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Issue (2): 24-28   PDF    
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五化”
柳礼泉, 陈方芳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摘要: 针对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现状,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是迫切之举、必行之举,要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解决"内化于心"的问题;强化导师学术诚信正面引导,解决"强化于身"的问题;创新学术诚信实践活动平台,解决"外化于行"的问题;完善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解决"固化于制"的问题;加强学生学术诚信自我教育,解决"孵化于魂"的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诚信教育     长效机制    

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国民教育的顶端,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是关键,这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当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主流是好的,基本上都能严格遵守学术诚信道德规范。但我们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宣传的缺乏、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缺位、部分高校学术评判标准合理化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部分研究生自身勤学、诚信等品质的弱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部分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研究过程日益浮躁化、论文写作追求功利化、研究成果注重数量化等。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是一项迫切之举,但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需多维度共同着力,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一、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 解决“内化于心”的问题

教育、宣传是认知的前提。知识、信息的传播离不开教育和宣传,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有利于学术诚信意识入脑、入心,增强认知、认同,从而推动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需要从课堂教育、环境营造、利用全媒体“三个维度”着力。 (一)夯实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教育育人是根本

课堂教育是研究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要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就要把学术诚信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借助心理

学上的“首因效应”,上好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心理学上强调的“首因效应”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一堂课”上得好,将为以后的深入教育做好铺垫、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沿用现代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重复性”特征,将学术诚信教育融于各学科日常教学实践中或开设一门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把学术诚信教育抓常、抓细、抓实。“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日久天长、持续不断经常化的学术诚信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另外,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向研究生讲清、讲透三个问题:“学术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到学术诚信”“怎么做才是学术诚信”;用真实而令人扼腕的事例讲解学术失信的严重危害,并教之以方法,使其从思想认知上明白如何养成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 (二)营造校园学术诚信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是保障

校园是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良好校园学术诚信环境的营造,需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来营造。由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常举行一些由各个院系组织的学术诚信教育评比活动,但为了不使评比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一阵风,要制定明确的奖惩举措,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周周比、月月比、年年比的坚持,使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常态化,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诚信环境注入新鲜活力。 (三)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是关键

所谓全媒体,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形成新的媒体形态,其实现了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借助全媒体,将学术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包括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校园网站等,实现学术诚信教育的时时、处处、人人。将学术诚信教育的传播面不断扩大,使其“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时不需”,成为研究生们学习生活中常听、常谈、常论、常辩、常思的一个话题,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深化对学术诚信的认知认同。

教育、宣传使学术诚信相关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大脑、进内心,在教育育人、环境育人、宣传影响人中增强对学术诚信的认知认同,使广大研究生在以后的写作、研究中养成良好的学术行为规范,受益终生。 二、强化导师学术诚信正面引导, 解决“强化于身”的问题

导师负责制实施以来,广大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导师与研究生接触较多,对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精神状态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另外,导师多是研究生在情感上、学识上、人生规划上十分信赖的“良师”“益友”“慈父慈母”,导师的教导更容易被接受。基于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写作指导上下功夫

据调查,一些研究生之所以会学术不规范,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规范与写作方法等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缺乏专家的教育与指导,以致于部分研究生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而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专家或者知名学者,对学术规范与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已相当熟悉,加上其对研究生教育与指导的独特优势,扛起这项神圣的职责成为其必然的担当。一方面,在研究生入学初期,由于此时的研究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对导师的信赖度高,所以导师应适当采用“漫灌法”,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与写作进行全面、系统、整体地教育、指导,使其对学术规范与写作方法获得初步、大致了解。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生在学术规范与写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困惑,导师应采用“滴灌法”,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写作具体、细节指导,使其对研究生的教育与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使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了解更加深入与具体。另外,导师对研究生的写作指导更应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在不仅“言传”,更要“身教”,模范引领上下功夫

