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 Issue (1): 80-85   PDF    
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王家华, 王瑞    
南京审计学院 金融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摘要: 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起步晚,层次低,为了适应社会对金融高端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金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提出以高校、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金融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校政企研合作开发建设校内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合作建立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建立金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采用"两阶段"及"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金融研究生等。最后针对校政企研在合作培养金融硕士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校政企研     金融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策略分析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水平和层次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行业发展较快。目前,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与手段正相继出台。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以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金融正在由融资为主向融资与投资并重转变,并且发展方向倾向于基于微观个体的财富管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将对金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对高学历、复合型以及富有创新力的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我国于2011年进行了金融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正式招生。并且随后几年各大高校金融专业硕士的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都呈显著增长态势,有些高校招生规模甚至超过金融学硕士。金融专业硕士区别于以往的金融学术型硕士,它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而特意设置的。

金融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国家推出金融专业硕士后,更是强调金融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因此,金融学教育仅仅依靠高校单方面的理论教育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中高端金融人才需求的。这就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而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已经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Derek Watling(2003)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异质组织之间的合作,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合作主要是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利共赢[2]。在产学研合作发生的可能性方面,Mansfield (1995)通过对美国的7大工业区所在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研发出来的专利产品具有非公共性,因此距离高校越近、与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越频繁的企业,越容易和高校展开技术合作[3]。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上,Atlan(1987)将产学研合作分为六大类,分别为一般性资助研究、合作研发、研发中心、产学研联盟、高校里的业界协调单位以及大学科技园[4]。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认为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划分为七种类型,即辅助性一般研究、非正式联盟、合作联盟、合约研发、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政府补助研发方式及合作研发中心。

国内学者对于校企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相对较晚。薛金梅和周英智(2000)按照产学研合作的契约关系,将校企研合作模式区分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与共建实体[5]。谢开勇等(2002)则从两种不同角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划分为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与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这三种模式;从合作主体的关系角度则可划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这四种模式[6]。刘云等(2010)则提出四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即高校+企业+项目模式、高校+科研院所+课题模式、高校+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咨询决策项目模式、高校+高校+课题联合研究模式[7]

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对策研究方面,张经强等人(2006)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优惠政策;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要广泛建立研究中心和科研机构,从而能够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8]。王明友等(2002)提出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建立合作委员会;高校应与企业及政府合作,共建科研中心;一些理工类高校及综合类高校可以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科研成果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高校自身可以发展校办高科技产业,建立高科技产业园等对策[9]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策略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鲜有从校政企研四方合作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校政企研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研究其中两方或三方的合作都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人才培养需要,构建金融专业硕士的校政企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合作策略。

二、金融学科校政企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校政企研协同培养模式研究是以金融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各自的环境和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政府推动和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所需要的金融行业特色人才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与科研方式,“产学研结合,教学科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协同培养模式中,“校政企研”合作的内涵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性和分散性的办学合作,而是围绕行业特色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一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有:(1) 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需要是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2)政府引导,学校为主体,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 校政企研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区域金融经济发展紧密结合;(4)校政企研各方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和科研教学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支持体系以及基础条件建设。

为顺应国际金融行业发展以及解决之前金融专业硕士校内所学与社会所需脱钩之间的矛盾,金融学科校政企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能力体系急需重构。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应该具有四种能力要素:一是创新能力,二是服务能力,三是管理风险的能力,四是中西方两个平台自由行走的能力[10]。因此在我国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教育中,首先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另外,还要加强对金融专业硕士的数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数理金融、金融计量与微观金融等的学生更应该增强自身的数理功底。为培养金融硕士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心理抗压能力,还应该加强对金融硕士的哲学训练以及心理学训练。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人才,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同时,金融行业作为服务业,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诚信品质。最后,金融专业硕士要熟练掌握英语、数学、计算机这三大工具性技能[11]。为此,本文拟构建全新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即校政企研合作开发校内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合作建立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建立金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采用两阶段及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金融研究生。如图 1所示。

图 1 金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三、校政企研合作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主要模式

