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Issue (5): 60-65   PDF    
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
乔刚1,2, 付鸿飞2    
1.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
2.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以在读研究生的视角,通过8105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整体质量、导师指导、课程质量、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五个方面的评价,了解当前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五项具体建议。
关键词: 学术型     硕士研究生     教育质量评价     在读研究生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战略转型期。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成为战略转型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宏伟目标。[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现有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培养类型,其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因利益相关者的出发点不同而有所差异。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接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在读研究生群体,他们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能有效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观点,本研究以在读研究生为视角,以“2014年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为数据来源[2],在客观呈现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了制约研究生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提高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罗中琼认为,学生行为(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状况、科研实践状况、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质量高低的具体表现,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生源质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培养经费和科研环境、管理活动等学校行为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3]吴斌等将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概括为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两大类,其中作为内部因素的培养体系则又包括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管理5个问题和学者、学科、学术、学风4个因素。[4]李平等通过对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授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实证调查指出,导师总体水平、课程设置、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设备、研究生管理水平、学位论文要求、生源质量、参与科研项目、做论文态度、学制等9个因素是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5]刘焱和许放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十大因素为:教师/导师、学术氛围、个人态度、科研项目、财力支撑、培养方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6]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比法从质量意识、生源质量、指导力量、过程监控和经费投入五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7]陆中会、张有东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四个维度包括生源质量、招生制度、学习动机与自身素质、任课教师、导师、教育质量、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8]全守杰和王斌指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研究生眼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第一,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教法、教师、课题申报、参与研究等;第二,制度和机制维度主要包括招生、学制、资助体系等;第三,评价与监控维度主要包括监控、质量评价与反馈等。[9]王炜、刘西涛从办学定位、教师、学生、外部环境四个层面对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办学定位、教师科研能力、授课水平、指导理念、责任心、人格魅力、学生科研兴趣等15个要素进行了分析。[10]

虽然上述研究文献为我们更好地探索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较大范围内的定量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有关影响因素,而缺乏基于调查的定量研究。既使部分学者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但是也存在着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基于本校或本省范围内的调查,而缺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研究。

2.过于注重从整体上分析和概括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缺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因为各个层次、类型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不同,因而其质量影响因素也应有所差异。如果笼统地分析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必然难以真正把握我国各个层次和类型研究生质量。

为此,本文在弥补以上不足的基础之上,以在读研究生的视角从导师、科研训练、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外部保障等方面对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有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部分。调查共面向全国4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985工程”高校19所,“211工程”高校12所,其他高校11所,科研院所1所)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000份,回收问卷13413份,回收率89.4%;有效问卷13310份,问卷有效率99.2%。调查问卷为项目组采用Likert 5级量表研制设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Cronbach's Alpha值为0.95。各题目均通过临界比值、同质性及共同性检验。本研究中涉及到的调查对象的情况如下:本研究共涉及学术型研究生8105人。其中男生4373人,占53.95%,女生3732人,占46.05%。

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术型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

研究生对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是以研究生的切身感受为出发点,对研究生培养单位中涉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导师指导、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与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总体评判,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种整体认可和感受。调查结果表明,学术型研究生对本单位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的好评度为65%,29.4%的研究生对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一般,5.7%的评价较低(具体见表 1)。

表 1 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评价

深入比较发现,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对研究生总体满意度评价最高,为80%;其次分别是“211高校”和“985高校”,最低为其他院校,满意度仅为62.8%。按照学科进行比较,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哲学、历史学、军事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和教育学(其中文学和管理学的满意度并列,均为64.3%,见表 2)。

表 2 不同学科对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评价(%)

从年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一年级,最低是二年级。进一步比较发现,相同年级、不同培养单位类型的研究生评价也不相同。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满意度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为科研院所、“211高校”、“985高校”和其他院校;三年级的满意度排序则为科研院所、“985高校”、“211高校”和其他院校(见表 3)。

表 3 相同年级不同培养单位研究生总体质量评价(%)
(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指导是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1] 其中,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水平、指导频次是反映导师指导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总体评价较高,对导师指导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6%。这一比例比对教育整体质量评价高20.6个百分点,这表明调查对象对导师指导的认可度非常高。为了进一步探究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本研究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将有关变量纳入模型计算,结果如表 4

表 4 导师满意度回归模型

通过研究发现,在校研究生普遍认为导师学术水平和道德修养较高,同时对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治学态度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认可。但是,从表 4也可以发现,在校生对导师的指导频率表现了相当大的不满意。

(三)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研究生通过课程教学活动,获取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生质量。本研究从课程体系、课程前沿性、教学水平四个维度调查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显示,74.2%的研究生认为本学科课程教学整体质量较高,21.9%的认为一般,3.9%的认为质量较差(见表 5)。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表 5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

1.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完备性是形成学生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58.1%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较高,认为本学科课程体系比较完整,有利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形成。32.9%的认为一般,9%的研究生对本学科课程体系评价较低。进一步对比发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较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低16.1个百分点,较低评价的比例高出课程整体质量较低评价4.1个百分点。

2.对课程前沿性的评价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课程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研究生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体现一定的前沿性,介绍本领域、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与研究成果,帮助研究生及时掌握最近研究动态,促进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调查结果表明,仅有57.5%的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给出了较高的评价,33.5%给出了一般评价,9%的给出了较差的评价。

3.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恰当、合理,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67.0%的调查对象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较高,27.6%的给予一般评价,5.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有效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教学水平的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切身体验者,他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比其他主体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他们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教学成效的综合评价,更能直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调查显示,75.8%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20.6%的认为教学水平一般,3.6%的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较差。