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言传”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必须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仅仅“言传”还不够。列宁曾经强调:“现在用言语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榜样才能说服他们。”[2]由此可见,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不能小觑。导师在研究生的心目中威信力高、人格魅力大,可以说是研究生心中的“偶像”“模范”。导师要做好“模范”引领,就要在日常生活、教学、写作、研究中切实做到诚信为人、诚信为事、诚信为学。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导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应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导师可通过与研究生合作做课题的过程来引导他们养成学术诚信的良好习惯。导师时时、事事、处处的诚信模范引领,可使研究生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 (三)在切实做好监督,扮好“第一把关人”角色上下功夫

经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后,研究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注意学术规范方面的问题,但有时候会在无心或不经意间出现一些学术不规范的现象,自身又不能够及时发现,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导师“第一把关人”监督角色的作用。因大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研究的领域已经是十分精通,对研究生所做研究的“把关”应该是轻车熟路。如果一些导师对研究生研究的领域不太熟悉,这就需要这些导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只有自身拥有精深的学识,才能更好地指点学生。扮好“第一把关人”角色,才能使研究生学术不规范的现象尽早被发现,及时改正。通过导师一次次地耐心指点、教育与引导,使研究生逐步形成对学术诚信的深刻认知。

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尤其是强化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正面引导,将更有利于实现榜样带动,深化研究生的认知认同,并通过切实地研究引领与监督指导,使研究生更加深刻地将学术诚信内化于心、强化于身,具备诚信的身心,对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学术诚信实践活动平台, 解决“外化于行”的问题

教育、宣传解决“内化于心”的问题,导师正面引导解决“强化于身”的问题,实践活动将使研究生“内化于心”“强化于身”的学术诚信“外化于行”,并在实践活动中再次深化认识,使学术诚信意识根深蒂固。因此,推进学术诚信实践活动平台的创新,号召研究生群体,着力开展系列活动是重点。(一)开展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注重体验性

一是在研究生开学初期,举行学术诚信承诺书签字仪式、学术诚信宣誓大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

更容易增强研究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辱感。二是定期举行学术诚信讲座、讨论会、交流会、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经验交流、解疑答惑、难点辨析,从而更全面、细致地通晓学术诚信。三是不定期举行校级、院级学术诚信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意见,以便及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在“实战训练”中培育和践行学术诚信。 (二)组织师生开展学术诚信宣讲,增强意识性

高校给予财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从各个院系挑选出优秀的教师和研究生共同组成的学术诚信宣讲团,到各个院系进行学术诚信的主题教育宣传。当然,要突出“问题意识”“服务意识”“目标意识”,这需要宣讲团提前与各个院系沟通好,需要讲什么主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这样的宣讲活动,可以增强各个院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经验分享、共享,实现研究生学术诚信方面有问题时有咨询对象可找,有暖心服务可享,有满意答案可用。 (三)利用假期进行主题社会调研,强化实践性

据调查,许多研究生的学术压力是比较大的,也正基于此,一些研究生不惜“铤而走险”“以身犯险”。尤其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缺乏实证数据支撑,讲出的话、写的论文就难免空洞,缺乏说服力。高校应该多鼓励与支持此类研究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主题社会调研。近几年,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假期间都会组织师生深入湖南湘西、怀化、邵阳、娄底、常德、湘潭等地,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隆回县,围绕“中国梦”“教育均衡化”“传统文化”等主题进行实践调研。一些同学在走访、调查、座谈等“寻梦行动”的同时也倾听和记载下农民的“中国梦”,真正体现了活动主题“师生寻梦活动进农村聆听最真实的‘中国梦’”,同时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数据,为研究生以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不需要投机复制粘贴别人的文字。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研究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得再教育,更能够实现自发自觉地认同,并外化为日常学习、研究中的自觉行为遵守。另外,这些活动的开展应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创新性,才能增强学术诚信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 四、完善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 解决“固化于制”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的学术评价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尤其是以科研成果为考核指标的规定,不仅没能充分调动导师们的积极性,反而也给研究生很重的学术压力,一些研究生在巨大的压力下而“急功近利”“误入歧途”。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因此,不断完善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解决“固化于制”的问题就成为了关键。 (一)完善对导师的各项考评指标,培养教研双优型导师