(一)校政企研合作开发建设校内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财经高校应当依托其所具有的金融行业背景与优势,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高校的运营与管理,相关金融公司与研究机构的通力协作,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金融实践教学平台与金融重点实验室,如图 2所示。目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已经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合作共建华东地区高校唯一的专业特色博物馆——货币博物馆,与省金融办建立复合型应用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保险实验室、信用管理实验室以及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实验室。在实验室建成后,将保持与金融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金融学专业的相关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将经常关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实际业务操作当中所使用的最新软件以及金融工具,并将其及时更新应用到金融实验室当中。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也可定期派相关专家学者指导金融专业硕士如何使用金融实验室的有关软件及如何具体操作最前沿的金融工具。

图 2 校政企研合作开发建设校内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式图

(二)校政企研合作建立金融研究中心培养金融专业硕士

金融合作研究中心是以高校的金融学系和企业为主体,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金融研究中心一般建立在高校或金融公司。金融机构是主要资金支持者,政府有时也会给予相应的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但是更多的是给予政策支持。高校所在的金融系则主要提供科研项目、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以及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金融研究中心的课题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是为了解决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急切解决的相关金融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金融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以及相关管理问题,以及为政府部门提供金融政策建议与金融监管的策略,如图 3所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目前已经与多家金融公司、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这样的金融研究中心。这包括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与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研究基地——对冲基金研究所,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与江苏强业金融信息互融宝理财平台共建的合作基地——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南京审计学院与江苏省融资租赁中心合作共建的江苏省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等。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财政金融部门的健康发展需要高校金融专业科研力量的加入,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也需要政企研的资金支持与项目合作,各方互利共赢,可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各方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教学实践、调研分析等方面开展更多层面的合作。

图 3 校政企研合作建立金融研究中心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模式图

(三)校政企研合作建立金融专业硕士实习实践基地

金融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社会科学,金融专业硕士在高校里面单纯学习金融理论知识以及在高校金融实验室所进行的金融模拟实验操作是远远达不到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所要求具备的素质的。因此高校的金融系应该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政府金融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金融专业硕士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提高金融专业硕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金融系应建立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金融专业硕士实习实践模式。比如可以开展参观调研、寒暑假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方式。在实习期间,金融研究生可以和实习单位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对于金融专业硕士来讲,可以通过实习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加以弥补,而且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并掌握更加前沿、更加丰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并能使金融专业硕士自我评估自己与此工作的匹配度,为毕业之后就业去向的选择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实习单位来讲,可以缓解人力资源临时短缺局面,同时对于在实习期间成绩考核优秀的金融专业硕士,可以直接聘用为本公司正式员工或者在公司招聘中给予优先考虑,这都将节约金融机构的招聘成本以及后续的员工培训成本。如图 4所示。目前,南京审计学院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建立金融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且南京审计学院还与多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签订了“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协议书”。此外,南京审计学院还与南京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悦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永丰金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

图 4 校政企研合作建立金融专业硕士实习实践基地模式图

(四)校政企研采用“两阶段”及“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

为了既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又提高金融专业硕士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校政企研采用两阶段的方式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所谓两阶段的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即用1年或1.5年的时间让金融硕士在校内接受经济与金融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而后的1年或1.5年的时间里则可以让金融专业硕士去金融机构、政府金融部门及科研院所进行实习锻炼,并在那里完成相关的专业课题研究以及撰写毕业论文。为了使两阶段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实行,有必要推行双导师制度。所谓双导师制度即既要在高校的金融系为金融硕士配备一位校内导师,又要在金融机构、政府的金融部门或者科研院所为金融硕士配备一名实践导师。校外的导师选择既要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又要具备高水平的金融理论知识。校内导师要在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规划、课题申报与完成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校外导师则要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实习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完成以及论文的写作方面提供帮助。通过采用这种“两段式”及“双导师”的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让金融硕士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去开展一系列的金融课题研究,而且还能让金融专业硕士接触到最前沿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使金融硕士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同时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住金融研究的最新动态。金融专业硕士还可从实习单位处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有利于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有利于提高金融硕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如图 5所示。目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已经聘请顾生、林静然、王维、刘兴亚等在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政府的金融办等单位有着丰富金融从业经验和金融理论水准的单位领导担任南京审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校外导师。之后金融学院还将聘请诸如江苏社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一些金融专家学者担任金融硕士校外导师。

