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Issue (2): 75-79   PDF    
追本溯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探骊
孙国友1,2    
1.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2. 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 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 本质属性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等。在分析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本质属性的"职业说""专业说"和"综合说"等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即"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旨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本质属性     人才培养    
一、前言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肇始于1990年,历经25年的实践和探索,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急剧增加,类型、领域不断拓展,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尽管如此,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是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模糊,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追本溯源,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认识与把握存在偏差。

反映事物特征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属性。事物往往具有多种属性,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来反映事物的特征。然而规定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或者说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低限度的属性,称之为本质属性。即本质属性只有该事物具有,而他事物不具有,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本质属性。作为规范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本质属性,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方式的适用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等。撇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般问题,回归和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厘清其本质属性,对其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剖析[1],是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的几种观点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的探求,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到目前为止,众说纷纭,学者们并没有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学者们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职业说”“专业说”和“综合说”等不同观点。

“职业说”。国内研究生教育界的大部分学者认为,“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对于这一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从对专业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来看,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特定职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当然这里的实际问题,不是普通的、低层次的问题,而是特定职业领域的较高层次的,需要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否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和普通的职业培训、高职教育没有什么差异了。换句话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学位获得者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2]。第二,从专业学位对应的学科群结构特征来看,专业学位一般是在具有鲜明职业背景的学科领域中开设,如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它反映的是学位获得者较高层次的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因此,专业学位实质是职业学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3]。第三,从与科学学位相比较的角度来看,专业学位是相对于科学学位而划分的一种学位[4],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5]。当然,对此观点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的。所谓本质属性,就是该事物所特有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本质属性。“职业性”,科学学位也有此属性,因此,将“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属性的理由难以令人信服[6]

“专业说”。有学者从专业化理论的角度提出,“专业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7]。首先,从培养侧重点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里“专业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应用实践;第二层含义,是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般都是依托和指向已经达到专业化水准的职业领域。这一点在西方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8]。其次,从与一般社会职业的区别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由“高深知识”作为支撑的“专业”,是融学术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专业”[9]。如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对应的职业领域或专业领域没有“高深知识”作为理论支撑,没有达到“专业化”水平,那么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用说发展了,就连是否应该生存都值得怀疑。因此,这里的“专业性”要求专业学位获得者既要具有“高深知识”,还要能将“高深知识”运用于实践,具有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0]

“综合说”。有学者认为仅仅靠“职业性”或“专业性”难以准确表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需要组合多个属性方能全面、准确涵盖其本质属性。“综合说”又分为“应用+研究”说、“知识属性+独特的职业性”说、“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说、“职业性+学术性+研究性”说和“教育性+独立性+社会性+统一性+发展性”说等。

“应用+研究”说。有学者认为,应用研究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样解说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置领域来看,几乎所有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在职业领域或应用领域中设置[11],如农业推广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等的设置;另一方面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仅凭“应用性”还无法准确、全面地界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否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和本专科的职业教育一样,无法加以区别了。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类型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还要承担着理论转化的任务,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解决社会和生产中具体问题[12]。也就是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过,这里的研究能力不是纯理论研究能力,而是指关于研究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专门的知识属性+独特的职业性”说。有学者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分析和与职业教育的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专门的知识属性”和“独特的职业性”两方面的基本属性。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里“专门的知识属性”既包括知识发展的本质要求性,也包括知识发展体系高层次性和高要求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类型之一,理应也具有这一本质属性。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除了具有“专门的知识属性”外,其区别于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职业性”。但这种“职业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专业而言,这种“职业性”更多地表现为“实用性”。与一般职业相比,这种“职业性”,又蕴含着更多的“知识属性”。因此,“专门的知识属性”和“独特的职业性”共同规范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13]

“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说。有学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应包括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其一,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提出,与其说是我国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如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倒逼我国人才培养做出改革的结果。这种需求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而科学学位获得者,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实践性。其二,从专业学位的英语表述来看,“专业学位”指的是“Professional Degree”,并不是“Specialty Degree”,更不是“Special Academic Degree”或者其他,这里的professional,就是职业的意思。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具有职业性。其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专业学位获得者“知与行”“理论与实践”以及“做人与做事”相统一。因此,综合性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14]

“职业性+学术性+研究性”说。刘国瑜认为,职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三大基本特征,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规范着其发展方向。这一认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第一,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学位获得者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有专业职业技术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知识要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专业学位必将成为相应职业的从业门槛之一。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性”。第二,既然是学位,就必然有学术要求。此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是相对于一般应用型人才而言的,体现为理论要求高和学术要求高。因此,“学术性”也应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第三,从培养过程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职业训练过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一个既包含着实践,也包含着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指向是技术技能和应用理论,其研究的主要旨趣在于将科学运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追求的是现实效果和社会效益[15]