(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评价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突出强调要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本研究从参与科研的数量、质量、科研补贴的数额、学校科研支持等方面考察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69%的调查对象对参与科研训练总体评价比较满意,25.8%的评价一般,5.2%的给予了不太满意的评价。对比发现,本年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训练的总体评价比2012[12]年的66.5%、2013[13]年的67.1%分别高出2.5、1.9个百分点。不满意评价则比2012年的5.6%下降0.4个百分点(具体比较见表 6)。

表 6 2012-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总体评价

1.提高研究生科研训练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其积极参与有关科研项目(课题),在实践中学习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数量和科研的含量能够直接反映科研训练的效果。[14]调查结果显示,27.6%的研究生没有参与科研项目(课题),43.6%的仅参与一项,19.4%的仅参加过两项,三者相加高达90.6%。而仅有3.8%参与过三项,参与过四项及以上的仅有3.6%。

2.研究生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最主要途径一方面是要参与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课题),另一方面更要保证参与项目(课题)的高含金量。通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评价发现,仅有10.0%的人认为所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含量很高,40.3%的研究生认为含金量较高,二者共计50.3%。认为一般的比例占40.3%,对于参与科研项目(课题)评价的较低、很低的比例分别为6.2%、3.1%。总体看来,学术型研究生对于自身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评价认可度一般。

3.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其中导师资助和学校支持是促进研究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质量的主要外部条件。调查结果显示,35.9%的研究生没有获得科研补助,53.5%的研究生仅获得500元以下的科研补助,两者相加达89.4%。研究生所获科研补助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自身获得科研补助的评价较低。本次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结果。结果表明,37.6%的被调查者对获得补助的评价一般,17.3%的评价较差,10.4%评价非常差。

4.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等。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科研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最高,比例达到78.4%,其次分别是学术素养74.6%、实践能力68.7%、创新能力65.5%,评价最低的则是就业能力,仅为52.9%。

四、 主要建议 (一)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好评比例偏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学习者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重视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结构。一是要合理安排好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课程比例,使必修课特别是学位基础课保持一定的深度,又要降低公共选修课的比例,拓展专业选修课的数量,使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广度。二是积极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并通过学分互认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跨专业、跨学院选课,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 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本次调查表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的满意评价低于研究生整体质量评价7.5个百分点,低于课程总体评价16.7个百分点。同时,研究生对该项内容的评价也是课程质量评价中最低的一项。因此,各培养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一方面通过开设本学科的理论前沿课程,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近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学院或系应该积极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使研究生及时掌握最新研究信息。同时,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外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内容,以拓展学生视野。

(三) 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参与导师课题或自主进行科学研究,逐步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形成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从而为今后从事科研奠定良好基础。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整体参与科研数量较少,参与的科研工作学术含金量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获得的科研补助偏低,难以调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此,国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要分别负担起责任,多方调动研究生参与相关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加大研究生科研投入力度,通过设立研究生科研专项项目和经费,以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通过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扩大科研项目支出比例,调动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导师要充分发挥好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一方面要让学生尽量承担有助于提升其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承担起研究生的资助责任,并根据他们在科研中的工作量和表现给予相应资助,以缓解其经济压力。[15]

(四) 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研究生培养单位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外部环境,也是制约研究生能否安心进行科研的重要外部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培养单位提供的管理与服务的好评比例,低于对导师指导、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的评价比例。同时,仅有55.6%的研究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评价较高,对学校食堂、住宿、就业指导的好评比例均未超过50%。为此,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需采取积极举措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一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增强广大管理人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观念。二是切实加强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做到科学、高效、人性化管理。三是要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及时、周到、热情的服务。四是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本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五)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问题关系到每一位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是研究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研究生而言,他们迫切需要培养单位提供有关就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帮助自己顺利就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问题更成为研究生最为关切的事情。但是,调查发现,当前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并未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给予足够重视。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培养单位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普遍不满,评价结果远远低于对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管理与服务总体的评价。为此,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工作,促进研究生顺利就业。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一方面要从入学时就积极引导研究生建立职业规划,帮助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研究生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专题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各培养单位也要积极利用向优秀企业、校友所在单位推荐等方式,拓展研究生就业途径,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2013 (2) : 16–19.
[2] 周文辉, 王战军, 刘俊起, 等. 2014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14 (11) : 48–52.
[3] 罗中琼.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13-2004106269.htm
[4] 吴斌, 蒋毅坚, 乔俊飞, 等.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 2009 (10) : 29–31.
[5] 李平, 李树林, 房力明. 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因素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 , 2008 (5) : 15–17.
[6] 刘焱, 许放.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河北五所高校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12 (6) : 55–57.
[7] 廖文武, 陈文燕, 郭代军.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2 (2) : 11–14.
[8] 陆中会, 张有东.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12 (4) : 17–18.
[9] 全守杰, 王斌. 研究生眼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江苏7所大学的调查[J]. 现代教育管理 , 2013 (8) : 93–98.
[10] 王炜, 刘西涛.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选择——基于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4 (3) : 13–17.
[11] 姚利民, 黄术芳. 研究生求学满意度调查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 2013 (6) : 63–68.
[12] 周文辉, 王战军, 刘俊起, 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12 (12) : 34–40.
[13] 周文辉, 王战军, 刘俊起, 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13 (10) : 24–30.
[14] 王铭, 韩晓峰, 李明磊. 我国研究生科研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 2013 (10) : 6–9.
[15] 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 .
On China's Academic Post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Postgraduate Students
QIAO Gang1,2, FU Hongfei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81
Abstrac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from 8105 academic postgraduate students concerning overall quality, supervisor guidance, curriculum quality, training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service, we explored current academic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ncreasing frontier contents,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nhanc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and improving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ervice.
Key words: academic     post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current postgraduat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