图 5 校政企研采用“两阶段”及“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模式图

四、推进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策略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系开展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合作主要是依靠金融系领导的社会资源以及校友资源。这种依靠人脉关系维持的合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政府在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校政企研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是影响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校政企研合作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法律法规,促使金融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另外,还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让的具体法律条文。政府应该建立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的相关中介制度,包括建立公共信息平台、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等。政府还应当建立和完善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协调管理机制,以解决可能发生的矛盾与纠纷。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通过出台包括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内容的配套政策来支持金融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

(二)高校金融系应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企政研应加强与高校合作

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其目的是互利共赢,使各方都能从中受益。然而,各方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12]。一些金融机构、政府的金融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与某些高校共同培养金融专业硕士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其一,一些高校金融系的实力并不是非常强大,难以吸引到优质的合作伙伴。实力一般的金融系难以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金融方面的课题,所以企政研与之合作也产生不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果一所高校的金融专业硕士理论水平差、实际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不足,将会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感到不信任,从而不会与之合作。其二,目前我国诚信体系不健全以及金融专业硕士流动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就变成了企政研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一些单位不愿意在核心的金融技术项目上进行合作。为此,高校的金融系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应该面向海内外招聘一批杰出的金融专家学者,而且需要多申请重大的课题项目基金,以此来提升金融学科的科研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配备卓越的师资力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合作单位应转变观念,密切与高校金融系的合作,同时,可以在合作合同中明确各种情况下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产生的知识产权分配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其他内容。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正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才不断吸引众多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机构与之合作培养金融专业硕士。

(三)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提高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金融专业硕士教育的使命,因此在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金融专业硕士的金融理论水平、业务操作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培养出的金融专业硕士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这包括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英语、数学和计算机这三大最实用的工具,还要广泛涉猎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音乐等领域。课程体系需与国际一流金融名校接轨,某些课程可以尝试使用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高校是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的主体,因此高校应该严格监控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合作单位的选择、导师的遴选、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等等。同时,政企研等相关单位要建立起校外导师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制度,对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校外导师需要及时解聘,以免影响金融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本文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详细阐明了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的四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是我国顺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尝试与必然选择。通过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专业硕士,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金融实验室的建设,而且可以为政企研等单位机构提供智力支持、课题项目,加快金融技术转化为市场价值的速度,是使各方互利共赢的一种新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健.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26-28.
[2] Derek Watling.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 2 business: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corporate education market[J].Strategic Change,2003(12):223-234.
[3] Mansfield.Academic Research Underly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s[J].The Revew of Ecnomics and Statistics,1995(1):55-65.
[4] At1an,Taylor(1987).Bring Together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hools in Getting More out for R & D and Technology[R]. The conference Board,Research Report,1987.
[5] 薛金梅,周英智.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2):83-87.
[6] 谢开勇,赵邦友,张礼达,等.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学研究,2002(4):423-427.
[7] 刘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23-25.
[8] 张经强.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产学研论坛,2006(1):92-94.
[9] 王明友,李方华,邸树彦.校企合作的障碍因素与路径选择[J].经济师,2002(7):107-109.
[10] 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48-51.
[11] 21世纪中国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01(11):5-13.
[12] 王家华.试论财经类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104-106.
Strategy of Innovation in Joint Training for Master of Finance by University,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Research Institute:a Case Study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WANG Jiahua, WANG Rui    
School of Financ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00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for high-level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we must change traditional financial train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s joint master-of-finance program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niversity's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providing necessary training. The four partners jointly developed an on-campus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a financial research center, a number of graduate financial internship bases, and a two-stage, double-supervisor system of training. In addition, the pap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in such joint train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government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master of finance     innovation     strategy