“教育性+独立性+社会性+统一性+发展性”说。翟亚军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独立性、社会性、统一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他认为,教育性是任何教育活动形式都具有的基本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区别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而独立存在的,它有自身的独特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育规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存在,且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在于其社会价值,即社会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时专业学位养生教育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专业领域和培养模式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革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含着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统一,学术指导与实践指导的统一[1]

无论是“职业说”“专业说”,还是“综合说”都能从某个角度、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揭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对我们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把握其教育规律、提升培养质量不无裨益。但似乎还不能将其内涵全部涵盖,仍有管窥之憾,而少全豹之姿。之所以存在这些认识偏差,既有翻译上的原因,更有认识上的原因。专业学位,在英语里就是“professional degree”,因此,这里的“专业”二字,其实对应的就是“profession”。这个专门职业的“专业”,与人们熟悉的学校里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完全是两码事。这后一个“专业”指的是专门的“学业”,是专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现在许多人以为“专业学位”就是这种“专(门学)业学位”,实在是一种误解。“专业学位”指的是“Professional Degree”,并不是“Specialty Degree”,更不是“Special Academic Degree”或者其他。

三、回归本源:重新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

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性大体有三个基本的维度或视角。一是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究竟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应从其产生的历史和过程中凝练它的本质属性。二是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缘由。即依据其社会功能探究它的本质属性。三是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即应从其运作形态或模式去剖析它的本质属性[14]。基于这三个考察维度,本文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这4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共同规范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首先,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来认识其本质属性。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初是以替补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历史舞台上的。产生之初,并不是以“专业学位”命名,而是以“应用型科学学位”作为官方称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别于“科学学位”。之所以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因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学位的弊端日益凸显。即科学学位强调理论研究的取向,而忽视对实践的观照,从而导致科学学位获得者的理论往往和实践相脱节,在实践面前束手无策。常常出现医学硕士、博士不会看病,教育学硕士、博士不会上课,法学硕士、博士不会打官司等尴尬现象。说到底就是他们除了具有某些专业理论知识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被推上了教育舞台。

再从学位制度起源来看,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学位是神学、医学和法学学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和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和技能、应用密切相关。这和西方科学研究价值取向有关,西方科学家们崇尚的是“实”和“用”,即实事求是、真理至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无论是从学位制度产生初衷来看,还是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应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

其次,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社会功能去理解它的本质属性。我国高校发展趋势必然是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二字,其实就是“职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要和社会职业需求接轨,和职业资格建立起衔接机制。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从业资格越来越受到重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促进劳动者接受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能力凭证。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截至2013年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随着职业资格种类越来越繁多,交叉重复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职业资格“含金量”较低。为了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从2008年开始,政府先后取消了476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总体来说,我国职业资格体系不健全,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不准、和职业资格衔接缺乏必要的机制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育人和专业界用人的标准是基本统一的,专业界直接参与大学对未来专家的培养,专业学位获得和职业资格相互衔接。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和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根据“买方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和职业资格紧密衔接,才是其立身之本,发展之道。

第三,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运作形态或模式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专业学位获得者在“知与行”“理论与实践”以及“做人与做事”等方面达到高度统一。因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为了处理好自己的专业问题,只有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不行,还需要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只有上述的‘应知应会’不够,还需要恪守本专业的做人做事的‘规矩’”[16]。从培养目标来说,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基本知识、技能是在实践中习得,以“实践”为基础去贯串理论,以“做人”为根本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体现其“专业”价值。此外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系列文件,也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表达一个观点,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大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达到上述标准和规格,必然要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价值取向上做好顶层设计,充分理解和把握“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这一本质属性。在操作层面,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也应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目前,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都设置了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来自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相应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活动,加强培养单位与相关实际部门的联系,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组织机构设置的主要目的和人员组成都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的本质属性。

综上,“职业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等属性都无法完全概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研究生教育,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基于职业,强调实践,注重技能,突出应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这一本质属性,并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自觉运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规律、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翟亚军.去魅与回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特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48-51.
[2] 史耀媛,许克毅. 职业化背景下我国专业学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6):19-22 .
[3] 邓光平. 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4(10):27-31.
[4] 闫建璋. 专业学位的功能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24-26
[5] 翟亚军,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23-27.
[6] 詹婉华.专业学位"职业性"属性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8(4):90-91.
[7] 石中英.论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7-11.
[8] 申姗姗.从"专业性"看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61-65.
[9] 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的研究 [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1.
[10] 石中英.论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7-11.
[11]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12] 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42-46.
[13] 史雯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32-35.
[14] 邹碧金,陈子辰. 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15] 刘国瑜.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1-32.
[16] 王沛民.研究和开发'专业学位'刍议-兼向面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言[J].高等教育研究,1999(2):43-46.
A Study on the Nature of 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UN Guoyou1,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2. Graduate Divisio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Abstract: The nature of 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ssentially determinesits system, policy, planning, training mod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viewpoints concerning its professionalism, specia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of 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encompas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s, practice, skills training and emphasis on applications. It is aim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essential attribute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