaction degrees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education process. From 2012 to 2016, the satisfaction degrees of the doctoral students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rank from instruction from supervisors, research training, courses and class-teaching, scholarship system,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Although the last three indicate steady improvement, they are also the weakest slabs or links that need strong reform and targeted measur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Key words: doctoral students     education process     satisfaction     monit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