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安徽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在我国,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确定无疑的法律地位,而在一些领域,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地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在一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教材进不了课堂,著名学者黄力之教授指出,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1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科研学术的前沿战场,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多元并存,对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与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供给弱化有很大关系。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进课堂,还能入脑入心,是当前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 新时期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首先是在招生规模上的变化。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2015年,在学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比2010年增长约20%;2014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66.9万人,比2010年增长32%。2014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达43.5%,比2008年刚刚提出发展专业学位时的7%有大幅提高。”2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研究生教育在资源、师资、条件、环境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现实发展不相匹配的现象,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也显示出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整个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中,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的现状。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规格和类型不断增多,导致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日益突出,已受到相关方面的关注。 3目前,由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招而导致的课程设置的较大差异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无疑增加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难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贯是专业课程供给充足,而影响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不足,且是大班教学,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小班教学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于国外,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课程设置的经验比较缺乏,多数高校沿袭了原有的本科生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无法体现出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要求和特色。4 因此,合理科学地安排各类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课程设置,来满足未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德才兼备的迫切需求,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意识形态教育导向的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研究生教育心气浮躁、急功近利,出现了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包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高校的贪污腐败、学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有的研究生导师也缺乏师德师风,不认真抓教学质量,不脚踏实地做研究,只把精力和时间投在争抢课题和科研经费上面;有的高校在评定职称方面过分强调论文,尤其重视SCI的论文,你发了几十篇国内期刊论文,也不抵他一篇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只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并没有科学评价指标。这些屡见不鲜的“怪现状”,实在令人忧心、担心、痛心。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环境的变化和供给者素质低下,严重冲击着研究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极大破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 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内容与方式落后研究生群体具有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身心较为成熟、个性突出的特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上现实生活的影响、激烈的竞争以及不平等的就业环境等,给研究生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在内容与方式上的落后表现在:一是内容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一味沿袭传统的本科教育管理模式,理论脱离社会实际,内容单调乏味,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忽视了研究生个体的实际需求,供给内容不能满足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研究生失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与热情;二是供给方式陈旧单一,供给者往往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了影响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政理论课程学习,仍然采取传统、守旧的“灌输”与“填鸭”式的教育,无视研究生个体需求及专业与层次水平的不同,均采用“一刀切”集中授课的供给方式,照本宣读,毫无创意,缺乏人文关怀,缺乏针对性,忽视了研究生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使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实效性。
2. 研究生专业学习与意识形态教育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研究生群体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5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一贯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传授,而对影响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有所忽视。供给结构的矛盾表现在: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多,课时多,课堂小,学生少;而思政理论课程则恰恰相反,是课程少,课时少,课堂大,学生多,不利于师生互动交流;二是师资配备方面,专业课师资力量是强且精,而思政理论课不仅是师资不足,且有许多是兼任的教师来担当的,有的教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就知之甚少,如何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与专业课不可相提并论。
3. 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我国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主体单一,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只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事,与其他教育者主体无关。这种认识显然是极端错误的。高校领导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要经常给研究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激发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思政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还有作为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担负起“教书”和“育人”的责任,如果只强调学术科研成果,就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此外,全体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都应是意识形态教育供给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教育示范作用,对研究生负有潜移默化的育人责任。因此,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队伍应该包括:学校领导干部、思政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专业课程的导师、辅导员以及所有研究生教育管理者。
4. 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迅速渗透到校园,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普及正悄悄地改变着高校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网络信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研究生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也潜藏着危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纷纷涌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方式,采取多种手段极力渗透和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利用网络谣言大肆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故意制造意识形态混乱,使高校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研究生群体代表着中国未来社会的精英阶层,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现阶段容易受市场经济繁荣带来的负面和消极影响,同时,研究生群体自身面临着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和现实压力,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严重冲击。
二、 推进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和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6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7 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 创新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内容和形式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8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供给内容,创新教育供给体系。首先,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当前高校研究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引导他们关注更接地气的人民大众的生活,供给内容既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又要有大家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研究生的自身需求,激发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教育供给形式上,积极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启发式”“研讨式”“引领式”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融入到研究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增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使研究生们自愿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于社会实践。
(二) 拓宽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地位,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使研究生立足校内,面向社会,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渗透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各环节;二是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企业家等来校作报告,分析国内外形势,认清历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研究生爱国情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三是党委要加强对研究生各类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扩大高校研究生社团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学习雷锋在行动”和“安全和谐文明宿舍”等一系列符合研究生身心特点的创建活动,推动立德树人活动的常态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四是充分利用校刊、校报、广播、宣传栏等校园文化载体供给途径,开辟专栏、征文,特别是利用特约评论等,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和事迹,注重培育先进典型,以身边的事来感染和教育身边的人;五是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研究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拓展各种教育供给途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
(三) 提高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者的素质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少数研究生导师信仰缺失,学术腐败现象也时有所闻,论文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对研究生群体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大力加强研究生思政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其他专业课教师自身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激发学生为崇高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因此,高校一要把育人工作列入评价体系,落实导师的首要责任。导师作为首要责任人肩负着业务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职责,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将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严打击,积极净化学术生态环境;三要抓好现有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用新理论、新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让全体教师始终保持政治的先进性。9全体教育供给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育人为本、能力为重,营造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全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四) 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供给阵地建设网络信息技术既能够传播先进的思想,巩固社会主义事业,也容易被利用散布各类反动思潮,动摇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信仰。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0 只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了,才能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供给阵地的安全。这种情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宣传,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拓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供给空间。为此,一要学习并创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建设有影响力、能够传播正面信息的网站,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上传至网络,主动抢占网络宣传先机,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形成舆论强势;二要根据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思维规律,创建一个集思想性与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融入其中,使枯燥的思想理论教育变成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引导研究生通过辨别与思考而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互联网+”思维的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以“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和“微频道”等为代表的“微文化”正在占领校园,它们传播迅速、开放性大、渗透力强,很短时间就扩散到极为广阔的网络空间,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语和行为,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搭建微平台,延伸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空间,运用微媒介与研究生就生活、学习、情感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微互动,使抽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变得生动起来,以增强对研究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总之,推进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目前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中诸多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侧改革,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此,改革要以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和研究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研究生的现实需求,建立新的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结构,从而实现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以达到提高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质量、培养品学兼优高级专门人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中国的目的。
[1] | 杨卫.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发展逻辑与研究方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 (4) :155–157. |
[2] | 刘延东:推动"十三五"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N]. 中国教育报, 2016-03-08. |
[3] | 李玉兰. 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内涵与标准探讨[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5) :44. |
[4] | 李海生, 范国睿.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7) :59–63. |
[5] | 本报评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5-01-22(02版). |
[6] | 舒畅.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
[7] | 王晶熊,李书吾.立破结合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2-16. |
[8] |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
[9] | 张小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在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16-03-29(14版). |
[10] |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 新华每日电讯,2016-04-20(1版). |
2.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