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应着力完善对导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老板式”“放羊式”的管理现象。首先,将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开展情况及实施情况纳入对导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学生管理监督情况等综合考评体系中。其次,完善对导师考核的奖惩举措。对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和落实得好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开展和落实差的导师给予批评甚至惩戒。比如对于那些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和落实好的导师颁发“优秀导师”荣誉称号,并允许其增加招生指标;相反就要给予通报批评甚至减少其招生指标或取消其招生资格。再次,注重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培养,在考核评价制度上要有所倾斜。从而使导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积极成为“四有”好导师的前提下,以优良的教风、作风、文风来更好地教导研究生养成学术诚信的良好习惯。 (二)改善对研究生的考评机制,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层出不穷,与研究生的评价机制缺乏合理性分不开。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减轻研究生的学术压力,不再以论文“马首是瞻”,不再以论文“论英雄”,更不能单纯以论文数量为考评依据,而应该以论文的质量为考核指标或激励举措,使研究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潜心研究,认真踏实地做学问,做好学问。其次,对于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更应该侧重于过程考核与综合评价,更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文风、作风。再次,建立健全对研究生的激励机制,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助学金,奖励那些有着良好的学风、文风和作风的研究生;另外,组织、支持、鼓励研究生多参加社会调研、科研实践、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学术诚信的认知认同。 (三)加强对学术诚信的管理力度,实现“管理育人”目标

有效的管理将会使各项活动开展更加有条不紊,增强育人实效性。一方面,各高校组织由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学校学术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开展及落实情况,另外,各个学院学术委员会提前检测研究生的论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各个院系组建由院系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研究生学术诚信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由研究生构成,采用流动式,一批带领、指导下一批;学术委员会应经常对学生学术诚信团队进行培训、指导,但更应强调研究生团体的自治,使他们在切身地管理中体会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完善的高校学术评价管理制度,将充分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具有更加优秀的教风、学风、作风、文风等。同时,在学校治理与研究生自治的相互配合下,高校将逐渐形成美好的学术诚信校风。这样美好的校园氛围将为研究生的学术发展道路提供正确的环境保障和方向指引。 五、加强学生学术诚信自我教育, 解决“孵化于魂”的问题

“孵”是自我努力的过程与手段,“化”是要达到的目的,当“孵”做到家了,“化”就深入灵魂了。无论是通过教育宣传的“内化于心”、导师正面引导的“强化于身”还是完善评价管理机制的“固化于制”,这些都是外因,都属于他律,要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还必须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就需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自我教育,实现道德自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一)把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部分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认为研究生深造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以后能够赚大钱,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也影响到部分研究生学习上的浮躁化,以“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作为至理名言。基于此,把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成为了关键。广大研究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不断消解那些错误价值观的侵蚀,以远大理想照亮光明的前途。 (二)转化观念,着力提升研究生自身诚信意识

诚信乃立人之本。当前部分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学术诚信的不重视,并未认识到严重性,认为大家的文章都是相互借鉴,还有一些研究生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稍微引用或者借鉴点应该没事。这些错误的意识源于研究生自身诚信意识的弱化与式微。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应该起到时时、事事、处处的榜样带头作用,更应该在为人、为事、为学上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 (三)坚定信念,逐渐树立研究生正确的学习观

当前部分研究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研究生就是混文凭,不需努力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踏实搞研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玩游戏、找兼职、交朋友等上面;学习投入不够,认为研究生和本科没什么区别,根本不需努力。也正是这些错误的学习观,出现了研究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平时作业靠应付,毕业论文靠“复制+粘贴+修改”,出现许多学术不规范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5]研究生群体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6],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研究中,才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广大研究生加强学术诚信的自我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离不开诚信意识的内化于心,更离不开正确学习观的培养,在不断地孵化自身中净化灵魂。只有实现了研究生学术诚信的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才能逐步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也将助力研究生早日成为推进“四个全面”和实现“中国梦”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 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2).
Effectiv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Graduate Academic Integrity Education
LIU Liquan, CHEN Fangfang    
Institute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academic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develop a long-term mechanism that emphasizes academic honesty to internalize its awareness, strengthens teachers' guidance on integrity to set good examples,establishes a practice platform to foster honest behavior, improves academic evaluation management to form a strong system, and enhances students' self-education to instill a spirit of academic integrity.
Key words: graduate     academic integrity     long-term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